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20 10:16 热度:

  提要:城市园林绿化对自然环境,生态效益的保护与创造,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重效益的行业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在基因工程学、分子遗传学研究、克隆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快速发展的21世纪我们应加快城市园林建设。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正文:
  城市是自然、经济、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中心,在由于城市各种复杂的功能活动相互争夺城市空间的今天,我们呼吁城市建设的决策者要重视给城市留下足够数量的绿地,这些绿地代表着城市中的一片片“净土”,这些“净土”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宝库,对于促进生物物种的丰富,营养梯度级增多,使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更趋复杂和完善,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对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将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然而现代城市,能看到的绿色越来越少,能看到的只有高楼,与排成长龙的汽车。改善这种局面有着非常急迫的要求。我们能做的是绿化城市,让城市更贴近于自然。
  城市园林绿化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它的总目标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城中有乡,郊区有镇,城镇有森林,林中有城镇,总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共同提高。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的一项基础建设行业,作为城市环境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城市园林绿化具有保护环境与资源的鲜明特征
  以保持自然、使生态良性持续发展为基础,使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以往人类建设城市获取的主要教训之一是使城市远离了自然,导致城市环境的严重恶化而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它深刻地揭示了一个严酷的规律:城市中自然环境的丧失,将是关系到城市的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必备基本条件的丧失。因此,近年来国际社会发出了“城市必须与自然共存”的强烈呼声,强调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深刻地道出了城市环境建设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指出了现代化城市同以往的城市建设方针在本质上的区别,更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的普遍愿望。北京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既定目标,同国际标准相比,在环境、设施等诸多方面现存的差距是明显的,加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科学性与工作力度,提高城市中的自然环境的比重,无疑是关系到北京城市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从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实质及其管理部门所肩负的职能来看,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对城市中原有的自然环境部分的合理维护与提高,通过人工重建生态系统的系列措施和模拟自然的园林设计手段,园林绿化更是在城市这个人工环境中对自然环境的再创造,是对园林植被(花、草、树木)这种能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的合理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绿色是环境建设之本,城市园林绿化的空间,就是城市中主要的自然空间。园林绿化作为城市中自然空间的缔造者和维护者,其发展规模与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结构的改善,预示着城市的发展潜力和未来。
  二、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及其综合功能,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由于城市所消耗的大量物质和能量大部来自城市以外的生态系统,因此,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不完整的、不能完全实现自我稳定的生态系统。但是,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城市植物能够进行初级生产,产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城市生态系统中这种弥足珍贵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城市园林绿地。
  城市植物的这种功能通过“食物链”对城市作出的贡献是非常有限的,更多地表现为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包括城市人群、植物、动物、微生物、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废弃物等组成部分。其中城市园林植物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通过植物景观所构成的美化城市环境和为人们提供游憩空间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效益;创造减灾条件(如火灾)和提供避灾场所(如地震)所产生的城市产安全效益;以及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所派生的多项经济效益,都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除城市植被以外的其它生态因子所不能提供的,具有不可替代性。
  三、城市园林绿化是一项具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重效益的行业建设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复杂的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城市环境的实质含义是人类聚居的环境。城市园林绿化是以人(居民)为主要对象进行服务的事业。园林绿化产生的“生态效益”。是从改善人体生理健康的角度服务于人类;“景观效益”是从改善人的心理机能和精神状态上服务于人类;“游憩效益”则是从改善人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质量上服务人类。总的目标是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实质上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生态问题。
  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与人这个主体相对应的环境也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含义。园林作为一门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的学科和建设行业,可以在上述两个领域中同时为人类提供服务。人们通过园林建设为人类社会创造的环境,既要致力于建立生态健全的环境,也要致力于建立文化、科学、艺术相互融洽与和谐的环境,同时也应是具备文化审美价值的环境。融生态、文化、科学、艺术为一体的园林建设,才更符合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对环境综合需求的生态准则。因此,园林绿化建设以人为主体的服务功能,不仅体现于优化环境质量,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也应充分体现于继承和弘扬我国的文化,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社会行为道德水准和综合素质水平,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园林绿化是一项具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重效益的行业建设。
  进入21世纪,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将会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展望未来,城市园林绿化科技也将出现新的成果。
  随着转基因工程、植物组织培养等研究的深入发展,在园林植物育种、栽培等方面,将会出现新的突破。一批抗性强、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好的园林树木将不断出现;草皮的绿色期更加延长,耐踩能力大为提高;花卉品种更加丰富,五彩缤纷。园林植物的栽培、养护管理也将变得较为容易,便于机械化操作。这就为创造更好的城市园林绿化面貌,提供科学技术上的保障。
  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克隆技术的深入发展,在野生动物移地保护方面也将出现重大突破。大熊猫、华南虎及其它珍稀濒危动物的繁殖数量将不断增加,种群不断扩大。经过野外适应性饲养训练之后,一些珍稀濒危动物将放回自然。在物种保存方面,动物园的野生动物移地保护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在园林规划设计方面,计算机将更加广泛地应用,软件技术不断提高。园林规划设计将变得更加精确、直观、易于修改。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许多方面,机械化作业将逐步替代目前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作业方式,劳动强度不断减轻。
  自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将灭绝。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能更迅速,更完美的绿化城市。那就让我们从自己做起,身边做起,去建立一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城市吧。
  
  
  参考文献:
  1.陈自新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园林1998/5
  2.张宏强化生态观念建设生态城市城乡建设1999/2
  3.罗蒙深圳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策略中国园林2000/4
  4.杜桂祥大力推进绿化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园林2001/1
  5.杨文悦城市发展规划在前环保为先园林2001/4
  6.人与自然百度百科
  
  

文章标题:城市园林绿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32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