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最新期刊目录
重金属镉胁迫对南美白对虾肝胰腺组织中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作者:梅光明;顾捷;何鹏飞;许丹;张小军;杨文鸽;
摘要:本研究基于串联质量标签(tandem mass tag, TMT)标记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究南美白对虾在0.2 mg/L Cd2+胁迫6 d后肝胰腺组织的蛋白质表达变化,以阐明典型海洋甲壳类的Cd富集耐受机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胁迫组共鉴定出369个差异蛋白,其中214个上调、155个下调。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分析表明,差异蛋白在生物进程中主要参...
一种疣粒野生稻内生真菌弹球菌属新种的促生功能研究————作者:白振锋;马改转;朱琴萍;张勇;苏秦;吴依玲;苏珍珠;林福呈;
摘要:本研究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根系中分离获得一株内生真菌,编号为O164。基于分子系统发育学与形态学特征分析,将其鉴定为担子菌门稻弹球菌新种(Sphaerobolus oryzae sp.nov.)。通过与栽培水稻(Oryza sativa,以下简称“水稻”)的无菌共培养试验发现,与未接种的对照组相比,菌株O164显著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根长、...
肠道微生物-肠-脑轴与动物机体健康的研究进展————作者:周倩;江青艳;朱灿俊;
摘要:肠道微生物-肠-脑轴是肠道微生物群、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三者所构建的双向通信信号轴。该信号轴具有高度的复杂性,深度参与并调控多个生理过程,在维持机体健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诸多研究均已证实,肠道微生物能够凭借神经传导、内分泌调节、免疫应答及代谢作用等多种途径,与大脑建立起密切的信息交互连接,实现双向信号传递。当肠道微生物-肠-脑轴功能失衡和发生紊乱时,可能引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代谢系统等多种疾病。...
斜纹夜蛾雄蛾对种间性信息素的嗅觉反应————作者:张玥滢;李佳颍;肖艳松;曾维爱;滕凯;陈梦丹;刘天波;伍绍龙;杜永均;
摘要:为明确斜纹夜蛾种间化学通信的嗅觉机制,本文以斜纹夜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诱捕试验明确不同种间性信息素对性信息素诱捕雄蛾的调控作用,运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鉴定其性信息素受体对斜纹夜蛾及其生境中其他害虫种间性信息素的功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种间信息素顺7-十二碳烯乙酸酯(Z7-12:Ac)和顺9-十四碳烯醇(Z9-14:OH)对斜纹夜蛾性诱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种内微量成分的作用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跨透明带伪足:卵丘细胞-卵母细胞间的双向通讯桥梁————作者:张爵顺;吕静;刘光宇;王一凡;Dmitry IL;江中良;
摘要:跨透明带伪足(transzonal projections, TZPs)是卵丘细胞细胞质产生的一种凸起,是哺乳动物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间特有的动态连接结构。TZPs作为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间物质转运和信息交流的关键桥梁,在卵泡发育及卵母细胞成熟中发挥重要作用。TZPs通过转运丙酮酸等代谢物质支持卵母细胞发育,并通过介导信号传导维持其减数分裂停滞状态,同时调控颗粒细胞分化以形成双向通讯网络。TZPs的动...
食品科学视角下的肠道微生物组与精准营养研究进展————作者:庹怡然;毛旸晨;赵祎琪;蒋增良;
摘要:精准营养作为食品科学的一个新兴领域,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肠道菌群作为食品营养与宿主健康之间的中介因素,影响宿主对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及代谢。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是造成个体对食物或营养素响应差异的主要因素,且易于调控。因此,肠道微生物组可能成为食品学科实现精准营养干预的重要突破口。本文从食品科学的角度,综述了基于肠道微生物组的精准营养研究进展,包括肠道菌群调控、营养代谢与健康的关系及其在精准...
老年人肠道菌群失调及其对膳食纤维代谢的影响:机制与干预策略————作者:邹达正;陈士国;
摘要: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肠道菌群作为人体最大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在维持宿主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在老年人中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消化吸收能力,还与多种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膳食纤维的利用和代谢是研究热点之一,因为膳食纤维被认为是维持肠道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老年人肠道菌群的变化特点及...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稿约
摘要:<正>《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农业和生命科学类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面向国内外征稿。主要刊登生物科学、作物科学、园艺科学、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农业工程及其相关交叉学科的学术论文及文献综述和研究快报等。读者对象为国内外相关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的...
黄精多糖改善镉诱导的骨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代谢异常和肠道菌群紊乱————作者:高小娇;蔡琨;阚玉娜;陈慧芳;黄晓;王小伟;
摘要:镉(cadmium, Cd)暴露可导致骨微结构损伤及骨质疏松症,但目前缺乏有效干预策略。本研究通过构建Cd暴露大鼠模型(饮用50 mg/L CdCl2水溶液8周)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MSCs)成骨分化体外模型,探讨黄精多糖(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s, ...
不同钝化剂组合对川芎镉积累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作者:王远帆;舒逸飞;袁梓霖;夏燕莉;高闻哲;郝点;周润惠;李廷强;
摘要:为筛选既能降低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地上部镉(Cd)含量又能提升土壤肥力的组合钝化剂,通过培养试验比较木屑、鸡粪有机肥、海泡石、石灰、组合钝化剂D1(40%木屑+30%海泡石+30%石灰)和组合钝化剂D2(40%鸡粪有机肥+30%海泡石+30%石灰)对土壤Cd的钝化效率,进一步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筛选出的组合钝化剂对川芎Cd积累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钝化剂D1、D...
外源维生素B6对棉花幼苗耐盐性的影响————作者:薛龙朔;李昊旻;NASSARAWA Ismail;张劭文;鄂志莹;赵天伦;祝水金;陈进红;
摘要:维生素B6(vitamin B6, VB6)是生物体内不可或缺的辅酶与抗氧化物质,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外源VB6对棉花耐盐性的影响,明确VB6调控植物胁迫响应的机制,本研究在盐胁迫条件下对棉花幼苗根系施加外源VB6,测定其表型与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
磷素活化剂对菜地土壤遗留磷活化及花椰菜产量提升效果研究————作者:王玉淑;王京文;郑铭洁;袁杭杰;张奇春;
摘要:为探究磷肥减施条件下,磷素活化剂对土壤遗留磷的活化效果及对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 botrytis)产量的影响,以花椰菜品种‘福州100天’为研究对象开展大田试验,分析生物质炭和碱木质素2种磷素活化剂配合无机肥料对菜地土壤遗留磷的活化作用。结果发现:生物质炭和碱木质素处理均能提高土壤的pH值和磷肥农学效率,促进花椰菜产量增加。与磷肥减施的配方施肥处理(SSNM)相比,...
半乳糖凝集素1在小鼠毛囊发育、毛发周期中的表达与定位————作者:栗雯华;白勇将;崔云丽;韩红宇;叶富豪;侯增耀;庞全海;
摘要:为研究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 Gal-1)在毛囊(hair follicle, HF)发育与毛发周期中的作用,本研究选取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生物学及组织学技术检测Gal-1在HF发育不同阶段及毛发周期中的表达与定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Gal-1在HF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量不同,在孕15.5 d(E15.5)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孕鼠胚胎...
细菌降解木质素与转化机制研究进展————作者:贺小龙;黄蓓;樊启政;武新星;孙芳利;韩帅波;
摘要:木质素是植物界储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生物质资源,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芳香族多聚化合物,但其复杂的结构限制了高效利用。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法相比,微生物参与的木质素代谢转化过程因具有能耗低、污染小、专一性强和条件温和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细菌的环境适应能力强、繁殖迅速且易于进行遗传改造,通过其产酶及代谢将木质素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成为未来实现木质素生物精炼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木质素的...
柑橘间座壳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菌株的构建及致病性分析————作者:牛帆;闫晋珩;程苗嘉;王璟睿;王敏慧;肖小娥;李红叶;焦晨;
摘要:柑橘间座壳菌(Diaporthe citri)是柑橘上的一种重要病原菌,危害柑橘的生长及果实贮藏。本研究利用聚乙二醇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和潮霉素抗性基因的丝状真菌表达载体pBARGPE1-Hygro转入柑橘间座壳菌ZJUQ7菌株,在现有的丝状真菌遗传转化技术基础上,探索出一套高效的柑橘间座壳菌遗传转化体系。通过对转化...
芍药组(Sect.Paeonia)种间远缘杂交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观察————作者:朱绍才;陈乐;李刚;于晓南;
摘要:本研究以中国芍药品种为母本,以块根芍药、草芍药、川赤芍、美丽芍药为父本进行芍药组种间远缘杂交试验,筛选优良杂交组合,观察近缘杂交和远缘杂交组合中父本花粉在母本柱头上的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本实验筛选出3个结实率较高的组合,分别为‘美国小姐’(‘Miss America’)×川赤芍、‘Miss America’×草芍药以及‘莲台’×草芍药;筛选出2个有效种子数和出苗率较高的组合,为‘M...
乳极性脂调控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作者:蔡年彬;于佳慧;王兴国;韦伟;
摘要:乳极性脂(milk polar lipids, MPLs)是母乳和乳制品中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主要包括甘油磷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等)和鞘磷脂。近年来,MPLs与肠道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已成为营养学和微生物组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其与婴儿肠道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尚缺乏系统性总结。本文重点分析了MPLs的组成特点,并通过分析市场上常见的婴儿配方乳粉的极性脂来源组成,系统综述了MPLs对婴儿肠道菌群(...
圩猪不同耐冻性精液的外泌体微RNA表达谱分析————作者:涂小璐;李浩南;王琪;王钥萱;许安邦;冯嘉晶;宋勇康;张运海;曹祖兵;
摘要:为探究安徽省濒危地方猪种圩猪精液耐冻性差异的分子机制,采集15头圩猪精液进行冷冻保存,以冻后活力高于60%、相对精子活力高于0.75的样本作为高耐冻性组精液,以冻后活力低于45%、相对精子活力低于0.56的样本作为低耐冻性组精液,从高耐冻性组和低耐冻性组中各选取3头圩猪,采集鲜精液,分离精清并提取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粒径分析鉴定外泌体,并对外泌体微RNA(microRNA, miRNA)...
山羊乳源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与鲜奶脂肪酸组成的关联分析————作者:张凯;杨刘玥玲;罗涛;石恒波;
摘要:有益脂肪酸成分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是反刍动物鲜奶营养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重生理效应,但乳腺内不饱和脂肪酸合成调节机制尚不十分清晰。乳源RNA检测能够以无损的方式反映乳腺上皮细胞泌乳的状态,基于此,本研究以泌乳中期奶山羊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乳腺上皮细胞功能基因表达与乳脂代谢的关联性研究。通过乳脂成分分析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实现了乳源RNA中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
高温及抗生素处理下四纹豆象四龄幼虫内参基因的筛选————作者:耿加美;何云川;陈秋霖;高扬;周瀛;祝增荣;
摘要:为筛选高温及抗生素处理下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四龄幼虫的稳定内参基因,本研究基于转录组数据选取α-tubulin_1、α-tubulin_2、RpL39_1和RpL39_2作为候选内参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