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通讯最新期刊目录
《江南水师学堂章程》对人才培养与管理的擘划————作者:王红杉;郭世荣;
摘要:1890年成立的江南水师学堂在创办之初制定了章程。学堂在前期办学过程中,出现章程不够完善、管理松懈等问题。1905年,更换了管理者,并重订章程。本文根据新发现的《江南水师学堂章程》,结合其它史料,讨论了《章程》的修订原因及其涉及的关于“学额”的争论问题,研究了《章程》管理规定及技术教育的要求,分析了《章程》的实施情况,以说明江南水师学堂技术人才培养的概貌
指称归赋的语境敏感性————作者:曹剑波;林玉玲;
摘要:传统语言哲学中,指称理论的建立大多基于一种假设:一类术语只对应一种“正确”的指称理论。语言哲学家们围绕指称的描述理论与因果-历史理论何者才是适切的争论不休。然而,尼科尔斯等人通过实验发现,两种指称理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正确的。对自然类词的指称有时可以进行描述性解读,有时可以进行因果-历史性解读,其含义将随语境的改变而改变。这些实验凸显了指称归赋的语境敏感性,开阔了指称问题研究的视野:指称归赋的结果是...
情绪能否具有认识辩护作用?————作者:关迪;范星辰;
摘要:布雷迪反对情绪的辩护论题,主张情绪体验不能像知觉体验一样,为有关信念提供认识上的辩护。因为他认为,情绪体验作为辩护理由存在充分性问题、合理性问题、动机问题与虚假来源问题。然而,布雷迪的主张是有问题的。利用认识的语境主义以及评价性信念与描述性信念的区别,可以逐一回应他的主张。首先,在辩护要求相当的情境下,情绪体验与知觉体验都能提供充分的辩护。其次,在某些情况下,知觉体验同样具有认识上的缺陷,需要接受...
他心研究大图景: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作者:孙洋洋;陈巍;
摘要: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SCI、SSCI和A&HCI引文索引收录的1991-2023年1433篇英文文献为研究样本,使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分析了近30年关于他心研究的发文情况、研究热点、前沿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欧美国家是他心研究的主要阵地;哲学与心理学是他心研究的主要领域。研究热点论题包括心智理论、镜像神经元系统、自闭症谱系障碍等,并呈现出对共享意向性、文化进化...
弥合鸿沟:意识难问题的“情绪中间态”解释————作者:陈昊;
摘要:意识难问题的解释目标包含两个问题:一是解释物理过程如何以及为什么会产生具有现象特征的经验;二是解释现象意识本身的本质。为了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可在物理过程和主观体验之间引入一个中间态,这个中间态与物理过程构成解释关系、与主观体验构成解释和表征关系。由于情绪本质上是生物体的一种状态转变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生物体的行动倾向,构成了主体体验,而同一情绪过程中不同的行动倾向差异又会指向体验的主体,进而呈现...
晚清京师神机营配置的两门宁局仿造的克虏伯架退式行营炮探析————作者:刘鸿亮;杨韬;
摘要:洋务运动鼎盛时期,晚清政府致力于强化海防,全国各地的兵工厂纷纷引进并仿制西方先进的火炮技术,包括英式的阿摩斯壮、惠特沃斯、瓦瓦司等前后装线膛炮,以及德式的克虏伯、格鲁森等陆海两用后装线膛炮。特别是“克虏伯”火炮,以其卓越的性能迅速成为军中的主流装备。然而,关于这些仿制炮型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以及实战表现等细节,至今仍鲜为人知。克虏伯2磅弹架退式行营熟铁炮的设计灵感,源自清廷重臣李鸿章派遣的考察团对...
世界轻武器史上的一个传奇:莫辛·纳甘步枪————作者:杨志国;段耀勇;
摘要:通过对沙俄(1547-1917)至苏联(1922-1991)时期军队装备的制式武器——莫辛·纳甘步枪的研制过程、型号演变、结构特点、弹药保障以及战场上的应用、退役后的影响等方面的系统介绍,展示了莫辛·纳甘步枪传奇的一生,并指出莫辛·纳甘步枪对步枪,尤其是狙击步枪发展的深刻影响和重要启示。莫辛成功研制出具备优异精准度和卓越可靠性的顶尖弹仓步枪,这一创新成果有力推动了苏俄(1917-1922)的轻武器...
人造子宫外观设计的影响及其伦理考量————作者:张琨;
摘要:从美学层面来考量和审视人造子宫外观设计的潜在不同形式,也即人造子宫的外观、形式,包括与之相关的视觉呈现差异将如何影响社会对人造子宫的看法,以及它们可能对母亲和胎儿产生的其他影响,并未受到充分关注。本文基于人造子宫的外观被设计为胎儿完全可视这一预设,讨论了该情况下人造子宫在促使胎儿客体化分离、重构母胎关系与妊娠道德概念、增加胎儿敏感信息泄露风险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突出了人造子宫外观设计的重要性。同时...
狄利克雷:德国数学崛起的推动者————作者:张红星;王昌;赵继伟;
摘要:狄利克雷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毕生致力于推动德国数学走向强盛。他在年少时就立下志向,并执着坚守,在洪堡、高斯等杰出人物相助之下,逐步成长为数学巨匠,在数论等诸多数学领域做出独创性贡献。他积极投身德国高等数学教育,创建了多门课程教学范例,显著提升了德国数学专业教学水平,培养了包括戴德金、黎曼在内的大批数学英才,最终使得世界数学的中心由法国转移到德国。作为推动德国数学崛起的重要人物,他的成功...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5年稿约
摘要:<正>一、本刊接受网络投稿,网址为:http://jdn.ucas.ac.cn二、本刊实行匿名审稿和同行评议制度,刊登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文化研究、人物评传等方面的稿件,并围绕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开辟专栏,欢迎海内外学者投稿
华北抗日根据地手榴弹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突破——以晋冀豫、晋察冀根据地为中心————作者:刘宗灵;文博;
摘要:全民族抗战时期,手榴弹作为一种适合中国共产党抗日武装进行山地游击作战的武器,在战争之中大放异彩,而其在一线战斗中的大规模使用,离不开一整套手榴弹生产体系的支撑。华北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敌后游击战最主要的战场,也是手榴弹生产和运用极为普遍的区域。域内各根据地都建立起了常态化的手榴弹生产体系,其中以晋冀豫、晋察冀这两个根据地最具代表性。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着力推进手榴弹生产事业之际,生产实践过程中的...
文生视频模型的伦理风险及其应对策略————作者:耿之雍;贾向桐;
摘要:人类早已具备“造物”的能力,文生视频模型的问世则让人借助技术进行“造世”成为可能,而实施这一行为的主体究竟是人还是作为人造物的文生视频模型,则关涉到人与技术的关系,因此可被称为数字造世的主体疑难问题。该模型的快速发展在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亦将引发一定的伦理风险。以数字造世的主体疑难问题为线索,可分析出此种伦理风险的主要表征为伦理主体异化、道德判断隐忧、道德责任归属困境。在剖析这类伦理...
系统论视角下碳中和举国体制的再认识————作者:张闳肆;
摘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制度保障。本文从系统论视角提出碳中和举国体制,在凝聚共识、动员资源、网络协作、战略调整、体系衔接、动态适应等方面分析具体机制,指出:(1)要在科学、技术和工程多个维度上凝聚净零碳排放的共识;(2)碳中和不是单一领域深度碳减排问题,要跨领域、跨产业、跨技术体系统筹资源;(3)要构建多元协作网络,使国家引领、行业积累和基层创造结合;(4)增强战略柔性,综合使用行...
森林治河:民国黄河治理思想的新面向————作者:胡文亮;
摘要:近代时期,西方科学技术进入中国,科学治河理念的出现,同时影响了水利学领域和林学领域。森林治河的思想在民国兴起并逐渐演变,最终发展到和工程治河分庭抗礼,影响了社会各阶层对治河观念的认识。而森林治河观的出现与发展对后世治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今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美国国防部检验基础科学:争议、影响及现实启示————作者:穆蕴秋;江晓原;
摘要:论文考察了美国基础科学政策转变过程中一个不同寻常的事件:1965年,美国国防部启动“回顾”项目对基础科学与应用技术的关系展开定量研究,结论与布什报告“科学:无尽的前沿”中有关基础科学的结论完全背道而驰。此项研究随即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论文考察了“回顾”项目引发的争议,以及该项目对国防部基础科学资助政策制定产生的直接影响,并结合当下国内学界对科学与技术关系认识的实际情况,从三方面总结了重要启示
清华大学“712任务”的历史回顾——“两弹一星”工程的一个侧影————作者:刘杭;杨舰;
摘要:1964年,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正式承担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核燃料后处理工厂研究和设计”(712项目),并在两年时间内超额完成任务,使得中国核工业后处理工艺在20世纪60年代赶上国际先进水平。712项目的完成是任务带学科、科研促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典型案例,是自立自强,校、院、所、厂大力协同攻坚科技制高点的成果。文章回顾了712项目的缘起及其实施过程,并展现了其对于“两弹一星”工程和中国科技教育事业...
中外“神经伦理学”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作者:李梦圆;张欣;刘星;
摘要: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使用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国外1986年至2023年1101篇文献与国内1997年至2023年203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与可视化呈现,对国内外神经伦理学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在规模分布维度,该领域文献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国外研究合作广泛,国内研究相对较少且多为独立研究;在热点前沿维度,国外研究核心话题包括“道德判断与个体情感...
算法不公正:问题类型与治理路径————作者:李伦;张晓燕;
摘要:算法不公正可分为原生性算法不公正和次生性算法不公正。原生性算法不公正像一个初始病源,引发次生性算法不公正。次生性算法不公正不仅会延续原生性算法不公正,还会产生新的不公正形式,如算法黑箱、算法歧视和算法霸权。这些新的不公正形式反过来又会加剧原生性算法不公正,形成正反馈循环,加剧社会不公正状况。打破这一正反馈循环,需要构建相应的治理路径。对于原生性算法不公正,需要构建“人-技术-社会”的治理路径,在数...
我国数字经济安全法律供给的三维分析、动态演进及基本特征————作者:范柏乃;韩飞;郎元柯;李春洋;
摘要: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带来的安全风险加剧,亟需有效的法律保障。数字经济安全法律供给系统的正常运转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本文构建数字经济安全法律供给的均衡性三维分析框架,基于国家层面的64份数字经济安全法律文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分析了数字经济安全法律供给的三阶段动态演进过程,揭示了该供给系统的不均衡和协同性特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安全法律供给体系是一个矛盾驱动的复杂系统,在法...
让译稿说话:《奈端〈数理〉》的内容、底本和翻译特点————作者:王贾曼;
摘要: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首次中译尝试是晚清科技文献翻译的一项重要实践。19世纪50年代,李善兰和伟烈亚力合作翻译牛顿《原理》,留下《奈端〈数理〉》手稿。手稿翻译了《原理》的“定义”“运动定律”和第一卷“论物体的运动”前四章,完整引入了牛顿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定律。本文对手稿概貌和内容进行了系统介绍,进而考定手稿底本为《原理》的莫特英译本,并基于多方史料从翻译动机、文本结构、术语、符号和插图等方...
自然辩证法通讯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