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工评职称论文范文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分析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5-03-30 14:38 热度:

   摘要:近几年,建筑行业发展迅猛,成为了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由于我国的很多地区是属于地震多发带,所以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做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师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相关方面。

  关键词:助工评职称论文范文,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1、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概述

  目前在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时,需要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是对于抗震设计的具体要求。即在发生的地震烈度低于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时,建筑建筑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即其在地震中不会受到损坏,仍可以正常进行使用;而对发生的地震烈度与建筑的抗震烈度相当时,则此时建筑结构处于非弹性阶段,建筑物可能受到损坏,但经一般性的修理即可继续使用,即建筑物在地震破坏下经修理后仍可以继续进行使用,即建筑结构处于可修复的范围;而当发生较大震级的地震时,其烈度高于建筑物设防的烈度,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处于非弹性变开中,但要求建筑结构防震设计不致于倒塌或危及生命安全,在非弹性变形下人员可以从建筑物内进行逃离。

  2、房屋建筑抗震的结构要求

  2.1、墙体砌筑的抗震要求

  2.1.1、墙体拉结筋的施工要求

  拉结筋是墙体与框架结构联系的纽带,比较常用的设置方法有预留法和后植法,这两种方法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施工隐患。在施工中适合采用框架结构中预埋短筋,墙体砌筑时进行焊接延长的方法,墙体拉结筋的焊接应保证焊接质量和搭接长度的要求。对拉结筋的间距,规格,尺寸等,应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1.2、墙体砌筑材料的施工要求

  砌体工程施工前应做好排砖工作,砖的组砌方式直接影响到墙体的整体高度。在墙体砌筑中应使用实心砖铺底,高度为三皮砖,可以较好的控制标高、轴线提高整体的强度。不同砌筑块之间应合理考虑组砌方式,以保证墙体的整体砌筑质量。

  2.1.3、墙体砌筑砂浆的施工要求

  墙体砌筑砂浆是保证墙体整体牢固性的关键组成部分。墙体砌筑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调整砂浆的用水量,并对其他材料严格按照配比单进行计量。墙体砌筑时,应对砂浆饱满度和灰缝宽度进行检查,必须保证水平缝砂浆的饱满度。

  2.2、框架结构的抗震要求

  2.2.1、框架梁

  框架梁、柱中心线宜重合。当梁柱中心线不重合时,应考虑偏心对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力和构造的不利影响,以及梁荷载对柱子的偏心影响。另外,为减小扭转的不利影响,宜采用整体现浇楼盖。

  2.2.2、框架柱

  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的延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框架柱的轴压比进行了限制,设计时应遵守。利用箍筋对柱加强约束,可以提高柱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从而降低轴压比要求。抗震设计时,框架角柱按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设计。

  2.2.3、楼、屋盖

  框架结构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现浇楼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受力钢筋尽量用Ⅱ级钢,直径≥12mm的受力钢筋,不得采用Ⅰ级钢。当板厚≤150mm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150mm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倍板厚,且不宜大于250mm。集中荷载较大或温度影响较大时,分布筋截面积应适当增加,间距适当减小,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可为φ8*200。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部分连通,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

  2.2.4、填充墙和隔墙

  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和隔墙一般为轻质墙体。过梁一般不采用预制混凝土过梁,而是现浇梁带。设计时应注明采用的轻质墙的做法及图集,并注明过梁的补充筋。当过梁与柱或构造柱相接时,柱应甩筋,过梁现浇。有抗震设防要求情况下,如果采用砌体填充墙,其布置应符合:上、下层刚度不能变化过大;尽量减少因抗侧刚度偏心造成的扭转。另外,还要采取措施确保砌体填充墙及隔墙的自身稳定性。

  4、房屋建筑的筑抗震设计要点

  3.1、梁的抗震构造措施

  (1)梁截面尺寸:为了防止梁发生斜裂缝破坏、斜压型脆性破坏,框架梁截面尺寸必须满足如下要求: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截面高度与宽度不宜大于4;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2)梁的配筋率:梁的变形能力主要取决于梁端的塑性转动量,而梁的塑性转动量与截面混凝土受压区相对高度有关。为了保证梁的变形能力,使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在考虑梁端受压钢筋的作用的情况下,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能使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满足以下要求:抗震等级为一级x/h0≤0.25;二、三级x/h0≤0.35,同时,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有所不同,规范有明确规定。梁端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的比率,同样对梁的变形能力有较大的影响。规范要求,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3)梁的箍筋:试验结果和震害经验表明,梁端的破坏主要集中于1.5-2.0倍梁高的长度范围内,因此,在梁端纵筋屈服范围内加密封闭式箍筋,对提高梁的变形能力十分有效。同时,为了防止压筋过早压曲,应严格遵照《抗震设计规范》限制箍筋的间距。

  (4)梁内纵筋的锚固和搭接:在较强地震作用过程中,梁、柱截面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可能处于交替拉、压状态下,根据试验结果,这时钢筋与其周围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能将比单纯受拉时不利。因此,根据抗震等级的不同,应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计算抗震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建议适当增大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纵向受力钢筋连接接头的位置宜避开梁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满足等强度要求的机械连接接头,且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应加密,其直径和肢距视搭接钢筋直径大小而不同。   3.2、柱的抗震构造措施

  (1)柱截面尺寸:柱的平均剪应力太大,会使柱产生脆性的剪切破坏。平均压应力或轴压比太大会使柱产生混凝土压碎破坏,为了使柱有足够的延性,柱截面尺寸应符合以下要求:柱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圆柱直径不宜小于350mm;柱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剪跨比宜大于2。

  (2)柱的轴压比:限制框架柱的轴压比主要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的延性要求。试验证明,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随轴压力增加而减小。为满足框架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下位移延性的要求,根据抗震等级不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轴压比限值进行了规定,抗震等级一级为0.65,二级为0.75,三级为0.85;建造于IV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还应适当减小。不论采取何种约束措施,柱的轴压比都不应大于1.05。

  (3)柱的箍筋:在地震力的反复作用下,柱端钢筋保护层往往首先碎落,这时,若无足够的箍筋约束,纵筋就会向外膨出,柱端破坏。箍筋对柱的核心混凝土起着有效的约束作用,提高配箍率可以显著提高受压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从而有效增加柱的延性。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或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3.3、防震缝的合理处理

  对于结构不规则的房屋建筑,要在适当的位置设置防震缝。在布置防震缝时,要把房屋建筑分隔成规则并且相互独立的单元结构,而且防震缝两边要有足够的宽度,防震缝两侧的上部结构应该完全的分开,防震缝要沿着房屋的高度设置并且两侧都应该布置墙体。

  3.4、纵横墙的分布

  在房屋建筑物中,最主要的承重构件就是墙体,墙体在地震中很容易产生裂缝甚至是倒塌,所以要对纵横墙进行合理的配置。在对房屋进行设计时,要使横墙和纵墙分布均匀,共同承担房屋的重量。

  通常来说,墙体的刚度决定建筑物的刚度,如果房屋建筑中承重墙比较少,就会使得墙体之间的空间变大,建筑物的刚度就很小,抗震能力就会弱。所以应该根据实际工程情况来确定好房屋建筑的墙体,保证建筑物的刚度。

  3.5、合理布置构造柱以及圈梁

  构造柱、圈梁等均属于提高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构造体有利于增强建筑墙体的抗剪性能,并优化建筑结构变形能力,从而使建筑结构在外力作用不大的影响下仅发生变形,不对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在布置构造柱时,需以《抗震规范》作为布置依据,在墙体交叉处均设置构造柱,促使墙体材料由脆性演变为延性。另外,圈梁有利于缓解地震对于建筑的损害,提高墙体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对于增强房屋稳固性、整体性等可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一定情况下,还可抑制墙体产生裂缝。

  3.6、非结构构件处理

  非结构构件主要是不参与承重的相关构件。在对这些构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布局效果进行分析,对构件的效果进行研究,在保证自身房屋建筑结构的需要下合理安置构件,这对房屋建筑结构可靠性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设计人员要对构件的变化和构件的处理路线进行明确,对非结构构件和其他构件的关系进行协调,保证房屋建筑结构的一致性,降低地震灾害。

  总之,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同时进一步进行完善,从而以满足建筑的整体抗震要求,确保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成立,谭宁希.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分析[J].城市建筑,2014,02:41.

  [2]陈军.关于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探讨[J].江西建材,2014,18:11.

  [3]郑和宁.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分析[J].四川水泥,2014,11:123.

文章标题:助工评职称论文范文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2597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