双河口水电站面板堆石坝施工度汛应急方案设计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0-09-03 09:57 热度:

  摘要: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中,施工度汛设计方案对工程投资、工期控制及大坝施工安全度汛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施工度汛设计方案。本文重点介绍了双河口水电站在前期工作工期滞后的特殊情况下,对原施工度汛设计方案进行设计优化,并对第一个汛期的施工度汛应急方案进行专门的设计,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关键词:双河口水电站,面板堆石坝,施工度汛,应急方案
  1.工程概况
  蒙江双河口水电站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交砚乡蒙江干流河段上,坝址位于格凸河与涟江汇口下游约4km处,枢纽控制流域面积4770km2,水库正常蓄水位580m,死水位560m,水库总库容1.992亿m3,兴利库容1.828亿m3,电站装机120MW,保证出力28.71MW,多年平均发电量4.466亿kW•h,装机利用小时数3720h。
  双河口水电站属Ⅱ等大(2)型工程,枢纽由钢筋砼面板堆石坝、右岸溢洪道、右岸泄洪隧洞、左岸发电引水系统及电站厂房等建筑物组成。
  大坝坝顶长335.145m,坝顶高程584.3m,最大坝高99.3m,上游坝坡1:1.41,下右坝坡马道与上坝施工公路相结合,设“之”字型马道,马道宽8m,平均坡降1:1.59。
  泄洪隧洞长515.2m,过水断面为D=6.7m圆型断面,60cm厚钢筋砼衬砌,进口采用龙台头形式,进口底板高程536.75m,出口底板高程500m。
  大坝坝址以上流域集水面积4770km2,多年平均流量92.7m3/s,历年实测最大流量5780m3/s(1959~2002年共43年水文资料)。蒙江流域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5~10月,占年降水总量的80%左右,年最大洪水多发生在6~7月,约占历年实测最大洪水的68%左右。坝址处河床水面高程495m,河面宽80m,水深2~4m。
  2.施工度汛设计方案
  2.1度汛标准
  双河口电站工程大坝为钢筋砼面板堆石坝,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规定,坝体施工期拦洪库容在1.0~0.1亿m3,对应的度汛标准为100~50年一遇,本工程采用50年一遇度汛标准,相应的度汛设计流量为Q=3510m3/s。
  2.2度汛方式
  施工度汛采用坝体临时断面挡水,利用过水断面为8m×9m城门洞型导流隧洞和断面为D=6.7m的泄洪兼度汛隧洞联合泄流,经调洪演算,度汛高程为548.54m,因此汛前需将坝体临时挡水断面填筑到549.0m高程,利用导流隧洞和泄洪兼度汛隧洞过流度汛。
  坝体临时断面顶宽25m,下游面507m高程以上边坡1:1.25,在529m高程设10m宽的马道,507m高程以下主堆石排水区全部作为临时挡水断面填筑,汛前共需填筑土石方116万m3,月平均强度258728m3/月。
  2.3度汛方案的设计优化
  由于原设计方案汛前填筑强度较大,前期工作工期滞后,因此,工程开工后根据施工和业主方的意见,对原设计方案进行设计优化:将泄洪兼度汛隧洞断面改为6.7m×8m城门洞型,并将坝体临时挡水断面顶宽从原来的25m优化为15m,度汛高程降低至543.35m,坝体临时挡水断面填筑量为85万m3,临时断面填筑强度降低至24万m3/月。
  3.工程施工进度的现状
  双河口水电站于2004年5月开工,截止2005年2月底,工程达到的主要面貌有:⑴导流洞已过水,泄洪兼度汛洞正在进行开挖;⑵上下游围堰已合龙,正进行灌浆处理;⑶料场正进行剥离,料场备料约4万m3,主要钻爆、装载、碾压和运输设备已到场,砂石料和砼系统正在安装调试;⑷左岸坝肩开挖基本完成,右岸坝肩和溢洪道正在进行开挖,坝肩部分开挖接近河床。
  由于多种原因,大坝和泄洪兼度汛洞施工工期明显滞后,2005年汛期前不能贯通,施工度汛无法按原设计优化后的方案实施,因此需要考虑施工度汛应急措施。
  4.大坝施工度汛应急方案设计
  4.1度汛应急处理方案
  双河口水电站导流时段选择为11月1日~4月30日,相应的导流设计流量为392m3/s,上游围堰设计顶高程506.2m,实际填筑高程504.5m,下游围堰设计顶高程502.0m,实际填筑高程502.0m。根据工程目前的进度情况,预计3月20日开始坝体填筑,到2005年4月20日开始坝面保护来考虑施工度汛应急处理方案。
  方案一:⑴下游量水堰顶部高程497m,对已修建的下游围堰进行保护。⑵坝体均填筑到497.0m高程,上游围堰顶高程504.5m,下游围堰顶高程502.0m。
  方案二:⑴下游量水堰顶部高程497m,拆除下游围堰。⑵坝体均填筑到497.0m高程,上游围堰顶高程504.5m。
  方案三:⑴下游量水堰顶部高程497m,拆除下游围堰。⑵坝体上游填筑到500.0m高程,下游填筑到497.0m,坡度i=1%,上游围堰顶高程504.5m。
  方案四:⑴下游量水堰顶部高程497m,拆除下游围堰。⑵坝体上游填筑到497.0m高程,下游填筑到500.0m,坡度i=-1%,上游围堰顶高程504.5m。
  方案五:⑴下游量水堰顶部高程500m,拆除下游围堰。⑵坝体上游填筑到497.0m高程,下游填筑到500.0m,坡度i=-1%,上游围堰顶高程502.0m。
  4.2水工模型试验成果
  针对以上应急处理方案进行了水力学模型试验,试验目的是测定上下游围堰、坝体的流态及流速分布,为设计度汛防护方案提供依据,以确定汛期对坝体及围堰的保护方案和保护范围。各方案试验成果结论如下:
  ⑴在五个试验方案中,方案一由于下游围堰顶高程502.0m,高于坝面及量水堰高程,使得各级流量下,在量水堰与下游围堰之间有较大的水深,较好的保护了坝脚及量水堰,但下游围堰下游堰脚处流速达11.88m/s,下游围堰保护困难,试验中下游围堰很快就被冲毁,因此,下游高围堰的方案基本不成立,经评估后,实际施工中下游围堰不进行保护,后续试验方案中下游围堰按全部拆除来进行比较试验。⑵方案五为最优方案,故推荐采用方案五即上游围堰顶高程为502.0m,坝面上游高程497.0m,坝面下游高程500.0m,成逆向坡,量水堰顶高程500.0m,取消下游围堰。⑶上游围堰降低至502.0m,使得过堰水流与堰后水流落差减小,降低了堰上水流的势能,减少了下泄水流对堰脚的冲刷,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堰脚,其堰脚最大流速为6.63m/s。⑷坝面放成逆向坡,也起到降低坝面流速,保护坝面安全的作用;同时量水堰顶高程加高到500.0m,降低了坝面的流速,保护了坝面的安全,其坝面最大流速为3.96m/s。⑸量水堰顶高程抬高虽有利于降低坝面流速,但同时加大了下泄水流对量水堰堰脚的冲刷,堰脚最大流速为5.49m/s,应对堰脚加以保护。
  施工度汛应急处理推荐方案即方案五坝体剖面示意图如下:

                        t1.jpg
  4.3坝面保护措施
  针对方案五,设计提出以下坝面保护措施:⑴上游垫层料斜坡面采用挤压边墙保护;⑵对上游垫层及过度料区采用钢筋石笼保护,下游靠近量水堰坝体缺口部分采用回填块石护坡;⑶量水堰下游堰脚采用回填大块石护脚;⑷对上游围堰的下游坡面采用格宾网加锚筋并喷C20砼护坡,对坡顶3m范围内采用钢筋石笼加锚筋压顶,对坡脚采用钢筋石笼压脚加以保护。
  4.4汛期前需要完成的工作
  ⑴抓紧时间备料,力争在2005年3月20日坝体填筑之前备料20万m3以上。⑵2005年3月15日之前砂石料加工系统安装调试完毕,并开始进行砂石料加工生产;3月20日之前砼拌和系统安装调试完毕投入使用。⑶2005年4月5日之前河床部分500m高程以下部分趾板砼及下游量水堰砼浇筑完毕。⑷2005年4月20日坝体按度汛应急方案五断面填筑完毕,填筑量30万m3。⑸2005年4月30日前按设计坝面保护措施完成坝面保护工作。
  5.坝体汛前填筑强度分析
  2005年汛前将坝体上游填筑到507m高程,出口段填筑到500m高程,坝体填筑方量为30万m3,从2005年3月20日开始填筑,到2005年4月20日开始坝面保护,填筑强度为10000m3/天,采用25t自卸汽车运输上坝,每天需要909车次上坝,每车循环一次按30分钟计,每天工作16小时,则每天每辆车循环32次,共需要29辆20t自卸汽车。料场配4台3m3装载机,装车需要时间为5分钟。
  6.结论
  双河口水电站坝体一期填筑按施工度汛应急设计断面于2005年4月25日完成,坝面保护于5月6日完成,经过了当年主汛期洪水(现场实测3050m3/s(相当于30年一遇))的考验。2005年汛期后坝面冲刷情况如下:⑴上游围堰的下游坡局部有掏空现象,主要位于两岸位置;⑵上游围堰与坝体之间的基坑范围内淤积严重;⑶坝体填筑料基本没有冲刷,但局部有细沙淤积,主要位于两岸坡位置;⑷下游量水堰后堰脚掏刷严重,局部冲刷可见基岩,但量水堰整体是完好的,经处理后可正常使用。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双河口水电站面板堆石坝施工度汛应急方案设计是成功的,汛期后坝面清理工作量小,汛后可很快进入坝体正常填筑,有效的保证了后续工作的施工进度。
  

文章标题:双河口水电站面板堆石坝施工度汛应急方案设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376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