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科学期刊投稿范文高层建筑沉降观测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5-09-11 11:43 热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不断规划,高层建筑在各个城市都越来越多了,高层建筑在施工和设计过程中都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沉降观测是测试建筑物性能的一个重要步骤,本文是一篇建筑科学期刊投稿范文,主要论述了高层建筑沉降观测。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沉降观测指标分析、比较。通过加强沉降观测过程监控,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对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产生影响,给高层建筑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建筑物沉降数据,从而掌握该建筑物在施工期间的沉降情况。

  【关键词】沉降观测,观测过程,精度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不断扩张,城市土地日趋紧张,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拔地而起。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因此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的必要性愈加明显,正确掌握沉降观测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沉降观测工作特别要注重的是观测过程。

  1、沉降观测的技术准备

  1.1沉降观测示意图

  1.2 水准基点

  1.2.1水准基点的设置:沉降观测水准基点布设应在建筑物附近埋设,但必须在建筑物所产生的压力影响范围外,即远离施工区并且稳定的地区。建筑物和构筑物沉降观测的每一区域,必须有足够数量的水准点,同时应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规定要求。水准点应考虑永久使用,埋设坚固,不应埋设在新填土、将建设或堆料的地方以及受震动影响的范围内,与被观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间距30~50m为宜。水准点帽头宜用铜或不锈钢制成。每一观测区域内,至少应设置一个深埋式水准点。

  1.2.2基准点标志:测定建筑物或构筑物下沉的基准点,可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采用各种不同的类型。基准点标石埋设时,可采用人工开挖基坑,现场浇灌混凝土,镶嵌不锈钢测量标志,在地面砖砌窨井,上加保护盖以保护标石标志。观测点标志上部应为突出的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观测点标志本身应牢固。与柱身或墙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能在标志上部垂直置尺。

  1.2.3沉降观测点应有良好的通视条件: 观测点的布置,应按能全面查明建筑物和构筑物基础沉降的要求,由设计单位根据地基的工程地质资料及建筑结构的特点确定。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预埋设在柱上,尽量于柱筋绑扎在一起,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所有观测点应有编号,以便观测记录。

  2、沉降观测研究

  2.1制定观测指标精度标准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在没有特别要求的情况下,在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制定各项指标标准。

  2.2沉降观测过程分析

  2.2.1制定观测过程标准:工作基点简称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应根据工程的沉降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来进行布设。所布设的基点,在未确定其稳定性前,严禁使用。因此,每次都要测定基点间的高差,以判定它们之间是否相对稳定,并且基点要定期与远离建筑物的高等级水准点联测,以检核其本身的稳定性。

  2.2.2确定观测记录内容

  沉降观测记录的内容为:工程名称、不同观测日期和不同工程状态下根据水准点测量得出的每个观测点高程与其逐步沉降量的记录。当建筑物和构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的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1次的连续观测,同时应对裂缝进行观测。建筑物的裂缝观测,应在裂缝上设置可靠的观测标志,观测点编号一栏内各测点的编号应与沉降观测示意图中的编号一致。

  3、沉降观测的过程实施分析

  3.1沉降观测的周期分析

  沉降观测的周期应能反映出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规律,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从而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结果。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不得漏测或补测,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3.1.1施工阶段的观测频率

  沉降变形受施工荷载影响较大,观测周期受施工进度影响极大。根据工作经验,施工阶段的观测频率要大一些,一般按一周、两周确定观测周期,或按层数、荷载的增加确定观测周期,观测周期具体应视施工过程中地基与加荷而定。

  3.1.2竣工后的观测频率

  在竣工后,观测的频率可以小一些,一般有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与一年等不同周期。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一般工程的沉降观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应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3.1.3确定首次观测

  根据编制的沉降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稳固后及时进行。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观测点初始值为连续稳定的二次观测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比较观测结果,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不超过±0.5mm时,我们即可认为首次观测的数据是可靠的。

  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500mm),然后根据设计要求每施工一层或数层观测一次,直至竣工。每次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

  3.1.4人为因素造成精度不够原因

  人员不固定:各人使用仪器和读数的习惯都不一样,如果观测人员总是变换,就容易引起读数误差,但通过培训,这个问题还是较容易解决的。读数不准确:观测刻度时,责任心不强或技术不好,读数不准,误差就产生了。以上人为因素均可造成观测精度不够。

  3.2沉降观测资料的整理

  沉降观测资料包含观测成果表、沉降观测点布置图、沉降观测点沉降曲线图等重要原始资料均作为该工程技术档案的一部分,应及时整理和妥善保存。并根据上述内容编写的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3.3安全保证措施

  在进行观测作业时,经常要进入施工危险区域,针对测区特点,在每次作业前应进行重大危险源识别与安全生产培训,测量人员必须了解现场观测线路及作业点周围的安全情况,然后对记录及跑尺人员进行交底。

  4、结束语

  沉降观测是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控制高层建筑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应当严格执行规范标准,加强沉降观测过程监控,提高沉降观测质量,并进行技术处理和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质量,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对周围建筑物安全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相关期刊简介:《建筑科学》是建设部主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创刊于1985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建筑科学类综合性技术期刊。本刊内容丰富、可读、实用,在建筑行业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本刊依托建设部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得到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并有许多国内建筑界著名的专家学者组成了编委会,使得本刊更具权威性、指导性。

文章标题:建筑科学期刊投稿范文高层建筑沉降观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2800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