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的进展和争议————作者:王稚晴;刘西禹;范蕾;
摘要: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筛查和诊断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得以在早期即被确诊。不同类型的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方案不尽相同,但近年来,其治疗策略的重心均在于根据患者的个体风险特征,在最大化疗效的同时避免过度治疗。对于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乳腺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4/6抑制剂的引入显著...
2024年度晚期乳腺癌共识与争议的现状及展望————作者:王小波;王涛;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晚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20%。随着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机制认识的深入,以及越来越多新药、新方案的问世,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晚期乳腺癌的治疗进展推动了治疗共识的形成,但与此同时新的争议也在不断发生。本文基于2024年度关键临床研究证据,系统性梳理当前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治疗的共识与争议,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全面的循证医学依据。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乳腺病理学新技术的进展和争议————作者:张钰佳;马力;
摘要:乳腺病理学技术的发展为乳腺癌的精准分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基础支撑。目前,乳腺癌诊疗精准化已成为基本趋势,多种新型药物的出现对乳腺癌病理学诊断的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的应用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低表达(HER2-low)与HER2超...
2002—2017年上海市女性乳腺癌生存分析————作者:吴春晓;庞怡;顾凯;颜佳颖;王春芳;向詠梅;施燕;
摘要:背景与目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更新上海市恶性肿瘤流行统计资料。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上海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仍在上升,死亡率已呈下降趋势,本研究旨在进一步分析2002—2017年上海市女性乳腺癌诊断病例的生存情况。方法: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的人群基础肿瘤登记管理系统和全死因登记系统收集的2002—2017年上海市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随访资料,按诊断年份、年龄、病理...
宫颈病变中HPV DNA检测与IHC检测P16蛋白的关联性研究————作者:王皓晨;贾利晴;杨瑜;王乾;郁成礼;田田;毕蕊;涂小予;柏乾明;朱晓丽;周晓燕;任敏;
摘要:背景与目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态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和宫颈癌分型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igh-risk,HR) HPV感染通常与P16蛋白的过表达密切相关,因此在临床上对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诊断时将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的P16蛋白表达作为判断HPV感染情况的重要依据,但两者之间仍有...
SEC14L1P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作者:郑文甜;公慧;张馨月;郝嘉仪;王亚杰;蒋英英;
摘要:背景与目的:SEC14L1P1是SEC14家族的一种假基因,已被发现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SEC14L1P1在OSCC细胞内的表达特征和亚细胞定位,以及其对OSC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ENCORI数据库对SEC14L1P1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
直肠癌DCE-MRI定量分析参数与微血管生成的相关性分析————作者:宋丹;柴亚欣;葛延平;
摘要:背景与目的:肿瘤微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的重要基础,其特征包括血管新生、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毛细血管结构异常等。微血管生成不仅影响肿瘤的供血和代谢,还与肿瘤的侵袭性、患者预后及治疗反应直接相关。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通过定量分析对比剂在肿瘤组织中的分...
恶性胸膜间皮瘤治疗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作者:赵锴乐;王磊;耿健雄;崔成伟;于雁;
摘要: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的发生主要与石棉接触史有关,主要特点为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预后差。目前治疗MPM的手段有限、效果不甚理想,导致MPM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仅为1年左右。现有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在不断发展,为MPM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TNM分期为早期的MPM...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胸腔积液的研究进展————作者:安天棋;田建辉;周奕阳;罗斌;阙祖俊;刘瑶;于盼;赵瑞华;杨蕴;
摘要: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之后的重要肿瘤治疗措施。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临床应用,不仅提高了难治性或复发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也极大地优化了肿瘤治疗的整体策略。然而,随着接受免疫治疗的肿瘤患者人群的逐渐扩大,免疫治疗在带来临床获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特殊的不良反...
《中国癌症杂志》长摘要写作要求
摘要:<正>文章摘要写作需要以长摘要格式,中文摘要字数在800~1000字,一般不超过1000字。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写作要求如下:(1)论著类稿件的摘要需按照结构式摘要的模式写作。《中国癌症杂志》要求的结构式摘要包括:背景与目的(Background and purpos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及结论(Conclusion) 4个部分
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的报告指南——STROBE声明
摘要:<正>观察性研究在调查疾病病因、医疗干预的效果和危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设计类型包括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如果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的报告不完整、不充分,就会妨碍对研究结果的严格评价与合理解释。因此,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必须完整、详细地报告与研究结果、偏倚、适用性等密切相关的重要内容,使读者能够对研究的内部和外部真实性进行评价
CDK4/6抑制剂后时代下的乳腺癌精准诊疗————作者:李彬;陶中华;胡夕春;
摘要: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 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CDK4/6抑制剂的出现使患者预后得到进一步提升,但也带来了新的临床问题,如许多患者在治疗后仍会出现进展和耐药,而目前对于...
直肠癌患者经肛门或腹腔镜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的生活质量分析: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作者:陈佳钰;李玥;陈帆;李玉雪;封士冬;黄琦;李大卫;廖芝伟;
摘要:背景与目的:针对直肠癌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较少,缺乏循证证据。本研究旨在探讨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LaTME)相比,TaTME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9月—2022年9月上海大学附属仁和医...
编者的话————作者:邵志敏;江一舟;
摘要:<正>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在我国,乳腺癌也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现快速升高的趋势。乳腺癌是一种分子特征和临床表现高度异质性的肿瘤,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特征、诊治及疗效差异显著。多年来,在基础和临床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基础转化研究不断发展,乳腺癌筛查逐步普及,诊断、治疗的新技术和新策略不断涌现,新药的研发和应用持续推进,使乳腺癌的疗效不断提高...
中国乳腺癌重要基础转化研究——进展与展望————作者:卢愚风;王晗;谢亦璠;江一舟;邵志敏;
摘要:乳腺癌作为威胁中国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正持续攀升。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迫切需要通过基础转化研究来优化治疗方案,以应对当前治疗中存在的挑战。本文综述中国近5年在乳腺癌基础转化研究领域的关键进展,旨在为乳腺癌的精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新方向。研究涵盖乳腺癌的分子分型、生物标志物发掘、耐药机制探索、精准治疗策略优化以及新靶点的鉴别等多个方面。在分子分型方面,研究者通过深入分析乳腺癌亚...
抗体药物偶联物在乳腺癌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作者:林佳琳;王文娜;徐兵河;
摘要: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作为乳腺癌精准治疗的突破性药物,其独特的靶向递送机制能够有效地提高抗肿瘤治疗的选择性,并降低传统化疗的非特异性毒性。近年来,ADC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尤其是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及HER2低表达乳腺癌中的成功应用,显...
2024年中国乳腺癌重要临床研究成果————作者:杨鑫;史钱枫;刘强;
摘要: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患者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2024年,中国学者在乳腺癌临床研究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好的进展:在外科手术方面,新型光学成像技术为手术边缘的准确评估助力,靶向腋窝淋巴结清扫(target axillary dissection,TAD)继续为手术降阶梯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影像组学联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也有助于手术决策。在靶向治...
2024年改变早期乳腺癌临床实践的重要研究成果及进展————作者:黎星;彭子琪;于鑫淼;金锋;
摘要:随着肿瘤筛查的普及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明显提高。临床研究作为指南及共识的证据基础,可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更加优化的治疗方案。本文根据2023—2024年国内外重要指南及共识更新,对改变早期乳腺癌临床实践的多项重要临床研究进行归纳,包括新辅助治疗及辅助治疗的优化、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升阶梯、局部治疗的优化,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等。在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的优化方面,KEYNOTE-522研究...
2024年改变晚期乳腺癌临床实践的重要研究进展————作者:吴淞;袁洋;江泽飞;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精准医学的发展,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手段日益丰富。2024年,不同分子亚型晚期乳腺癌治疗领域的多项研究均取得了进展。其中,内分泌治疗联合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cyclin-dependent kinase 4/6,CDK4/6)抑制剂已成为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氟维司群联合阿贝西利可作为CDK4/6抑制剂治疗失败后的治疗选择。而对于伴有AKT信号转...
早期乳腺癌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的进展与展望————作者:李俊杰;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乳腺癌指病灶局限在乳房和区域淋巴结,并无远处转移的乳腺癌,其治疗策略包括术前新辅助治疗、局部治疗[手术和(或)放疗]以及术后辅助治疗。早期乳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分子亚型以及临床病理学特征制定对应治疗策略。目前将乳腺癌根据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中国癌症杂志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1周退稿,理由是综述是约稿的,建议转投。整个投稿流程还是比较清楚的,感觉如果有论著还是可以试一试。
2023-12-21 17:37 -
带头大哥666
审稿速度非常快,6.23投,三天拒稿,但是毫无理由,打电话过去也说不能说的秘密。
2023-09-12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