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期刊论文发表新产业格局下的技术创新模式及变化

所属栏目:工业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4-11-29 16:39 热度:

  摘要:当前,产业格局和制造业格局正进入新时代,同时大数据技术正以开放、平等、参与的方式重构产业模式和人的行为方式。在此背景下,技术驱动与需求驱动是相辅相成而非厚此薄彼的新产品开发动因,基于此新产业格局下的技术创新模式及其变化趋势更应受到关注。纺织企业需要借鉴、采用新的技术创新模式,密切关注创新模式的新变化,找到适应自身的最佳创新路径。

  关键词:省级期刊论文发表,技术创新,产业格局,纺织工业,产品开发

  New Model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elated Changes under New Business Pattern

  Abstract: Currently, both the business pattern and the patter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ve entered into a new era, and meanwhile, big data technology is restructuring business model and people’s behavior in an open, equal and public-participated way. Under such background, technology-driven and demanddriven have become an impetus that complements each other rather than favors one more than the other for developing new products, and new model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elated changes under new business pattern deserve more attention. It is necessary for textile enterprises to learn and adopt new model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eep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hanges of these new models and find the best and adaptable path of innovation.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usiness pattern; product development; textile industry

  技术创新是提高纺织产业社会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支撑,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化解行业发展困难的工作全局中处于核心位置。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的态势,大数据科学成为新的科研范式,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成为科技创新的焦点,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利用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科技、国家科技和学院科技三足鼎立、协同发展,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呈现出全球化竞争与加速流动的趋势。同时,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推动下,世界商业和制造业也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涌现出新的发展潮流。

  1 技术创新面临的新形势

  1.1 知业社会到来

  回看人类的产业发展历程,农业社会在地表层面上开发了自然的物理世界;工业社会进而从地下到太空对物理世界进行了深度开发;“知业革命”就是利用自然矿藏之外的信息与智力“矿藏”,进行第三次“人工世界”的大开发,进而回头更加深度地开发第一和第二的物理与心理世界,实现 3 个世界的和谐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社会的特征是地表资源的大开发,工业社会的特征是地下资源矿藏的大开发,而知业社会的特征是信息和智力的大开发,以重视和利用矿藏的方式,重视和利用数据。

  1.2 商业3.0时代到来

  大工业代表了商业1.0时代,PC主导的信息革命是商业 2.0时代,移动互联网席卷下,人们将进入商业3.0时代,移动互联网将重构传统产业,必将带来一场深刻的商业变革。简言之,工业化是1.0时代,工业化+信息化是2.0时代,工业化+信息化+移动化是3.0时代。商业3.0时代将会呈现如下鲜明的趋势:线上线下融为一体,产业链上所有的要素都将重新组合;用户主权将真正释放,产品概念将再次定义;移动互联网重构一切,3 年公司可能超越30年公司;金融、零售、本地生活服务等将率先发生革命性变革。

  1.3 工业4.0时代即将开启

  工业1.0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机械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业2.0形成了生产线生产的阶段,开创产品批量生产的新模式,工业3.0的标志是电子工程和信息技术充实到工业过程之中,实现了生产的最优化。工业4.0将通过网络技术来决定生产制造过程,实现实时自动化管理。随着新一代移动通信、WIFI、数据采集(RFID、一维和二维条码)、GPS/GIS、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交汇,制造业正在进入智慧互联新时代。

  1.4 “再工业化”推动全球制造业格局重组

  目前,发达国家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方面占据显著优势。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主要是对制造业产业链的重构,重点是对高附加值环节的再造。随着推动新工业革命先导技术的产业化进入快速发展期,高成本国家通过更灵活、更经济的新制造装备生产更具个性化、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未来在制造领域的实力对比将重新向发达国家倾斜。而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产出方面追赶发达国家的速度将较此前显著放慢。这会影响到全球产业的地域布局,进而导致全球产业格局出现大重组。1.5 大数据时代正在来临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根据IDC监测,全球数据量大约每两年翻一番,意味着人类在最近两年产生的数据量相当于之前产生的全部数据量。大数据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在于对于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找到背后的规律。大量化(Volume)、多样化(Variety)、快速化(Velocity)、价值密度低(Value)是“大数据”的显著特征。大数据为商业3.0时代带来新的特征:商业体系互联网化;新商业要素从 “资本、劳动力”扩展到数据;新商业模式以数据分享与驱动手段,实现柔性化制造、个性化营销和社会化物流,从B2C到C2B、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客制化;产业格局从“大企业+小企业”发展到“小前端、大平台、富生态”;经济形态从“大规模、标准化、低成本”发展到“大范围、个性化、高价值”。

  1.6 大互联(Web3.0)时代到来

  Web1.0是门户时代,Web2.0是搜索/社交时代。Web3.0典型特点是多对多交互,不仅包括人与人,还包括人机交互以及多个终端的交互。由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开端,在真正的物联网时代将盛行。一开始仅仅是大互联时代的初期,真正的3.0时代一定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能生活时代,实现了“每个个体、时刻联网、各取所需、实时互动”的状态,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互联网思维指引下的新商业文明时代。

  2 技术创新模式的转变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同时也是时尚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载体,为很多工业部门提供重要材料支撑。但纺织工业发展面对的挑战也是不可回避且亟需破解的,这也亟需改变对技术创新的认识,并进行创新模式的转变。

  2.1 拥抱互联网思维

  人类社会每次经历的大飞跃,最关键的并不是物质催化,甚至不是技术催化,而本质是思维工具的迭代。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至今,已有研究者较为系统地提出九大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以专业的视角全方位剖析移动互联网给传统产业带来的变革,涉及战略规划、商业模式设计、品牌建设、产品研发、营销推广、组织转型、文化变革等企业经营价值链条的各个方面。

  用户思维是对市场、消费者的理解,法则有三:得粉丝者得天下;兜售参与感;用户体验至上。简约思维是对产品规划、设计的理解,法则有二:专注,少即是多;简约即是美。极致思维是对产品/服务、用户体验的理解,法则有二:打造用户尖叫的产品;服务即是营销。迭代思维是对创新流程的理解,法则有二:小处着眼,微创新;精益创业,迅速迭代。流量思维是对经营模式的理解,法则有二:免费是为了更好地收费;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社会化思维是对关系链、传播链的理解,法则有二:利用社会化媒体,口碑营销;利用社会化网络,众包协作。大数据思维是对企业资产、竞争力的理解,法则有二:数据资产成为关键竞争力;用户不是一类人,而是每个人。平台思维是对商业模式、组织形态的理解,法则有三: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圈;善用现有平台;把企业打造成员工的平台。跨界思维是对产业边界、产业链的理解,法则有二:携“用户”以令诸侯;用互联网思维,颠覆式创新。

  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向互联网思维转变得越早,受益也将越多,不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将在新一波浪潮中失去竞争优势。

  2.2 做好创新战略的顶层设计

  从本质上讲,科学、技术和工程三者是不同类型的创造性活动,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体现着不同的价值,需要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支持政策。科学以探索发现为核心,主要是发现、探索研究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科学发现,特别是纯科学的原始性创新突破,也就是纯基础研究。技术以发明革新为核心,着重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也就是应用研究。工程着重解决“做出了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开发试验。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将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区别和联系,比作为水、鱼和鱼市场之间的关系。

  科学活动成果的主要形式是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理论,是论文、著作,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公有的知识”,评价以学术水平为主要价值导向,注重国际同行评价;技术活动成果的主要形式是专利、图纸、配方、诀窍等,在一定时间内是“私有的知识”,评价更多地参考专利数量和质量;工程活动成果的主要形式是物质产品、物质设施,一般来说是“属于”某个特定的“主体”的,评价更多地参考工程实体的质量和水平,技术和工程都注重应用部门、用户和市场评价。

  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应增进认知、分类管理、统筹推进,确定科学、技术与工程在创新活动中的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促进技术、工程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发挥技术创新在支撑当前经济转型和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企业应做好创新战略的顶层设计,需要解决 3 个突出问题:一是在理念上理清科学、技术、工程的概念与作用;二是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但也只能根据自身的技术储备、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己所能及的创新活动;三是在科技项目方面,应解决创新链各环节相互脱节、各自为战、无序发展的问题。

  2.3 寻求需求导向与技术驱动的平衡

  企业在开发产品的时以需求为导向,还是以技术为驱动,多年来业内对此话题争论不已。需求导向策略就是跟着市场走,从产品体系、结构、布局、品种、数量、品质、价格、服务等方面满足不同层次、维度的需求,例如吸湿排汗的服装可以满足运动员等特定人群的需求。技术驱动策略就是跟着技术走,能创造新的消费领域和消费市场,甚至推动产业革新及消费趋势变革。例如,海尔推出的洗土豆的洗衣机就是这样的案例。   可见,二者同样重要,只不过在消费品制造业,多数企业的口号均是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需求。因此,需求导向成为形式上的主流。然而,对于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来说可以创造需求,其实际效果应该甚至超出需求导向的作用。可以这样说,优秀的公司满足需求,伟大的公司创造需求,从优秀到伟大的过程就是需求导向加技术驱动协调发展、灵活变化的过程,并不是非黑即白、非彼即此的事情。

  同时也要看到,先进技术只有培育出有效市场需求之后,才能成为真正实用的技术。最适宜的技术,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技术,但一定是市场最需要的技术。技术可以创造需求,但并不能盲目发展技术,特别是可能被市场束之高阁的技术,而是注重技术创新定位的重要性,即与市场需求的契合与平衡。

  2.4 引入“四位一体”的创新模式

  纺织技术创新,应因地制宜地采用“源创新”、“流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为当前和未来提供多方面的技术保障。

  “源创新”挖掘新型市场,运用技术为消费者创造新的需求、引导新的消费方式、创造新的市场。例如,现有技术可以将老年人的脉搏、呼吸频次等生理指标的测量技术附着在服装上,并通过手机通讯,将老人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理信号实时显示给家属,可在超限时自动报警。源创新就是技术驱动型的创新,是利用需求为消费者创造新技术。

  “流创新”需持续保持。流创新在原有生产体系中挖潜改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稳定质量、创造产品的差异化来迎合细分市场的需求的措施。此类技术创新会连续性地增加价值,但不可能产生经济效益飞跃和升级,其带来的优势都不能持久,要维持竞争优势,需要持续进行“流创新”。

  “集成创新”促产业速升级。集成创新运用已有技术特别是外专业的技术,通过对市场信息的了解分析,针对某一特定的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功能创新、性能组合互补,创造出新的商品和市场需求。从超出纺织行业的范围找出成熟技术,并与纺织原有技术相结合,将是在短期内实现创新的有效方法,也是快速推动纺织经济升级的有效手段。

  “原始创新”要大力支持。原始创新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其往往是在基础理论和高技术方面有独到的发现或发明,具有科学创新层面上的意义。中国纺织产业在原创性研究方面与国际差距尚大,建设纺织强国需要大量的原始创新来支撑,而原创性研究的开展离不开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2.5 完善企业内部创新体系

  信息技术为企业竞争战略提供了必要条件:移动互联网带来人的高度协同;物联网也会带来物的高度协同;银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方兴未艾。互联网将人联网、物联网、金联网三网合一,进入信息化普惠工业企业、制造业的时代。

  在新产业格局下,企业应完善内部技术创新体系,包括:信息资源收集、跟踪研究;技术人才引进与培养;科技创新奖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科研项目申报与执行;企业技术资质申请与管理等。在完备的体系保障下,进而打造企业强大的设计力、技术力和管理力。

  3 下一步的技术创新方向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核心之一。目前,全行业已形成共识:科技强国是纺织强国建设的首要战略目标,科技贡献是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成效与质量取决于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与程度,以智能技术提升劳动生产力、突破纤维资源瓶颈、节能减排和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强化基础研究、技术向生产环节之外的消费环节延伸,是科技创新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均衡性、包容性问题。

  3.1 提升劳动生产率是首要问题

  劳动生产率提升是纺织工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先进制造业转型的首要目标,智能技术的应用是重要标志。新型纺纱、织造、印染、针织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以高效、自动化、智能化装备的应用作为标志。在线监控、数字化设计、RFID射频识别等信息化技术在化纤、棉纺、印染、服装和家纺等行业的广泛应用,将大大推动纺织工业劳动生产力的提升。

  3.2 突破纤维资源瓶颈是根本任务

  保障纤维原料供给是产业安全有序发展的根本。纤维材料产业已确立重点推进差别化纤维、高技术纤维、生物质纤维技术及其产业化,即一方面解决量大面广的纤维资源,另一方面是高技术纤维的开发与产业化。如提升化学纤维差别化率的在线添加技术、连续聚合技术、纳米改性技术、原液着色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PTT、PLA、PHA等生物质合成纤维等关键技术突破,仿棉纤维的研发等。碳纤维、芳纶、聚苯硫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酰亚胺、连续玄武岩等纤维基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这些代表纺织工业技术水平的标志性产品,产业化进程有待加快。

  3.3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存续保障

  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提高是纺织工业赢得社会和政策认同、获取可持续发展空间的重要保障。节能降耗减排技术在全行业获得广泛推广应用具有战略意义,包括无PVA环保浆料、膜技术处理废旧聚酯瓶片清洗废水回用技术、粘胶行业废水废气的治理和回收技术、印染行业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少水及无水印染加工技术、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废水分质分流及处理回用技术、太阳能板集热系统、空压机热能回收技术等。

  3.4 基础研究软硬兼顾是必要手段

  支撑产业发展的纺织基础研究需要软硬兼顾。以产业需求、消费需求和技术变革为牵引,及时融入新技术的元素,才能有效支撑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矛盾的化解。特别是软技术,如标准的完善、技术导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流行趋势研究、供应链管理技术、物流技术等。

  3.5 创造需求、引导需求是更高目标

  纺织行业亟需引发新的、更高层次消费需求的纺织技术。以数字化和绿色化为主线,纺织服装产业与IT产业、时尚产业的交叉融合,注定要在引领新的生活方式、营销方式方面做出表率。如人体工学技术(三维测量和试穿技术)、设计和裁剪技术、体现健康和功能性理念的智能可穿戴技术等。

  参考文献

  [1] 白春礼.当今世界科技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J].中国科技产业,2013(7):12.

  [2] 王飞跃.“数据矿藏”对于“知业革命”的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6-19.

  [3] 万建民.商业3.0时代[J].中国企业家,2014(13):3.

  [4] 张茉楠.全球制造业变局 中国如何突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08-11.

  [5] 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6] 白春礼.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靠什么支撑?[N].光明日报,2014-

  05-15.

文章标题:省级期刊论文发表新产业格局下的技术创新模式及变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gongyesheji/2404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