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1:05:33

高校教育管理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北大核心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期刊周期:双月
复合影响因子:5.370
综合影响因子:3.897
官网:https://zzs.ujs.edu.cn/gxjygl/CN/home
主编:袁寿其
平均出版时滞:188.2343

  高校教育管理最新期刊目录

高等职业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制及效应分析————作者:孙艳;匡瑛;

摘要: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2—2022年省域面板数据,探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理、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等职业教育显著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推动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对新质生产力产生复杂影响;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区域之间的竞争可导致部分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受限。各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高等教育国际化主导定义的局限:理念错误或实践偏差?————作者:西蒙·马金森;高媛;王鹏娟;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奈特提出“国际化”定义以来,其和同事先后进行了多次的完善和论证。长期以来,该定义引领了跨境研究和实践,并在政府、商业和制度的支持下得以推广。然而,定义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困扰着该定义的支持者们。这种脱节本身映射的更深层困境是,该定义试图在西方国家主导下,统一相互矛盾的跨国教育实践。这一定义具有实践意义上的目的性却没有解释概念本身的规范性,对空间关系的理解根植于意识形态的二元对立,将“...

高校研究生学术创业:价值、困阻及进路————作者:闫广芬;刘涵滨;杜剑涛;

摘要:高校研究生学术创业是指为促使高校科研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研究生参与的一系列有助于加速知识转移转化的实践活动。研究生学术创业具有提升非稳定性就业应对能力,推动科研成果由资源变为引擎,践行人本主义导向的学术创新理念等重要价值,目前面临学术创业能力形成体系薄弱、学术创业能力补充策略匮乏、学术创业能力评价机制滞后等发展困阻。对此,高校需以机制创新撬动研究生学术创业发展,引入悖论治理思维,完善研究生学术创...

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承载力及其匹配度分析————作者:刘康;池春阳;

摘要:通过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承载力指数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我国2022年31个省份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承载力并与承载量进行匹配度分析发现,我国各省份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承载力指数在0.095 9~0.681 2,最高的是安徽,最低的是海南,全国平均值为0.169 7,资源承载力指数整体偏低,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教育资源承载力水平呈现“中部地区高、东部地区平、西部地区低”的空间差序格局;教育资源...

全球学术流动格局:霸权之道还是流动之势?————作者:彼得·斯科特;丁雅施;刘绪;

摘要:学术流动主要有两种理论视角。一是“霸权式国际化”,这也是当前的主流理论。该理论侧重描绘学术人员从全球“边缘”到“中心”的流动过程。传统意义上,这一“中心”主要由北美和西欧主导。随着全球学术力量的变化,特别是东亚地区(如中国、日本、韩国等)学术体系的崛起,“中心”的概念正逐渐改变。二是“流动性全球化”。该理论关注发展问题、全球共同体的兴起以及学术流动与社会变革或社会运动间的关系。在理解学术流动趋势上...

文明的对话: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审与前瞻————作者:许美德;吴寒天;刘继安;

摘要:国际化可被视为现代大学自中世纪肇始即具有的内生属性。现代大学模式扩散至后发国家后与当地文化在冲突和互动中交融。大学不仅成为人类知识与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其国际化进程也在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出于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反思,大学的独特性使其作为文明对话的平台从而避免文明冲突成为可能。儒家思想使中国大学在国际化进程中为促进国际和谐作出贡献。大学拥有知识生产和传播中心以及个体间思想交流枢纽的...

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本刊为江苏大学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分会协办的学术性高等教育管理专业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科学引文数据库(SCD)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成员刊

长三角高等教育协同治理政策的变迁逻辑与优化路径——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作者:汪洋;刘星雨;

摘要:长三角高等教育协同治理是省域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内生规定性要求。以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审视,长三角高等教育协同治理政策的变迁历程大致经历了酝酿萌芽期、探索发展期、提速完善期三个发展阶段,其政策变迁的阶段性形态主要表征为渐进性政策更续和突破性政策跃迁。政策更续主要通过学习效应与适应性预期等机制实现,具有路径依赖色彩;政策跃迁的动力机制要素主要为多元协同治理主体的治理实践,具体表征为地方政...

教师教育政策变迁的要素研究——情境适应性与预期纯收益视角————作者:辜刘建;袁济方;

摘要:基于制度变迁理论,从情境适应性和预期纯收益双视角构建政策变迁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教师教育政策中权利义务、培养体系及教师资格制度等要素的研究发现,教师教育政策变迁通常源于低情境适应性与低预期纯收益,从师范生免费到收费再到免费的权利义务调适、教师资格制度的建立与改革,以及三级培养体系向二级培养体系的过渡,均展现为长周期、以点带面的渐进性变迁;公费师范生取代免费师范生反映出低情境适应性与高预期纯收益的双重...

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变迁的三维审视——1981—2023年政策文本的混合分析————作者:王宝玺;王苇;

摘要: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是我国高等教育遴选人才的重要保障。基于1981—2023年158份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文本,以政策工具结构论和过程论为基础,构建“政策工具-招生环节-政策目标”三维分析框架,探究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的现实困境及政策实施中的利益博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变迁是内外动力耦合与多元主体博弈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多维政策工具、规定性招生环节和多元化政策目标的作用下,招生政...

系统跃升:高等教育战略引领力量的理论价值与生成路径————作者:高书国;

摘要:大学作为复杂的社会机构,其功能持续演进和发展,经历了从人才培养到科研研究,再到社会服务的演进过程。从工业时代到智能时代,高等教育结构功能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高等教育战略引领力量是高等教育功能在智能时代的系统跃升,主要指在知识传授、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以及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发挥的思想引领、价值引领、人才引领、科学引领、产业引领和文化引领等核心能力,包括战略思想力、战略创新力、战略...

交叉学科人才评价的规训隐忧、范式突破与实践创新————作者:公钦正;李枝航;

摘要:交叉学科发展呼唤人才评价革新。对传统学科人才评价理念和方式的“移植”,导致交叉学科人才评价面临双重“技术失灵”困境。从本体论的评价本质和方法论的评价范式上看,传统学科在科学主义评价范式下,将人才评价作为规训学科成员、巩固学科利益格局的“权力技术”,导致交叉学科的发展缺少宏观制度支撑与微观实践动力。我国需要重新审视评价的本质,转变认知视角,即从权力技术转变为政治技术。以此作为逻辑起点,我国应大力鼓励...

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研究————作者:马晓双;

摘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载体,其优化调整直接关系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从二者的互动关系出发,揭示了国家战略需求引导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果反哺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良性循环机制。研究发现,当前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存在四个突出问题:单一的学科专业教育模式制约了拔尖创新人才的个性化发展,学科专业设置细化与同质化阻滞了拔尖创新人才...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基本逻辑、作用机制与实践路向————作者:马君;郭小丽;

摘要: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具有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上的必然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是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三重维度,职业教育以应用性技术突破的创新机制、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增产机制、产教深度对接的保障机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基于此,职业教育应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教融合路向入手,发挥技术创新支持力、强化高技能人才竞争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力...

高职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类型及父母生涯干预行为影响研究————作者:王化笛;陈林;徐生梅;顾雪英;

摘要:在借鉴以个体为中心方法和以变量为中心方法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高职学生群体实际状况,确定了高职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类型,探讨了高职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类型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了父母生涯干预行为对高职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影响。研究发现,高职学生生涯决策困难存在类型化特征,可分为轻微、低度、中度和高度四种类型;生涯决策困难在性别与年级上存在异质化表征;父母生涯干预行为对高职学生生涯决策困难存在多元化的...

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趋势及影响机制————作者:赵志强;

摘要: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性不仅影响着研究生教育的服务成效,而且决定着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性。基于供需匹配逻辑,运用描述性统计、耦合协调度模型、差值法和改良C-D生产函数对我国2011—2022年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样态、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趋势、学科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进行剖析,得出以下结论: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总体呈“三产学科>二产学科>一产学科”的分布格局...

我国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样态、实践逻辑与优化路径——2014—2024年度高校专业调整行动的分析————作者:邬正阳;郭卉;

摘要:通过对2014—2024年近2.8万条本科专业调整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专业结构调整,新增备案、审批和撤销点数逐年增多,以国家重大战略、区域产业发展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专业迭代传统专业是主线样态。专业调整背后的实践逻辑彰显了政策靶向、知识生产和生源与就业市场等多方压力情景的交织影响,研究型高校和应用型高校分别表现出学术逻辑主导的新专业开设“渐进式”探索和市场逻辑主导的专...

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战略意义、现实表征与优化路径————作者:胡德鑫;阚宝晓;

摘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构建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新生态、赋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创新载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产教融合组织形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战略意义体现在由“局部”走向“整体”、由“分散”走向“共生”、由“静态”走向“动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现实表征聚焦在组织赋能、协同育人、技术革新和价值引领四个方面。基于此,未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高水平建设要优化顶层设计,构建治理共同体;加强多方协同,...

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本刊为江苏大学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分会协办的学术性高等教育管理专业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科学引文数据库(SCD)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成员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字优先出版...

加快建设优势学科的多维思考————作者:王战军;王洪才;陈亮;王智超;吴南中;

摘要:学科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加快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优势学科,是扎实迈进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优势学科概念内涵、文化背景、精神追求、建设路径等方面均体现着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布局。为此,在厘清优势学科的内涵、特征及生成机制的前提下,我们应从...

  高校教育管理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