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轻载电动机采取降压运行
对经常处于轻负荷运行的电动机,应采用星三角切换装置,以达到“轻载降压运行节电”的目的。
2.5根据负载情况对电动机采取就地补偿
对距供电点较远的大、中容量连续运行工作制的电动机,应采取电动机的无功功率就地补偿装置。
2.6选择合理的控制系统。提高运转效率
对于纳入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管理的动力设备,可根据系统设计需要,由程序控制其起动和运行,同时,还可通过控制系统的负载来达到节能目的。
3 电气照明节能
据估计,我国照明用电量约占总发电量的10%左右,而建筑照明用电,占建筑耗电的20%~30%,且现有照明装置以低效照明为主,节电潜力巨大。照明节能设计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选择合理的照度标准和照明方式
作为照明节能的一个重要环节,照明设计应根据工作面的分布情况选取合理的照度标准值,正确考虑照度标准的高、中、低3档的照度值;根据视觉作业特点,选择合适的照明式,尽量少用一般照明,可考虑非均匀照明、混光照明以及其他灵活的照明系统,如设置照度梯度,使灯光物尽其用,达到节能的目的。
3.2照明的艺术效果与节能相结合
目前,有些照明设计偏向于艺术效果,追求场面宏大,在灯具的选用和布局上不太注重用电和节约电能问题。所以,必须摒弃一些奢华的设计思路,在灯具的艺术造型和布局型式选择上能充分考虑节能的因素,以客观实际需求为前提,最大限度地考虑节能的前提下精心设计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
3.3进行精确的照度计算
建筑电气照明设计中,往往对照度计算过于粗略,凭经验估算,仅凭经验估算是不可能把照度值控制在照明标准规定的误差范围内,会造成实际效果与要求不符,或浪费能源,所以,要获得精确的照度,必须通过较为精确的计算。
3.4选择高效光源
光源的效率与电力消耗最为密切,常用各类光源中高压钠灯的光效为最高,而荧光灯和金属卤化物灯次之,高压汞灯不高,而白炽灯为最低。按不同的工作场所,选择相适应的高效光源,可以降低电能消耗,节约能源。故在设计中,应严格控制使用白炽灯(除了特别需要场所),尽量减少高压汞灯的使用量;推广使用细管径荧光灯和紧凑型荧光灯;大力推广高效、寿命长的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
3.5合理选用灯具
灯具节能应主要体现在高效率上,若效率过低,则很难用其他方法补救其节能效果。在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已明确规定,室内外灯具效率分别高于50%和70%,在所有灯具中,直接型灯具效率最高;带格栅式和带保护罩的灯具效率最低。故在满足眩光限制和其他特殊要求下,应选择前者。同时,根据使用现场不同,采用控光合理、光通量维持率高、光利用系数高、照明与空调一体化的灯具等,以达到节能目的。
3.6优选启动设备
照明节能不应忽视启动设备的耗电问题,节能光源只有配有节能型启动设备才能使照明节能。节能型启动设备自身的能耗低、功率因素高、谐波分量低。
3.7充分利用天然光源
在工程设计中,电气设计人员应与建筑专业配合,从
建筑结构方面充分获取天然光,如开大面积的顶部天窗,利用天井空间与利用屋顶采光,有条件的,可采用光导纤维、棱镜组反射及导光管等新技术进行采光,提高对自然光的利用。
3.8充分利用间接光源
采用提高室内反射面的反射光量来提高照度,在一些场所,可以利用墙面、顶棚、地面的反射来增加照度,如设置全反射的镜面,采用反射系数高的墙面
装饰材料,使用这些反射面成为间接光源,提高电能的利用率。
3.9采用合理的控制方式
灯具的控制方式可分为手动控制与自动控制两种:对于手动控制,一是可适当增加照明开关点,以达到分区控制灯光的目的;二是可采用各种类型的节电开关,如调光开关、定时开关、节电控制器等,都有显著的节能效果。而自动控制,则包括红外遥控开关、光电照明控制、中央控制系统及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等方式,可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选用以节约用电。
3.10积极推广使用新型光源
发光二极管(LED)被称为“绿色光源”,白光LED理论发光光效可达200lm/W,目前实验室里已经达到100lm/W,50lm/w的产品已进入市场,其较同等亮度的白炽灯耗电减少约80%,节能潜力巨大;随着LED的迅速发展,发光光纤得以广泛应用,与LED光源结合,发光光纤现已在建筑物立面装饰、室内装饰及水下装饰广泛使用;室外照明可选用太阳能灯具。
3.11加强日常照明维护
加强对灯具与光源的清洁与维护工作,因为灯具与光源严重积尘后,会使照度明显降低,导致电能浪费。
4 结束语
建筑电气节能过程,贯穿于项目的决策、设计、施工、投产、使用等整个周期。作为专业电气设计人员,应该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精心考虑,严谨地进行方案比较,从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及节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供配电方案,采用先进技术,选用高效设备,实施电网的经济运行技术,在节约能源、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又保护了环境,取得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双赢,保证我们高速的经济发展势头,实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2]李宏毅,金晶.建筑工程电气节能[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江亿.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北京照明学会照明设计专业委员会.照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