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探讨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3-02-20 09:29 热度:

  摘 要:本文作者分析介绍了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方法措施,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探讨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工程建设里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是整个建设工程施工环节中关键因素,其施工质量情况将会直接决定工程最终的建设质量,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若采取错误的质量控制措施甚至会给建筑物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规范每一个施工环节,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1 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

  如果原材料骨料里具有的有害物质已经超出标准要求,水泥将会很难获得理想水化,进而影响混凝土强度。同时水泥和骨料的粘结程度也会因此降低,骨料还会和水泥中的水化产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害的膨胀物质。原材料中的卵石、碎石应该控制在 2%之内,砂中的淤泥、粘土应该控制在3%之内。

  如果超过这个控制范围的话,集料表面将会出现一层包裹物,阻碍水泥和集料获得良好粘结。拌制混凝土的时候必须使用适宜的水质,避免采用沼泽水及有机杂质海水进行拌制,否则混凝土表层将会出现盐霜。着重控制混凝土集料的石子含粉量、含水率及含泥量,为获得预期混凝土强度提供有效保障。想要获得理想的混凝土质量,就必须对其原材料实行严格的控制,通过检验、检测等形式确保各项指标能够完全满足建设工程技术标准。

  2 严格控制水泥质量及外加剂质量

  若施工条件允许,应该首先选择使用旋窑生产的水泥来进行混凝土的配制。立窑生产的水泥应该接受严格的检验检测,全面掌握其构成因素及性能之后才能投入使用。如果水泥中的某一项如三氧化硫、凡氧化镁、安定性、初凝时间等没有满足标准要求,就应该将其纳入废品水泥范围,禁止使用;在出厂试验报告水泥性能满足相关标准的前提下,还要检查进场水泥与质保资料之间是否存在出入,水泥包装标志是否齐全,同时检查水泥是否出现受潮结块现象。在气温偏低地区实行混凝土施工时,或者在炎热天气条件下调整混凝土凝结时间,配制高强混凝土,获得混凝土早强效果,混凝土缓凝,泵送高层房屋建筑施工需要的混凝土,以上施工工艺中都会使用到各种类型的混凝土外加剂。近些年来在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没有严格控制外加剂质量,在选择混凝土外加剂类型时没有加大重视力度或者没有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使用,引发了很多混凝土质量安全事故。因此在使用混凝土外加剂之前,必须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重视每一个细小环节的施行,保证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满足标准要求。首先检查外加剂生产商家是否具备生产混凝土外加剂资格,相关生产证件是否完善;检查质量保证资料时,要确保资料上的检测数据是否处于有效期内,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指标试验报告是否真实。使用混凝土外加剂前,要开展混凝土性能的相关试验,检验混凝土外加剂和实际所用水泥之间是否相适应及使用是否契合预期混凝土性能条件。此外还要特别查看混凝土外加剂的出厂时间,避免过期或结块。使用外加剂拌制混凝土时,还应该区别不同用途的实际应用形式之间的差异性。

  3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制工序

  科学合理的配制工序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基础条件。在实验室里得到的配合比一般都已经满足各项标准要求,骨料、性能指标都能控制在适宜范围之内,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砂子的含泥量、含水量会出现较大的改变。应该在获得实验室配合比的前提下,将其科学换算成为满足实际施工需求的配合比,因为获得的实验室配合比并不一定能够完全切合实际施工环境的各项潜在需求。若施工设备的运输距离、方法、施工环境气温因素出现改变的时候,所需要的混凝土坍落度也同时发生相应的变化,为确保混凝土和易性满足施工质量标准,必须适当调整混凝土用水量和含水率,确保水灰比不变。混凝土的实际配合比必须符合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和技术性能条件,才能顺利开展混凝土施工工作,同时获得预期的工程施工效果和强度。少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的配制坍落度应控制在 3 至 5cm之间,配筋率大于1%的钢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应控制在 7 至 9cm 之间,桥梁施工里的箱梁选择使用泵送作为施工方式时,混凝土配制坍落度应控制在 10 至 14cm 之间,初凝时间在4小时以上,45MPa 强度的缓凝早强混凝土,灌柱桩要求配制强度为35MPa,凝结时间在10 小时以上,坍落度控制在 18 至 22cm 之间的大坍落度超缓凝混凝土,按照一般配制方法使混凝土满足以上工程技术性能要求具有较大难度,为了提升混凝土强度改善混凝土性能,实现工程各区域对混凝土性能的相关要求,可以选择在混凝土施工中使用不同类型的外加剂。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料配制及配合比,可以促进获得理想的施工效果,由此可知,适当的混凝土配合比能够显著提升混凝土早期强度,改善模板周转速率,施工技术、社会及经济综合效益非常显著。

  4 严格控制管理混凝土施工工序

  所有参与施工的职员都必须接受全面的施工技能培训,持续强化其组织能力及岗位责任心。在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工序要求落实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并组建员工考核机制,让职工树立正确的质量理念、责任理念,进而保证施工质量。开展职工上岗前培训工作,应该着重突出业务学习的重要性,分析讲解质量标准、施工工艺及施工规范等,严格要求所有职员都能按照技术交底开展工作。在施工前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检查搅拌机械设备的电子计时器情况,确定适宜的单位出水量,确保依据标准出水量实行加水,在施工过程中不允许轻易调整相关设定。启动搅拌机搅拌混凝土之前,应该注入清水并进行持续几分钟的空转,充分湿润拌筒。首次搅拌要注意筒壁上出现的砂浆损失问题,酌情减少石子用量。施工中必须获得精确的称量,切实按照配合比实行逐盘过称来配制混凝土,必须满足水灰比相关条件,避免砂、石、水,配料质量出现较大的偏差,尽最大的努力将偏差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在施工前要严格检查支架、模板、钢筋、预埋件等,避免出现漏浆缝隙情况。施工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按照顺序进行装料,先装石子再倒入水泥,最后是砂,搅拌完全后加水,材料称量及用量必须准确无误。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最短拌和时间,确保其满足标准规定,如果使用外加剂则应该适当延长一分钟。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应做到多次检查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在获得其坍落度数据的同时,还应查看其粘聚性、保水性情况。搅拌完成之后应注意加水时间的控制,定期查看其电子计量设备,排除一切人为因素的干扰,确定搅拌加水时间后不允许轻易进行改动。基本卸尽搅拌好的混凝土之后,再投入拌和料,不可以采用边出料边进料的方法。

  5 施工后的养护工作

  为了让混凝土中的水泥获得全面水化,进而提高混凝土的硬化速度,避免混凝土定型后由于干燥、曝晒、寒冷等因素的影响出现非正常的膨胀、收缩、裂缝破坏等情况,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立即要进行及时的洒水养护,确保混凝土表面能够保持湿润状态。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标准及要求如下:低塑性混凝土应该在完成浇筑工作之后马上施行喷雾养护,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洒水养护;塑性混凝土应该在完成浇筑工作后的 6 至 18 个小时之内施行洒水养护;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应该具有连续性,养护期间必须保证混凝土表面时刻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时间不能低于28 天。

  6 结束语

  混凝土是我国建筑领域开展工程建设工作必须要使用到的一种材料,在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质量问题,甚至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导致无法投入正常使用。由此可以看出,混凝土质量控制工作在建筑工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建筑企业必须给予该问题足够的重视力度,探索最佳的防范措施,将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确保建筑工程整体的结构安全。

  参考文献:

  [1] 陈夕虎.房屋建筑中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4).

  [2] 钱艳利,陈彦红.简述现代民用建筑中如何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7).

  [3] 李晓丹.浅析工民建中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7).

文章标题: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1619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