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道路的设计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8 17:44 热度:

  摘要:城市道路是城市建设水平最集中的表现,过去的城市道路设计,人们普遍关注车与路的关系,而经常忽视人与环境这两个因素。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从城市道路特点、平、纵、横设计,道路排水,公交设施,道路景观等方面进行简要的总结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探讨、总结
  1、城市道路设计的特点
  1.1系统性
  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包括规划、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它相关部门,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如同一台机器上的零件,任何一个零件出故障都会影响到正常运转。城市道路项目的前期从规划到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规划、业主、设计部门的共同参与,是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后期从设计招标到竣工验收,需要业主、设计、施工、监理、质检等部门的共同参与,确保项目实施顺利。
  1.2复杂性
  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涉及专业多,各专业不是独立的,是相互关联的,在项目负责的统一协调下完成从方案到施工图的设计工作。城市道路设计涉及到的专业包括道路、交通、桥隧、测量钻探、排水、照明、绿化等,各专业分工不同,在不同设计阶段的侧重点有区别,如道路专业表达的是路线走向、平纵横、路基处理等内容,而交通专业重在表达标志标线、信号控制等内容。
  1.3设计人员的主观性
  城市道路项目从方案到实施阶段的过程中,设计工作总是最前面的一个环节,其它部门的工作也是围绕着设计方案进行,各个部门对设计方案提出意见,最终的方案由设计人员确
  定,设计人员通过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完成设计图纸,主观性体现了设计人员在项目中的作用与职责,成功的设计使得各部门的工作可以高效有序地进行,使工程顺利展开。
  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由于城市道路的交通性质和组成成分的复杂多变,城市道路设计首要的是横断面的布置计。道路的横断面是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和分车带等部分组成。横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并予以合理布置。
  2.1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设计
  由于机动车道上行驶的是车辆,所以机动车道的设计先考虑车。设计车道需要解决以下问题: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如何组织,是在同一车道上行驶还是分隔行驶?一条车道需要多宽,
  该车道有多大的通行能力?需要几条车道才能满足交通量的要求?车行道需多宽,如何布置?车道设计的重要指标是设计车速和通行能力。快速路主要保证车速,而其他路主要保证通行能力。在确定车道宽时还要保证车辆安全间距。根据各城市对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的设计和使用经验,其宽度推荐采用5.Om(或4.5m);6.5m(或6.Om);8.Om(或7.5m)。中小城市主干道宽度建议值见表1:
                                                                         表1中小城市主干道宽度值
  表2.jpg

  2.2人行道的设计
  为了不妨碍交通,以及施工安全,一般是在人行道下设置管线。人行道设置主要以人为主,考虑行人的舒适性、安全性,繁华地段还要考虑行人的通行能力,同时也要满足绿化要求。一般认为道路总宽度与单侧人行道之比在5:1~7:1的范围内是比较合适的。为了保障人行安全,路缘石应高出路面高度10~20cm。
  2.3横坡度的确定
  路面横坡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排水。从路本身的角度看,坡度越大,排水越快,路面越稳定、耐久。这是每个道路设计者都知道的。从车的角度看,横坡大则不利于行车,车易打滑、倾覆等。若横坡小,行车较舒适,当横坡过小,积水难以排除,也不利行车。所以确定横坡一般都是从道路本身性质,行车的舒适性、安全性等方面考虑。从横向排水、道路纵坡、车行道宽度、车速四方面出发确定横坡。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一般取值1.5~2.0%。但是从生态观点看,道路的横坡还可以降低一些以延长地表径流时间,一般认为保证道路排水的最小纵坡是0.3~0.5%,当道路纵坡大于2.0%时,在径流系数较大的路面上采用较低的横坡完全可以保证路面的排水要求。
  2.4横断面的综合布置
  横断面的布置原则是:首先保证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和畅通;充分发挥绿化带的作用;与道路的性质和特点相配合;与沿线自然条件和建筑物相互协调布置;有利于雨水的排除;满足地上地下管线的埋设;考虑近、远期目标相结合。在综合比较道路等级、交通安全、行车道宽度、行车速度、绿化遮荫、减少噪音、造价等因素,在有条件的城市一般采用三、四幅路;而在中、小城市,单幅路更具适用价值。道路横断面的布置一般要求填挖平衡,常用形式都是关于路中线几何对称。但在特殊地段,结合自然地形地貌,也可把道路各部分建在不同平面、标高上,使土石方量尽可能少。在沿天然水体道路上,除作好防洪、防渗等工作外,还应考虑行人的观赏要求,加宽人行道,多布置绿化,设置椅橇等供行人游览和休息。道路一侧有高层建筑物时,可在另一侧植种高大树木来达到“平衡”的美感。
  2.5道路边坡
  现行工程技术规范中,道路挖方边坡一股为1:0.1~1:1.0,填方边坡一般为1:1.0~1:1.5,这在技术上、经济上是可行的。边坡形式多是直线,这利于设计人员计算。但是,维护机械设备在l:3和更平缓的坡度上工作效率最高;l:4和更平缓的坡度能减少车辆驶离行车道时发生严重事故的危险性。它叮使车辆驾驶者较易在挖方坡面上保持控制并减少冲击。挖方中使用平缓侧坡可获得较长的视线。流线型的界面能减少风化和雪堆。另外,从生态的观点看,陡的人工边坡不利于水土保持和植物生长,因为一般植物在大于30。的坡地上很难获得充足的阳光与水分。国外一些城市道路边坡随高度变化采用1:3-1:6缓坡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所以,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凹形的及较缓的边坡,虽然道路建设多占了用地,但缓坡上良好的种植条件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对一个城市或地区来说是十分明显的。
  3、道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平面线形布置应力求保证汽车行车安全、迅速、畅通、舒适和线形美观以及工程造价经济。平面设计首先也是要保证行车平顺、安全和有较高的车速。同时也要考虑地形结合,土石方量尽量小;与周围广场、建筑的衔接平顺;考虑非机动车及行人的爬坡能力,坡度不宜过大:为了排水⋯般采用锯齿形街沟设计;标高上要保证管线最小覆土深度为0.7m,并且高于洪水水位。道路在保证技术要求下,应充分结合地形以尽嚣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一般认为,道路直线与曲线的有机结合可获得景观上的协调与美观,交通功能,生态环境也能得到兼顾,这在I地城市建设中应该得到特别重视。过长的直线道路可能意味着视觉的平淡及对自然的破坏。良好的道路走向对道路周围的建筑物获得充足日照、通风具有r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道路走向在可能情况下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对南方城市夏季的通风十
  分有利。平面线形与纵坡在道路设计中应反复推敲以获取最佳的投资效益和环境效益。
  4、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的咽喉,各种交通因素在此汇集、相互干扰,因此也是交通事故、交通阻滞的常发地。因此交叉口的设计最主要是消除或减少干扰以达到交通安全和交通顺畅的目的。应根据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地形条件合理选择交叉口形式。平面交叉解决冲突的有效办法一股是渠化交通及环岛交通流等。由于立体交叉占据空间大,特别是大城市的空间较少,在能满足交通需求的情况下,一般不主张采用立体交叉,以免出现拥挤不堪的场面。交叉口的坡度要满足排水及行车安全。特别要解决好交叉口的排水,应在进入交叉口前在人行斑线附近排除水流,一般不允许水流冲刷过交叉口。另外,在城市道路交叉口,由于交通流量增大,汽车加、减速和制动、启动频繁,交通渠化比一般路段更大,可采用加大绿化比重,建筑后退红线等方法来改善生态环境状况。例如,可在环流岛内或立交桥墩周围种植低矮植物或草坪。
  5、城市道路排水
  设计城市道路时,为了保障车辆和行人的正常交通,改善城市的卫生条件以及避免路面的过早损坏,要求及时将地面雨雪排除。排水采用分流制较合理,有利于保护环境卫生,有利于水的综合利用,便于从废水中回收有用物质,可以做到清浊分流,降低需要处理的废水量在城市附近有较大的水体,足够稀释污水,也可采用合流制。雨水排除系统有明沟与暗沟以及两者结合,在建筑物密集和交通频繁段一般用暗沟,山区和丘陵地带的防洪沟应采用明沟,坡度与道路纵坡一致。管道布置要与其他管线保持最小净距,保证最小埋深。另外,考虑到现代城市的路面径流系数大,破坏了原有生态的水系平衡,为改善路面径流可采用“改井(管)为沟”的方法,雨水在沟内通过渗透过滤后再汇入城市下水道系统,可减少流入江河水体雨水巾污染物的浓度。同时,地面沉积物需定期清洗。
  6、道路绿化
  道路绿化是道路空间的景观元素之一。人均绿化面积、绿化率作为衡量一个城市整体绿化水平的标准对城市生态建设起重要作用,但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却缺乏相应严格的绿化指标要求。人行道绿化、中央分隔带绿化(大部分城市道路没有)等道路绿化建设应该执行严格的标准,以提高道路的绿化和生态指标。据国外不同的建设实践,道路绿化率(绿化密度占道路红线宽度的比例)在30~35%之间可以充分展现城市道路线状绿化的特点,这个标准与我国现行居住用地中绿化率的要求基本相同,但现实情况却相差很远。所以,设计者应尽量提高城市道路中的绿化比例。道路环境叶1的绿化设计应考虑现代交通条件下的视觉特点,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协调,力求建设更加优美的绿地景观。
  7、结语
  总之,过去的城市道路设计,人们较多注意了路与车的关系,许多规范值、经验值就体现了这一点。而由于人们的环境意识不强,建设资金不足,环境与人(特别是环境)这两个要素往往易被忽视,在今后的设计中,应该予以充分重视。
  
  

文章标题:浅谈城市道路的设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01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