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绿色包装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宜宾市为例

所属栏目:包装论文 发布日期:2021-05-18 10:02 热度:

   摘要: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得快递业务量也得到了迅猛的增长。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快递市场,需要的快递包装物的数量是惊人的,由此产生了快递包装垃圾的问题,这对城市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发展快递绿色包装需要快递企业、包装企业、消费者、政府等多方共同努力,达成共鸣,本文以宜宾市为例,分析宜宾市快递绿色包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快递绿色包装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宜宾市为例

  关键词:快递;绿色包装;绿色快递;宜宾市

  一、概述

  (一)快递包装发展状况“十三五”以来,我国快递包裹量以每年新增100亿件的速度不断增长,已连续6年居世界首位,超过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根据国家邮政局预测,2020年全年快递业务量有望超过800亿件。快递业已成为我国潜力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新兴战略性服务产业之一。快递业务量疯狂增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包裹背后的运输、包装、回收等环节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以包装环节为例,按照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9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数据显示,在我国特大城市,快递包装废弃物在生活垃圾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在上升,少许大城市占85%至90%。然而,我国快递包装的回收率还不到20%。大部分产品包装材料为透明胶带、泡沫膜、塑料袋等,这些包装废弃物主要基于PVC聚合物,被送往垃圾厂直接进行填埋,大约百年才能自然降解。但如果焚烧,就会产生大量的白色污染物。因此,回收和重复利用包装、推广和使用绿色包装,加快快递业绿色经济转型是我国快递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绿色包装的概念绿色包装起源于1987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而后在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从此整个世界掀起了一股以绿色、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的浪潮。绿色产品包装亦称其为环境之友好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回利用和再生资源使用,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活动持续发展的包装。也就是说包装产品从原材料选择、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和废弃的整个过程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它包括了节省资源、能源、减量、避免废弃物产生,易回收复用,再循环利用,可焚烧或降解等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内容。绿色包装的内容随着科技的进步、包装的发展还将有新的内涵。

  二、宜宾市快递绿色包装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虽然宜宾市邮政管理局在快递绿色包装方面制定了《宜宾市邮政行业生态环保工作目标》,向全市各邮政、快递企业明确和分配了全年目标任务,通过日常和专项检查等方式,引导寄递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但缺乏有效明确的惩罚和奖励机制,没有建立黑名单制度,未与企业信用体系建立联动机制。绿色包装成本高于普通包装,政府没有建立配套的扶持和优惠政策来平衡企业成本支出。

  (二)缺乏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国家邮政局于2020年6月出台了《邮件快件绿色包装规范》,宜宾市邮政管理局也开展了标准宣贯,督导企业落实绿色发展宣传培训、加大对绿色发展的投入,但具体企业执行自由度较大,缺乏强制性的标准和法律。宜宾市也未出台符合地方产品特色的绿色包装标准来指导企业开展绿色包装。

  (三)快递包装回收网点少,未畅通回收机制据宜宾市邮政管理局数据统计,截止2019年底,宜宾市快递服务营业网点1057处,但目前全市只有30余个邮政快递网点设置了绿色包装回收箱,快递包装回收网点非常少,极大制约宜宾市快递绿色包装发展。此外各快递企业、快递包装生产企业、垃圾回收企业之间未畅通包装生产回收信息渠道,未建立循环包装信息系统和可循环包装共享平台。

  (四)过度包装问题较为突出在快递包装方面,消费者有多包装才稳妥的心理使得快递企业在包装减量化方面不能大胆尝试,且破损后快递企业需要承担更高的赔偿。如果是电商件,电商企业自行包装产品并对其破损负责,一旦出现破损,消费者很可能给予差评,企业还需要补发产品,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电商经营者随意包装和过度包装问题较为突出。

  (五)绿色环保意识有待加强快递绿色包装既涉及到快递从业人员、上游电商经营者,也涉及到消费者,需要全民配合、协同治理。目前快递从业人员普遍文化层次不高,缺乏相应的绿色包装知识,对绿色、还原、回收等概念的快递包装理念不够,快递网点对于绿色包装重视也不够,缺乏对员工有力的培训;电商经营者往往只顾产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也鲜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包装人员,绿色包装意识不足;作为消费者,绿色回收理念还需进一步强化,增强自身绿色环保知识,养成绿色回收好习惯。

  (六)缺乏绿色包装研发绿色包装还需从源头出发,目前生产企业在进行包装设计时没有进行充分市场调研,包装数量与大多消费者最终购买的数量不一致,往往销售商需要进行拆解、组合,且包装强度不能完全符合运输强度要求,需要二次包装。此外,大多数生产企业不具备绿色包装研发技术和相应的人才,在绿色包装研发方面投入不足,这也导致绿色包装应用情况不理想。

  三、宜宾市快递绿色包装的对策

  (一)政府加大绿色包装扶持力度宜宾市邮政管理局一方面建立绿色包装奖惩机制,实行黑名单制度,争取纳入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向上争取相关优惠政策,对绿色包装应用情况较好的快递公司予以税收优惠或相应的补贴,对不符合要求的快递企业进行相应的处罚,如通过罚款、吊销营业资质、征收污染税等方式。另一方面,加强指导区县邮政管理部门认真履行属地监管责任,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检查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建立绿色包装检查队伍。通过加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推动寄递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二)加快制定相关强制性标准和法律法规致使我国企业当前使用质量低劣难以降解的包装材料,过度包装和欺骗性包装屡见不鲜的一个非常重要缘由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不完善,现有标准缺乏实操性。为此,宜宾市可以在国家相关标准、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开发地方性标准和规章制度。如针对本土主打的白酒产品,从包装设计、材料、生产、实用、评价、回收利用、处置等全周期要素出发,开发实用的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

  (三)增设快递包装回收网点,构建多方合作回收机制目前宜宾市快递包装回收网点较少,应加快标准化智能包装回收箱的布局,增加包装废弃物回收网点,可以在各快递网点、高校、机关、事业单位设立快递包装智能回收装置,方便消费者回收包装,培养市民快递包装分类回收、循环利用的习惯。畅通快递企业、垃圾回收企业、包装生产企业回收信息渠道,适时建立循环包装信息系统和可循环包装共享平台,针对回收装置回收的快递包装物,快递企业选出合格能直接用于快递包装的包装物,不能直接使用的包装物由垃圾回收企业分类回收,有使用价值的包装垃圾分送不同的生产企业重新生产利用,无使用价值的采取绿色化处理。

  (四)加快对快递包装回收利用的宣传培训根据2019年国家垃圾分类规定,宜宾市将垃圾分为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快递包装物主要是可直接回收的纸质快递包裹和编织袋,不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运单、信封、塑料袋、胶带和缓冲器,这些类型的快递包装物应该分类回收和丢弃。在快递包装物分类方面环保部门和邮政管理局要加大宣传工作,同时制定宜宾市快递包装物分类指引,让快递包装物分类的概念根深蒂固。宜宾市环保部门、邮政管理局可以通过高校、快递企业、社区街道等场所作为切入点,在高校组织师生开展快递包装回收的主题活动,对快递公司进行员工企业培训,对居民采取社区走访,由社区志愿者组织开展,打印宣传单,普及快递回收知识。做到全民参与,使快递回收的观念深入人心。

  (五)加快绿色包装技术创新在快递绿色包装方面还需加大绿色产品、绿色技术和绿色模式等领域的研发和创新,加大绿色供给。宜宾可充分发挥大学城、科创城建设成果和优势,加强产学研用衔接与协作。如开展大学生绿色快递包装设计大赛,由高校学生提供新的绿色包装设计,生产企业、快递公司筛选实用性强的设计,对方案实施进行金融支持,或提供就业岗位,充分发挥学生参赛积极性,挖掘创新要素。另外,绿色包装的发展要求包装生产企业和产品制造企业携手合作,产品制造企业将产品的包装需求信息传递给包装生产企业,由包装生产企业量身设计可直接符合运输强度要求及产品美观等的特色包装物,减少产品二次包装及过度包装。包装生产企业也需不断变革,如宜宾纸厂可充分利用宜宾丰富竹资源优势,用竹浆造纸,宜宾天原集团可利用先进化工技术研发新型绿色环保包装。

  四、结语

  目前,宜宾市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快递绿色发展问题不容忽视,这是一个复杂的、多变量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需要政府、行业、企业、消费者等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宜宾市应借助国家对快递绿色包装政策的东风,增强快递行业对绿色发展的共识,充分发挥宜宾大学城、科创城优势,不断创新科学技术,强化各个角色的绿色环保理念,解决宜宾市快递绿色发展的难题,为建成长江生态第一城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谢燕青.绿色快递包装发展策略探究[J].商场现代化,2020.

  [2]戚登林,王蕊婷.我国快递业绿色包装问题探讨[J].物流科技,2019.

  [3]赵松岭,杨子夜,丁宇峰.快递业绿色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

  [4]杨勇.绿色包装的应用[J].上海包装,2015.

  《快递绿色包装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宜宾市为例》来源:《中国储运》,作者:吴斯科 李小芳

文章标题:快递绿色包装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宜宾市为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baozhuang/4571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