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通报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地质通报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CAJSTCSCD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期刊周期:月刊
复合影响因子:2.144
综合影响因子:1.770
官网:http://dzhtb.cgs.cn/
主编:吕庆田
平均出版时滞:474.3666

  地质通报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PMF模型和Pb同位素示踪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及源解析————作者:王大可;徐立明;郑吉林;闭向阳;姚宇;蔡艳龙;郭晓宇;刘军帅;谭博文;

摘要:【研究目的】目前,关于东北黑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肥力、退化、复育等方面,关于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哈尔滨市土壤为对象,通过多维度数据融合精准识别混合污染源,并通过同位素指纹验证模型结果的可靠性,揭示城市环境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为城市环境土壤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在研究区采集60个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b同位素、重金属Cr、Mn、Co、Ni、Cu、Zn、Cd、As、Pb元素总...

喀斯特地区碳储量时空变化、驱动因素及其对碳减排的贡献————作者:马榆杰;雷波;杨春华;周浪;向秋洁;

摘要:【研究目的】渝东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核心区域和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开展陆地生态碳储量时空变化、驱动因素的研究分析,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运用GeoSOS-FLUS、InVES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动态评估1990—2020年的渝东南喀斯特地区碳储量变化特征,并对渝东南喀斯特地区2030年3种不同情景下的碳储量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模拟...

硼在石灰性土壤-小麦系统中的转运机制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作者:杨俊泉;张素荣;汪大明;高学生;刘继红;张静;李婷;段霄龙;杨灵芝;

摘要:【研究目的】硼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细胞壁合成、膜稳定性维持及生殖器官发育等关键过程。然而,石灰性土壤因高pH和碳酸钙含量高,显著抑制了硼的生物有效性,进而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与产量品质。本研究旨在系统揭示硼在石灰性土壤-小麦系统中的转运机制与吸收调控规律,为硼肥精准施用和小麦稳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以小麦品种“石新828”为供试材料,开展6个硼浓度梯度(0-4.0 mg/kg)的室外...

辽宁地区首次发现中侏罗世髫髻山组古鳕类————作者:谭锴;周向科;

摘要:【研究目的】古鳕目作为硬骨鱼纲辐鳍鱼亚纲的早期类群,最早出现在志留纪,石炭纪到二叠纪是其最为繁盛的时期,之后的孑遗类群一直延续到了白垩纪。本文记述了在辽宁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中侏罗世髫髻山组发现的古鳕目一新属。【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该属既有未完全骨化的脊椎、覆盖全身的菱形硬鳞、类菜刀状的上颌骨、极度前倾的舌颌悬挂、强歪型尾鳍等典型的古鳕亚目的特征,又以鼻骨形状、鳃盖系统的差异以及尾鳍鳍条分节状态等特...

川东北复杂构造背景下致密砂岩裂缝发育模式与控产作用————作者:黄彦庆;任启强;刘君龙;黄涵宇;卢晓林;范凌霄;金武军;乔大伟;

摘要:【研究目的】为厘清川东北复杂构造背景下须家河组致密砂岩裂缝的发育模式与差异控产机制,提升天然气勘探开发效率与单井产能水平。【研究方法】基于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结合野外露头观测、岩心描述、成像测井解释及产能测试分析,在构造演化特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分区带明确裂缝特征及其空间差异,进而分析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及其对产能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研究表明:①川东北须家河组先后经历燕山早中期、燕山晚期及...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的学术思考————作者:刘传正;黄帅;

摘要:【研究目的】经过近40年的努力,中国“以人为本”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长期以来,学术界较重视地质灾害的动力成因及运动特征研究,追求“智能技术方法”的表面魅力而忽视减灾应用检验的“自闭式”研究导致学术成果“通货膨胀”,以及对问题的科学认识深度好像并没有同步深化。【研究方法】本文将中国地质灾害认知防治历史划分为古代蒙昧认知、外动力地质作用、工程地质问题、地质灾害问题和地质灾害防治5个阶段。...

巴丹吉林沙漠深部断裂的AMT探测及其与绿洲、气候变迁的关系————作者:宋洪伟;王维强;夏凡;聂振龙;王哲;母海东;

摘要:【研究目的】巴丹吉林沙漠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阿拉善盟境内,地理坐标大致介于东经98°至104°、北纬39°至42°之间。该沙漠北邻蒙古国,东接腾格里沙漠,西濒弱水流域,南界雅布赖山,总面积约为4.92万平方公里。作为中国第三大沙漠,其地表湖泊群的水源补给机制一直存在争议。【研究方法】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法(Audio Magnetotelluric, AMT)对沙漠腹地进行了系统性探测,完成了6条...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呼伦贝尔高平原生态地质环境评价与开发利用建议————作者:赵思佳;孙岐发;胡宸;国林;王旭;凌昕;赵剑;

摘要:【研究目的】目前呼伦贝尔平原生态地质环境较脆弱,存在草原退化、土地沙化问题,干旱气候及畜牧业农业活动都对环境有着控制作用,本次研究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与指导,为以呼伦贝尔平原为代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地质环境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文基于呼伦贝尔高平原地质条件、生态环境、社会活动特点,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获得十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关中盆地临潼华清池地热田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作者:贾明行;任战利;刘健;祁凯;段晨阳;兰华平;郭飒飒;刘彦钊;姚举文;田鸿玮;

摘要:【研究目的】临潼华清池地热田位于关中盆地中东部,地热资源丰富。由于对研究区的研究程度低,地热资源开发缺乏理论依据,导致地热资源利用不充分、过度开采致使水位下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和稳定同位素方法对华清池地热田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水-岩相互作用、地热流体的补给源、补给高程、热储温度及循环深度,提出了华清池地热田成因概念模型,为关中盆地...

赣南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含矿建造、成矿作用及其找矿潜力分析————作者:陈斌锋;彭琳琳;杨斌;曾载淋;李家桢;赵芝;黄彬;

摘要:【研究目的】赣南是中国最重要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资源基地,产足洞、石头坪、河岭等大型、超大型稀土矿床。对此类矿床的含矿建造、成矿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总结。【研究方法】综合多年稀土矿勘查研究成果,从地质、含矿建造、成矿作用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归纳。【研究结果】赣南稀土含矿建造按成因可分为中-酸性花岗岩含矿建造、火山岩含矿建造、变质岩含矿建造和混合岩含矿建造,它们具有不同的岩石特征,虽然形成风化壳淋积型稀土...

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田深部地质结构与成矿潜力:来自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的约束————作者:薛力鹏;Rehana Ghazi;刘靖坤;于常青;杨天南;薛传东;

摘要:【研究目的】滇西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兰坪中–新生代盆地的中部,受印度–欧亚大陆斜向碰撞造山有关构造转换的影响,深浅部地壳物质经历多期次的构造变形而相互叠加。本文旨在解析矿田深部地质结构,明确找矿潜力和深部勘探方向。【研究方法】利用穿越金顶矿田内北厂和跑马坪矿床的2条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和重力勘探剖面测量,借助地表构造填图数据和已有勘查钻孔约束的地层岩性界面,综合解译矿田地层格...

恩施茶种植区土壤重金属风险阈值研究————作者:张凯;王榆鑫;吕昂;万凯;许克元;吉雪峰;房娜娜;

摘要:【研究目的】为了明确恩施茶种植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土壤重金属风险阈值,开展茶叶与根系土壤中重金属相关性分析,并推导茶园土壤风险阈值,本研究可为有效制定土壤重金属评价标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为恩施地区茶叶生产和污染土壤治理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系统收集恩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利用田间采样,测定根系土和茶叶中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含量,开展相关性...

陆上、水下两种不同堆积保存环境火山岩的区别、矿床地质特征及氧化因数判识研究————作者:郭志峰;张晓龙;何国靖;赵明杰;朱泉龙;

摘要:【研究目的】火山岩堆积、保存期的古地理环境判别研究,一直是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和火山岩型矿床地质勘探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对比总结陆上与水下两种不同成因介质环境火山岩的区别及矿床地质特征差异,提出元素地球化学判别方法,为不同成因介质环境火山岩型油气藏和火山岩型矿床的探明与发现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侧重火山岩堆积、保存时的古地理环境介质(水(海水、湖水)、空气),总结...

近10年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演化、驱动因素及预防防治建议————作者:赵龙;

摘要:【研究目的 】北京市平原区是中国北方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典型区域,持续多年的地下水过度开采不仅导致深层含水层系统性亏空,更诱发了大范围的地面沉降灾害。自2010年起,北京市通过实施严格的地下水压采政策,配合南水北调工程等跨流域水资源调配措施,使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然而,这些综合治理措施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及其调控效果尚未得到系统揭示。【研究方法 】基于长序列水准、地下水水位监测数据,...

东北森林带生态系统格局变化模式特征——基于强度分析框架————作者:宋立东;佟智强;李帅呈;王建伟;张忠雪;刘曦遥;

摘要:【研究目的】基于时间序列的生态系统类型分布数据,从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2个方面分析生态系统之间的转化趋势及对生态系统格局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强度分析框架,构建生态系统格局变化强度图谱,以东北森林带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变化强度图谱将生态系统之间的转换进行了量化,展现了生态系统之间的变化特征,如2008—2015年、2015—2022年,农田生态系统向森林生态系统转化均呈现绝对倾向性的变化...

澜沧江裂点带支流河谷纵剖面和下切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化趋势分析————作者:王世龙;李金阳;刘静;杨超群;邢宇堃;邵延秀;

摘要:【研究目的】澜沧江是亚洲一条相当重要的河流,穿过青藏高原东南缘,流经东南亚多个国家,最终汇入南海,成为湄公河上游源流之一,在高原边界部位形成了一条距离超过500 km的裂点带(北纬27.5°~30.17°附近),对探究构造作用在区域和局部尺度对河流下切所起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分析了澜沧江中上游云龙-察雅段的支流河谷纵剖面,计算了裂点带内部和裂点带之下的支流河道陡峭度并重建了河流下...

滇中陆良地区青白口纪硅质火山岩的发现及与南华纪冰期事件的联系————作者:黄亮;朱能刚;刘卫东;方雄;王晓林;孙载波;刘军平;李维科;

摘要:<正>研究区位于滇中陆良地区(图1-a),大地构造位置分属一级构造单元扬子陆块区和二级构造单元上扬子古陆块的西缘,三级构造单元滇东被动陆缘及四级构造单元牛头山古隆起(图1-a);其中牛头山古隆起的基底岩石由上下连续沉积的新元古界牛头山组和陆良组组成,该2套地层于1983年建组(云南省地质调查局,2013,2024),云南省地质调查院(2022)、黄亮等(2023)和云南省地质调查局(2...

《地质通报》稿件编写格式须知

摘要:<正>稿件编写的一般项目和顺序:中文文题/作者中文姓名/作者单位中文全称(含省市名称和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创新点/英文文题/作者汉语拼音姓名/作者单位英文名称(含国家、省市名称和邮编)/英文摘要、关键词、创新点/第一作者英文简介、通信作者英文简介、英文资助项目/正文(包括引言、论证材料、结果、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表。稿件由电脑隔行录排,页面大小A4(本刊页面版心为23.5...

欢迎订阅《地质通报》(月刊)

摘要:<正>《地质通报》一一全方位展示中国地质调查研究科技信息的重要窗口及时了解中国地质调查研究进展与成果的必备手册国内总发行:北京市报刊发行局邮发代号:2-767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发行代号:M3684《地质通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并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遵循“百化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地质调查与地质科技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服务为宗旨,...

2000—2022年天山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和驱动力分析————作者:袁江龙;刘晓煌;李洪宇;刘玖芬;陈武迪;邢莉圆;王然;雒新萍;赵宏慧;王超;

摘要:【研究目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是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天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盐渍化问题突出,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mRSEI)可以反映西北干旱区特性,更加精确地表现西北干旱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研究方法】为了准确识别天山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基于m RSEI时空变化、驱动因子及其对驱动因子的响应,探究了2000—2022年天山...

  地质通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地质通报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