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2-11-22 09:30 热度:

  本世纪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建筑业迎来了第二个黄金发展期,房屋建筑的形式纷纷由以前的砖混结构转向钢筋混凝土结构,城镇的面貌焕然一新。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诸多质量问题伴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而产生。许多混凝土结构在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耐久性,混凝土裂缝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研究表明,混凝土裂缝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所以如何科学的对混凝土的裂缝进行分类、分析常见裂缝的成因,并提出防控措施是人们比较关注的,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常见裂缝及其成因分析

  收缩裂缝及其成因分析:收缩裂缝是由湿度的变化引起的,包括塑性收缩裂缝、沉降收缩裂缝、干燥收缩裂缝、自身收缩裂缝以及碳化收缩裂缝。众所周知,混凝土是以沙石为骨料,以水泥为胶结材料通过加水拌和,经过浇筑成型,凝结硬化形成的石材。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而多加入的水,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逐步蒸发,形成了毛细孔,导致混凝土的体积收缩。每种裂缝产生的阶段不同,塑性收缩裂缝发生在混凝土终凝之前的塑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混凝土中游离态的水流向表面并迅速蒸发,毛细负压产生的收缩力随着是失水的增加而增强。这就导致了混凝土的表面发生了急剧的体积收缩。尚未形成强度的混凝土就发生了表面的开裂。沉降收缩缝发生在混凝土浇筑半个小时内发生的,并在硬化的时候停止。发生的原因是,混凝土在浇筑后发生了不均匀沉降,骨料和水泥浆分离,沉降受限时混凝土因剪切二开裂。

  干燥收缩裂缝是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发生的,混凝土硬化后,水分的蒸发引起混凝土表面干缩,变形因为受到混凝土内部的约束二产生比较大的拉应力,混凝土的表面被拉断。自身收缩裂缝是因为水泥熟料在水化反应后,反应生成物的平均密度变小导致的体积收缩、开裂。自身收缩变形主要是因为自由水转化为水化物的一部分,所以自身收缩变形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水泥水化产物中化学结合水的多少。

  碳化收缩裂缝是碳化作用所产生的游离态水蒸发,引起浆体的收缩所致。碳化作用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有水的条件下与水化物作用生成碳酸钙、铝胶、硅胶以及游离态水,这部分水蒸发引起混凝土体积收缩,其实质是碳酸对水泥石的腐蚀作用。一般水泥水化产物的碱度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越高且湿度适中时,越易发生碳化作用。

  温度裂缝及其成因分析:混凝土由于外界温度的变化而产生涨缩变形,混凝土构件受到约束时,混凝土构件内产生应力。混凝土内部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的时候,混凝土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当温差变化较大,或者是混凝土受到寒潮的袭击等,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而产生收缩,表面收缩的混凝土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二产生裂缝,这种裂缝通常只在混凝土表面较浅的范围内产生。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高温膨胀引起的混凝土裂缝是通常中间粗两端细,而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此种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能力等。

  三、裂缝的防治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在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工作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

  2、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配筋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3-0.5%之间。

  3、避免结构突变产生集中应力,在易产生集中应力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

  4、在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缝,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缝间距20-30米。保留时间一般不小于60天。如不能预测施工时的具体条件,也可临时根据具体情况做设计变更。

  5、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技术标准。

  6、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合理掺假膨胀剂和减水剂。

  7、采用综合措施,控制混凝土灌注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和养护温度变化。夏季白天施工是要求在沙石堆场搭设将以遮阳装置,避免高温天气施工,建议晚上施工;冬季施工应采取保温措施。

  8、根据工程特点,可以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这样可以将少用水量,减少水化热和收缩。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提高密实度;混凝土尽可能晚拆模,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出其强度不低于10MPa;掺加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抗拉性;对于高强混凝土,应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掺粉煤灰和膨胀剂,使用高效减水剂。通过实验掺入粉煤灰和减水剂,粉煤灰掺量15-30%、减水剂掺量0.2-0.5%。

  四、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其微观裂缝是本身物理力学性质决定的,但它的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有害程度的标准是根据使用条件决定的。目前世界各国的规定不完全一致,但大致相同。如从结构耐久性要求、承载力要求及正常使用要求,最严格的允许裂缝宽度为0.1mm.近年来,许多国家已根据大量试验与泵送混凝土的经验将其放宽到0.2mm.当结构所处的环境正常,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无侵蚀介质,钢筋混凝土裂缝宽度可放宽至0.4mm,在海水及干湿交替中为0.15mm.沿钢筋的顺筋裂缝有害程度高,必须处理。

  1.表面处理法: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

  2.填充法: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0.3mm,作业简单,费用低。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3.灌浆法: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

  4.结构补强法: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包括断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的检查包括修补材料试验;钻心取样试验;压水试验;压气试验等。

  五、结论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他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而裂缝一旦出现后,一定要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其微观裂缝是本身物理力学性质决定的,但它的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有害程度的标准是根据使用条件决定的。本文针对建筑工程中常见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控措施和处理措施,对于实际的施工操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文章标题:谈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1417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