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与生态景观设计有机结合的实践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8 15:58 热度:

  摘要:文章以湖景•壹号庄园的生态式景观规划为例,通过分析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制约条件,阐述了项目从前期的定位、目标确定、规划构思,到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规划特色、园林艺术处理形式等,以实践的方式介绍了项目的生态规划设计的思路、原则和技巧,为居住区的生态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生态景观实践
  
  一、 项目开发的定位与设计目标的确立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总开发面积达43万平方米。北面是一条四车道的市政大道和一所中学,东边为另一高档别墅楼盘,西面为浓密的荔枝林,南邻风景优美的大水库。开发产品主要是独立别墅和高层洋房。是本地政府列入重点发展的居住工程项目。
  “目标决定高度”,项目从立项开始,就把目标定位为高标准社区,命名中的“壹号”即体现了业主对高尚社区文化需求,同时显显了业主的优势和社会地位。规划设计要求充分发挥项目的天然优势,探寻环境开发的空间规律,遵循生态自然的开发原则,融合“尊贵、健康、休闲”的主题理念,尽量做到生态、节能、环保的效果。保证项目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居住使用功能。

                                                  123.jpg
  下面就着重介绍本项目是如何利用规划与生态景观整合设计,并通过空间的组织来研究小区各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使整个居住小区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 概念设计的任务与生态体系的构思
  1、 人文精神的探源和文化内涵的挖掘:居住空间环境与人相融合是景观规划的主要目标,在研究本小区生态景观规划的同时,强调“人”的因素,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因为小区与其周边的建筑、环境是共同构成小区生活群体的活动中心,具有很强的个体独特性和地方识别性。所以在项目立项调研时,即明确将深刻的理解和领悟地域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特殊需要作为重点调研对象,把分析本地区文化背景(如:地域文脉、生活传统、历史民俗、乡土风情、城市符号等)、尤其是对本地区人们的生活出行、居住习惯等列为深入的调查、分析和研究的重点。作为高尚社区的开发,设计不能忽略了人的精神感受和感情追求,更不能淡化邻里交往等独特的居住区群体交流模式。在设计任务中要求设计师在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意图时,使用之手法宗旨要以人的生活需要出发,符合当地人的低调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赋予小区丰富的环境文化内涵,体现小区作为高尚生活社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切身的体验,灵活采用各种隐喻区域传统文化的设计元素,使小区人们可以在生活中享受到本地传统文化内涵的气息,让人们置身其中能深切体会到环境归属感和生活亲切感。

                                                             456.jpg
  2、 生态规划的概念和地块环境的保护:人们生活在一个日益远离自然的环境之中,人们的内心深处始终保持着亲近和接触自然的渴望。不具生态性的规划给人的印象只能是单调、呆板、枯燥,缺乏变化,无新鲜感和人情味,无可供人们回味的地方。所以本项目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保护原地块的环境资源,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并通过各种构思巧妙的设计手法营造出一个环境清新自然、幽静典雅、质朴平和的生活场所。
  3、 整体效益的研究和社区气氛的营造:项目的成功取决于最终的整体效益,要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所以在寻求合作单位时就要求对方具备整体性思维,对项目周边的环境生态效益也纳入小区的范畴。从小区的定位到规划构思,从设计到实施,都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最终要营造出用地经济、造价适中、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便于管理、环境雅致的可行性强的生态居住环境。另外,要注重小区对公众生活的吸引力,注重营造浓郁的社区文化气氛,只有把建筑、环境和人群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取得项目的全面效益,才能让居住者产生温馨、和谐的生活舒适感和愉悦感。
  三、 生态式景观规划的要求与艺术处理手法体现
  1、 原有山体的利用及地形的改造处理:在项目地块及周边环境分析时,讨论焦点就集中到了地块的山体和水源保护上。通过对项目的竖向分析,确定了地形改造要“师法自然,统筹兼顾”的原则,宜山则山,宜水则水,以巧妙利用原地形地貌为主,进行适当的改造为辅。这包含两层含义:①整体上要因地借势、就其自然,为适应高低起伏的地形,在布置时应尽量保留原来的自然地形,从远处能一目了然地看到丰富的小区外部轮廓线,使地形与建筑、绿化较好结合在一起形成参差错落的、高低起伏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②局部处理要突出竖向造型的特色性这一原则,竖向设计上要综合考虑小区立面空间环境的丰富性。每个景观节点的布置前后错迭、灵活多样,使建筑的通风、朝向、视野均较好,景观规划与建筑的布局融洽和谐且具有韵味。使原本紧张、狭小的公共绿带尺度反而变得亲切宜人并且错落多变,收到步移景异的动态效果。同时符合地下管线综合技术和节省成本的要求。

                                                           789.jpg
  2、 原有水源的保护及人工水体的艺术:项目的南面临靠一个面积近6000平方米的水库,虽然部分红线离水库不足60米,但设计上坚决执行建筑退缩100米的原则。并把退缩区设计成生态式景观绿地保护带,较好地防止水土流失。另外,由于本地区原来市政管道并未雨污分流,许多生活废水都直接向水库排放,但本小区设计要求所有污水(包括处理后的二级水、泳池水)绝对不能向水库排放。以保证水源的干净、清沏。在设计和营构小区内的人工水系和水景的艺术方面,则灵活应用了多种景观规划技巧,以求得最佳的生态景观和视觉效果。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本项目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①借水造景方式的,即巧借南边大面积的水域,营造阔宽的水域景观;②人工造水方式,由于项目北面的中部临靠市政道路的区域地势较为低洼,经论证决定改造成人工湖,并把小区主入口和会所设置于此处,既便于住户欣赏到美景,又因为公共区域地势较低而减少对住户的影响;③利用组团间山涧营造区内小溪,引用人工湖的山石驳岸手法,结合微地形处理,沿中心山头最低洼地带改造设计成“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溪涧曲水式小溪景观效果。既满足了区内别墅的景观,同时解决了人工湖的水体循环问题;④区内环境的水体处理,结合亭廊、小桥、雕塑、喷泉等造景元素,创造出小桥流水、碧波荡漾组团景观。总之,小区整个水环境的处理是动态与静态的结合,总体上达到环境因水而优美,建筑因水而灵秀,园林因水而清幽的景致。给人以激情和享受,达到怡情养性的目的。

                                            ai.jpg
  3、 原有树木的保护和利用的技巧:原有树木的保护主要是指一些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荔枝树的保留和利用,这些树分布于西北面小山头、西面的低洼地和东南面的滨湖区。由于老年荔枝树移植的成本大、成活率低,为了更好地给予保护,在规划设计开始之前就全面进行一次核查,在地块中筛选出须保护的大荔枝树,作好标记并测量出其坐标和标高,提供给设计单位并提出保护要求。为了保护西北面小山头上的老树,设计手法上把本地块规划成高层区,为解决高差过大的问题,在高层下设计了一个大型的环形地下停车场,外围则作为商业使用,这样避免商业活动对业主的干扰又使他们能欣赏到满目苍翠大树的艺术美、自然美和意境美,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环境效果;西面的低洼地的处理则是利用现状地形把连接人工湖的小溪从老树下穿过,达到小溪涧流、鸟语花香的自然式景观意境;而东南面的滨湖老树区则设计成与别墅区业主共享的滨湖公园,从而形成良好的具有观赏性、可达性和实用性的休闲空间。
  4、 节能环保的应用与隔音降噪的措施:为了达到符合节能、节地、节材的发展策略和目的,本项目在布局上尽量减少了北面市政道边的建筑面积,利用原有的山体的高差设计成商住分离的方式,而且采用了一条绿化隔离带隔离了外围的干扰,既解决了功能上的综合使用要求,又节省了成本。另外,环保节能材料的应用方面也是本项目的另一特色,在建筑风格定位、功能布局、材料选择等多个方面就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北面市政道边建筑全部采用了中空隔音玻璃,比如太阳能的运用等等。
  四、 项目生态景观规划的特色与实施方式
  1、 用地功能分区明确:居住区域的范围界定,标志着主体共同生活的最大范围,无疑为小区业主提供了归属感,这是他们走向共同生活的心理基础,也是萌发彼此同属感的基础。居住区的空间范围,往往侧重于强调它的闭合性,所有地块都是有形的空间,虽然其形状大小不一,但每一个分区都是由若干个小分区组成的,都具有其明晰的使用功能,尽量避免将不同功能用地混淆在一起,造成相互干扰,但同时也要避免划分得过于分散零乱,而失去各组团分区之间的内在联系。本项目既考虑小范围的建筑外部空间,又顾及区域性的大范围的公共空间,直接用组团的共享空间来组合各公共使用区域,并通过统一考虑交通组织及步行系统进行区域划分和用绿化来联系分区,组织成各种为人所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空间。这样用流动空间来打破组团的界线手法很好地把私密性生活与公共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善的、符合人的生活习惯的生活分区系统,在每个空间中人们能通过各种行为活动进行生活交流。这样就跨越了简单的平面划分阶段,不仅使区域在二维平面上独立,还在功能空间上共享互动,既提升了内部空间品质,也满足了业主的使用需要。
  2、 建筑空间布局合理:建筑群体空间布局不是一个简单的构图形式问题,其实直接影响楼盘品质。不仅包括住宅的组合形式,还包括单体的造型和室内外过渡空间的转换形式等。建筑在各分区空间中是紧紧相扣的,空间尺度的变化直接关系到空间的品质和氛围的形成,可使区域建筑显现出自然过渡、彼此渗透、相互包容的状态。本项目就是根据环境和使用功能的需要,充分利用平面布局和竖向处理来组织各建筑空间。首先,规划中建筑布局合理、有序、曲线优美,该进的进、该退的退、该高的高、该低的低,从而构成了卓越的组合空间,给人强烈的空间感染力,行走其间景观视线随着道路的转折而婉延多变,居家观景则对广阔视野空间一览无余。其次,使用若干以生态景观为主题的视觉轴线,加深人的视线深度感和方向感。它虽然是无形的,但却强烈地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能较好地引导的活动空间与视觉通廊。而且构成这轴线的每一个环境元素在空间上相互联系而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个空间序列的组合。人们沿着通视效果良好、景观布景丰富、空间对称的环境领域,感觉组团气氛更加浓厚。再次,在竖向及建筑立面处理方面也放入整个环境中来考虑。人们从小区外部看来,建筑形式完美多变,天际线也非常美,整个屋顶就象一片远近不同、高低不等的曲线的组合,从而使建筑的形态丰富而活跃起来。成为的小区完美的形象象征。最后,建筑不仅单体形态要完整、而且功能要实用,建筑形态功能的是生态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建筑设计存在的缺陷不能寄希望于后续的景观设计来加以弥补。总之,优秀的建筑规划布局使小区更好地发挥了生态环境的功能,人们也更加能够切身体会建筑环境带来的艺术享受。
  3、 道路交通网络清晰:居住区道路首先要保证其方便性,即应符合业主居住行为,使之生活出行便捷、物业管理科学。过于复杂的交通组织,不便于人流及车流集散,必然使业主受外界干扰,降低生活环境质量。但道路的内在联系断裂又将导致业主行为中的隔阂,削弱业主的交流活动。道路的合理衔接主要表现在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的动态有序性。在小区会所等公共区域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可达的,否则,难以吸引人们停留,要设置完善的交通设施,充分考虑人流车流的集散(如停车需求)。在组团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结合生活空间的性质,应以考虑人们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景观及增进交流的机会。本项目规划结构清晰,交通组织条理清楚、等级分明。主干道采用内环式道路结构,使其成为各组团联系的纽带,缩短了公共建筑与住宅的距离,方便了居民;而组团内则采用树状道路结构,使交通流向具有唯一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车流近距离的门前穿越,干扰小、景观好。
  4、 建筑环境紧密结合:要发挥环境的生态作用,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建筑融入环境中是十分必要的。建筑是构成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建筑与环境的结合并不是绝对统一的严谨关系,而是要求设计师将不同风格的建筑融入具有本地城市文化和地域特征的居住理念的环境当中。既不是简单的仿造传统,也不是标杆立异、使之风貌迥殊,而是在组织形式上分析各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利用率,更充分的利用各居住环境的空间。本项目在建筑与生态景观的结合方面,应用一些与建筑相协调的人性化点缀,如亭廊、路灯、指示牌、钟楼、雕塑、喷泉等环境艺术要素,同时协调好铺地、色彩、材质的应用和植物配置。使小区群体环境显得完整而富有艺术韵味,增添了景观与建筑的整体性和魅力,增添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度,给住户以静谧、协调之感。

                                                              a2.jpg
  5、 绿地系统配置协调:小区生态环境的营造除了前面说的保护和利用古树之外,还要最大限度的组织其它造景要素,突出项目景观风格特色和赋予园林空间更多活力,最终把整个项目绿化环境营造好。本项目注重结合绿化来构筑社区的生态休闲系统。首先,平面的构图意境符合艺术构图规律,避免布局呆板,植物配置务求同时表现植物的群体美和个体美。第二,还要注意植物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避免平铺直叙,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比如坡面、挡土墙、道路两旁狭长地带的植物配置就要体现其树木本身美感和线条韵律感,使路上的行人与车辆能清晰的看到本绿化区域斜坡上的景观布置。第三,采用适地适树的原则,通过运用生态种植手法,从植物的种类选择、数量确定、疏密关系处理到与其它要素的空间关系都强调主次分明。主要是将树干通直、树姿端庄、树体优美、枝繁叶茂、冠大荫浓、花艳芳香的乔木树种,有机地搭配各类灌木种植,再加上地被色块和柔软嫩绿的草毯,形成整体层次分明、连续繁花似锦、绿荫暗香的宜人环境景象。第四,按植物的生长习性,充分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色彩质感等观赏特性,使植物相互之间、植物与其他要素之间的能和谐统一,产生协调美感。比如充分利用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形体、色泽、质地等外部形态特征的差异,组成生动活泼、情趣迥殊景象;又如利用植物的花色、叶色等具有季相变化明显的特征,利用色彩差异和变化产生的对比,发挥其干茎、花色、叶色等在各时期的最佳观赏效果,尽可能做到一年四季有景可赏:春则花团锦簇、夏则绿荫浓郁、秋则霜叶绚丽、冬则翠绿常延的愉悦景观。

                                             a3.jpg
  6、 艺术小品运用适当:公共环境艺术设施(包括雕塑、柱廊、浮雕、小品等小品)是组成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往往在设计中赋予某种特定的意义,它们本身独特的外观造型、材料的质感和色彩的动感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不仅增添环境强大的感染力,给环境注入生活气息,也丰富了业主的艺术生活,为他们创造了放松自己、享受休闲、娱乐时光的环境氛围,成为他们生活的生活调味品。比如会所广场新颖别致的雕塑与水相结合或再配以音乐效果,就起了活跃了周围环境效果;主干道的雕塑与树木结合,将行车道与人行道分隔开,衬托出道路活泼、庄严的气氛。业主行走其间随时欣赏、感受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

                                             a4.jpg
  五、 结语
  综合上述,在任何一个规划设计中,整体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局部的好坏同样重要。景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完美结合,实质上是能给予人们心灵以震憾的空间艺术,能形成其独特的空间魅力,成为一个小区的象征。本项目的景观规划设计虽然只是一个居住小区的内容,但它却与周边生态环境质量密切相关的,主要是通过对小区与周边环境的整体规划协调,对原有山体、水体、古树的保护与利用,合适的材料、色彩搭配,以及环境小品应用和绿化的配置等综合手法,还有就是采用多元化空间的艺术处理和每个局部的整合恰当的功能和合理的经济性来实现的,创造了一个具有个性的使人们感到愉快的环境优美舒适的居住场所,并最终可以达到让人们生活在关系融洽的环境之中。
  
  
  

文章标题:总体规划与生态景观设计有机结合的实践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96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