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最新期刊目录
从语言共同体到文化共同体再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演进————作者:杨牧;刘海涛;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其他共同体的重要区别在于其庞大规模和紧密结构,这些独特优势得益于对共同语言文字、共同文化的重视。文章探讨了共同语言文字、共同文化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强调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拥有深厚历史与现实基础的自在、自觉实体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书同文”作为一项根本性的文化制度,通过统一汉字推动了语言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团结提供了坚实基础。通用语言文字不仅是沟通工...
中国百年大规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调查:实施过程、成果应用与当代启示————作者:袁伟;姜赫;陈雪彤;
摘要:百年来,我国政府先后主导开展了多次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的大型调查,主要包括全国语言区域状况调查、汉语方言普查、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全国普通话普及情况抽样调查及全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文章深入剖析了历次调查实施的基本情况,这些调查时间维度跨越民国至今近百年,覆盖全国或大部分地区,调查内容既涉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也涉及对方言、通用语言本体层面的考察。不同历史时期的调查成果都为当时开展...
新时代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政策历程、创新实践与发展路向————作者:石琳;
摘要: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是充分发挥语言减贫与教育扶智的积极作用,面向重点地区和关键人群,尤其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学前儿童,持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本研究聚焦承担民族地区推广“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任务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阐释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在“普及普惠→专项措施→质量保障”政策历程中,逐步形成具有我国民族地区特色的语言政策框架。同时,总结新时代民族地区在语言教育要素...
数字资本主义时间商品化运作的本质特征、深层动因与精神后果————作者:林安蕾;王艳华;
摘要:当代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正推动社会时间节奏和个体时间体验发生深刻转变,作为资本主义存在基础的时间商品化环节被数字技术全面重构和无限拓展,几乎全部社会时间都被吸纳整合到资本增殖的动态过程中。从本质上讲,数字资本主义的时间商品化运作是由数字劳动推动的,数字劳动将资本增殖与主体性建构的张力有效整合,通过培育用户使用粘性、吸引消费等环节来为时间商品化运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扩张动力。数字资本主义的时间商品化将自由...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伦理解析————作者:方熹;朱辉进;张俊刚;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在对传统形而上学精神生产理论和现代资本主义精神异化现实进行伦理批判之后,建立了以人的精神自由解放为最高逻辑的伦理追求。这一以“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最终呈现的伦理追求实现于自然、社会与精神三个维度的全面解放,具体表现为劳动的自由、时间的自由与主体的自由。以伦理实践为中介,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求人必须在真正的共同体中履行公共道德,在人化自然的过程中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在科...
“两个结合”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涵育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研究————作者:朱惠军;
摘要:2035年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是建成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达至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便是培育大量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人才充实到教育一线,这是新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和总体目标。高校是培养具有教育家精神人才的母机和重要阵地,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和历史担当。高校各类课程建设是教育家精神涵育的重要路径,是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教...
国家安全利益下个人信息跨境传输的合法性基础——兼评我国首例个人信息跨境传输案————作者:张建文;杨志杰;
摘要:个人信息跨境传输的合法性基础是指跨境传输个人信息所必须具备的正当法定理由。我国首例个人信息跨境传输案部分回应了学界对此长期存在的一元论与多元论、条件替代论与双重拘束论的理论争议,但对合法性基础与监管条件的外在关系未作探讨。构建以单独同意和法定许可为基础的合法性基础二元模式,具有法理正当性和现实必要性,体现了个人权利与社会公益的利益平衡,也是成本效益最优化的制度选择。其中,单独同意规则扩大了告知义务...
数字行政执法与行政复议简易程序的双效衔接及其制度优化————作者:戚建刚;杨丰合;
摘要:我国诸多行政管理领域已经大力推行数字化行政执法方式,但由于“数字+执法”的发展时间较短,程序规范尚不完善,所引发的行政纠纷案件数量呈攀升趋势,且目前的争议处理机制存在诸多不足。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规定了行政复议简易程序,为化解数字行政执法所引发争议提供了契机。从社会成本与公正价值评估视角分析,两者具有衔接之必要性;从资源配置与效益实现关系分析,两者具有衔接之可行性。虽然当前数字行政执法与行政复议...
法兰西民族一体化建构的审视与反思————作者:杨顺清;
摘要:法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移民国家。源源不断的移民浪潮,为法国提供了丰沛的人力资源,助力了法国经济的发展。然而,移民的身份多元和文化异质却使得法兰西存在各族裔群体的居住分异、社会分化和结构性紧张等问题。为了推进法兰西民族一体化建构,法国采用世俗主义原则,致力建构各族裔群体的公民身份认同,推进各族裔群体的社会融入。不过,法国多元族裔的整合,始终无法解决族裔多元异质与法兰西民族一体的失衡、民族认同与多元族裔...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养老服务的合作生产————作者:李静;段昆昆;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和养老服务供给“城乡差距”的背景下,如何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合作生产理论,对X县农村养老服务合作生产的参与主体、形成过程及实践成效进行分析,发现建设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可推动政府部门、养老服务机构和老人及家庭等多元主体参与合作生产,经历规划、交付和反馈等过程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可及性、推动养老服务主体关系协同和公共价值培育。在大力推进...
民间“社”组织的公共性建构及其内在机制——基于晋南村落的田野考察————作者:柴书毓;
摘要:“社”组织是在农耕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本土性民间社会组织。公共性建构是晋南地区民间“社”组织实践及运行的重要表征,也是其参与村落社会治理的方式和价值所在。通过对晋南村落的田野考察发现:“社”组织的公共性建构包含共享性、共建性、共治性和共识性四个面向,涉及公共空间、公共事务、公共规则和公共精神四个方面。“社”组织公共性建构的内在机制包括其文化内生性、集体认同感、社会交往互动和共同规范准则。这些机制的...
西南联大对中国现代哲学的历史贡献与当代启示————作者:赵瑞雪;范鹏;
摘要:西南联大对中国现代哲学(1919~1949)贡献独特,哲学界对此已有研究。然而已有的研究大多比较宏观,个别个案研究虽然比较深入,但视野不够开阔;更多的研究则侧重于记述或回忆。本研究基于中国现代哲学学术史,以冯友兰、金岳霖、贺麟、汤用彤为主体,着重对贡献的表现、成因与启示进行探讨。西南联大对中国现代哲学的独特贡献在于:一是开启了中国哲学现代化发展的实质性探索;二是开展了开发未来中国哲学发展三大资源的...
西南联大旅行散文的边疆书写————作者:马绍玺;
摘要:西南联大散文家的边疆行,是一种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旅行。他们旅行的终极目的是要在边疆寻找中国的现代品质,为中国抗战的最终胜利提供边疆力量。他们的行走以及对“路”的书写,让边疆走进中心、让陌生变为熟悉、让中心与边地彼此接纳。他们努力寻找边疆生活的现代品质,发现边疆人民和文化的抗战品质。面对邻国野心尽显的大民族主义,他们的实地考察和文学书写,宣告了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固有领土。他们的边疆行...
云南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院揭牌
摘要:<正>6月16日,云南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原所长王延中,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和雪莲,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各学院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参加揭牌仪式。云南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院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庚伦教授在发言中表示,教育研究院将坚持以教育科研、服务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促进民...
中国自主疆域史话语体系建设的视角、理论与方法————作者:李大龙;
摘要:中国疆域史话语体系是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长期以来,学界和国人习惯于用历代王朝史观认识和诠释多民族国家中国疆域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但历代王朝疆域也只是多民族国家中国疆域的组成部分,聚焦历代王朝自称或他称的“中国”不能构建起完善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疆域话语体系。只有超越传统史观,视角上实现从“中国”到“天下”的转变;构建从“中国”与“边疆”二元结构到“天下国家”的“天下一家”整体发展理论;采...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以族聚民”逻辑——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土司头人身份转换的分析————作者:冯育林;
摘要:西方早期现代国家的国族建设是“聚民为族”的过程,近代以来的中国国族建设则是“以族聚民”逻辑。这可以通过新中国成立之初土司头人身份转换来解释。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司头人发生了三重身份转换:一是被定义为民族上层,二是成为国家干部,三是产生中华民族身份意识。土司头人身份转换,具有促进中华民族内部团结和政治统一、边疆族群“中华民族化”等积极意义。土司头人身份转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具象体现,展现当代中国对...
中国特色铁路外交的演进逻辑、实践阻碍与战略调适——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作者:卢光盛;田继阳;
摘要:“铁路外交”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直接体现,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的重要纽带。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中国铁路外交通过异质行动者实现了从“国家主导”到“多元协同”的范式演进,其演进逻辑呈现外交目标复合化、行动者网络多层化及利益协调动态化等显著特征。中国近年来铁路外交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也面临着行动者网络的现实分化、海外铁路项目风险和“第三方”行动者带来的现实阻碍,其背...
第十届远程教育与学习国际会议在我校召开
摘要:<正>6月13日至16日,第十届远程教育与学习国际会议(ICDEL2025)暨第八届教育研究和政策国际会议(ICERP2025)在我校召开。本次会议由云南师范大学主办,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承办,来自美国、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及地区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了远程教育、学习技术、教育研究及政策发展的前沿成果与未来趋势。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正权参加开幕式并致辞
跨境犯罪共同法治:政治本质、差序格局与整体行动————作者:周建军;曹渝;
摘要:跨境利益的客观存在及其分层诠释指明了跨境犯罪范畴的利益基础,决定了跨境犯罪治理的利益旨趣,奠定了跨境犯罪治理的政治本质和共同法治要求。源于边地社会的自然基础和差序格局,跨境犯罪出现了显而易见的异化问题。为此,跨境犯罪的共同法治要从跨境法益及其共同命运的政治基础出发,尊重跨境事务的自然属性和需求,反映各方的合理利益,控制优势权力的滥用,通过信任、交往和法治的方法,抑制跨境犯罪的发生,共同惩罚犯罪人,...
外部条件对国有企业数字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作者:陈予涵;张国胜;
摘要: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提高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企业数字技术创新面临着大而不强、快而不优、技术封锁等重重困难。因此,如何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高数字技术研发和供给能力,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聚焦数字时代下国有企业在高质量数字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运用2007~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国有企业的数字创新质量是否更高,并从外部条件视...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系统投稿,一个月后再登录账号,提示密码错误,但是自己输入的密码是正确的,又按找回密码时邮箱根本没有重置的邮件,后面又重新注册新账号,依然是同样的问题,可以投,投完就登不进去,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遇到过该学报的类似投稿情况。本人保证系统投稿的网址是在学报上获取的官方投稿渠道,不是其他的。
2024-03-19 10:40 -
zhaohhhh
博士生独作,20231205投稿,到今天(20240206)三个月了,还是“初审”,打电话过去秒退稿,方向是分析哲学
2024-02-06 09:53 -
奔跑的辣椒酱
2020年3月投稿,会有邮件回复收稿通知,但经过专家评审后又拒稿不录用,没有编辑给出任何意见,只说不符合期刊选题,建议另投他刊。整体感受优点是快,缺点是缺乏修改意见。
2023-12-22 12:13 -
zhaohhhh
2022年3月收稿,4月25日到7月5日初审,4个月时间,没有任何动静,不推荐该期刊,很慢,关系搞多,中途发了7封邮件没人回,让我白等那么长时间,不一稿多投这世道太难了!
2022-07-05 09:56 -
zhaohhhh
假期投稿基本上没有进度可言,平时还是不错,流程清晰
2022-02-10 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