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方证代谢组学的脑灵片治疗失眠症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作者:闫广利;杨宇;陈蔗;孙晖;王小宇;张洁;王喜军;
摘要:目的 分析脑灵片治疗失眠症的效应生物标记物及关联体内显效成分,揭示脑灵片治疗失眠症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建立对氯苯丙氨酸诱导的失眠症大鼠模型,利用UPLC-Q/TOF-MS技术鉴定血清生物标记物及脑灵片治疗的效应生物标记物,同时利用UPLC-Q/TOF-MS技术表征脑灵片血中移行成分,通过Spearman关联度分析构建脑灵片血中移行成分与效应生物标记物的关联热图,提取高度关联的血中移行成分作为脑灵...
柳叶菜风毛菊的化学成分研究————作者:刘杠杠;李志强;王琦;李志峰;冯育林;钟国跃;
摘要:目的 研究柳叶菜风毛菊Saussurea epilobi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柳叶菜风毛菊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3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a R,6S,8a S)-6-羟基-6-(3-羟基丙-1-烯-2-基)-4,8a-二甲基-4a,5,6,7,8,8a-六氢萘...
基于方证代谢组学的大承气汤干预大肠癌的作用机制研究————作者:刘畅;尹凤婷;IHSAN Ullah;李晶;李杏花;孙晖;闫广利;王喜军;
摘要:目的 基于大承气汤治疗大肠癌的药效,探究大承气汤干预大肠癌的代谢物靶点,明确大承气汤干预大肠癌的体内药效物质基础并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APCMin/+转基因小鼠构建大肠癌模型,通过一般体征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及组织病理学评价动物模型及大承气汤的干预作用;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基于UPLC多指标成分定量和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评价不同基原十大功劳木的质量————作者:吴秀平;徐明珠;孙宜春;段丽;王杏;高秀丽;祝清灿;
摘要:目的 建立UPLC多指标成分定量测定与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对不同基原十大功劳木Mahoniae Caulis药材进行质量评价,为十大功劳木质评质控体系的构建及其基原鉴别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Aq(15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检测...
金桂花中化学成分及其抗神经炎活性研究————作者:许仕景;薛瑞;李长伟;李劲草;李硕;范琼尹;张杨;张有志;
摘要:目的 对金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var. thunbergii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神经炎症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正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分离纯化,采用质谱、核磁共振和圆二色谱等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诱导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NO释放模型,评价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 从金桂花70%...
逆境出质量:从种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探讨道地药材的质量形成机制————作者:黄姚姚;申俊龙;李洁;
摘要:在生态变迁和商业化背景下,道地药材的质量问题近年来受到质疑。探究道地药材高质量的成因,是恢复其历史名誉与提升中药材整体质量的重要课题。以韧性理论与生态胁迫理论为依据,深入分析了种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道地药材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逆境会促使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适应性变化,进而对其有效成分的积累、药理特性等质量相关因素产生影响。在逆境中,中药植物展现出抵抗力、适应力和修复力3种韧性,...
基于转录组学探讨小青龙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作者:付梓涵;王云超;黑暹橙;付祥;杨震;王新华;
摘要:目的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小青龙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1 mg/kg)组和小青龙汤低、中、高剂量(1.46、0.73、0.36 g/kg)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烟草提取物联合脂多糖鼻内滴注法构建COPD模型。连续给药4周,...
基于一测多评多指标成分定量联合化学计量学及加权TOPSIS模型的肉豆蔻质量评价————作者:耿峰;杜娟;李志远;毛颖;
摘要:目的 建立肉豆蔻Myristicae Semen多指标成分定量检测方法,构建化学计量学及加权逼近理想排序(TOPSIS)模型,对不同产地肉豆蔻进行药材质量评价。方法 收集5省16批次肉豆蔻样品,以去氢二异丁香酚和β-谷甾醇为内参物,采用一测多评(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 marker,QAMS)法同步测定肉豆蔻中安五脂素...
基于方证代谢组学的云南白药配伍环境中草乌活血化瘀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作者:韩莹;董辉;孙晖;张清宇;陈骜;杨乐;王喜军;
摘要:目的 阐明云南白药配伍环境中草乌Aconiti Kusnezoffii Radix活血化瘀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科学评价草乌在云南白药配伍环境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方证代谢组学研究策略,在应用临床生物化学及组织病理学评价云南白药治疗血瘀证的有效性的基础上,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发现云南白药治疗血瘀证调节的血液代谢标记物及代谢通路,进一步应用代谢标记物与血中成分关联分析挖掘与血液代谢标记物高度相关的入血成分。...
基于方证代谢组学的三妙丸干预湿热下注型痛风病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作者:孙野;杨乐;王文凯;孙晖;赵雪萍;张欣雅;孙鑫;刘慧强;温浩;刘芮诚;韦树云;闫广利;孔玲;韩莹;王喜军;
摘要:目的 采用方证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三妙丸干预湿热下注型痛风病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筛选湿热下注型痛风病的生物标记物,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显效状态下三妙丸的血中移行成分,并将其疾病生物标记物关联,确定三妙丸干预湿热下注型痛风病的药效物质基础。结果 三妙丸能够显著回调湿热下注型痛风病小鼠的代谢轨迹,改善模型小鼠湿热证表现及痛风性关节炎情况,降低踝关节肿胀度,抑制NOD...
三七休眠调控因子DOG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模式————作者:黄敏;李朝林;葛娜;贾金山;王清艳;张金燕;陈军文;
摘要:目的 研究三七Panax notoginseng DOG(PnDOG)基因家族结构特征和表达模式及其在三七种子后熟休眠和萌发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三七的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手段分析PnDOG家族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系统发育关系、保守结构域、顺式作用元件和表达模式;探讨了外施赤霉素(gibberellins,GA)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激素对三七种子的影响,以...
基于“肌成纤维细胞激活”及其信号通路探讨中药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作者:李贺生;李春婵;郭华慧;黄家晟;兰聪颖;陈鹏辉;丁婷婷;杨义龙;黄仁发;
摘要: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肾组织损伤向终末期肾病演变的关键环节,其严重程度与临床预后直接相关。在RIF病理中,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yoF)被认为是引发肾结构重塑和肾功能下降的核心效应细胞。慢性炎症反应以及生长因子与纤维细胞因子的异常活化能促进MyoF募集,导致肾组织中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聚焦RIF中MyoF的多元起源与激...
中药调控线粒体自噬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者:吕瑞龙;窦芬瑜;柴梦娜;刘婷;辛二旦;王毛毛;马定财;王哲;李越峰;
摘要:线粒体自噬作为细胞清除受损线粒体和维持自身稳定的重要机制,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可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线粒体自噬抑制其增殖、诱导凋亡、抑制侵袭和转移及化疗耐药性等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通过综述中药及其活性成分调控肿瘤细胞线粒体自噬发挥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证代谢组学理论及方法的形成和发展————作者:刘鸿达;孔玲;孙晖;闫广利;王喜军;
摘要:证候与方剂是中药有效性相关的两大科学问题。方剂是临床使用药物形式,证候是对疾病的总体描述。方剂多药物组成的复杂性以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模糊性,制约着方剂效应的系统性评价、药效物质基础的确认、方剂疗效机制的科学阐释。方证代谢组学(chinmedomics)融合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通过整合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与多组学关键技术,实现揭示证候生物学本质,构建方剂疗效精准评价体系,从而发现与临床疗效相关的...
基于方证代谢组学的茵陈蒿汤治疗阳黄证的临床疗效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作者:孔玲;宋琦;孙晖;张宁;闫广利;方衡;王喜军;
摘要:目的 评价茵陈蒿汤(Yinchenhao Decoction,YCHD)治疗阳黄证的临床疗效,发现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基于方证代谢组学方法,揭示临床阳黄证的代谢轮廓及生物标记物,评价YCHD治疗阳黄证的临床疗效;在显效状态下,利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技术探究YCHD体内成分,与效应标记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药效物质基础。结果 鉴定了阳黄证34个尿液生物标记物,其中24个生物标记物在YCHD治疗后回调;...
基于方证代谢组学的泽泻汤治疗眩晕症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作者:康舒宇;解瑶;许田甜;李丹;郭勇;闫广利;王喜军;
摘要:目的 基于方证代谢组学的研究策略,探讨泽泻汤对眩晕症的治疗作用及机制,阐释泽泻汤治疗眩晕症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基于眩晕症膜迷路积水豚鼠模型,寻找模型生物标记物及相关代谢通路,从代谢组学角度评价泽泻汤对眩晕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在泽泻汤有效状态下,构建泽泻汤体内显效成分与内源性生物标记物的网络关系,揭示泽泻汤治疗眩晕症的药效物质基础。结果 发现33个眩晕症膜迷路积水豚鼠模型生物标记物,其中14个生...
基于方证代谢组学的四妙勇安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作者:何录文;孔玲;刘畅;薛俊茹;李慧宇;孔令昂;李丽霞;车延柠;孙晖;王喜军;
摘要:目的 在经典方剂四妙勇安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确有疗效的前提下,寻找四妙勇安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以方证代谢组学为研究策略,借助UPLC-MS研究技术,筛选血液代谢生物标记物,在与显效状态的四妙勇安汤血中移行成分建立相关性的前提下,找出四妙勇安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药效物质基础。结果 鉴定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30个血液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其中19个代谢标记物在治疗后被四妙勇安...
黄芪多糖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及上皮间充质转化抑制结直肠癌肝转移————作者:王炎炎;杨世发;孙维义;张楠;席作武;
摘要:目的 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信号通路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抑制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小鼠脾脏注射结直肠癌MC-38细胞建立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模型组...
中药有机酸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研究进展————作者:顾志荣;刘菁;郭燕;葛斌;
摘要:中药有机酸类成分种类繁多、化学结构多样且分布广泛,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用价值。中药有机酸类成分的提取及分离纯化是后续药理药效、分子机制、新药研发等的研究基础与难点,目前相关研究的文献体量较大,涉及的提取方法包括热回流提取、超声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及这些技术的联合使用;分离纯化主要依靠大孔树脂、硅胶、葡聚糖凝胶等传统柱色谱及色谱联用技术,及高效的色谱新材料、分子印迹技术、膜分离技术、高速逆流色谱...
基于方证代谢组学的当归六黄汤干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作者:关瑜;张咏妍;沈昆双;孟广杰;高慧如;车延柠;王喜军;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当归六黄汤(Danggui Liuhuang Decoction,DGLHD)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干预作用,发现相关药效物质基础,阐明其作用机制,为DGLHD的后续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左甲状腺素钠制备甲亢大鼠模型,运用方证代谢组学策略,表征甲亢模型的代谢轮廓及生物标记物;以经典药理学相关参数为指标,评价DGLHD对甲亢的干预作用,在有效状态下分析DGLHD的血中移行成...
中草药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Yangming_ak
投过两篇都被拒了,审稿很快,大概3-10天,退稿理由为“本文数据来源有限,采用普遍的数据挖掘技术,得出的结果还不够深入,创新性略显不足,故不适宜在本刊发表,建议改投他刊,谢谢投稿。”“本文主要介绍了xxx治疗xxx研究进展,文中更多是方中组分治疗xxx的作用机制介绍,而对于组方的介绍偏少,且达不到我刊的发表要求,本文不宜采用!感谢来稿。”“文章多为文献的堆积,总结不深入,故不予采用。”意见还算中肯,且可以重复投稿。
2023-11-23 12:18 -
Yangming_ak
3.26投稿 ,3.30外审,4.8审稿意见返修后外审,4.11返修回,4.26日显示复审已修回,06-30通知交版面费啦,中草药真快,效率真高,下次还投,就是9个版面5500,有一点点小贵。
2023-01-09 19:46 -
带头大哥666
审稿速度在中文核心里算是很快的,大多还是收中药药理研究相关的论文,也非常少地收中药文献溯源和名实考证类文章。录用后见刊速度其实和当时他们栏目的收稿量相关的,运气好一点的半年就能见刊,可以说是非常快了。审稿费50,版面费带彩图的话很贵,一般同级别中文核心在5000+左右,他们在5000—12000之间。
2021-02-05 14:34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四年前投过一篇中药产业文章的,基本没有修改意见,从投稿到录用大概半年吧,主编也比较容易沟通。不过后来师门其他同学再以中药产业相关论文投这家就比较难了
2021-01-31 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