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0:05:38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

CSSCI北大核心

E-Government

期刊周期:月刊
复合影响因子:10.580
综合影响因子:6.735
官网:https://dzzw.cbpt.cnki.net
主编:周宏仁
平均出版时滞:131.4655

  电子政务最新期刊目录

建设幸福的数智社会——国家治理的视角————作者:何哲;

摘要:当前人类显然已经迈入数智时代,传统社会正在转变为数智社会。然而,技术的发展并不一定会通向人类的幸福,这存在着一个基本的幸福悖论。从既有的技术发展历史和未来的趋势来看,数智时代由于极大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提升了劳动的效率,加大了劳动压力和失业风险,缩小了基于个体隐私的个人空间,增加了大脑的信息处理量,疏远了人们的线下距离,加大了社会分配的极化和暴露以及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各种替代压力,很容易导致人们幸...

“效率”与“公平”的协奏:基层数字协商治理的运行逻辑与机制阐发——以“码”上议为例————作者:周其鑫;

摘要: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科技革命浪潮的席卷叠加基层治理实践的创新催生出的数字协商治理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实践方案。基于H市“码”上议的个案研究发现,基层数字协商治理回应了当前基层治理存在的“效率”与“公平”错位的问题,在具体的实践中通过议题精准甄别、主体共同在场、拓宽话语表达与利益充分保障,实现了治理问题的高效生产、治理信息的清晰转译、治理共识的有效汇聚与治理价值的普遍惠及。进一步从“情境-...

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的省级政策比较研究——基于对政策文本和备案结果的分析————作者:刘鹏;杨怡宁;

摘要: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政策体系是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的必然选择。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的省级政策差异有利于了解各省级政府的监管现状,更有助于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区域协调发展。采用文本分析法,聚焦各省级政府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相关政策文本和备案结果。研究发现,各省级政府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政策在监管主体、监管对象、监管内容、监管工具上均存在差异之处。基于路径依赖理论指出,省级政策受规模经济...

有组织的无序:生成式AI的加速扩散与社会吸纳的适配困境——基于DeepSeek“部署竞赛”的考察————作者:王硕;索成;

摘要: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AI正在加速扩散,在社会各领域形成多维度“部署竞赛”。然而,技术扩散速度可能会超出当前社会系统的吸纳能力,导致需求导向的模糊性、能力供给的滞后性和监管框架的摇摆性等问题,呈现出“有组织的无序”状态。为此,应当吸收历史上新技术扩散的经验,通过分层需求锚定策略精准匹配技术供给与实际需求,推动全民AI胜任力的系统性提升,并以敏捷治理理念实现动态平衡与多元协同,最终促使生成...

地方数字政府建设中政企合作实践的影响因素与组态路径——基于24个省份的多案例混合研究————作者:雷挺;吴义熔;胡枫;

摘要:政企合作已经成为中国地方数字政府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实践模式,但鲜有研究对地方数字政府建设中政企合作实践展开系统化探索。结合建构逻辑与验证逻辑,以24个省份数字政府建设中政企合作实践案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探究影响地方数字政府建设中政企合作实践的多维因素与理论模型,再进一步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法实证检验理论模型的组态效应,揭示地方数字政府建设中差异化政企合作实践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地方数字政府建设...

技术与情感共舞:乡村治理变革的双重治理逻辑与路径——基于江苏省Z市Y村的案例考察————作者:何瑞;王春燕;吴旭红;

摘要:数字技术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源,也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技术治理通过重构传统乡村治理结构,利用数字技术对乡村权力要素进行重组、对乡村组织架构进行再造、对乡村治理主体进行整合以及对村民数字素养进行培育。技术治理在助力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的同时,突显了技术理性而忽视了作为传统乡村治理中熟人社会的情感需求。而情感治理通过强化伦理道德、注重村民治理需求以及提升公共价值,为数字乡村治理提供情感联结机制、情感表...

卷首语

摘要:<正>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每年颁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25年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之一,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本期专题聚焦“数字乡村”建设与发展,4篇文章从不同维度探讨了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

“技术-制度”双向适配:数智化转型重构政府监管机制的逻辑——基于浙江省“市场监管数字化改革”的案例研究————作者:段永彪;董新宇;

摘要:数智化转型是推动政府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动力,对政府监管的影响日益凸显,其如何重构政府监管机制成为重要议题。基于回应性监管理论,以浙江省“市场监管数字化改革”为例,从“技术-制度”互动视角探析数智化转型解构和重塑政府监管机制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浙江省依托市场监管数字化改革,以“一平台”系统集成不同监管场景和业务模块,实现“一网协同”“数字执法”和“精准画像”,构建“场景驱动、资源整合、流程优化、平...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机理与实现路径————作者:韩融;翟云;栗伊萱;

摘要: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议题。从理论层面来看,双化协同天然与新质生产力具有生成逻辑的一致性。新质生产力之所以体现出先进性,在于其质态以及其所形成的生产关系的进步性。而双化协同的进步性也在于对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超越,旨在探索一条高效智能、集约低碳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相较于数字化或绿色化单一转型,双化协同通过技术赋能、要素赋能、产业赋能的三重逻辑集合,发挥技术革命性...

“多平台、弱整合”:乡村数字治理平台联动现状与生成逻辑研究————作者:包涵川;贾敏;

摘要:乡村数字治理表现出“多平台、弱整合”的格局。结合社会科学中的权力理论和“技术-组织”互构学说,“数字治理的权力网络”可被视为设置、派发和使用乡村数字治理平台的各类行动者,基于各自具有的行政权力而形成的界限明确、彼此影响和权责有别的关系形态,这是形塑乡村治理平台联动状态的深层原因。S镇的治理案例表明,乡村数字治理存在“一部门、多平台”“一职能、多平台”现象,可能降低政府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结...

算法偏见的生成逻辑与治理————作者:王玉龙;曾润喜;

摘要:算法偏见是算法的“有限运行”、多元主体的“倾向转移”和环境要素的“社会渗透”共同作用的产物。从技术角度看,算法抓取低质量的原始数据、缺乏高精度的信息辨别、推荐同质化的价值信息、技术升级能力滞后等可能催生算法偏见;从主体来看,算法设计者的片面认知、市场竞争者的资本干预、平台经营者的技术滥用、个体使用者的习惯偏好可能促生算法偏见;从环境看,政治意志的定向、经济利益的趋向、文化思想的指向、社群差异的动向...

公务员人工智能素养:内涵界定、外延解析与指标构建————作者:石峰;李齐;陈阳;

摘要:公务员人工智能素养培育已成为数智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依据“三层次概念分析”框架,界定公务员人工智能素养的内涵、外延和指标体系。公务员人工智能素养是公务员为适应数智时代的发展,在履行公务职能过程中所需具备的一系列显层和潜层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能力,反映了公务员职业特性对其人工智能素养的特殊要求。公务员人工智能素养区别于其他群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职业特点与实际需求所呈现出来的特殊性。基于胜任力模...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何以跨域协同:动机、能力与机制————作者:门理想;魏筠筵;

摘要:作为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最新实践探索,授权运营为公共数据的市场化配置提供了有益的行动方案和思路启示。然而各地的授权运营大多囿于点状的分散市场,公共数据难以最大限度地自由流动和创造价值。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能否跨域协同、又该如何实现,鲜有研究对此做出回应。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构建一个包含动机、能力和机制的三维分析框架,结合这一框架对核心辐射、统筹提拉、生态群落、多点结盟四种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跨域协同的典型模式...

乡村数字治理中的技术悬浮及其生态化应对——基于H县“321”基层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的案例研究————作者:徐明强;许汉泽;

摘要:作为乡村治理中的新型要素,数字技术需要嵌入到乡村治理的既有结构当中,与其他治理要素进行正向关联,才可避免可能出现的技术悬浮问题。立足技术生态的理论视角,基于H县“321”基层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的案例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对数字技术的过高目标预期导致不恰当的生态位定位,叠加技术外生态冲突和技术内生态竞争,共同引发了乡村数字治理中的技术悬浮。对于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同时也需要对数...

政府数字化转型何以提升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效率?——基于“制度、技术与行为”多维度的考察————作者:谢文栋;

摘要:政府数字化转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赋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新引擎。以“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政府数字化转型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并从“制度、技术与行为”三个维度逻辑构建分析框架,考察了政府数字化转型如何通过赋责、赋能和赋权促进环境治理效率提升。研究发现,政府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效率,且这一提升作用在互...

关系建构、资源动员与制度重塑:跨部门数据共享的过程与逻辑——基于A市危险化学品监管的扎根理论分析————作者:王法硕;沙潇垚;徐玮;

摘要:实现地方政府跨部门数据共享对于促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提升治理效能意义重大,但已有研究缺少全景化经验总结与系统性理论构建。基于A市危险化学品监管中跨部门数据共享案例,运用扎根理论建构了包括情境驱动、问题阻滞、策略运作及成效累积的地方政府跨部门数据共享过程模型。研究发现,政府在数据共享推进中积极利用有利的情境因素,以靶向施策的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策略,能够精准破解问题与障碍、实现数据共享成效的逐步累积...

数字治理生态何以赋能政商关系亲清化发展?——基于TOE框架的组态研究————作者:张慧颖;吴童祯;康开荣;龙华钰;

摘要:在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探讨数字治理生态如何优化政商关系,是讲好中国特色改革故事的重要方面。已有研究尚未揭开数字治理生态对政商关系的作用机制黑箱。基于TOE框架,采用fsQCA与NCA混合方法对31个省级数字政府建设案例进行了组态分析。研究发现:作为必要条件和全组态核心条件,数据治理能力与政企环境对优化政商关系更为重要;存在数据驱动-资源支撑型、数据驱动-组织关注型、全要素协同驱动型三种高...

缘何失灵:“吹哨报到”的现实困境与作用机制————作者:李宁卉;

摘要:“吹哨报到”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治理活动之中,而在具体实践中,部分地区存在“吹哨失灵”的现象。案例研究发现,“吹哨失灵”现象主要体现在“吹得少”“吹不准”和“不让吹”三个方面。“吹哨失灵”是技术工具局限导致的信息失真、纵向层级节制导致的执行偏差、注意力失衡导致的认知错位三重机制耦合的结果,在本质上反映了两个层面的矛盾和一个层面的累加效应。一是科层理性与信息感性之间的矛盾,自上而下的科层压力与属地兜底逻...

大模型嵌入政务服务:能力边界、协同治理与发展路径——基于地方政府大规模部署DeepSeek的观察————作者:董昌其;李大宇;米加宁;

摘要:聚焦DeepSeek大模型在中国地方政府中的大规模部署现象,以环评领域的成功应用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与政务服务融合的理论基础、实践路径与发展前景。研究发现,环评领域Deep Seek应用的成功源于场景特征与技术特性的高度匹配、完善的数据基础设施、合理的人机分工与系统化的协同设计。然而,这种成功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政务场景,不同领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着Deep Seek等大模型...

迈向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理论逻辑、实践机理与政府角色————作者:栗伊萱;翟云;

摘要: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对于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的政策设计与实践进展,借助协同论的理论视角,认为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目标高度统一、发展要素深度互嵌、发展主体显著重合,由此构成了双化协同发展的理论逻辑。在实践过程中,双化协同发展的实践机理包含数字赋能、绿色牵引、系统适配三个层面,分别体现为技术驱动的绿色转型过程、集约低碳的技术转型方向、融合创新的共生转型形...

  电子政务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奔跑的辣椒酱

    审稿人觉得用DID做不行,咱也是搞不太懂......

    2024-07-17 20:55
  • Yangming_ak

    审稿专家感觉很专业,也很有耐心。但是编辑真的很冷酷啊,无语。而且现在也有版面费了,5k+。哎

    2024-06-24 10:32
  • Yangming_ak

    3.13投稿,3.25退稿,全程知网投稿,速度快

    2024-03-28 10:05
  • 奔跑的辣椒酱

    投过两次,一次初审一周退稿,一次一个多月后返回外审意见并最终录用。整体效率非常高。

    2024-03-24 21:44
  • zhaohhhh

    邮箱投稿,送审到外审总共一个多月,编辑效率很高

    2024-03-07 15:20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