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发展平衡的江苏省沿海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1-01-26 15:23 热度:

  摘要:建设小城镇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江苏省推动沿海开发战略的工作之一,是欠发达地区推进农村城市化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加快江苏省沿海地区小城镇建设的进程是加快苏中地区开发开放步伐,实施海上苏东战略的需要,针对如东沿海地区小城镇建设的现状提出如东沿海地区小城镇建设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沿海地区;江苏省;城镇化
  
  1研究的背景
  如东县隶属江苏省南通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东濒黄海,南依长江,与苏、锡、常、沪隔江为邻,总面积1872平方公里。2008年苏通大桥的开通拉近了如东与长三角各大都市的距离,使如东进一步融入长三角经济圈。2009年如东洋口港已初步通航,海洋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正在修建。如东拥有宽阔的潮滩和丰富的土地资源,洋口港区作为南通港唯一具备建设20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泊位的港区,是南通江海联动国际港口城市最强劲的功能支撑。
  
  2如东沿海地区城镇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2.1小城镇建设稳步发展
  近年来江苏省小城镇的发展十分迅速。到2008年底全省有建制镇838个,建制镇建成区面积2313.28平方公里,平均每个建制镇2.76平方公里,其中苏中地区236个建制镇平均户籍人口1.22万人。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备,南通市市政公共投资总额78042万元,如东县市政公共投资总额为7555万元。相对于全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如东县小城镇发展明显滞后。许多城镇建设缺乏发展特色,地方性优势不突出,经济效益普遍低下。如东县辖各镇发展不平衡。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截止至2008年底,财政收入过亿元的镇6个,最少者仅10余万元;从常住人口看,多者上7万,少者不足5,000人;从空间分布看,据统计,南通地区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分布有97个镇,而如东县域面积达1872万km2,却有14个镇。如东地区城镇分布密度是南通地区的0.6倍(表1)。
  南通市建制镇及人口分布密度表
  Tab.1ThedistributiondensityoftownsandpopulationinNanTong
  地区 南通市 崇川区 海安县 如东县 启东市 如皋市 通州区 海门市 开发区
  密度人/平方公里 5449 5218 5844 4062 5386 6608 5157 5209 6670
  建制镇个数(个) 97 2 12 14 10 19 18 19 3
  
  
  2.2城镇产业发展与建设用地指标相互制约
  如东县经过多次区划调整后,目前有长沙镇、大豫镇、掘港镇、曹埠镇等14个建制镇。由于处于我省沿海经济欠发达区,受经济的制约城镇建设规模、生态化程度也都较低。其中已规划的各镇缺乏通盘考虑,多将着眼点放在自身区域内各因素的安排规划上,未能做到与区域的统筹发展相协调。目前各镇大力推进各类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发展,企业布局过于分散、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水平低下等种种弊端。外加广场、体育设施缺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并且没有完善的排水等各项配套基础设施,同时也由于沿海各镇建设不配套,使滩涂开发失去了有力的支撑点。另外由于建设用地指标不足,而与此同时国家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短期内难以调整到位,二者的矛盾严重制约了发展,同时带来未批先建等问题,从而在管理上难以进行规范。
  3加快沿海城镇规划对策及发展目标
  由于小城镇建设资源有限,现有的14个建制镇应实行非均衡择优发展战略,当前应重点扶持县城及一定数量的综合条件较好的中心镇。若平均地分散到每个小城镇,都难以进行规模发展,既无法取得规模效益,又不利于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另外,县城或综合条件较好的中心镇由于其地理位置适中交通便利,是城市信息、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辐射与传输的中转站,发展潜力大。
  
  3.1县城方面
  要紧紧抓住国家即将启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修的机遇,在认真做好统筹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积极申报二、三产发展用地规划,调整计划,提高项目承接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宣传力度。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新型、高效的经济管理体制,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把沿海经济带各工业园区真正建成对外开放的先导区,构筑沿海与腹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开放与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沿海优势,加快沿海交通网络建设,整合沿海城镇空间布局和发展资源,推进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强化港口新城与县城的交通和产业联系,将县城打造成如东最具实力的沿海产业带和城镇发展带的港口新城。
  3.2重点镇建设方面
  如东县发展重点镇包括长沙镇、洋口镇、岔河镇、大豫镇,重点镇建设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改造老镇区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新城区建设,加快完善交通、电力、水利、供水、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城镇保障能力。随着滩涂资源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滩涂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适时地加强沿海边缘区的小城镇建设,如果小城镇建设不配套,就会使滩涂开发失去了有力的支撑。针对长沙镇、洋口镇、岔河镇、大豫镇的镇情,着眼港口开发,巩固农业基础,突出三产服务业,大力实施“以港兴城,依港建城,立港富民”的战略。注重沿海土地资源、环境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严格环境准入制度,保护湿地、建设沿海防护林,积极发展环保型、节水型、节能型产业,推进循环经济建设,使中心镇逐步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有产业依托、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农村经济文化中心,充分发挥中心镇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3.3一般镇建设方面
  城镇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尽量改造旧集镇,使改造与建设相结合,既可保持原来特色,又可节约投资,分步推进保证小城镇建设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把建设的规模和速度控制在财力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在一定的时间内的目标任务,要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统筹安排。鉴于各镇空间资源亟需整合,镇区环境需要改善的情况,正确处理发展小城镇同加强农业和发展农业的关系成为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尤其是开发区的建设使耕地锐减,因此在发展小城镇,推进农村城市化的时候,就应考虑如何通过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粮食与棉花是滩涂开发的传统项目,各镇应通过政策促动、服务助动和示范带动等措施,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等多种办法,大力发展水产经济,着力培育壮大工厂化养殖等产业。保证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同时,粮食能增产,副、渔、经济作物齐发展,使小城镇建设同加强农业、发展农业紧密结合互相推动、协调发展。
  
  4结论
  小城镇建设是实现乡村城市化的基本途径,又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依托海洋资源和港口优势,积极有序地培育特色产业。树立城乡协调、小城镇建设与环境建设及生态建设同步发展的观点,以农村工业化、现代化、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坚持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方针,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各具特色,与大中城市协调配套的小城镇群体,按照特定的要求来改善或再造环境,解决工业发展中的污染问题,使城镇的环境朝着绿化、净化、美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仲伯,沈道义.小城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地理,1999,(3):24-30.
  [2]陶武先.落实大战略,搞好小城镇建设[J].求是,2000,(4):45-46.
  [3]孙世新.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J].生产力研究,2000,(3):57-58.
  [4]刘茂松.我国农村城市化的战略思考[J].经济学动态,2000,(8):18-21.
  [5]周国华.湖南小城镇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3):299-306.

文章标题:基于非发展平衡的江苏省沿海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668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