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内走廊尽端空间的应用化设计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3-02-20 09:56 热度:

  摘要: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分析和实际项目体验,尝试总结建筑内走廊尽端空间的应用化设计。通过对走廊尽端空间的应用方法进行模式化分类分析,对相应获得的空间效果的总结,尝试归纳出理论依据,以期指导设计实践应用。

  关键词:尽端空间,节点,层次空间

  重要性

  在建筑内部,随着走廊行走路线到达终点,空间即将截止,这个空间就是尽端式空间。因为是尽端且空间较小,所以在设计中往往被忽视,空间得不到恰当应用、处理,降低了空间品质,致使空间感受不佳。走廊尽端空间虽小,却是与其他部位关联性较强的公共部位,在建筑的功能分区中,是一处难得的留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所以在设计渗透到角落的精细化思想导向中,有必要对这种空间的处理做专门研究,深度开发。

  空间特征及应用分析

  走廊的尽端是空间流线的终点,在行进过程中它是室内的一处景观,视线方向的目标引导,丈量空间长度的视觉焦点。由于到达后无法再穿越前进,只能原路返回,缺少方向性,从空间属性上它是相对静止的空间。走廊尽端墙体之间的距离小,围合感强。所以这里的空间感强,身处其中人的精神易集中,更容易感受内在及相邻外部声、光、温度条件对感官的刺激。对此空间的处理,设计中可以应用的要素很多,有结构性的空间布局方面的,如空间大小变化、构成分隔等;有深化装饰效果方面的,如色彩材质应用、光线处理、凹凸虚实的微造型等。本文是从空间布局中进行探讨,利用前述的走廊空间特征,在走廊尽端划分出一个小型开放公共空间,在匀质的流线端部形成有实用或景观意义的,有场所感的空间节点区域。

  彭一刚先生在《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将空间组合的方式,分为五种形式,其中第一种就是:“用一条专供交通联系用的狭长空间——走道来连接各个使用空间的空间组合形式。……适合于单身宿舍、办公楼、学校、医院、疗养院等建筑的功能联系特点……”。宿舍、办公楼、学校、医院、疗养院等建筑是使用人数广众的公共建筑,各房间是并联式的相似单元,依靠走廊联系,相较于其他四种组合方法的空间,秩序简单,方向性单一,在行走流线上需要一些设计节点,营造起伏的走廊空间节奏。作为收尾的走廊尽端,必要给出相应的空间回应。这些建筑不仅人员数量多,还有停留时间长并且持续、重复的特点,因此更需要公共的休息交往空间,由于走廊尽端具有良好自然条件的私密性,适合于因地制宜的承担这种功能。走廊尽端被开发利用后非常适用于上述建筑,在其他空间组织类型的的建筑中也能应用,只要分析其中人的行为方式及需求,符合前述特点即可作出相应设计。

  分类分析

  下面以三面实墙围合后形成的原始走廊为模型进行拓展变形,将形成端部区域空间的方法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模式。

  首先,当走廊尽端外墙具备开窗条件时,要充分利用对外的采光面,顺应人的趋光生理特性,使人与外部环境参照建立联系,有助于在建筑中的人作出各项做判断。同时采光面延伸走廊的视线,将外部的景观纳入内部的场景中,调整了空间效果,使人愿意停留此处,获得美的心理感受。在建筑内部房间布置上,应当对靠近走廊端部的门做好位置设定,使走廊尽端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在有上述、良好外部环境条件的前提下,可做如下变化(见图1至图2、3、4的推演变化模型):

  ㈠走廊凸出于主体围护外墙。这是空间变形的最直接方式,直接外挑,扩展了建筑实际使用空间,扩大了景观面和观景角度。走廊的外挑形式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围护墙(玻璃幕墙、实墙+外窗)或凸出的挑台,顺应人的趋光性,提供三个采光面,通过相对较虚的凸出体块和内部实墙围护的实空间对比,划定空间场所领域,供人员聚集,在建筑中融入自然。如包豪斯学校的走廊外挑台,做成平行于山墙且大于廊子洞口的长条状,为学生提供了场所中就近的外部自然交往空间。此外这种方法,从空间的光线效果、外凸空间形状、外凸部位的纹理质感及外部对景处理上有很多的发挥余地。

  ㈡内侧设置墙体和门。这种做法,相当于引入到内部的阳台,对空间围护进行二次划分和功能区别利用。在走廊端部划定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有一定的私密性,为公共建筑中的人提供一个对建筑内外有双重独立性的渡型空间。启闭自由的阳台,不影响建筑内廊原有的采光和通风效果,在寒冷季节还具有节能保温效果。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对于当下缺少私人空间寸土寸金的开放式公共建筑,这是一个打电话、吸烟小憩的好场所。

  ㈢廊内做洞墙与外墙平齐,在内部增设的墙体上开设较大的洞口,或是在尽端外墙内侧平行设置两端墙垛。此墙的意义不在于围合空间,而是空间范围的界定,走廊被界定为两进的空间,多了一个空间层次。有了界定就产生场所感,成为有使用功能的开敞空间,因有专属的可以采光、通风、观赏外部景观的窗口,广泛可达性和易辨识,使之成为公共空间中的开放社交空间。

  以上三种方法中的前两种分别是是外扩和内收的方法,不仅对于内部空间有较大意义,在建筑外部造型中也有积极意义,第三中方法是属于室内布局方式上的调整,这种方式也可以用在没有外窗的走廊尽端,墙垛划出浅进深的端部收头空间,正对人流线方向的墙上挂画或者放置盆栽、雕塑,作为对景,提供文化意象空间,取得同于古典园林的景深效果。

  另外,外墙无法开窗的走廊尽端,可以利用顶棚,开设天窗,对墙面做同前述的围合处理,通过对顶棚的高度及开洞方式进行设计,利用天光和云影及雨露等外部条件,塑造空间性格。比如,在低处空间围合封闭中高起的顶部开设有限的采光面,逼仄与穿透的反差达到一定的程度,空间的端部变化方向指向天空,会产生升华的禅意空间,道理与教堂的神坛顶光相似。

  最后,当下有许多设计项目,对这种空间进行应用,但是方法并不恰当,如有的建筑直接无视走廊尽端的前述功能,在建筑的尽端布置一个大房间,使走廊成为三面是门的交通核,失去独立场所感成为纯交通空间。也有的将走廊尽端的剩余价值充分利用,独占其自然通风、采光条件,设计成卫生间、储藏室,从实用性上它确实有专门的功能贡献,但是对于建筑的大空间品质和意境是种损伤,不值得推荐应用。

  结语

  综上所述,走廊尽端在设计中通过延伸、分隔,变换生成有实用功能或景观意义的开放性应用空间,希望对于此处空间构成模式的研究,能带来更多具体形式演变、扩展,推动该部位的深化设计,使建筑内外部都拥有丰富的表现,产生更多细节完善的高品质建筑。

  参考文献

  [1]彭一刚 建筑空间组合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2]邢博雅 室内空间序列组织浅析 宁徳师专学报 2008.04

  [2]吴思 汪杉 大学建筑交往空间初探 华中建筑 2008.11

文章标题:浅谈建筑内走廊尽端空间的应用化设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1621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