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科学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语言科学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Linguistic Sciences

期刊周期:双月
出版地:江苏省徐州市
复合影响因子:0.971
综合影响因子:0.476
邮发:80-114
官网:http://journal15.magtechjournal.com
主编:陈章太
平均出版时滞:609.0555

  语言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处置式在当代口语中的构式分化————作者:何倩;石毓智;

摘要:文章根据当今汉语口语例证,探讨处置式的构式分化现象。我们调查发现,处置式从清代到现在已经分化成四种语义功能具有明确分工且形式标记有别的子构式:1)“把”字构式,仍可以表达处置式的各种语义类型,包括处理义、致使义、传递义、当作义、称为义等;2)“给”字构式,主要用以表达处理义和致使义;3)“拿”字构式,主要表达当作义;4)“管”字构式,全部表达称为义。其他三种都是从把字这个基式分化出来的,虽然它们分...

名词性成分的名物化及其对汉语名词性偏正结构的意义————作者:潘瑶瑶;

摘要:名物化的相关研究一般认为,名物化是将非名词性成分转变成名词性成分,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名物化的对象也可以是名词性成分。朱德熙(1961,1966,1982)提出汉语的名物化标记“的”可用于名词性成分,并未获得广泛认同。在此背景下,文章意在指出长期被忽视的名词名物化现象,明确现代汉语的名词名物化结构是“NP的”,并从跨语言和历时层面,论证名词名物化现象以及“NP的”作为名词名物化结构的合理性。承认...

“NP的VP”式的DP结构重议————作者:曹道根;潘海华;

摘要:文章重新论证“NP的VP”式(如“这本书的出版”)具有“内动外名”的句法构造。主要观点如下:1)只要承认其中“NP的”是领有成分,就必须承认此式有(零形)D功能投射,即此式有外层名词性句法构造。2)此式内层谓词性结构通常为词汇层VP或题元层vP/VoiceP,但名物化层级也存在向形态层最为有限的功能扩展。3)按所述物化事件是否涉及可数性特征核验或是否有数量描述,此式外层名词性架构区分为两类,差别在...

汉语“比”字差比句的形成————作者:陈秀婷;龙国富;

摘要:目前学术界对汉语“比”字差比句的形成还不清楚。本研究发现“比”字差比句的形成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古到中古“比”字差比句萌芽,“X+比动词(+于)+Y,VP”复句发展为“X+比动词+Y(+为)+VP”连动式,此时“比”字虽为动词,但产生了类似于“比”字差比句“X+比介词+Y+A”的句法结构和语义,为“比”字差比句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第...

汉语光杆常规宾语结构的两种性质及其分布——从天台话连读变调来看————作者:金梦城;

摘要:汉语光杆常规宾语结构有准名词并入结构(V+NP)和普通述宾结构(V+DP)两种,其分布较难观察。在句法-音系界面视角下,据天台话连读变调可得:天台话功能性最大投射左侧、功能性核心的补足语左侧,为短语层变调域的边界,由单音节动词与单/双音节光杆常规宾语组成的表达式,动词变调可判定宾语为NP,不变调为DP。考察发现,天台话准名词并入结构的必要条件是表达式语义表基本层次范畴的活动,满足该条件的,当宾语的...

鹤壁方言的“咾”“勒”“啦”及相关问题————作者:辛永芬;马静;

摘要:鹤壁方言相当于普通话助词“了”的成分有三个:“咾[·lɑu]”“勒[·l??]”“啦[·lA]”,“咾”表示“动作完结或结果达成”“时间标记”和“条件标记”三种语法意义;“勒”表示“动作过程或变化过程已经完成”和“动作完成且状态持续”两种语法意义;“啦”表示“事件完成”“新情况已经实现”和主观语气三种意义。其中,“咾”“勒”的用法合起来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了1”,“啦”的用法...

说楚文字中一种特殊的构形现象——以“■”“■”的考释为例————作者:侯建科;

摘要:望山楚简中的“■”字,学界旧或释为“家”,抑或释为“室”,未有定论。今根据楚卜筮简常见格式以及简文文例进行再考察再分析,推定“■”应即“■(家)”字异体。同时,新出清华简《叁不韦》的确切文例亦可证旧皆释为“刑”之繁文的“■”字当改释为“罚”。楚文字中以“■”为“■”与“■”为“罚”的构形原理,皆应是在古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大背景下,受词义聚合作用的影响,这些字中的构件与另一个义同或义近的字发生替换,“...

沉痛悼念本刊编委裘锡圭先生

摘要:<正>著名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历史学家,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八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裘锡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8日1时45分,在上海新华医院逝世,终年90岁。裘先生遽归道山,是我国语言学界、历史学界的重大损失!裘先生主要致力于古文字考释及相关的古典学研究。裘先生在殷墟甲骨文、商周青铜器铭文、战国文字乃至...

共时音感与历时蕴含:安阳方言“徽宗语”语音的生成音系学研究————作者:陈卫恒;

摘要:文章将安阳方言“徽宗语”生成规则简明概括为附加成分ai-k按介音条件分布、变化的规则,从“声介合母”得出合口介音归属判别的具体声韵条件,从单字本音与“徽宗语”形式的不对应得出“儿”“二”等字“徽宗语”形式基于早期单字音生成,说明深层形式兼顾历史的重要性。通过汉语内部的方言比较,得出“徽宗语”设计规则发生、发展的渐进性。通过比较汉藏、印欧语言秘密语,指出:音节结构的声韵二分,不仅属于汉语,作为非线性...

对应与层次:粤语东莞企石话的小称变调————作者:刘燕婷;武大真;

摘要:东莞市企石镇的粤语(下称“企石话”)存在35和55两种小称变调,二者不论在语音形式还是语法功能上,都和广州话、东莞莞城话的35和55变调无甚差别。然而,就辖词范围而言,企石话的小称变调却跟广州话、莞城话均有较大不同。文章首先梳理企石话的小称变调跟广州话、莞城话的对应情况,其后结合企石话内部以及东莞各地方言的事实,论证当地的35和55变调大致分属两个不同的层次

诺姆·乔姆斯基谈ChatGPT、人工智能、普遍语法、语言与思维————作者:塞缪尔·马鲁斯卡;诺姆·乔姆斯基;林鼎帆;

摘要:在这个访谈中,乔姆斯基强调,虽然像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它们离对语言的理解和认知还相差甚远。真正的语言理解需要对语言内部结构的把握,而这正是人工智能模型所缺乏的。他指出,人类与生俱来就拥有一种普遍语法,这是一种使语言习得成为可能的先天认知结构,并建议人工智能也可以从类似的基础结构中获益。乔姆斯基对“语言决定思维”的观点提出质疑,指出我们与生俱来的认知结构很可能同时影响...

“怎么个X法”的句法分析————作者:熊仲儒;

摘要:文章讨论“怎么个X法”的结构问题,并建议将它分析为以“怎么”为核心的限定短语,其中“怎么”是限定范畴,“个”为量词。根据分布式形态学,量词扩展的名词实为词根,该词根要受轻名词扩展,据此证明量词扩展轻名词。“法”实现作轻名词,理论上它可以激发短语移位,也可以激发核心移位。根据统计数据和句法行为,文章选择了核心移位。最后动词、形容词与名词等通过核心移位跟“法”融合,构成“X法”这样的复合名词

汉语口语中的引语标记“叫”及相关问题————作者:张金圈;

摘要:在汉语口语中,“叫”具有引语标记功能,不仅可以标记Recanati(2001)所说的闭合式引语,而且也可以标记开放式引语。“叫”标记的引语Q一般都是形式和意义相对固定的“成语”,类似于一个专有名词。“叫+Q”结构前边通常会出现或可以补出一个与Q具有同指关系的信息名词,后边则大都会有对Q的意义进行进一步阐释说明的话语。引语标记“叫”来源于称名结构“A叫B”中的动词“叫”,演变的动因是名称和引语在语义...

指称形式与话题结构的交互——论吴语高淳话的附着词“是”————作者:郁孙豪;唐律铭;

摘要:吴方言和近代文献中,代词时常附带前缀“是”以表达某种强调。该前缀的意义为何、如何形成,目前仍不明确。而吴方言中较保守的高淳话(宣州片-太高小片)存在一个功能相近的附着词,或可从中窥知前缀“是”的早期面貌。句法上,附着词“是”仅前附于体词性成分,不得进入小句内,只能构成出位结构;语义上,“是”的主干必须有定,且已激活。这显示附“是”短语与话题十分相似,而根据其语篇表现可得:附“是”成分是听者当前没在...

再论“次清化浊”——区域方言学视角————作者:夏俐萍;陈禹风;

摘要:湘鄂赣交界地带的“次清化浊”现象可以从音系格局和音值两方面讨论。从音系格局来看,次清化浊可以分为次清全浊合流型和次清独立型,前者与赣语的塞音格局相同,后者与湘语的塞音格局相同。从音值来看,次清读浊音的表现有带音浊音及其变体、气声两种类型,两类浊音处于发声态连续统的不同阶段,其中岳阳荣家湾方言和平江岑川方言音系中出现了两类浊音。次清化浊同时与送气弱化和浊音清化有关,不同方言按照不同的塞音格局采取不同...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音韵学分会中国音韵学第四届学术研讨会暨2025年中国音韵学暑期讲习班启事————作者:本刊记者;

摘要:<正>为继承音韵学传统,繁荣并发展我国的音韵学事业,2025年7月16日至24日,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音韵学分会和延边大学将联合举办“2025年中国音韵学暑期讲习班(7.16-7.21)”和“中国音韵学第四届学术研讨会暨音韵学国际学术论坛(7.21-7.24)”等两项学术活动,诚邀学界同仁共襄盛举!一、2025年中国音韵学暑期讲习班主题为“音韵学研究方法:对音与音韵研究”,讲习班收取注册...

靖远方言舌尖元音的声学和发音生理特征————作者:李旭;刘新中;

摘要:靖远是舌尖元音最丰富的汉语方言点之一。文章根据声学和发音生理数据对靖远方言■等四个舌尖元音的语音特征进行语音学分析。靖远方言舌尖元音发音生理方面的特征,在舌尖位置的前后、高低及唇形的圆展上都有表现。舌尖后元音与舌尖前元音声学方面的区别主要在F2和F3:■音与■音的区别表现在F2,其F3分布得较为离散;■音与■音的区别主要在F3,其在基于F1、F2声学空间中的分布范围与舌尖前元音大面积重叠。从声学、...

《论语·先进》“曾皙言志”章新诠————作者:张学城;刘光;

摘要:两千年来学者对《论语·先进》“曾皙言志”章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句的诠释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新近公布的海昏侯汉简《论语》中正有此篇,为正确解读“曾皙之志”提供了线索。海昏侯汉简《论语》中“浴”写作“容”,读为“颂”,是雩祭时使用的一种乐舞。据此可知,“曾皙之志”是曾皙在受到任用后举行雩祭,亲身践行周礼。这与孔子一生践行周礼的行为契合,是孔子“吾与点也”的真正原因

第十三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作者:本刊记者;

摘要:<正>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主办、河北师范大学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将于2025年10月25日~26日在河北师范大学举办。本届会议主题和议题为“新征程中国社会语言学新发展”,包括但不限于语言政策、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语言战略与国家安全研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社会语言学研究、国家语言能力与国民语言能力研究等。会议不收取会务费,差...

说“辛”“新”“薪”————作者:张昂;

摘要:“辛”“新”“薪”三者的古文字构形以及意义,具有密切的联系:“辛”字本象“树木新生的部分”,较古的繁体作■,木形保留完整,即“■(亲)”字;“■(新)”字从斤从辛、辛亦声,会“以斤斫木而取之”之意,其所从之“斤”旁之斧斤尖刃处,多对准“辛”旁上部的■形之底部,二者当有特定的“形位”关系;“斫木所得”即为“薪”。“析”字象“以斤破木”,即对“薪”作截断、剖开等进一步的加工。从早期字形体现的所记录之词...

  语言科学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带头大哥666

    感觉语言科学比较注重创新性研究,前后投过两次都无疾而终,期刊时间安排很明晰,这点好过大部分期刊,每一步都有时间点卡着,从以往发表的期刊来看,从投稿到发表不低于一年时间,该期刊质量确实不错,业界比较认可,可能是我的研究一般,还没送外审就退了,还得继续努力!

    2024-08-26 17:46
  • Yangming_ak

    审稿速度一般,有基金支持感觉更容易发表。审稿分为两到三轮。先是内部审稿,后送往外评专家审稿。需要2-3个月。

    2020-12-13 20:42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语言科学是C刊吗?
A:是C刊。

江苏省徐州市地区核心期刊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