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软件分析功能的中国各省市区城市空间发展情况及背景分析

所属栏目:电子技术论文 发布日期:2012-08-09 09:01 热度:

  [摘要]本文结合ArcGIS软件,根据全国各省份城市基本开发建设的数据统计资料,制作相关专题图,通过历年结果的对比分析,反映各省份的城市开发建设的情况,并分析形成这些状况的原因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ArcGIS;市开发建设;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
  1前言
  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城镇化面临重大转折,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目前,运用ArcGIS软件的制图功能,可以通过结果结合各地区经济社会等背静,对结果的产生做出较好的理解,并以此来为城市规划做出更好的指导作用。
  2基于ArcGIS的城市空间发展分析图制作
  由所给数据文件在ArcGIS中进行专题图的制作,得到以下三种专题图。
  
  
  
  3基于ArcGIS的城市空间发展结论分析——专题图分析结论
  3.1建成区面积对比
  由2001、2005、2009年全国各省市建成区面积对比专题图可以看出,中国目前的城镇建设,是东部城市建设量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与东、中、西部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一致。各地建成区的面积也在逐年的上升,说明全国各地的城市都在发展中,尤其东部各经济发达的地区,发展势头更是猛烈,但西南的西藏、青海的城市建设仍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我国建成区面积比较大的省为广东、山东、江苏、辽宁、浙江、河北,基本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说明东部地区近年来发展基础已经形成规模,相应配套建设也基本完善。而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四川次之,这些地区建成区面积大重在人口密度和省区面积的影响,而对基础的建设力度不够强。其它地区建成区面积较小,尤其是面积大而建设面积极小的西藏、青海、宁夏等地区,这是由其本身的自然环境造成的。
  3.2建筑容积率的对比
  由2001、2004、2007年去昂过各省市建筑容积率的对比专题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各省市的建筑容积率相差不是十分悬殊,与经济发展水品的高低不是十分相一致,说明建筑过于密集,绿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纳入考虑范围。华中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还是比较稳定的增加。也与全国统一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法律法规执行力度;而各地区、各城市的住宅建筑面积从另一方面可以反映从此地区总建筑面积的发展方向。
  而长三角、京津冀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中部、西南等几个省份的城市建筑容积率相对较高,说明这些地区的城市土地的建设密度大。
  东北三省城市建筑容积率近几年处于平稳发展水平,是由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原城市生态环境相对污染严重,地处北方的自然条件,加上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扶持,不再盲目建设,而是注重城市建设的环境。
  3.3建成区面积年增长速度对比
  从2001-2005年及2005-2009年建成区面积年增长速度对比专题图可以看出,全国个省市的建成区面积年增长速度普遍呈降的趋势。其中东部沿海的各地以及河北、内蒙古、宁夏、四川、重庆等省市明显增长速度降低,但新疆、湖北、陕西、吉林、江西等省市却呈现增长速度上升趋势。
  建成区面积年增长速度降低,说明城市化水平的增长速度下降,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已经处于较高水平,而由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东部、中部、西南等依靠外商投资等地区的城市经济发展受到较为严重的打击,而出现城市建设的相对降温的趋势。由于国家金融危机,导致的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的停滞,使得这些地区的城市发展受到一定影响。而湖北的城市建设却处于上升阶段,是由于东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部分外资企业转战拥有较好交通区位和投资环境的中部地区,使得湖北的经济发展形势较好,中部崛起效果显现,城市建设呈上升趋势。
  4基于ArcGIS分析结果的背景分析
  4.1时代背景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使得改革开放的中国的城镇建设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而东部沿海城市由于其优越的地理区位,首先进入了城市的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在随后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东-中-西的梯度发展态势。
  —城市群概念的出现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开始出现了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内的云集而形成不同的城市群,这也是城市化水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为了更好的促进城市发展,区域、城市群的概念被提出。中国城市群被划分为单个等级,其中一级城市群包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京津冀都市圈3个城市群。二级城市群包括山东半岛城市群、成都城市群、武汉城市群等11个城市群,三级城市群包括滇中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等14个城市群。中国城市群总体发育程度低且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并呈现出发育的阶段性、总体分布的不平衡性、空间分异的规律性、内部集聚的异质性和明显的分化性等空间分异特征。
  —经济危机从2007年3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到2008年9月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进而衍变成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而这一危机还引起了房地产的危机。全国各地的房地产事业均受到较为严重的打击。因此建成区年均增长速度专题图中表现出来的这些以来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发达的东部沿海省市、以及四川、重庆等地的建成区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西部地区、东北吉林、辽宁等省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城市建设并未受到很大的影响。而海南近几年由于开发成国家级旅游风景区之后,房地产事业也在蒸蒸日上,但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也受到了很大打击,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4.2国家政策
  99年以来,我国又先后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形成了东、中、西、东北四大经济板块。
  —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宏观区域发展政策的三次重大转变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城市化空间格局。第一次转变是在1949~1972年期间,主要出于对国防安全的考虑和扭转我国生产力布局偏集于沿海的不平衡局面,国家长期把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重点放在内地和“三线”地区。通过国家直接投资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地区性倾斜,在中西部地区新建了一批工业城市,缩短了其与东部地区的城市化区域差异。第二次转变始于20世纪70年代,实施沿海现代化带动的区域政策。通过对沿海地区实行对外开放、优惠政策和投资倾斜,首先促进沿海地区的大发展。第三次转变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针对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扩大,提出地区协调发展战略和西部开发战略。
  4.3资源环境因素
  ①自然资源条件我国的自然环境背景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可划分为以丘陵和平原为主的东部季风区、以高山分割的盆地和高原为主的西北干旱区和以高原和高大山系为主的青藏高寒区,总体上奠定我国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宏观空间格局和长期态势。
  ②土地适宜性评价城镇发展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制约,而我国不适宜和较适宜人居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75%。全国较适宜人居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2%。这些地区适宜人类生存,也是粮食主产区。全国最适宜人居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3%。
  ③保护耕地政策保护基本农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条件就是粮食产量的保证。粮食主产区应严格保护其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保证耕地产量;培养以大型现状化农场和农产品加工、商贸等为主的农业主导型小城镇。
  我国商品粮基地大致分为全国性和地区性两类,前者如黑龙江和吉林中部的松嫩平原及黑龙江的三江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湖北江汉平原,四川成都平原,广东珠江三角洲等。后者如辽宁盘锦垦区,内蒙古的大青山南北,河北石家庄地区,山西汾河谷地,山东胶东地区,河南豫北平原,江苏的里下河地区,浙江金衢盆地,安徽皖中平原,福建的建阳和龙溪地区等。
  我国人地关系较为紧张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耕地较少的东南沿海地区、人口较为密集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关中地区、中原地区,这些也是我国城镇未来发展的主要区域。随着未来城镇空间的进一步变化,人地关系紧张地区的粮食自给率将会降低,这些地区与粮食主产区间的贸易将更加频繁。加强人地关系紧张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耕地保护,促进两个地区之间的联系将更为重要。
  5总结
  通过对ArcGIS专题图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城市建设的地区性差异,并可以结合区域发展条件,可对城市发展的表现出的问题进行清晰地解释。运用ArcGIS软件工具的分析功能进行城市规划中的专题图的制作,通过结合现实条件的分析,可以十分有效的为城市规划提出决策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文新,王蓉.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水平现状分析[M].城市发展研究.2007.
  [2]方创琳,宋吉涛等。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组成与空间分异格局[M].地理学报.2005.

文章标题:基于GIS软件分析功能的中国各省市区城市空间发展情况及背景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dianxin/dianzijishu/1293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