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CAJSTCSCDWJCI

Plant Protection

期刊周期: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复合影响因子:2.355
综合影响因子:1.830
邮发:2-483
官网:http://www.plantprotection.ac.cn
主编:陈万权
平均出版时滞:358.8175

  植物保护最新期刊目录

一种海南水稻突发夜蛾科害虫的鉴定————作者:冯青;黄伟康;黄洁珧;贾静静;梁敏;吉训聪;

摘要:海南省琼中县和琼海市水稻田突发大量鳞翅目幼虫为害,个别地块水稻甚至被啃食殆尽。为探明是何种昆虫为害,本研究采集田间幼虫进行饲养。对幼虫和成虫进行形态学鉴定和COⅠ分子鉴定,确定此次暴发的水稻害虫为禾灰翅夜蛾Spodoptera mauritia。禾灰翅夜蛾为夜蛾科灰翅夜蛾属多食性害虫,在国内外广泛分布。若该虫在海南大量繁殖则存在扩散到我国内陆的风险,会对我国内地水稻种植区安全生产带来巨大威胁。本研...

“新质植保”理念刍议————作者:陈剑平;陆宴辉;张润志;

摘要:新质植保就是以培育新型植保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研发新型植保器械、装备、产品以及创制新型植保技术及其应用模式,建立植保管理部门、植保企业和植保应用主体的新型生产关系,应对农作物有害生物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新态势,大幅度提升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业健康发展和安全保障中的实际应用效率和贡献率。本文从新质植保生产者、新质植保生产工具与应用模式、新质植保生产关系、新质植保生产对象等方面,阐述了新质植保的必要性、内...

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作者:陈万权;刘太国;张云慧;

摘要: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约2 400万hm2,病虫害是影响其稳产、高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我国小麦上发生的病虫害有70多种,每年发生面积约7 000万hm2次、损失小麦25亿~30亿kg。自1949年以来,特别是1975年“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工作方针提出以来,我国对小麦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理论和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与突破。本文...

蠋蝽成虫对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作者:韩舜达;冶文婷;李秋荣;徐博文;张茂森;申忠健;李玉艳;张礼生;

摘要:草原毛虫Gynaephora spp.是严重危害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环境和畜牧业发展的重大害虫。为筛选能防治草原毛虫的天敌昆虫,本研究测定了蠋蝽Arma chinensis成虫对门源草原毛虫G.menyuanensis 6龄幼虫的捕食能力,以及持续捕食门源草原毛虫对蠋蝽生长和繁殖的影响,以明确蠋蝽对草原毛虫的控害潜能。结果表明,蠋蝽成虫对门源草原毛虫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每日可捕食6龄幼虫(3 cm...

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和2,4-滴二甲胺盐在天然草原土壤和牧草中的消解动态————作者:牛树君;王玉灵;赵峰;余海涛;张新瑞;胡冠芳;

摘要:除草剂混用组合2,4-滴二甲胺盐+氨氯·二氯能兼防天然草原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披针叶野决明Thermopsis lanceolata和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等多种毒草,施用除草剂后的安全放牧时间对确保家畜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研究了甘肃省肃南县天然草原土壤和牧草中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和2,4-滴二甲胺盐的残留...

无患子‘粤硕菩提’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作者:曹秋丽;尹群;刘俊涛;周灵;罗水晶;贾黎明;

摘要:‘粤硕菩提’是高产优质的无患子无性系新品种,而无患子叶斑病的普遍发生会威胁无患子的良种化推广。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和形态学观察,并应用ITS、LSU、β-tub、rbp2基因序列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3个代表菌株YS2-8、YS2-9、YS2-13均为Didymella segeticola,是无患子叶斑病...

4种微生物菌剂对为害油樟的黑绒鳃金龟死亡率、取食及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作者:胡连清;刘雯雯;冯瑞章;周万海;查黎萍;唐馨宇;席万鹏;陈朝清;

摘要:为探究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SW21、布氏白僵菌B.brongniartii SW22、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SW12及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SW23对为害油樟的黑绒鳃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的防控效果,于菌剂处理后不同时间测定黑绒鳃金龟死亡率,取食量以及其肠道中过氧化物酶(per...

皂角豆象幼虫龄期指标与判别————作者:李和萍;陈思雨;武承旭;杨茂发;

摘要:明确皂角豆象Megabruchidius dorsalis幼虫发育状况和最佳分龄指标,有助于为其预测预报及种群防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室内饲养,逐日测量幼虫的头壳宽、上颚宽、体长和体宽等形态指标,并运用频次分布、多峰拟合、核密度估计法、Dyar法则判断皂角豆象幼虫的龄数,运用Crosby生长法则和回归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皂角豆象幼虫头壳宽和上颚宽多峰拟合和核密度估计分析显示出4个明显的正态峰;仅...

我国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应用进展及对策建议————作者:陈燕羽;罗劲梅;李萍;石旺鹏;王树昌;陈俊谕;迟元铭;陈丽丽;王昊祺;

摘要:豇豆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广泛种植,因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广受大众喜爱。豇豆病虫害多发重发,广大种植户常常频繁过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绿色防控技术是持续控制豇豆病虫害发生和确保农药残留不超标的有效手段。本文概述了豇豆主要病虫害及环境影响因子,并从抗药性监测及筛选高效药剂,应用生防菌剂、筛选优势天敌昆虫(捕食螨)等生物防治技术,昆虫性信息素及能量转换膜等理化诱控技术,“防虫网+”IPM技术体系和...

罹病香蕉假茎象甲苏格兰白僵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作者:丁明碧;王永芬;吴丽;余宏伟;番华彩;曾莉;徐胜涛;郑泗军;

摘要: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和昆明市东川区罹病的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进行了病原分离。通过形态学鉴定及rDNA-ITS序列比对,确定分离到的4个菌株均为苏格兰白僵菌Beauveria caledonica。通过对这4个分离株的离体培养条件探索及毒力测定,表明离体培养的最佳条件为光周期L//D=24 h//0 h、温度25℃、在加有虫粉的PDA培养基上培养18 d,此条件下的4...

张掖地区不同施药强度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种群动态————作者:周浩辉;张大为;刘沛林;王森山;陆宴辉;

摘要:为明确张掖地区苹果园的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不同施药管理对主要害虫与天敌种群发生的影响,采用目测法调查了苹果树冠层节肢动物群落,并分析了主要害虫与天敌的种群动态及生态位。结果表明:张掖地区苹果园节肢动物物种数量偏少。蚜虫和叶螨为绝对优势害虫,二者发生数量随苹果园施药强度增加而增加;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为优势天敌,发生数量随施药强度的增加而降低。施药显著降低了果园节肢动物...

辣椒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作者:沈会芳;杨祁云;张景欣;蒲小明;孙大元;刘平平;林壁润;

摘要:为明确辣椒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并筛选高效防治药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基于病原菌致病性、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分离获得形态特征一致的17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灰绿色,分生孢子器暗褐色、球形或扁球形,直径为72.50~158.80μm。分生孢子无色、透明,椭圆、圆柱形,单孢或双孢,大小为(3.15~7.84)μm×(1.58~3....

浙北地区双季茭白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控策略————作者:杨凤丽;宓盛;姚军华;陈丽萍;朱亚平;

摘要:通过田间调查、灯诱、性诱等技术手段对双季茭白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开展系统监测,分析了锈病、茭白褐斑病、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和长绿飞虱Saccharosydne procerus的发生规律。监测结果显示,锈病夏茭发生期为4月下旬-6月,秋茭为8月中旬-10月中下旬;茭白褐斑病夏茭发生期为4月下旬-6月,秋茭发生期为7月底-10月下旬;二化螟发生期为4月上旬-10月下旬;长绿飞虱发...

有人驾驶航空器植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作者:朱传银;赵富强;罗伍周;

摘要:航空植保喷雾作业是一种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害的有效技术手段。2022年,我国可用于航空植保的有人驾驶航空器达600余架,年飞行作业时间近4.5万h,由于其高效、灵活等特点在我国现代农业植保工作中应用广泛。文中简述了有人驾驶航空器喷雾作业国内外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对我国有人驾驶航空器喷雾作业有关的作业前地面试验、流量等技术要求;作业中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喷幅宽度、侧风修正等主要技术环节和大田中实...

基于转录组研究哈茨木霉WF2诱导的烟草抗病分子机制————作者:危潇;黄大野;姚经武;袁勤峰;汪汉成;黎妍妍;曹春霞;

摘要:为了深入探究哈茨木霉WF2诱导烟草抗病性的分子机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与荧光定量PCR技术,将经过哈茨木霉WF2处理的烟苗与对照的转录组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发现,WF2处理共诱导了377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341个DEGs上调表达,36个DEGs下调表达。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WF2主要诱导乙烯(ET)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其中包括大...

新疆棉田主要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研究————作者:王淳;刘冰;路伟;陆宴辉;

摘要:为明确新疆棉田主要害虫及天敌发生情况,本研究调查分析了棉田不同生育期主要害虫及天敌类群的动态变化、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指数,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棉蚜Aphis gossypii在整个棉花生育期都是主要害虫,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的为害主要集中在苗期和蕾期,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和叶螨主要发生在花铃期。多异瓢虫Hippodam...

扶桑绵粉蚧优良病原真菌的筛选及其初步应用————作者:邓嘉茹;孙龙华;徐树兰;张劲蔼;毕可可;

摘要:为获得防控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的病原真菌优良菌株,本研究测定比较了3种昆虫病原真菌4个菌株的致病力、环境耐受力和胞外酶活性,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和温室防控效果,进一步评价供试菌株的应用潜力。致病力、胞外酶活性和农药耐受力测定结果表明,爪哇虫草Cordyceps javanica IJID003和13ID-1的致病力、农药耐受力和胞外酶活性显著大于淡紫紫孢霉Purpu...

番茄斑萎病毒的分离鉴定与抗性烟草种质筛选————作者:申莉莉;张富强;张万红;江连强;宫燕伟;刘东阳;刘艳华;沈广材;杨金广;

摘要: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TSWV)是危害云南和四川烟草生产的主要病毒种类之一。本文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和苗期汁液摩擦接种,鉴定了云南保山隆阳和四川凉山盐源的烟草分离物毒株、病害表型和主栽品种抗性。结果显示:TSWV保山和凉山分离物在分子进化上与多个云南烟草TSWV分离物同源性较高,序列相似性达99.43%。分离物引起的典型症状为不对称损伤,半边叶上出现点状...

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及对烟叶品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作者:阳灿;蒋蜜涵;闫荣玲;张翼;罗金强;廖阳;

摘要:为探究银杏外种皮(Ginkgo biloba sarcotesta, Gbs)提取物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防治效果及对烟草幼苗生长、烟叶品质、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测定和比较了不同浓度(2、4、8 mg/mL)银杏外种皮醇、水提取物作用下棉铃虫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及其烟苗生长、烟叶品质、土壤酶活性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银杏外种皮的醇或水提物对棉铃虫幼虫均具有良好的杀虫活...

黄带犀猎蝽对草地贪夜蛾和棉铃虫高龄幼虫的捕食作用————作者:孙淦琳;蔡浩升;杨韵;金思彤;张秋瑾;唐垚;陈斌;

摘要:为探究黄带犀猎蝽Sycanus croceovittatus对2种玉米重要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高龄幼虫的控害潜力,在室内测定了黄带犀猎蝽对2种害虫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及捕食选择。结果表明,黄带犀猎蝽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对2种害虫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捕食能力均为雌成虫>5...

  植物保护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植物保护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