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学报卓越小学教师职前教育培养的思考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4-10-20 16:14 热度:

  如何培养小学优秀教师,使之卓越,这是担负职前教育培养任务的高校师范专业应该认真思考与探讨的问题。教育培养卓越小学教师,目前已成为高等师 范教育改革追寻的目标。笔者所在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2011年被列入福建省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试点专业后,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摘 要]如何在职前教育培养小学优秀教师,使之卓越,这是值得担负职前教育培养任务的高校师范专业认真探讨的问题。阻碍卓越小学教师职前教育培养的原因在于师 范生职前教育的准备不足,高校职前教育培养存在不足与困难,社会对教师专业化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应明确培养思路,加强教师职业精神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 练,完善实习等实践教学的管理,支持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论文学报,小学教育专业,职前教育培养,卓越小学教师

  一、卓越小学教师的特征

  (一)有明确的职业认知和专业情感

  卓越小学教师有明确的职业认知,能把教师工作当作自己的终身事业和追求的目标。许多教师在跨入教学岗位之前,在接受师范教育的时候,就开始树立 了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奋斗的思想。他们在具体的工作行动中,能不断巩固这一信念,不管是碰到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够在工作中兢兢 业业,乐于奉献。他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关爱学生,以学生的成长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得到精神上的充实和内心的幸福,同时又以学生不断的进步来鞭策自己,做 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卓越教师能以生为本,充分认识到教育培养学生的重任,有较好的专业情感;能够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 合适的教育;能够充分认识到教师自身的行为带给学生的影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起到表率作用。教师工作,还需教师在工作中不断的创新。每个学生个体都是不 一样的,没有办法用统一的标准来指导学生,所以,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是行不通的。为此,小学教师还需不断根据实际,创设新的教育方式,讲究方法,踏踏实实 干好每一件事,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的一员。

  (二)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文化涵养

  卓越小学教师,要有处理应付各种教学状况的能力,也就是要有较强的业务素质。这里的业务素质,是指小学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完成任务所必须 具备的各种专业品质的总和。良好的专业品质是支持教师事业成功的前提,良好的专业品质,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支撑。专业知识包括丰富的人文、社 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学科内容知识;一般课程教学论与学科教学法知识;有关小学生成长规律、心理特点知识等。专业技能包括课堂教学以及灵活处理各种教学事 件的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团队合作与交流、学生管理以及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等方面的能力总和。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只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科知识,对所教的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加上良好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教学技 能,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才有可能为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涵养打下基础。我们知道,为了教好一节课,小学教师往往要融进文史地、语言、书法、绘 画,甚至是音乐、现代科技等多方面知识,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教育技术手段,这样才能较好地、形象地启迪学生的智能,使学生学到知识、掌握知识,并促进学生如 何学、如何用,做到“教”与“育”、“教”与“学”的统一。

  (三)有持续的发展动力与人格魅力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钻研业务和不断反思,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精益求精,这样才能获得专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有坚毅 的理念支撑,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要有持续的发展动力。这种发展动力,是精神层面上的,是其成长为优秀乃至卓越教师的强烈愿望和明确目标的力量源泉。这种 力量,能催生教师正确的幸福观,小学生成长过程当中的每一个小进步,都会让教师形成一种成就感,不断激励教师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追求卓越,做 好学生的榜样。

  教师用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用心灵塑造学生的心灵,用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就要保持健康的心理,有健全的人格,能用 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小学生年龄小,有从师心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甚至是终身的影响。因此,健全的人格对教师来 说至关重要,这也是教师能保持教师“权威”,让学生从心底里崇拜的原因之一。

  二、阻碍卓越小学教师职前教育培养的条件分析

  (一)师范生职前教育的准备不足

  许多师范生,并不完全喜爱师范专业。多数人在入学前,对该专业的认识存在不足,并不是积极主动地填报师范教育专业,而是由于某些原因选择了这样 的专业。有研究表明[1],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对小学教师的职业认知普遍较低。笔者所在的学校,2011届的一位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曾经对师范教育专 业学生的专业认同作过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选择小学教师专业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热爱该专业的占14.2%;从经济上考虑的占16%;从就业上考 虑的占 41.8%;不想复读的占8.5%;其他原因占19.5%。可见,真正因为热爱教育而选择小学教育专业,一开始就希望从事小学教师工作的学生是很少的。数 据说明,小学教育的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认同水平偏低,大部分学生都是从就业方向考虑而就读小学教育专业的。他们大多数人认为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能够 入编当一名教师,还是可以接受的。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他们的选择面比较窄,缺乏社会资源为自己的就业提供支持,只能偏向也处于社会较弱势地位的小 学教师职业。

  据2011届另一毕业生所作的对师范类毕业生择业取向的调查,笔者发现,在毕业后愿意终身从教的人更少。从男女比例来看,希望毕业后终身从教的 女生有12.4%,男生则只有3.5%;想进企业单位的女生有10.9%,而男生则有15.4%。这说明无论是就读小学教育专业还是选择当小学教师,认知 度都不高。   (二)高校职前教育培养存在的不足与困难

  我国的三级师范转为二级师范后,小学教育专业成为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主渠道。过去中等师范学校提倡面向小学、服务小学、研究小学,由于有时 间和历史的积淀,师范学校有这样的师资能研究小学、参与小学的教科研,能够较好地面向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小学服务。而现在高校的师资并没有这样的优势,即使 是担负国家免费师范生培养的高校,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有研究指出 [2]:免费师范生学习动机较弱,职业认同也较弱。因此,高师院校在培养免费师范生时,尤其是要关注于如何增强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许多高校承担教学论的教师并不熟悉小学的教学,需聘请部分一线的小学教师作为兼职教师,这样的聘请,由于是任务式的,职称和学历与高校不一致,两方面都显得较尴尬,两者之间较难融洽,难形成培养合力。

  过去的中师与当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联系较密切,学生到当地实习基地实习时,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是全力支持的,因为这些实习的准教师,今后都是 为本地服务的,教育部门也会考虑教育培养质量。现在高校在安排这样的任务时,就较难取得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主动介入与配合。另外,在实习时,小学的 教室和其他活动场所非常有限,没有办法提供食、宿等条件,高校也没有办法拿出较多的经费,来帮助改善实习基地的这些条件,这也给教育实习取得更好的效果打 了折扣。

  (三)社会对教师专业化还存在一定的误解

  目前,社会上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并不一致。如在招聘小学语文教师时,人事主管等部门却认为应该招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小学需要招小学数学教师 时,却认为可招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再如,现在的小学教师资格证上会注明小学语文,或小学数学等教师资格,这样就造成职前学生如果想申请小学语文教师资格 证就不想学太多的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的内容。同样,申请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的,就不想多学文科方面的知识,有也是被动学,为了成绩及格而已。另外,学生在实 习时,也只想实习自己就业方向的课程,而不像过去中师生那样要全面的实习,全面了解小学各科教学,这造成了职前学生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存在缺陷。

  三、卓越小学教师职前教育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明确培养思路

  我们知道,小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教师承担教学工作,并不完全是学科方面的专业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还要承担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等工作,此 外还要与充满好奇心,随时会提出各种问题的学生共处,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学,会学。因此,我们对小学教育 专业的定位是培养全科型的小学教师,也就是学生进校后,并不细分文或数这样的方向。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 具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的教师素养,掌握“会备课,会上课,会当班主任,会研究”的教师专业技能,可担任小学语文、数学或英语课程教学,承担活动 课教学,兼教一门其他课程,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具有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合格毕业生,使之能尽快成为优秀的小学教 师。

  培养标准:有竞争力、上手快、后劲足、热情高、专业思想牢固、能够站稳讲台的职前教师。

  操作思路:1.坚持师范性。我们始终坚持认为师范性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必不可少的一种职业属性。我们一是坚持做好专业思想教育、教师职业精神 培育。在言行上,坚持为人师表这一教育职业永恒的话题。二是坚持专业技能的训练并且将这种训练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教育中。2.做好教师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做 到做好,我们的教师要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3.要使学生能真正做到上手快、后劲足、会研究、能成长,就要创新、组织、选择好教学内容,编写特色教材。培养 学生分析小学教材能力,使其有初步的研究能力,这也体现了应用性。

  (二)加强教师职业精神培养

  根据小学教育专业的定位,参照教育部制定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在制定的显性培养方案中,坚持全科性,突出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教师专业技术培 养。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增加了部分隐性的职业教育类课程。主要有:1.思想教育类:新生的入学教育课,培育专业认知,明确奋斗目标;学期阶段专业教育、 养成教育;见、实习动员教育;毕业前的职业认同教育等。2.讲座类:2-3年级的如何撰写论文与提供对当好小学教师的认识文章;3年级的培养教师反思能 力、评价能力讲座;4年级的邀请优秀校友进行说课、片段教学的讲座等。3.活动类:班级主题班会;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的相关社会活动;与小学共建手拉手 活动等。4.学生社团活动类:职业技能训练、比赛;演讲、辩论赛等。这些隐性课程,充实了显性培养方案,我们把这称为“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教师专业技术 培养+教师职业精神、专业思想教育培养”的“双方案” 培养体系。该方案的实施,使专业思想教育、教师职业精神培育、教师教学专业素质培养融为一体,互相促进;使学生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又有实实在在的知识 学习,技能训练;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丰富、充实,学生能不断增强能力,增强自信心,更富有竞争力。

  同时,我们也强调高校教师的示范性,要求教师也要用心做,追求卓越。教师除了给学生示范外,还要让职前的学生懂得[3]: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比强制学生学习更重要;其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第三,养成学生的科学精神比传播科学更重要;第四,引导学生应用知识比单纯传授知 识更重要。

  (三)强化职业技能训练

  教师技能训练是培养合格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重要环节,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的职业技能。要明确要求学生做好基本技 能+特长的训练(基本技能:如口语、书写、视唱、简笔画、舞蹈等,其中一项要特别好,成为特长),利用早、晚自习时间,由高年级学生辅导员辅导低年级学 生,做到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操作上,建立一支可信赖的学生“小先生”基本功辅导队伍,主要有口语、书写、排比字、剪纸、简笔画等。教师指导小辅导员,小辅 导员再辐射至全体同学。这延伸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扩展了训练的空间,有效弥补了教师的不足,也使这些小辅导员提前得到教学锻炼。同时,要合理安排这些 训练,在4年的学习中,使之不断线,且每一技能训练都有指导、有考核、有学生的互教互学,传帮带,形成特色。

  (四)实习等实践教学的管理

  主要是做好每一次见、实习的计划、动员与总结。小学教育专业安排的见、实习一般安排在2-4年级,每次都要事先做好计划,提出不同的目的要求, 有时还要与实习基地的教师一起制订计划。要做好每一次见、实习动员,要求学生认真作听课笔记,进行小组交流,班级总结。在操作上,分小组到小学固定班级见 习,但允许个别课程相互交换听课,每天回到班上作小组交流;见习结束后,班级进行总结,扩大见习效果。实习时,注意选配带队教师和小学指导教师,编写实习 简报,并把编写实习简报作为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来要求完成并力求创新。撰写实习报告,做好总结,开设相关讲座。

  (五)支持学生全面发展

  主要是支持:1.社团活动。笔者所在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社团主要有紫藤书画协会、鎏艺美术协会、小竹马儿童剧社、合唱团、阳光舞蹈队、书法协会 等,并且每个社团都是成绩斐然。其中紫藤书画协会的剪纸项目,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志愿者为社会服务;与学校附近的小学、 实习基地小学学生结对子;帮助农民工子女,走进社区等。3.教育教学实践。义务支教,辅导小学生;3-4年级学生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课程的试教等。4. 坚持班班一台毕业汇报演出。5.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在CN期刊上发表论文,参加有关竞赛和国家教育部组织的会议等。在 操作上,每个活动都有教师参与、出席,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点评与肯定。特别是班班一台毕业汇报演出,给了每一位学生上台锻炼的机会,增强了学生骨干的组 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 注 释 ]

  [1] 赵丽娜,米俊魁.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师职业认同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1):85.

  [2] 张微,王小琴等.免费师范生学习动机和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调查[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3(2):14.

  [3] 张德江.用心去做追求卓越以10个数字谈体会[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2(2):3.

文章标题:学前教育论文学报卓越小学教师职前教育培养的思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xiaoxue/2322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