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学刊最新期刊目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海洋渔业调查————作者:叶君剑;
摘要:调查是民国时期知识精英了解基本国情,进而为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创造条件的一种重要手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面临传统海洋渔业衰落以及日本海洋渔业扩张的局面,因此海洋渔业调查更加受到政府和水产界的重视,参与其中的有政府渔业主管部门、相关研究机构以及学校师生等。中央渔政工作中的海洋渔业调查主要以行政命令展开,而研究机构与学校师生的介入使海洋渔业调查充分回到“现场”,呈现出科学化的特点。但这一时期各类海...
算法行政中委托第三方处理个人信息的公法规制————作者:张涛;
摘要:在算法行政时代,行政机关委托第三方处理个人信息,因算法的技术特性与传统公法归责路径失灵交织,可能催生问责困局。对此,有必要基于个人信息权的国家保护义务,引入风险控制理念,实现规制范式的转变:从形式归责迈向实质控制。具体而言,可从两个方面构建实质控制的责任分配框架:一方面,可通过合法性担保义务、选任监督的勤勉义务和损害结果的最终承担义务确立委托机关的全流程主体责任;另一方面,可通过将公法要求转变为合...
孤证难立:质疑沈括告密苏轼公案————作者:王瑞来;
摘要:南宋人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附注中引述王铚《元祐补录》的记载,从清代以来被广泛复述,指证沈括告密苏轼。众口一词,几成定论。然而,遍检群籍,这条仅见于王铚所记的逸事,居然是一条毫无旁证的孤证。检核《续资治通鉴长编》附注中引述或提及的《元祐补录》,包括这条孤证在内,李焘多抱以疑问,或是证误,或是反驳,至多是作为正文以外的附益参考。李焘的处理方式,已让王铚的《元祐补录》难以作为信史取信。从史实看沈括与...
《资本论》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批判性审思————作者:王甄玺;鲁明川;
摘要:《资本论》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批判性审思呈现的是“肯定—否定—扬弃”的辩证方法。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通过分析西方现代文明的生产力变革、科学和技术的应用以及人类历史由“区域史”走向“世界史”的历史进程,客观地指出了西方现代文明进程的历史进步性。《资本论》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审思并非单向性的进步论而是直指西方现代文明的“病理学”危机:无产阶级的“牺牲”、财富与堕落共生、生命愚钝化以及生态“代谢裂痕”的另...
“热闹”与乡土社会秩序的观念基础——陇中“社火”的民族志————作者:王涛;
摘要:“热闹”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中国社会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精神世界。本文通过对甘肃陇中社火的民族志书写,探讨了社火中的“热闹”及其所反映的乡土社会秩序的观念基础。社火之“热闹”由演出之人与物在规定的仪式程序中相互协作制造而成,其首要目的是借仪式之“热闹”生产天神之“欢喜”以实现对神灵的祭祀。仪式通过模拟世俗世界中人的交往行为,并将其赋予仪式队伍所象征的图腾符号,实现“圣—俗世界”的沟通并强...
行政复议前置条款的法理疏释————作者:黄娟;
摘要:过往采取“零散列举+概括授权”模式规定行政复议前置,造成行政复议前置适用标准模糊,不仅导致法律、法规设定的适用情形混乱,还引发实践中不少适用冲突。新《行政复议法》吸纳“概括授权式”、新增“统一列举式”行政复议前置规定仍未消弭相关条款的适用分歧。准确理解行政复议作为纠纷化解主渠道这一基本定位,是统一行政复议前置规定理解适用的前提。行政复议自身规范性、专业性与公正性的提升是行政复议前置扩大适用的合理性...
对政治概念的再认识:功能的视角————作者:徐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政治赋予新的涵义,要求深化对政治概念的认识。对一个概念的理解可以从属性和功能两个方面着手,前者回答“是什么”,后者回答“有什么用”的问题。本文认为从功能的角度研究,有助于理解政治的完整性、变化性、灵活性、关联性、效果性、普遍性和深刻性。政治来自需要。人类社会有两个基本命题:一是生而有群,二是群而有序。政治是通过公共权力满足人们有序生活需要的社会活动。通过政治活动确定公共权力...
从“诗文评”到“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文学知识生产与体系建构————作者:余来明;
摘要:中国传统以文苑传、作家作品批评等为典型形式的文学知识叙述,在晚清以降的知识转型实践中逐渐为西来的文学史著述所取代。二者基于不同的制度、结构进行知识生产,由此建构的知识形态虽存在某些相通之处,但在知识对象、观念、秩序以及叙述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传统“诗文评”“文苑传”基于“知人论世”“摘录评点”等原则建构知识,注重阅读经验的跨代传递,文本感悟的个体差异,同时又与“文”的复杂、多面内涵相互交错,...
中国古典摹仿论的反思与重审——以《文心雕龙》为中心————作者:李建中;刘文翰;
摘要:“摹仿”是关涉艺术与真理之关系的文学理论元关键词。长期以来,学界过于强调“摹仿”的西方思想渊源和文化特质,遮蔽了中国古典摹仿论的本来面貌。以《文心雕龙》为中心反思和重审中国古典摹仿论,可为文学理论的元问题提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话语资源。《文心雕龙》认为圣人摹仿宇宙本原之“道”作成“入神”之《易》象,由此形成文本摹仿的经典范式为后世文人所“镕铸”,并明晰了“体物”之文写气图貌的技巧和丽则约言的边界。...
媒介文艺史中的风格迁移问题————作者:曾军;
摘要:风格迁移技术不仅提升了AI内容生成的效能,也关涉“风格的可迁移性”问题,为从文论角度展开对“风格”的再思考提供了契机。通过对“风格”的中外文艺理论史梳理,可以初步建立起“体”“格”“风”“气”四个层次的分析框架。这种层级划分表明,风格的构成不仅依赖于文艺作品可感知的外在特征,还取决于创作主体的内在精神意涵。风格因素能够在另一件作品中具有可辨识度,这就带来了风格的可迁移性问题。综观媒介文艺史,艺术家...
论外尔和胡塞尔的连续体学说——围绕直观连续体与数学连续体之间差异的一项考察————作者:宋文良;
摘要:胡塞尔通过超越论-现象学还原方法获得的纯粹体验正是外尔数学建构工作所依赖的直观或直觉。从现象学直观出发,并借助建基于其上的迭代等基本原则以及自然数范畴,外尔以直谓主义的方式构建起分数、有理数、实数、复数以及相应运算法则,并由此建构了一个算术式的数学连续体模型。基于外尔对直观连续体和数学连续体之间本质差异的认识,并结合胡塞尔对其时间意识分析工作的(阶段性)自我评价,一方面可以看出,外尔的数学连续体模...
通用人工智能驱动下的企业投资经营分析————作者:郑丽雅;禹久泓;
摘要:分析通用人工智能(AGI)未来发展对企业投资经营的影响,需要深刻理解机器学习技术如何驱动企业投资经营。AGI作为最高级别的数字技术,它对企业投资经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GI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会以何种方式逐步渗透至企业产供销活动;AGI提高了企业生产率,企业会不会对AGI产生技术依赖;AGI驱动企业投资经营存在什么样的作用机理,会在哪些方面影响微观经济秩序。本文在概要分析企业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投资经营的...
灵活就业不确定性对生育行为的影响与机制————作者:肖涵;葛伟;
摘要:灵活就业兴起与生育欲望低下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表征,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7和2019两期数据,考察了灵活就业不确定性对生育行为影响的异质性、孩次差异与内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灵活就业不确定性风险将显著降低个体生育行为,尤其是收入和社会保障不确定性对生育行为的降低作用更明显;这一效应主要作用于东部收入较低地区的育龄女性居民,...
《浙江学刊》征稿启事
摘要:<正>一、《浙江学刊》属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欢迎各界人士赐稿。所投稿件须为作者未经发表的原创作品,并请规范署名。本刊鼓励独作!二、本刊采用在线投稿方式,请作者在投稿系统(网址:https://zjxk.cbpt.cnki.net/)上传可编辑的word文件,格式规范请参考本启事。三、本刊稿件篇幅一般为10000—12000字,重大选题的稿件篇幅可适当放宽。文稿应包括论文题目(英文题...
文艺复兴文本中的视觉理论与魔法————作者:徐晓东;
摘要: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存在两种对立的视觉形成模式,其中目光外射理论不仅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手段,而且为视觉魔法提供了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视线从眼部投射时承载了元气,人类元气属血液中最精纯的气态物质,不仅具有宇宙星体特征,还是人类感知的基础,能够承载人的想象力及情感,成为灵魂指挥躯体的工具;另一方面人类认知主要依靠躯体感知之后产生的意象,想象力需要各类单一意象作为基础材料,否则灵魂缺乏意象...
无家可归者的归家——后期海德格尔论源初自然的闪耀————作者:韩骁;
摘要:“自然”不只是海德格尔思想中的过渡性概念,而是贯穿其整个后期思想。要澄清海德格尔晚年对自然的理解,即“自然的闪耀是更高的显现”,需要引入一个更加完整的视野,它同时融合了海德格尔对古希腊自然概念和对荷尔德林自然概念的解释。海德格尔对《安提戈涅》的两次解释揭示了古希腊人对自然或存在者整体之存在的源初经验;荷尔德林则重新揭示了人们在形而上学历史中的处境和自然的神圣性维度。两个视域的融合开启了朝向存在之家...
什么样的社会学想像力?——文本检视及其语境转译————作者:姜利标;
摘要:自“社会学的想像力”这一概念提出以来,每当学科发展遭遇挫折、困境抑或危机时,社会学共同体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赖特·米尔斯及其观点。或许在西方文化话语体系里,“社会学的想像力”并不存在理解上的歧义,但将其转译为中文语境里的标识性概念时,则存在“想像力”抑或“想象力”的混合用法,甚至还存有多元化且被泛化理解的认知方式。可见,要理解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想像力,不仅需要重新回归到其所阐述的文本情境之中,还需...
文明的社会学想象:一个型构社会学的进路————作者:徐律;
摘要:在文明研究议题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以文明为何这一基本问题为核心的文明社会学本体论探索却常常受到忽视,文明更多被视为有关人类发展的总体性状况或背景。从概念起源看,现代社会变迁不仅意味着社会关系的根本重构,也推动了作为社会认知工具的文明概念诞生,而文明的社会学研究便指向对以关系变迁为核心的社会秩序运作规律的考察。由此,以关系为对象的反思是厘定文明社会学本体论基础的关键线索。借助型构社会学理论,在迈向全...
具身智能“人机共融”中劳动者权利危机与保障路径————作者:田思路;张玮;
摘要:具身智能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因为具有具身性嵌入、适应性协作、自主性决策与联通性执行的应用特征,具身智能在“人机共融”中深度重构劳动生态:一方面,加速对各层次技能岗位的替代与重配,放大就业挤出效应;另一方面,将劳动管理算法化,使劳动者同时面临人格尊严与自主性被消解、数据隐私权受侵害与职业安全风险等多重挑战。为破解劳动者权利实现障碍,亟须构建以人为本的多元综合治理体系:制...
论汉语的“本真性”与“诗意”——从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出发的解析和探讨————作者:李红霞;
摘要: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集中表达了他的语言观。他将本性的语言表达为“道说”和“道路”。它是一种道说,也是一种道路,在此道路上,人、世界、历史显现且聚集于一种亲密关系之中。该书还集中表达了海德格尔对东亚语言与西方形而上学语言关系的看法和隐忧。通过海德格尔的本真和诗意语言思想,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汉语与他者的对谈、重视汉语的日常语言以及让汉语的诗意性去规定其他陈述性和技术性语言,从而走向再次激活汉语思...
浙江学刊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Yangming_ak
系统投稿,本来没抱期望,但竟然不到一个月就收到了审稿意见。匿审专家极其专业,刀刀见血。还好修改之后获得认可。后续责编带领我修改稿件的表述和格式,不记得来来回回多少次,责编极其认真负责,一点错误都不放过。不到一年就见刊了。十分幸运。
2024-11-21 17:07 -
Yangming_ak
历史学栏目,一周退。
2024-09-06 18:17 -
带头大哥666
文学栏目投稿,40天退稿。博士生独作,无基金。
2024-07-27 09:09 -
奔跑的辣椒酱
2024.3.30投稿,2024.3.31退稿,怎么说呢,速度很快
2024-03-31 21:16 -
Yangming_ak
2023.12.25投稿,2024.1.5退稿,这速度嗖嗖的!
2024-01-05 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