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心理学在室内设计的应用方法

所属栏目:工业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20-10-24 10:44 热度: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对自身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不同的室内环境不仅体现业主的个性和品位、喜好,还能对居住者的心情产生影响。[1]其中,室内装饰色彩是影响人感官的最主要因素,它会对室内设计效果产生影响,进而对人的身心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必须对色彩心理学原理进行研究,在室内设计时合理运用色彩搭配、装饰,达到满足人们需求的目的。

色彩心理学在室内设计的应用方法

  一、色彩心理学简述

  色彩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人感触到颜色以后的情绪、反应、行为及心理活动等。它是一个正式、规范的学科,且随着不同领域文化中色彩的不同意义而发生变化。[2]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不同形状和色彩的物体会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且人作为一类高级且复杂的生物,个人经历、喜好等性格、观念问题的不同也会对颜色产生不一样的心理感受和反应。简言之,就是说色彩可以作为一种刺激因素,对人的生理机能、心理等产生影响。

  二、色彩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色彩是室内设计的关键点,因为人的视觉感受就是人对看到的事物的第一反应和感觉。其中,人对看见光的认知就是色彩,而人之所以可以靠眼睛来观察事物,可见光就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于人而言,人的感官中视觉受颜色的影响最大,其他感受的反应也是由视觉吸收传输以后的反应。[3]具体反应过程是:眼睛捕捉到色彩以后,以特别快的速度反应给人的大脑,然后由大脑结合人的个人性格、经历及情感因素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以后,得到不同的心理和生理感受。因此,包括室内设计在内的设计工作都与色彩息息相关,如果作品中缺乏色彩运用或者运用失误都会大大降低设计作品的意义。尤其是室内设计的目的就是给该环境内的人员和感受者创造对应的环境体验及其他特定生理、心理感受,是室内刺激情感的媒介。在现实生活中,看似固化的色彩形象实际上具有特别丰富的情感层次,对于室内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空间感

  空间感是指在平面空间内营造出物体间高低、大小、虚实等不同的关系,给人以立体的层次感。空间感的构造是依据几何透视及空间透视原理来完成。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色彩的特征去运用,以达到改变人们的心理效应。[4]但是,运用之前必须根据人们对色彩的认知和心理相互联系,提前对室内设计风格要求等进行设计联想,考虑不同的色彩的代表问题。例如,蓝、绿、灰等冷色调代表“静谧、清雅,且在色彩上而言具有饱和度的特征,比较适合应用到狭小、昏暗的室内空间环境中,让人产生视觉后移的效果,使空间变得更加通透;而红色、棕色等暖色调饱和度高,则代表温暖、律动等感情色彩,比较适合在空旷的空间中运用。

  (二)塑造时间感

  色彩与时间的概念完全是两个维度的概念,由此可见,实践感是心理上的,是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实际上是指色彩感受者对时间的灵敏感,即感受者在感受到色彩以后自主开启的利用自身记忆来模拟未来、分析未来的功能。[5]室内装饰的色彩可以通过视觉进入人类大脑,即开启了感受者第一视觉的物象表现,同时与大脑中存留的个性、情感及经历等因素相结合,进而影响人的生理及心理活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鉴于此,作为室内设计人员,必须合理地运用色彩的因素,实现对人心理时间感的影响。常见色彩对时间感的影响:红色可以刺激心情愉悦,但是会激发人浮躁的情绪,同时引发血压上升、脉搏加速的情况,进而引发“漫长感”,所以比较适合在肯德基等快餐店室内装饰及其他公共场所内的室内装饰中应用,利用这种色彩来达到使顾客心情愉悦、增加食欲及加快心理时间速度、促进人流流动的效果,最终达到提升餐厅效益的目的;而蓝色会给人以放松、安逸的感觉,给人以时间转瞬即逝的感觉。这种色彩比较适合应用在学校、办公室、会议室等场所。因为学生天性好动,喜欢室外、自然,而作为办公室办公人员长时间的办公、会议会非常容易使其感到烦躁和疲惫,室内应用蓝色进行装饰,可以在心理上舒缓人们对时间的感知,适当减轻人的压抑感、加快时间感,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6]

  (三)强化温度感

  温度感是指色彩感受者感受到的冷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色彩比作一台空调,因为研究表明,色彩不仅具有营造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还具有影响心理温度的作用,冷色调和暖色调会给感受者带来2℃~3℃的心理温差。因此,室内设计者在进行室内装饰色彩搭配时,必须了解色彩的冷暖与人类心理的关系,并根据室内空间的具体情况进行色彩设计使用,通过改变室内装饰颜色比例达到调节人们心理温度的目的。例如,在阴面背光、光线昏暗的位置中利用橙色、黄色等给人以温馨、热情的暖色调来进行装饰,增加室内放光点,进而提升室内亮度和温度。同时,打破空间灰暗及阴冷的感受,提升感受者空间亮度和暖度;而在向阳的位置,则可以采用浅灰、蓝色、紫色等冷色调来减少室内光线的反光点,减少过高的亮度和心理温度。

  三、色彩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一)充分考虑不同民族的色彩心理差异性

  色彩心理是由色彩引发的人的心理、生理反应和变化,进而做出不同的生理表现。但是,色彩心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因为民族的不同而异。因为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民族信仰、艺术形态和文化底蕴,造成个人观念、喜好及其他心理特征的不同,会对个人心理产生影响,因此色彩心理也会有所差异。[7]例如,红色在我国是喜庆的颜色,代表着胜利、激情、生命力等美好的词语,也代表了正能量,而我国在过春节、结婚等重要的日子都会贴红对联、挂红灯笼等,并以此来表达喜庆、欢乐的心情和情感;同时,很多室内装饰也采用红色来完成,同时还有了“中国红”这一词语。但是,在西方的很多国家,人们认为红色是“残暴”“血腥”的代名词,贬义性质很强。因此,在室内装饰色彩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不同民族的色彩心理特征,并进行正确的运用。

  (二)尊重空间环境变化对色彩心理的影响效用

  在实际生活中,不同的空间环境的变化会引发不同的色彩心理变动,最终导致人的心理、行为等变动。而室内环境设计的重点内容就是空间设计,是依靠对室内装饰物的设计达到功能需求的目的。所以,在进行室内装饰空间设计时,设计师首先要对使用方的心理愿望及空间功能进行初步了解,明白这个空间的主要功能和设计对象等情况。因为不同的空间可以被用作很多用途,对于办公空间环境而言,这个空间的主要功能就是办公,而办公环境要求的是办事效率,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对工作人员工作严谨性的要求,配备灰蓝冷色调等适合办公环境的色彩。作为设计师还需要根据办公室内不同部门和员工的工作职能等进行办公空间色彩设计,例如,行政部可门应用一些淡雅的颜色,在设计部门、公关部门设计应用一些明艳的色彩,营造轻松灵活的办公氛围,在产品销售区域采用一些能够反映商品特色、吸引顾客注意及给顾客提供轻松的购物环境的暖色调。

  (三)将受众年龄、性格等个人特征对色彩心理的影响

  融入到设计中与种族色彩心理的不同一样,不同的年龄段的受众具有不同的群体性格,不同性别也会有不同的群体喜好特征,作为设计者应该将性别问题对色彩心理的影响考虑到设计之中。一般来讲,男性都比较喜欢灰色系颜色,而对于室内设计而言,更加偏爱色彩变化较小的灰色系家装设计。[8]相反的,女性更喜欢饱和度高且较为艳丽的室内色彩搭配。同时,人的一生并不会对某一类颜色从一而终,随着其人生阅历的丰富和变化,人的心态和情感也会发生变化,进而使影响色彩心理反应的因素发生变化。因此,一个人的不同年龄段对色彩的喜好也会发生变化,且色彩感觉也相对于年轻时期愈加沉稳和柔和。而从年龄上来看,一般婴幼儿更喜欢红色等鲜明的颜色,最好搭配能够营造活泼灵动、积极向上特征的颜色。而青年人比较偏爱多彩的颜色,中年人也会喜欢暖色系或复合色等更成熟的颜色,年纪较大的老年人更喜欢暖色调装饰,因为冷色调会带来孤独的感觉,因此常用的色调是米黄、浅灰等。鉴于此,室内设计师可以对使用者的性别及年龄进行分析,找准切入点进行设计。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色彩会对设计作品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对人的心理及行为等产生不同的刺激和影响。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必须重视色彩心理学的应用,首先对空间环境的功效进行研究,并结合地域、性别、年龄及空间环境等,对室内环境需求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使得室内设计真正满足受众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参考文献:

  [1]陈亚平.色彩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工业设计,2020(3):90-91.

  [2]张青青,张丽娜.室内设计与心理学的关系[J].美术大观,2017(9):102-103.

  [3]齐婷婷,张月婷.浅析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7(8):134.

  [4]李磊.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6(12):124.

  [5]俎琲琲.浅谈色彩与室内设计的关系[J].戏剧之家,2016(13):153.

  [6]金鑫.养生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2):67-69.

  [7]刘文强.室内设计中的色彩运用[J].才智,2013(1):145.

  [8]马朝珉.以性格心理学为依据的室内色彩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作者:陈旋

  色彩心理学在室内设计的应用方法相关推荐浅谈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文章标题:色彩心理学在室内设计的应用方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gongyesheji/4409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