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语最新期刊目录
知识共建视域下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的外语教学——定位、应用与发展————作者:于晖;宋金戈;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外语教学数字化发展,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了外语教学模式的变革,引发知识建构方式的改变,促进教学转向“师—机—生”三元结构。目前,相关研究多聚焦大语言模型辅助外语教学的可行性,相对忽视知识和主体定位对其应用与发展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基于知识共建视域探讨大语言模型在外语教学中的定位,建构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外语教学循环模型,并尝试基于ChatGPT进行大学英语读写课...
关于因果关系的语法——基于初中物理教材的分析————作者:王勇;
摘要:及物模式和作格模式是表征经验意义的两种模式,二者并协互补。前者长于表现人的行为、思想、语言等活动,多用于以人及其社会关系为主题的语篇(如叙事语篇);后者长于表现事物或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多见于科学语篇。科学哲学认为“万事皆有缘由”。科学语篇最基本的语义特征是阐明事物或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通过考察初中物理教材发现:(1)日常以人类为中心建构的经验语料中表征为由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导致的事件。(2)...
大语言模型何以赋能二语习得?——基于国内外文献的范围述评————作者:李书弘;杨连瑞;
摘要:本研究运用范围述评法,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大语言模型赋能二语习得研究。结果显示,该领域受关注度提升,但尚处初级阶段;研究理论视角多元,融合二语习得与跨学科理论;研究主题多样且不断演进;研究设计多聚焦ChatGPT,样本多集中于亚洲地区以英语为目标语的大学学习者;大语言模型在二语习得中效能积极,体现在生成输入资源、促进技能输出、提供即时反馈以及关注心理体验四个方面。基于上述发现,本文为未来研究提出了相应...
对具身认知理论的探讨——Littlemore《思维隐喻:具身隐喻变异的起源》简介————作者:胡壮麟;
摘要:体认语言学和体认隐喻学已经成为国内外语言学界的热门话题。英国学者 Littlemore对600多份论文和著作进行了审读,最后在2019年出版了Metaphors in the Mind:Sources of Variation in Embodied Metaphor(《思维隐喻:具身隐喻变异的起源》)一书。该书的基本内容是论述隐喻是具身的,但源自认知。即使认知,也是具身的,是人的大脑通过身体与客...
濒危隐喻抢救挖掘与语言资源整理保护————作者:孙毅;
摘要:对濒危语言的研究已经引起学界高度重视,然而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且在语言表达中不可或缺的隐喻,对其濒危现象的考察还远不够充分,这极不利于语言资源的搜集、整理与保护。因此,对濒危语言中隐喻的抢救刻不容缓,亟待开展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本文通过考辨隐喻濒危的现状、成因和影响要素,尝试性地提出抢救和挖掘包括濒危隐喻的语言资源,并对其进行整理与保护的具体措施,即隐喻濒危度测量方案、隐喻矩阵分析...
官方新媒体科技新闻话语的互文性与国家身份建构——基于“侠客岛”航天科技新闻的个案分析————作者:鞠玉梅;
摘要:在新媒体强势崛起的背景下,官方新媒体成为新闻传播与国家身份建构的重要渠道。本文以微信公众号“侠客岛”中的航天科技新闻为个案,通过整合建构修辞学与互文性理论,探索官方新媒体科技新闻的互文性建构国家身份的潜势及其修辞效应。研究发现,“侠客岛”科技新闻话语通过具体互文、体裁互文和多模态互文三个维度的互文策略以及它们形成的互文网络,建构了多种类别的褒扬型国家身份;所建构的国家身份产生了促进公众对国家科技实...
基于语料库的功能性译者风格研究:人物形象重塑————作者:李德凤;吴侃;李丽青;
摘要:传统译者风格研究主要利用语料库考察译本的形式参数和语言特征等非文学功能维度;而功能性译者风格研究在此基础上,同时也关注译者在重塑原文主题、人物、叙事和环境等文学元素时所展现的独特风格。前者与后者相辅相成,后者是对前者的延伸和补充。功能性译者风格研究是语言描述与文学功能之间的桥梁,揭示译者在语言选择上对译作文学特质重构的影响。本研究以文学翻译过程中人物形象的重塑为例,选取老舍《二马》的英译本作为案例...
读后续写任务中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的对比研究————作者:周晓;王启;
摘要:本研究考察了读后续写任务中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在焦点、策略以及修改效果上的异同,旨在为该任务提供最佳的反馈方案。两组受试完成读后续写任务后,分别接受教师和同伴对其续作的书面反馈并修改。对比分析发现:(1)教师和同伴反馈均以负面间接反馈为主,反馈主要集中于语言问题,其次是内容和结构问题。(2)教师和同伴反馈的利用率总体相仿,但教师反馈能引发更多语言上的修改,同伴反馈能引发更多内容上的修改,对结构上的修...
我国英语专业中国传统文化失语与文化自信建构探赜————作者:孙太;
摘要:学界关于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中国传统文化失语症的研究,尚存一些误区和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失语症和传统文化失学症概念模糊,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当代文化界定不清,仅仅聚焦于学生层面的中国传统文化失语症,中国传统文化失语走向传统文化自信的路径研究乏人问津,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话语体系建构尚付阙如。有鉴于此,本文从以下三个维度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辨析中国传统文化失语症和传统文化失学症之多重表征;探究消弭中国传统...
讲好当代中国故事导向的“大学英语”OBE教学设计————作者:许吟雪;
摘要: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讲好当代中国故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原则,通过强化教学产出项目的时代性、细化教学目标的指标点和流程化组织教学资源,深入挖掘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元素,以讲好当代中国单元项目为核心,践行OBE教学理念,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效融合。文章结合非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教学实例,阐述具体实践过程与效果,为把握外语课程思政内涵、科学设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
英语语篇文化本土化改编对学习者阅读理解的影响研究————作者:江进林;宋丹;
摘要:文化本土化改编是指在保留语篇语言与修辞的前提下,将其中的外国文化元素调整为学习者母语文化中的对应表达,从而使语篇内容更加贴近学习者的文化背景。本研究对英语原版语篇进行中华文化本土化改编,并考察了这种改编对我国291名不同英语水平本科生英语字面理解和推理理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文化本土化改编对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的字面理解没有显著影响,字面理解的关键在于其英语水平;文化本土化改编能够促进中、高水平英...
AI背景下的译者行为研究————作者:周领顺;陈龙宇;
摘要:本文在AI(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首次对机译者在内的译者行为研究进行了系统讨论,包括AI背景下的翻译研究、译者行为理论视域下的AI时代机器翻译研究、AI背景下的译者行为研究、AI背景下人译者和机译者的互动关系研究,以及AI背景下人译者、机译者行为研究的平行研究等内容。为迎接AI新时代,本文描画了译者行为研究纵深发展的蓝图,吹响了人译者行为研究和机译者行为研究并行发展的号角,有望带动相...
“修辞能力”范畴体系与学科建设的互动关系(上)————作者:祝克懿;
摘要:理论上,修辞能力范畴作为修辞学这门成熟学科的理论核心,其概念范畴早应由大量修辞实践的感知验证和理性推演整合形成,而实质上,修辞能力概念的内涵外延尚未得到科学界定,结构形态与功能形态也未得到科学认知与充分论证,已有研究的选题分布与研究积累也尚未形成坚实的基础和系统的方法论。鉴于修辞能力概念范畴高度的抽象性、整体性和动态多元特征,本文首先从修辞能力与语言能力的互动关系切入,探索修辞能力整合空间的意义生...
来稿要求
摘要:<正>一、来稿组成和体例要求1.中文标题2.中文摘要(200字以内)3.主题词(3~5个)4.正文(一般不超过8 000字)5.注释6.参考文献中外文参考文献不混排,先外文后中文,按作者姓氏(中文姓氏按其拼音)字母排序。参考文献序号用[1]、[2]、[3]……表示,序号之后依次为作者姓名、文献题名、书/刊名、版次、文献类别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或期数)及起止页码。外文书/刊名...
非正式数字化英语学习投入研究:给养感知的预测作用————作者:徐锦芬;杨嘉琪;
摘要: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外语学习者在课堂之外参与语言学习活动的趋势日益明显。本研究聚焦我国大学英语学习者,旨在解析其非正式数字化英语学习投入的构成,并考察给养感知对学习投入的作用机制。基于调查问卷数据的量化分析结果显示,非正式数字化英语学习情境下的学习者投入由行为、认知、情感、社会四个维度构成;在该情境下,学习者的给养感知对各维度投入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其中,教育给养感知负向预测行为和社会投入,...
生成式人工智能调节下英语学习者记叙文写作修改的情感体验研究——读后续写教学的Q方法研究————作者:秦丽莉;董京京;张安妮;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发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对记叙文写作教学重视不足,同时发现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调节下的英语记叙文写作教学实证研究亦不足。据此,本文依托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中的读后续写任务,探究生成式人工智能调节下英语学习者在记叙文写作中的情感体验。研究采用Q方法范式,详细描述了学习者情感体验的分组特征,同时借助情感体验理论的戏剧性事件概念,深入挖掘了学习者情感体验发展变化的主要动因。研究旨在为数智技术赋能写...
生成式人工智能干预对大学生外语写作反馈投入的影响研究————作者:王亚冰;禤倩映;Zhang Jun Lawrence;
摘要:本研究采用混合法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干预如何影响我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对GAI反馈与教师反馈的多维投入。基于 Fredricks et al.创建的三维模型,研究通过前后测问卷测量学生对教师反馈的认知、行为和情感投入,并辅以实验组反思日志和学生访谈,补充量化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教师反馈投入三维度均显著提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行为投入显著更高,而情感和认知投入差异不显著。访谈揭示学生对教师...
数智时代众包翻译的特征、冲突与对策————作者:冯正斌;崔萌;
摘要:众包翻译是数智时代发展起来的新型翻译模式。本文探讨了众包翻译的概念与特征,阐述了众包翻译模式与传统翻译模式的冲突问题,综合运用布迪厄、拉图尔等学者的社会学理论,从场域、惯习、资本及行动者网络视角深入解读了众包翻译实践,分析冲突之根源,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提出应对策略。本文旨在拓展众包翻译研究的理论视野,促进其与传统翻译的良性互补,推动翻译行业在数智时代的健康发展
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涉外法治外语人才培养探究————作者:康铭浩;
摘要:涉外法治外语人才是全球治理时代中国追求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战略资源。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时空、结构和科技向度上对涉外法治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本文分析当前涉外法治外语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建议通过制定精细化的人才培养规划,建立体系化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与模式,提升涉外法治外语人才质量,希冀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一定助力
基于中国传统家文化的和谐关系管理模式构建研究————作者:钱永红;
摘要:中国的伦理关系源于家庭、超越家庭,社会关系也通常被看作家族关系的延伸。家文化是中国社会生活和人际互动的一种原型范式,汉语话语交际中的关系管理行为通常也会围绕家文化的核心观念而展开。本研究基于一家亲、家族、和为贵这三个家文化核心观念,构建基于中国传统家文化的和谐关系管理模式,并结合实例验证该模式的解释力
中国外语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带头大哥666
进入三审被拒,理由是不适合本刊,没有对论文的具体建议! 初审到三审被拒整个过程两个月左右,还算比较快!
2024-11-03 21:35 -
Yangming_ak
自由投稿基本没有希望,懂的都懂。高教社的期刊,一般人基本上过不了二审。过了二审也会长期卡在三审上,甚至三审超过一年时间。纯属浪费时间。国内发C刊太难了,堪比中彩票的概率。资源太少,僧多粥少,普通学生和老师几乎没有竞争力
2024-04-26 15:55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博士生一作,导师二作,翻译学方向,2020年12月投的。一审二审顺利通过,速度正常,各一个月就通过了。但是,三审周期十分长,7个月,之后以论文不适合本期刊发表,建议改投,最终被拒。根据观察,副高及以上职称一作投比较靠谱。学生或讲师一作的文章,期刊上基本没有,不建议此情况投中国外语。
2023-06-28 10:11 -
带头大哥666
2月7号投稿,到3.2收到退稿通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反应很快,但拒稿没有任何具体原因。投稿系统不是很友好,对浏览器有很高的要求,要求使用Chrome80 火狐74 和IE9,我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有些东西显示不方便,不影响投稿,但总觉得会错过点什么。
2023-04-20 09:27 -
zhaohhhh
基本死在二审上。还有等了一年外审连个修改意见都没有的退稿,你这不是浪费别人时间么??!!好歹外审良心点吧
2021-09-22 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