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科学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08:05:44

中国水产科学

中国水产科学

CSCD北大核心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

期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复合影响因子:2.020
综合影响因子:1.492
邮发:18-250
官网:http://www.fishscichina.com/
主编:崔国辉
平均出版时滞:243.1257

  中国水产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花刺参幼参安全运输用麻醉剂优选及麻醉效果评估————作者:冯浩然;黄亮华;郑博骏;黄毛宁;吴俊濠;许强;

摘要:花刺参(Stichopus monotuberculatus)因其对环境变化及人为刺激极为敏感, 人工繁育的苗种在运输过程中有应激性强、死亡率高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适宜的麻醉方法以减轻幼参在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和死亡率。比较了5种常见的渔用麻醉剂——丁香油、2-苯氧乙醇、硫酸镁、MS-222和氯化镁对花刺参幼参的麻醉效果; 通过建立基于行为学指标的麻醉及恢复阶段评价方法, 将整个麻醉过程分为...

南极磷虾资源与渔场变动及其对环境响应的研究进展————作者:赵云霞;王新良;应一平;朱建成;刘璐;李文雄;赵宪勇;

摘要: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作为南大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和重要的极地渔业资源,其资源分布和变动与南大洋的环境因素紧密相关。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科学养护管理南极磷虾资源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南大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也涉及可持续渔业产业的发展。为应对这些挑战,国内外学者持续开展了大量的磷虾资源调查和相关研究工作,政府间国际组织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也积极推进南极磷虾渔业管理新机制建...

大口黑鲈细胞角蛋白8基因的分子克隆与表达分析————作者:岳荣艳;瞿风雨;吴海清;林仕梅;陈拥军;罗莉;周兴华;何远法;

摘要:细胞角蛋白8 (cytokeratin 8, CK8)是一种细胞骨架蛋白, 属于角蛋白家族成员, 在调控上皮细胞粘附与运动、介导免疫反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究ck8基因在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本研究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获得大口黑鲈Msck8基因的全长序列2424 bp, 其中5'非编码区有570 bp, 3'非编码...

渔业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概述————作者:张崇良;关丽莎;张魁;

摘要:近年来,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EBFM)的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同。EBFM的实现需要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以及合适的模型方法来评估和预测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变化。渔业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而来,旨在探究渔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对环境变化和人类干预的响应,并逐渐成为生态系统信息综合、集成和预测的主要工具。近20年来,渔业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迅速发展,但由于其种类繁多,...

适量限饲对红鳍东方鲀残食的影响————作者:张志君;马强;梁萌青;徐后国;卫育良;

摘要:本研究探讨适量限饲下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的生长、存活、体表牙印、应激反应及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代谢,旨在探究适量限饲对红鳍东方鲀残食的影响。挑选健康无伤痕的红鳍东方鲀幼鱼(18.61±0.05) g,设置饱食投喂为100%组(FH),在此基础上,分别减少投喂量至FH组的85%(FM)和70%(FL),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共9个养殖桶,每桶30尾,养殖周期56 ...

深海散射层在南印度洋长鳍金枪鱼栖息地研究中的应用————作者:万树杰;李国栋;陈新军;

摘要:为探究印度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alalunga)栖息地与该海域深海散射层分布之间的关系,基于2011—2020年间印度洋长鳍金枪鱼的产量数据、声学调查数据,并选取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等2个环境因子,采用GAM模型与栖息地适宜性指数,对比分析了深海散射层与不同环境因子组合对印度洋长鳍金枪鱼栖息地适宜性的影响。GAM结果表明,深海散射层、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3个因子组合的偏差解释率最高,为4...

大黄鱼网箱养殖重金属废物排放的定量评价————作者:林路佳;王岩;

摘要:定量评价海水鱼类养殖的重金属废物排放量可为完善产业规划和养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分析了从6个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网箱养殖实验中采集的48个配合饲料和144个全鱼样品的铁(Fe)、铜(Cu)、锰(Mn)、铬(Cr)、镉(Cd)和铅(Pb)含量,首次利用改进的营养学模型计算了大黄鱼重金属贮积效率和养殖废物排放量。研究结果表明:按从高到低的顺序,饲料重金属含量Mn(709...

低盐条件下脊尾白虾养殖群体不同世代间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作者:张晓宇;梁俊平;李泽龙;李慧;王先锋;李吉涛;

摘要:为了揭示低盐养殖条件下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养殖群体连续世代间的遗传变异,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了脊尾白虾2021—2023年间4个连续世代GP2~GP5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实验结果显示,对11个微卫星位点进行扩增,共检测到70个等位基因,片段长度在138~296 bp之间,10个位点表现为中高度多态。GP2~GP5养殖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_o)...

大蓟水提物抗大口黑鲈虹彩病毒活性研究————作者:马艳平;郝乐;冯国清;王刚;刘振兴;

摘要:为了探明大蓟水提物(Cirsiumjaponicumaqueousextract,CJAE)对大口黑鲈虹彩病毒(largemouthbass ranavirus,LMBV)的抑制活性,本研究通过体内外实验分析CJAE的抗LMBV效果,CCK-8实验证明CJAE在鳜脑细胞(Siniperca chuatsi brain cells, SCB3)上的安全浓度为≤1000μg/mL, CC50值为148...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夏、秋季刺参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作者:阮述超;刘子毓;叶琪;韩泠姝;肖皓冉;丁君;王荦;赵冲;尹东红;常亚青;

摘要:为研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对养殖环境的影响,采用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 DNA)技术于2023年夏季和秋季对6个刺参养殖池塘进行检测。调查结果表明,夏季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03属162种,秋季共检测到8门248属465种。浮游植物种类数和相对丰度均以甲藻门(Dinoflagellata)、绿藻门(Chloro...

高通量测序分析东山湾代表性鱼类对污损生物的摄食差异————作者:谭清元;张方圆;赵峰;杨刚;张涛;

摘要:近年来,生物污损对我国海水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探索一种新型、绿色的防控技术,本研究选择长鳍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黄鳍棘鲷(Sparus latus)、平鲷(Rhabdosargus sarba)和双刺三棘鲀(Triacanthus biaculeatus)等4种福建东山湾代表性鱼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这些鱼类消化道内的18S rDNA基因...

基于MaxEnt模型的浙江近岸黄鲫潜在适生区分布研究————作者:李齐群;蒋日进;赵芃;张秋宏;刘明智;申家荣;张洪亮;朱文斌;龙翔宇;

摘要:为了解浙江近岸黄鲫(Setipinna taty)的分布特征,基于浙江近海产卵场底拖网调查获得的81条分布点记录数据,结合该海域盐度、叶绿素a以及初级生产力等6个海洋环境因子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黄鲫潜在适生区的空间分布,并探究其分布与主要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MaxEnt模型对黄鲫潜在适生区的模拟结果具较好的预测精度和可信度(AUC=0.812)。黄鲫潜在适生区分布的主要影...

人工繁育红九棘鲈性腺发育规律与特征————作者:王崇伟;李雪;李超伟;卢昇;宋煜;刘洋;陈松林;

摘要:为探究人工繁育条件下红九棘鲈(Cephalopholis sonnerati)早期性腺发育、分化规律及其繁育特性,本研究通过解剖和组织学技术,追踪观察了30~380日龄红九棘鲈的性腺。研究结果表明,红九棘鲈为典型的雌雄同体、雌性先熟鱼种,其卵巢异步成熟,多次产卵。卵母细胞可分为6个时相,根据不同时相卵母细胞组成可将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早期性腺发育在45日龄开始出现原始卵巢腔, 150日龄卵原细胞...

草鱼和赤眼鳟nanos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征分析————作者:黄玲;叶欢;岳华梅;侯彦岭;屈紫玲;阮瑞;李创举;

摘要: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为了加快草鱼育种进程,笔者建立了草鱼生殖干细胞移植方法,利用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借腹生殖产生草鱼配子。为建立移植后鉴定草鱼和赤眼鳟生殖细胞的方法,本研究克隆得到了草鱼和赤眼鳟生殖相关基因nanos2的全长cDNA序列,对其进行序列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 (qPCR)研究其在不同组织的...

紫贻贝热硬化过程中耐热相关生物学过程及通路的转录组分析————作者:张万亮;董震宇;王昊;魏炳琦;林华建;王伟峰;郭宝英;

摘要: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的热硬化是为了应对春季连续低潮期的极端低潮而进行的提升热耐受性的一种生存策略。为揭示紫贻贝在热硬化下的热耐受性提升机制,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对热硬化组(H)和对照组(N)处理后的贻贝鳃组织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热硬化组有65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159个显著上调, 492个显著下调。GO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

中华绒螯蟹Rheb编码序列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作者:田志环;焦传珍;

摘要:Rheb (Ras homologue enriched in brain,脑中富集的Ras同源物)是mTOR (mammalian or 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上游重要的调控因子。为探究Rheb通过mTOR信号通路调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生长发育和营养代谢的作用,本研究采用RT-PCR克隆了中...

低氧胁迫对绿鳍马面鲀血液生理生化、鳃组织结构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作者:刘志飞;汪峰;陈帅钰;陈夏添;贾玉东;

摘要:为探究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modestus)的低氧耐受能力和低氧胁迫过程中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鳃组织结构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况。本研究使用封闭静水法,分析了绿鳍马面鲀临界氧分压(critical oxygen tension,Pcrit)和失去平衡点(loss of equilibrium, LOE)时的水体溶解氧浓度,随后分别在Pcrit

许氏平鲉对慢性高温胁迫响应的转录组学分析————作者:谭杰;张正;刘长琳;王亮;肖文杰;姜达;

摘要:为探索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高温胁迫条件下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Illumina Hiseq 4000测序平台分别对许氏平鲉高温处理组(温度由18℃缓慢升至27℃后养殖5d)和常温对照组(18℃下养殖)的鳃、肝和肠道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以|log2fold change|≥1和FDR(false discovery rate,错误发现率

秦岭细鳞鲑视觉器官早期发育组织学观察————作者:张林;郭星辰;宋荣群;王桢璐;叶欢;熊冬梅;李志刚;邵俭;

摘要:在长期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 Li, 1966)人工繁育过程发现其对光敏感且强光易致死,特别是在早期发育阶段。为解析该现象的生理原因,提高规模化人工繁育效率,本研究通过组织学方法对秦岭细鳞鲑视觉器官的发生及视网膜发育特性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秦岭细鳞鲑受精后177 h (hours post fertilization, HPF),胚胎进入器官分化期,视...

秦岭细鳞鲑仔鱼游泳能力及行为————作者:杨宏灿;刘鹏;王艺舟;李君轶;周琼;王桢璐;邵俭;

摘要:游泳能力及行为是鱼类生存与适应环境的重要基础。为探究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 Li, 1966)游泳能力及行为特征,科学解决其苗种培育及人工放流过程中水流速环境选择问题。本研究以人工繁育的秦岭细鳞鲑仔鱼为实验对象,在水温(11.4±0.17)℃下采用递增流速法测试了秦岭细鳞鲑仔鱼的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和爆发游泳速度,利用固定流速法测定分析了其持续游泳能力及...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