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市设计及其发展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3-02-19 08:57 热度:

  【摘要】:城市设计历史悠久。它与城市规划、建筑学及景观建筑设计联系紧密。现代城市设计强调以人为核心,研究城市整体及局部的型体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塑造,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繁荣与发展。重视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强调综合与交融,建立完善的设计管理程序和与经济发展联系日益密切是现代城市设计发展的趋势。针对我国城市设计现状,推进城市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建立切合国情的城市设计管理体制,加强人才培养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发展

  城市设计是当前我国规划界建筑界热门的话题。按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城市设计下的定义:“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设计”来衡量,它并不是什么新事物,早在古代和近代都已有不少这一方面的理论与优秀的实践。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卫城、公元l5世纪的意大利圣马可广场,l6世纪的中国明北京城、l7世纪的巴黎改造,以及19世纪美国华盛顿中心区等都是为世人公认的城市设计佳作。这些城市设计主要以实体环境与视觉艺术作为基础,运用广场、轴线、视线、序列、对景等手法,来塑造符合时代需求的城市实体空间环境。

  城市设计这个名词早在本世纪初就已出现,美国密执安州匡溪艺术学院于l934年建立了建筑与城市设计系。但现代城市设计作为独立的学科从规划与建筑学中分出来,通常以1960年哈佛大学究生城市设计学位课为标志。在促使城市设计独立的过程中,以原籍芬兰的美国建筑师E·沙里宁为代表的一些建筑师对现代城市设计的倡导,以及战后英国、欧洲许多城市和巴西的巴西利亚新城的建设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城市设计正式登上学科舞台起到了推动作用。现代城市设计从原先比较局限于物质形态、视觉艺术研究的范畴中得到了拓展,开始引入行为、心理、社会、生态等多学科理论,将目标提高到优化城市环境质量的高度。此后。城市设计得到了蓬勃发展,以美国为例到60年代后期,已有90多家高等学校开设城市设计课和设置学位。联邦和地方政府认识到城市设计对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性,开始在该学科的研究和教育方面增加投资。l967年纽约市规划局首先设立城市设计小组,研究和管理纽约市的城市设计。90年代初,纽约与旧金山相继提出了城市设计研究报告,并加以实施。1978年美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城市设计学术会议。

  现代城市设计迅速发展不是偶然的,它与世界范围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经过恢复、重建,到了60年代,经济相继出现飞跃,积累了足够的财力、物力用于城市建设,使许多城市高速发展和更新,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环境质量却改善不多,甚至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不少历史文化遗产受到威胁与破坏,城市中心在衰退,人们呼吁优美与效率的城市环境,呼吁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复兴。原来以研究物质规划为主的城市规划不断向城市社会、经济相关的社会系统设计发展,注重政策规划,忽视环境设计,而建筑师们又偏重于建筑单体创作,忽视城市整体环境,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现代城市设计的兴起和发展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与此同时,城市设计在理论上也有了新的发展,它研究的方法不再局限在视觉艺术的圈子里,提出着重以“人、社会、文化、环境”作为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环境——行为研究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为城市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1959年,凯文·林奇(Kevin Lynch)发表了《城市意象》一书后,相继克里斯托弗·亚里山大 (Christopher Alexander)发表了《城市并非树形》、《关于形式合成的纲要》,简·雅谷布森(Jane Jacobs)发表了《美国大城市的生长与消亡》,奥斯克·纽曼(oscar Neumenn)发表了《可防卫的空间》等,这些论著从城市社会、人的认知、行为的观察与要求,以及场所(P1ace)理论等方面进行研究,在环境中寻求满足城市使用者的需要、理想与爱好的场所与形态,其含义包括空间、时间、交往、活动、意义等综合内容。

  现代城市设计的定义众说纷纭,但多数人对于城市设计,主要研究城市形态环境这一点上认识比较一致,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提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应当说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表述。

  现代城市设计的宗旨与目标是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宜人、方便、高效、卫生、优美、有特色的城市环境,以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振兴。这包含提高城市形体环境质量和城市生活环境质量两方面。形体环境质量,要求城市形态脉理清晰.各城市要素之间协调、和谐。形象优美,而且使城市整体或局部具有特色,有识别性。生活环境质量。包括生活舒适性,城市应是人们舒适生活的场所。有利于儿童成长、老人休闲,私密、安静、方便、卫生、安全;市民的认同感,市民对自己生活环境产生拥有感,可能是个人的,也可能是群体的,它能激发人们对环境的爱护和关心;建立情趣交融的场所,城市应成为市民扩大视野、聚会交往、吸收知识的场所,具有文化特征,能自我展示、令人兴奋、留连忘返;适应社区公共生活,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公共生活,培养人们忍耐、公正、守法和民主意识,为公共生活创造良好的场所环境;环境的公平性,完美的环境应面向大众,每个市民都应享有环境的宜居性、认同感和平等的参与机会,城市设计应为不分贫富的各阶层服务,在社会与私有之间寻求平衡点,维护公共利益。

  城市设计的对象范围很广,从宏观的整个城市到局部的城市地段如公共中心、居住社区、步行街、广场、公园以至单幢建筑和城市细部。不同对象范围的城市设计的要求与内容不一样。整个城市或大分区范围的城市设计,着重研究城市整体的空间形态结构,构造城市的景观体系,组织公共的城市人文活动空间系统, 以及考虑城市总体轮廓和各系统环境的设计框架。而对大多数城市局部地段的城市设计而言,设计的内容就不同。按照盖兰特·克兰纳(Gerald crane)在《城市设计的实践》一书中提出的“城市设计是研究城市组织结构中,各主要要素相互关系的那一级设计”。这些要素美国哈米德·胥瓦尼(Hamid shirvani)教授在《都市设计程序》一书中列举了八种:土地使用、建筑形式与体量、交通与停车、开放空间、人行步道、支持活动、标志、保存与维护。

  土地使用 它是城市规划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城市设计的关键要素。土地使用决定城市空间形成的二度基面,影响开发强度、交通流线组织,关系到城市的效率和环境质量。土地使用功能布局的合理与否、是城市设计成败的关键。

  建筑形式与体量 建筑是城市空间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建筑及其群体组合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评价。在城市设计中,根据城市整体形态结构和塑造区域特色的要求,对建筑形式及体量进行控制,包括建筑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外观、沿街后退、风格、尺度、色彩、材料等内容。

  交通与停车 交通是城市的运动系统,是决定城市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城市的形态和效率,它包括车行道、步行道、高架轻轨、地铁等的线路选择,站点安排、停车设置以及换乘系统组织等。

  开放空间 开放空间(open space)是指城市公共外部空间,包括自然风景、广场、道路、公共绿地和休憩空间等。它是城市的公共行为场所,也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元素。开放空间设计尤其注重公众的可达性、环境品质和与开发的协调。随着城市步行系统的发展,人们对城市公共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先进国家,特别是地处寒带的城市,城市室内公共空间得到了发展,为城市设计的开放空间增加了新的内容。

  人行步道 步行是市民行为中最普遍的内容。人行步道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元素。步行系统包括步行商业街、林荫道、二层或地下步行道。很好地组织步行系统,能减少市中心人们对汽车的依赖,改善城市的人文和物理环境,保障市民的安全感,促进零售商业的发展。人行步道是城市设计强调以人为中心的重要体现。

  支持活动 行为与城市空间互相依存,城市空间只有在功能,用途、活动等的支持下才具有活力,具有意义。空间与使用的关系,是城市设计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购物、用餐、观赏、休息、通勤、旅游等行为都是城市中心区是否健全、富有活力的标志。将活动行为安排在最符合其功能的合适场所,才能创造优良的城市环境。

  标志 标志分城市功能标志和商业广告两类。功能标志包括路牌、交通信号等;商业广告是当前商品社会必然的产物,它们对城市视觉环境影响显著,城市设计应根据具体城市的环境、性质、类型和文化习俗等,对标志的设计与布置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加以管制。

  保存与维护 城市保护系指城市中有经济价值和文化意义的人为环境的保护,其中历史传统建筑与场所尤其值得重视。城市设计的保护既有邻里、场所,还有历史建筑和地区,包括对其中活动的保存,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

  现代化城市设计的最根本出发点以人为中心。战后,包括行为科学在内的人文科学迅速发展,l955年,国际现代建筑师协会(CIAM)第l0小组结合西方出现的严重社会问题,规划和设计中的反人性倾向等现象,提出城市设计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对人的关怀和对社会的关怀。在其预备会议期间,还发表了《杜恩宣言》,提出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思想,逐渐成为现代城市设计的思想基础,而且在长期的实践中取得共识与发展。以人为中心,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市民参与设计,使城市空间成为人们行为的体现,将社会发展引入城市设计所创造的空间中去。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世界各国结合城市设计,大量发展步行区的实践。步行是人们对城市认识、体验的最主要方式。步行系统的建立,能避免日益增长的汽车对市民生活的干扰,刺激商业发展,改善交通。60年代后世界范围的“人行化”已成为复兴城市中心、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步行化从步行商业街开始,发展到城市范围的步行系统,德国的步行区在1966年仅63个,到1986年已发展到800个;同时,结合城市设计,很多城市从地面步行系统,发展到空间步行系统和地下步行系统,为居民提供愈来愈大的步行、活动空间。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中心二层步行系统,覆盖了30多个街区;加拿大多伦多市中心的地下步行系统,总长达5km,连接地下商业街、旅馆、办公楼和住宅等。

  哈米德·肯瓦尼教授根据性质,将城市设计划分为3种型态:开发型(Development)、保育型(Conservation)和社区型(community)。实际的城市设计项目,往往是几种型态的结合。开发型基本上是大尺度的发展计划,包括城市综合体、城市区段开发等,是城市设计务实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日本东京新宿副中心,美国费城市场东街和日本大阪的大阪商务园区(OBP)等。东京新宿副中心的城市设计始于 1968年,成立了《新宿副中心开发协议会》,到1991年,48层高的东京新都厅建成.整个城市设计区域才算基本完成。副中心包括3部分,含11个街坊的超高层区,西广场及地下部分和新宿中央公园。共5 6公顷。副中心设计与建设采用了立体化的车行、步行系统。东西向与南北向车道标高差 9m。并且人车分流。将地铁、公交、公共停车与步行系统结合,组成良好的换乘体系,承担20多万人流的集散。副中心在16.4公顷中,集中布置10多幢超高层建筑,集中供热、供冷,成为东京之最,副中心的地下街系统达8万km,连成一体,行车方便,步行时间短,与商店配合良好,特地下街的设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地下街与地下停车场联合开发。解决了具有l000多车位的停车场的建设资金问题。保育型城市设计与前者不同,更强调环境。l 9 91年的美国 1日金山城市设计计划是这种类型的范例,它以旧金山综合规划总图组成部分的8个城市设计研究报告出现,就城市格局、城市保护、建筑开发、邻里环境等专题进行研究,从目标、设计原则到提出政策和准则等实施手段;另外,象城市步行系统设计也属此型。社区型,主要是居住社区设计。这类城市设计更强调市民参与。

  现代城市设计已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市政工程学(含道路、桥梁、地铁、轻轨等)紧密联系。城市设计既贯穿在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又成为城市规划与建筑,景观和市政等详细工程设计的联系桥梁。尤其是城市重要地段,为确保环境质量,城市设计已成为城市详细规划之外必不可少的设计阶段。它们的关系如下:

  现代城市设计,从形成到现在,已得到社会和规划、建筑界的认同,而且有了大量优秀的城市设计实践。而今城市设计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仍在不断发展完善。近年来发展的主要趋势,首先表现在城市设计和经济发展愈来愈多的联系。很多城市希望通过改善自身的形象以及吸引更多的投资,旅游购物和工作, 以促进城市繁荣和发展。美国城市设计专家迈克尔·索斯沃斯在分析了美国40多个城市的90个实例基础上,发现近年来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设计研究,把目的放在了振兴经济和发展,这与70年代及以前城市设计的目的相差甚大。发展趋势之二,是更注重城市设计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设计与管理程序。很多城市设计难以实现, 问题出在管理上。城市设计的成果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城市空间形体的形态设计,以图纸为主;二是制订政策、设计准则、指导纲要及管理控制方式。这两方面都需要健全的管理系统进行设计管理,组织公众参与、设计评审和专家咨询等活动。日本从引进美国的城市设计理论,结合本国实践提出了“城市创造”理论,就是城市建设中,城市设计的设计管理体制及程序的探索。“城市创造”理论认为城市设计应分为硬、软件两部分,将实体环境的建设作为硬件,将动态的城市系统建设,让居民自己主宰自己的生活环境的建设作为软件。新理论强调软、硬件结合,市民参与和重视过程.使城市设计增加了可实施性,跳出仅靠设计师个人创造的局限,促进建立管理者、设计师和市民共同积极参与的诱导系统,并在横滨市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发展趋势之三,表现在近年来城市设计更强调城市的综合性、交融性,不同功能的建筑相互交融混合,城市绿地、城市交通和建筑交融混合,城市空间的立体混合。美国旧金山1995年建成的夜巴波拿花园(Yerba Buena Garden)是混合城市空间的城市设计优秀实例,它包括表演艺术中心、艺术展览中心和现代艺术馆,以及公园和马丁·路德·金纪念廊等,公园是城市设计的核心,建立在地下建筑上部,园林东侧为马丁·路德·金纪念廊,其屋顶平台布置着花坛、步廊、咖啡座和新月状水池,平台北侧通向表演艺术中心的二层人口,并与现代艺术馆和艺术展览中心在视觉上连成一体,平台水池以大瀑布形式向西侧绿化公园泻下,平台与地面绿地联成一体,组成立体化园林。该基地原为废弃的停车场和低收入住宅,是旧金山的消极和衰败区域,花园建成后成为旧金山最热闹的文化区,旧金山时报》称它是90年代美国城市中的最佳文化和景观空间。混合城市空间是高度城市化,城市节地,人际交往和丰富城市生活的必然趋势。最后,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也是城市设计近年来学科研究新的重要趋势之一。20世纪下半叶,世界性的经济发展和势不可挡的城市化潮流,导致人类生存的空间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与破坏,如何使我们的城市在发展经济,享受现代,科技与文明生活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又不对我们人类后代的发展和需求构成危害,成为全球在即将迈进 2l世纪大门之时关注的焦点。城市设计在其自身研究的范畴内为此作出努力,是所有从事城市设计工作者的义务与责任。

  我国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繁荣和城市发展,为城市设计创造了类似于西方50、60年代的社会经济背景。城市设计愈来愈多地引起规划界和城市建设部门的重视和关注。l991年建设部周干峙副部长在全国城市规划会议上指出:90年代要把城市设计工作尽快建立起来。近年来,不少城市对一些重要的城市区域与地段进行了城市设计实践。1992年上海开发浦东,邀请法、英、意、日、中等5国设计单位和建筑师事务所,对陆家嘴金融贸易区1.7k范围,进行城市设计咨询活动,在最终制定的实施方案中,吸取了国际咨询方案中很多有益的大胆构思。深圳市于 1996年就市中心的核心区1.93k范围,进行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有美、法、新加坡和香港等4家规划、建筑设计公司参加。西安钟鼓楼广场的城市设计将古城保护、完善交通、游憩和城市开发很好地结合起来,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现已基本付诸实施。然而从总体而言,我国的城市设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尚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在结合我国的国情方面,有大量问题需要研究。

  l、努力推进我国城市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城市设计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做法,规划界普遍认为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分支,是城市规划的补充,渗透在规划的各个阶段;很多建筑师则认为城市设计基本上届于建筑学范畴。不同的观点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动力,只有结合我国国情,加强城市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展学术讨论,寻找共识,规划师、建筑师、景观建筑师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才能促进我国的城市设计,提高我国城市的环境质量,创造高效、宜人、优美、并能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2、尽快建立城市设计体制。确立城市设计的法律地位,制定城市设计编制、审批、管理办法。我国城市设计至今还没有取得法律地位,是城市设计发展的一个困难所在。要研究城市设计在城市建设阶段的地位,它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特别是当前城市环境品质要求愈来愈高,一些重要地段建设,现行的城市规划已不能满足要求,必须通过城市设计来保证和提高它的设计质量。此外,现在有的城市作了城市设计, 由于国家没有明确审批制度,缺乏城市设计编制办法和有关规定,规划部门也无法审批。城市设计应按何标准收费也不得而知。

  3、加强城市设计人才的培养。城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通过对影响城市形态的许多相关学科之间关系的研究,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二维与三维、开发与保护、局部与整体、私有与公共等一系列矛盾。城市设计需要城市规划、建筑学、城市交通、房地产经济、法律、社会学、行为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要求。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三维形态设计的能力相对较弱,建筑学专业学生在城市规划方面的综合知识又不足。建议城市设计人材应主要从硕士研究生中培养,可以采用4种方式:1.在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中设城市设计方向;2.在城市规划及设计专业中设城市设计方向;3.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中设城市设计方向;4.城市设计专业。多模式培养适应城市设计人才的不同要求。

  世界范围的城市化以空前速度向前推进,信息化、生态化正促进着城市发生急剧的变化,激发人们对生存空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正像1996年国际建协第19届大会主题报告中指出的那样:“那种积聚强大公共和私人资金,那种快速拆除以及同样快速的建造能力,使现在的城市或还未城市化的城市空间,在成百公顷的土地上产生变态(mutation)。这些突然的变化过程具有高度的自治性,依据自己的逻辑和需求生成新的空间。新的变态不能以一般平衡原则和粗糙的功能主义机制寻找对策。”变态作为城市的一种新变化,它将和其它新的城市现象一起,促使我们研究城市设计所面临的新问题,特别是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切合中国国情的城市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⑴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

  ⑵沈玉麟:《各国城市建设史》

  ⑶赵大壮:美国城市设计之启示《国外城市规划》1992.2。

  ⑷赵大壮:城市设计管理概述 金广君译《国外城市规划》1991.1。

  ⑸刘武君:从“硬件”到“软件”——日本城市设计发展、现状与问题《国外城市规划》1991.1。

  ⑹沈玉麟:城市设计探新 金广君译 《国外城市规划》1990.4。

  ⑺沈克宁:城市环境与城市设计 《世界建筑》1995.3。

  ⑻金广君:美国的城市设计教育 《世界建筑》1991.5。

  ⑼金广君:城市设计 黄富厢 朱滨编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学报1997.4。

文章标题:试论城市设计及其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616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