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地下室底板施工技术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0-09-02 13:46 热度:

  摘要:结合实际工程,笔者探讨了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施工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配合比的设计、施工方案、质量控制点三方面。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
  
  
  1工程概况
  某工程地下市场占地面积为3380m2,底板厚度为500mm,混凝土总量为1690m2,为大体积混凝土。地下市场的四周为砂质土,地下水位较高,其中黄海高程为166.53mm,底板的设计高程为162.50mm,而地下市场底板为混凝土结构,抗渗技术要求较高,设计等级为C30P8。
  2配合比设计
  2.1配合比的设计理念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运用了下列设计理念:
  (1)控制单位用水量和水胶比,以减少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2)在满足混凝土和易性、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胶结材料总量,以提高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并尽量降低砂率,以提高混凝土弹性模量,确保预应力的效果;
  (3)控制单位水泥用量,从而在确保混凝土耐久性的前提下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降低混凝土水化放热总量;
  (4)掺入优质粉煤灰,不仅可以密实混凝土、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降低水化放热差,而且可以提高混凝土抗Cl一渗透和抗冻融(养护60d后1等耐久能力;
  (5)通过引入TW缓凝减水剂,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和缓凝时间。从而延迟混凝土的水化热;
  (6)控制外加剂、水泥、粉煤灰的碱含量,以防止发生碱一集料反应;控制外加剂中Cl一含量,以防止钢筋锈蚀;通过在混凝土中引入一定的优质气泡;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能力。
  2.2原材料的选择
  (1)水泥: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并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本工程选用P.O.32.5R水泥。
  (2)细骨料:宜采用II区中砂,因为使用中砂比用细砂,可减少水及水泥的用量。本工程选用闽江模数2.8~3.0的中砂。
  (3)粗骨料:选用粒径5~40连续级配碎石,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
  (4)含泥量: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粗细骨料的含泥量是要害问题,若骨料中含泥量偏多,不仅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又严重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对抗裂的危害性很大。因此骨料必须现场取样实测,石子的含泥量控制在l%以内,砂的含泥量控制在2%以内。
  (5)掺合料:应用添加粉煤灰技术。在混凝土中掺用的粉煤灰不仅能够节约水泥,降低水化热,增加混凝土和易性,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后期强度,并且混凝土的28d强度基本能接近混凝土标准强度值。故本工程采用60d龄期的混凝土强度来代替28d龄期强度。控制温升速率,推移温升峰值出现时间,选用I级粉煤灰。
  (6)外加剂:选用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生产的TW缓凝减水剂。
  2.3配合比的确定
  根据上述配合比的设计理念和原材料,通过反复试配.确定配合比为水泥:中砂:碎石:水:减水剂:粉煤灰为386:646:1150:200:1.04:68,坍落度为12020mm,砂率为36%,水胶比为0.44,强度结果38.7MPa,符合设计要求。
  3施工方案
  3.1设置膨胀加强带
  1)底板连续式膨胀加强带。在宽2m的加强带两侧用密目铁丝网垂直隔开,并将铁丝网用细铁丝及附加的竖向短钢筋与底板钢筋绑扎牢固。
  2)底板间歇式膨胀加强带。在加强带的上部留出2.5m,下部对应的每边减少0.5m,留出1.5m,在板的中间做成开口状,并用密目铁丝网折成企口,由附加的竖向短钢筋用细铁丝与底板钢筋绑扎牢固。
  3.2合理划分施工区段进行连续振捣
  按照膨胀加强带位置,将底板混凝土的浇筑分为4个区域,在每个区域中按顺序分别浇筑。在底板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具有流动性,在振捣时形成坡面,给混凝土振捣带来不便,削弱了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容易形成渗漏或裂缝,采用了挡板分区以后,混凝土的流动区域受到限制,在振动棒的作用下,混凝土达到了密实,有效提高了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3.3连续浇筑时间控制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控制罐车的到场时间,做好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及时与现场人员进行沟通,及时了解交通状况,做好混凝土罐车行走路线的调整,实现混凝土到场时间的动态控制。经过现场实际观察统计,混凝土泵车泵完1罐车混凝土需要10min,根据北京市丰台地区当时城市交通的实际情况,早上7:00~9:00,晚上4:30~7:30为交通高峰时期,道路不畅通,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多,容易误车、误点,从而导致混凝土供应不连续,现场的浇筑不连续,需要提前预备40%混凝土罐车,以有效避开交通高峰时期,保证分块混凝土的浇筑连续。
  3.4二次收面养护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和时间的控制及掌握对于结构是否出现裂缝非常关键。在混凝土浇筑完后要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养护工序控制重点在二次收面后,分区域、分块逐个养护,用草袋和塑料薄膜及时覆盖,做好混凝土保水、保温和成品保护,在混凝土没有达到1.2MPa前不许踩踏,采用一层塑料布和草袋内装锯末养护,也可以用废旧水泥编织袋,既保水又保温,能够使混凝土强度顺利增长,便于进行温度控制。
  3.5测温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绝大多数是由温度裂缝原因而产生的,所以温度控制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防止温度裂缝的核心。测量选用温度传感器(光纤光栅传感器)预埋方式,并采用多点式温度测控仪进行数据采集,以混凝土中心与表面温差达到25℃时作为预警温度,当发现温差超过25℃时,及时加强保温草袋或延缓拆除保温材料。平面上布置测点的原则为“突出重点,兼顾全面”选取内部温度最高的部位(一般为板最厚的部位)布置较密集的测点,同时在板的边缘、坑、井边等部位布置测点,各测点问距应尽量均匀。
  4施工质量控制点
  4.1混凝土的搅拌与运输
  4.1.1混凝土拌制
  根据试验室提供的混凝土施工配料单严格配料,机械搅拌时料斗投料顺序为:先加碎石,后加水泥、减水剂、粉煤灰,最后加砂和水,混凝土搅拌时间从投料完毕后到组成材料在搅拌机内延续搅拌时间应≥2.0min,混凝土出料时随时测定坍落度和拌和物温度,严禁生料输送,确保混凝土出厂质量。
  4.1.2混凝土输送
  由于底板混凝土面积较大,混凝土用量多,采用3台HBT一50型混凝土输送泵配合布料机泵送混凝土。泵管安装时不得直接支撑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上,每隔一段距离用钢管支架固定,管道卡箍处不得漏气、漏浆,泵管尽量少用弯管和软管,预防堵管,确保混凝土顺利出料。混凝土泵送前先用清水湿润管壁,然后拌制1:2水泥砂浆润滑混凝土泵和输送管内壁。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前场和后场均安排管理人员随时指挥协调。现场利用对讲机联系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及拆布管时间,确保混凝土整个浇筑过程中连续、有序地进行。同时安排专人测定混凝土入模温度、坍落度,并按规定留制的试块组数。
  4.2混凝土的浇筑
  1)在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模板和支撑体系是否牢固,模板与钢筋间残留杂物须清理干净。
  2)抗渗混凝土振捣必须密实,不能漏振、欠振、也不可过振。振捣时间宜为30s,以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气为准。振捣时宜快插慢拔,振点布置应均匀。施工缝、预埋件处应加强振捣,以免形成渗水通道。振捣时不得接触模板、钢筋、钢筋保护层垫块和止水带,以防止钢筋和止水带位移及变形,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3)每个浇筑带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长宽及供料情况、泵送工艺和现场劳力组织情况等决定,切忌混凝土浇筑工作面过大,避免出现冷缝。
  
  参考文献:
  [1]陈树康.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实例[J].浙江建筑,2005(2).
  [2]宋艳彬,杜彬,谭忠盛.大体积混凝土超长结构裂缝控制技术[J].现代隧道技术,2004增刊.
  
  
  
  

文章标题:探讨地下室底板施工技术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363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