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资本论》原典解读的辩证法密钥——李建平教授的方法论研究及启示————作者:黄瑾;
摘要: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形式,同时继承了其合理内核,并创造性地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确立了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辩证法体系。李建平教授准确地把握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性,并从方法论的高度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进行了系统化阐释。以唯物辩证法解读《资本论》,要求我们始终坚持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立场,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总结和推广李建平教授...
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多维阐释————作者:秦书生;温佩莹;
摘要: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在经济活动中,要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创新、公平、绿色、安全等多要素的融合,以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加公平的经济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满足新质生产力要求的发展,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背景下的整体性发展,是高水平基础设施、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发展,是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发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共享发展。深入阐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是对时代命题的积极回应...
“内源引领型”小农户再组织化治理:机制构建与实现路径————作者:李怀;郭义盟;
摘要:农业作为中国社会的根基和底座,其现代化进程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在“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下,通过集体统摄方式实施“内源引领型”小农户再组织治理,为探索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内源引领型”小农户再组织化治理的核心在于构建一套组织治理机制,既能平衡各类生产要素、整合零散的资源,以提升治理效率,又能降低其与其他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提升发展效率,从而有效地形成农业新质...
制度决定论的谬误与《国家为什么失败》的失败————作者:杨虎涛;
摘要:德隆·阿西莫格鲁、西蒙·约翰逊和詹姆斯·A.罗宾逊因其关于制度的形成及其对经济繁荣影响的开创性研究,荣获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虽然在研究方法和视角上有所创新,但其观点的本质仍然是线性思维的制度决定论。其谬误不仅在于将最初变化的原因视为系统最终发生质变的原因,而且认为这种变化只能沿袭特定类型的政治制度决定经济制度进而决定经济绩效的逻辑。在其代表作《国家为什么失败》一书中,充斥着的循环论证的谬误和...
包容性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作者:丁晓钦;魏宇航;
摘要: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提出了包容性制度的概念,用以解释经济增长的动力,他们将包容性制度进一步分解为包容性经济制度和包容性政治制度,以此宣扬西方制度的优越性。从理论和实践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是真正具有包容性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包容性主要体现为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经济制度的包容性主要体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以包容性发展为目标导向,以实...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数字技术促进生产力“缩差”演进的视角————作者:王宝珠;蔡薛姝;王朝科;
摘要:得益于工业技术变迁与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在技术迭代加速、产业趋同竞争等叠加作用下,后发地区极易沿袭生产力“增差”演进路径,陷入“技术依附—质态落差”的不平衡发展循环。与传统工业技术扩散范式不同,数字技术扩散可以激活特色要素禀赋、链接在地化场景、催生区域特色化产业,促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此同时,数据要素运用又可以打破空间“阻隔”,推动生产力系统从“增差分化”转向“缩差收敛”的演进过程。因...
国内国际经济循环如何驱动地区经济增长——基于地区增加值核算的分析框架————作者:黄博;袁堂军;
摘要:从双循环视角分析地区经济增长,将中间品贸易内循环(Ⅰ型内循环)、中间品贸易外循环(Ⅰ型外循环)、最终品贸易内循环(Ⅱ型内循环)、最终品贸易外循环(Ⅱ型外循环)纳入统一的测算框架。研究发现:最终品贸易外循环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加入WTO后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余时间段水平较低;中间品贸易对经济增长起到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中间品贸易外循环在经济增...
智能时代“全自动化”生产的价值论题:呈现与解析————作者:黄再胜;
摘要:迈入智能时代,大模型技术加持下智能机器的交互性、自主性和适应性日趋增强,数字资本梦寐以求的“全自动化”生产似乎渐成现实。理论上,人的劳动彻底离场,必将因价值运动消失而导致数字资本主义自我解体。由此,任何论证“没有工人的资本主义”的理论尝试,都与坚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背道而驰。其实,当下“全自动化”生产只是数字技术拜物教制造的实践幻象。回应智能时代“全自动化”生产的价值挑战,一方面,要洞悉数字资本“机...
数字经济下中国劳动力再生产的新变化——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作者:许佛平;景维民;
摘要:数字经济在重塑生产方式的同时推动劳动力再生产发生变化。研究发现:在劳动力再生产环节,劳动就业呈现碎片化、灵活化特征,且数据商品化和消费资料再商品化开拓了资本增殖的新空间。在再生产各参与主体的行为中:企业借助新就业形态向外转嫁劳动力成本;在数字技术变迁与新就业形态下劳动者的再生产负担加重;政府面临社会保险和劳动保护等制度、政策无法充分维护劳动者民生权益的新困境。这些变化提高了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化程度...
非正规就业如何影响共同富裕——基于相对贫困群体脆弱性的视角————作者:杨耀武;张一帆;彭刚;
摘要:非正规就业是相对贫困群体的重要就业形式,对防止规模性返贫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与正规就业相比,非正规就业导致相对贫困群体脆弱性显著增加,但与失业或务农相比,非正规就业则显著降低了相对贫困群体的脆弱性;非正规就业影响相对贫困群体脆弱性,主要通过社会保障、金融可得性、劳动供给以及社会资本效应等渠道;低人力资本的相对贫困群体,即便进入正规就业领域,可能也难以缓解其贫困脆弱性;而非正规就业则...
企业新质生产力能否抑制债务违约风险——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作者:花冯涛;孙述昇;
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探讨其与债务违约风险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研究发现,企业新质生产力显著抑制债务违约风险;机制分析发现,新质生产力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及重塑市场预期三条路径,系统性地抑制了债务违约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强化了企业新质生产力对债务违约风险的抑制效应,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则对其产生一定程度的弱化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新质生...
论数字资本主义的自由辩证法————作者:姜英华;
摘要:自由在马克思总体性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马克思透过浅层的自由表象,从深层本质上批判性地回答了资本主义为什么是不自由的。依据唯物史观,可以发现数字资本主义自由即监控、自由即剥削、自由即肯定和自由即危机的自由辩证法演绎的逻辑悖论。社会主义所追求的自由是驾驭、超越资本逻辑和没有剥削压迫的自由,是每个人在共同体中自由全面发展的自由,同时社会主义真正自由的实现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主体作用————作者:翟绪权;
摘要:新质生产力代表了新时代新征程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要进一步成为科技创新主体、产业创新主体,勇当现代产业链“链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占有优势地位,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所有制优势为根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赢得不断增强创新能力的数字化优势,以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技术优势。遵循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建设的现代新国企,是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
二轮延包下的农地“三权分置”深化改革:困境、机遇及路径————作者:公茂刚;王浩;
摘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地“三权分置”制度,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至关重要。当前,第二轮土地承包陆续到期,部分省份在中央明晰二轮延包政策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试点工作。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改革仍面临产权困境、市场困境、组织困境以及协同困境等诸多障碍。具体表现为农地权属不明晰,承包权归属不明确;农地价格形成的市场化机制与监管机制不完善,区域异质性问题显著;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治理机制存在缺陷,资...
新发展理念视角下中国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略——基于马克思主义“分工—发展”分析框架————作者:易淼;赵磊;刘晗;
摘要: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亟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其提供理论支撑。基于马克思关于社会分工与经济发展辩证关系的经典论述,通过系统解构分工演进的技术创新、空间协调、生态环境、开放扩散和激励分化等多维效应,可以构建适合分析流域经济发展的“分工—发展”理论框架。运用该框架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流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要源于流域内部分工的不合理。这种不合理的分工体系导...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作者:朱东波;黄煜莹;
摘要:扩大制度型开放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关键路径,制度型开放的本质在于通过经贸领域制度创新加速资本国内国际“双向”流动。马克思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揭示了资本跨国运动的一般规律,为诠释制度型开放提供了“理论钥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是资本国际流动的必然结果,其根源依据在于资本国际化发展与既有经贸制度之间矛盾,直接动力在于经贸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根本底线在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根本保证在于坚持党对经贸工作的全面...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应对国际竞争新变化————作者:俞建群;
摘要:生产力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每一次生产力大发展都会重塑国际竞争格局。同时,国际竞争新变化新特点也会深刻反作用于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百年大变局下,大国博弈加剧、科技主导权争夺白热化,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既给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诸多机遇,也带来诸多挑战。我国要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生产力要素匹配层次、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化创新型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
所有制结构影响区域经济韧性: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作者:洪功翔;吴梦宇;兰传春;
摘要: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任务。研究表明,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指导下,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协同发展,有助于提升经济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高收入省份通过优化所有制结构,实现了各类市场主体的优势互补与良性互动,为区域经济韧性提供了有力支撑。鉴于企业作为市场经济重要主体的地位,应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
马克思“雇佣劳动”概念的四重意蕴————作者:李芳;李瑞省;
摘要:马克思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范畴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本质。马克思的“雇佣劳动”概念具有四重意蕴:在肯定性上,“雇佣劳动”是“设定资本的劳动”,即以为资本生产剩余价值而确证自身的本质;在整体性上,“雇佣劳动”是“从属于资本”的劳动,即资本对劳动的统治与支配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整体呈现;在具体性上,“雇佣劳动”是“强制劳动”,即对工人施以外在强制是劳动从属于资本的具体表现;在否定性上,...
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平均利润率的影响:理论与实证————作者:赵秀丽;高晓杰;
摘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工业机器人作为新一代智能生产的核心载体加速渗透,促使社会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对平均利润率产生重要影响,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基于马克思平均利润率理论,构建解释劳动生产率、资本有机构成和平均利润率变动关系的数理模型,梳理工业机器人影响平均利润率的理论逻辑,并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当代经济研究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奔跑的辣椒酱
3天发邮件拒稿,速度飞快,下次再努力!
2024-08-23 19:26 -
带头大哥666
2021.11.22投稿 当天即收稿、初审初审一个月,12.21当天晚上系统流程结束 12.21的初审退修是系统直接跳过的,我没有任何操作,直接变为复审 遇到春节,复审有些超期 2022.02.07复审退修,提了七个问题,02.09修回 02.25中午接到编辑部电话,要求继续修改,电话里直接说了要修改的问题,主要是6个问题(包括之前的摘要、工具变量和结果说明等,也有新提的问题) 3月10日接到编辑部老师电话要求再次修改,同时邮箱收到了pdf版的校对稿,主要是一些语法、用词和起承转合,外加注释等的修改,校对稿上页眉带有第X期的字样。当天修改完成,使用邮箱返回。未在系统中操作,当天系统稿件状态变为复审 4月1日,系统状态变为可刊
2024-07-21 19:03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请问有友友知道初审超期还有希望吗?
2024-06-26 14:39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投稿半个月还是新到稿件,差评
2024-05-10 09:07 -
Yangming_ak
投完之后第二天就退稿咯,速度挺快不耽误事儿
2024-02-11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