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最新期刊目录
在规范性与实效性之间:CPTPP国有企业规则国别例外逻辑考证————作者:车路遥;
摘要:国别例外是CPTPP在贯彻高标准国有企业规则的同时,为兼顾不同缔约方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制度的差异而作出的灵活性缔约安排。CPTPP国有企业规则国别例外在结构设计上保持强规范性,体现为努力维护国有企业一般性规则的普遍性、确定性和可裁性。同时,国别例外具体条目设置使国有企业规则实际上具有弱实效性,体现为其与条约目的的低匹配度和权利义务关系实现的较低程度。强规范性和弱实效性的组合可以被称为“规范确认型缔...
论以“有效环境治理”为目标的环境法基本制度体系————作者:杜健勋;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经过一审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环境法基本制度作为以生态环境法典为集中表征的环境法律体系化的重要方面,决定着环境法律体系化的方向,应当在环境宪法的边界约束下展开其结构设计。通过梳理我国理论界对于环境法基本制度的理解,应当在“有效环境治理”的目标导向下,基于潘德克顿体例的法典结构,形成总则编的类型化制度结构和分则编的具体基本制度形态,以预防类、过程控制类、事后救济...
基于现象学“生活世界”的芝诺运动悖论新解————作者:文兴吾;
摘要:将现象学方法(尤其是“生活世界”思想)运用于对芝诺运动悖论的研究,可以明确以下几点:芝诺运动悖论的提出与芝诺参与、观看或思考古希腊体育赛会密切相关;芝诺运动悖论是人类对运动概念的最早反思。据此审视芝诺运动悖论,可以发现,芝诺否认运动的四个论证具有一个共同的深层结构,即“能移动的物体(随时间)穿越空间实现位置变化的过程”。这一深层结构正是隐含在芝诺运动悖论中的论证前提,它体现了芝诺的位移运动观。芝诺...
传承 开拓 创新——《学术论坛》敬告作者、读者
摘要:<正>《学术论坛》是由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辟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文化与传播学、区域国别学(东南亚地区)等学科栏目。本刊自1978年创刊以来,承蒙各界厚爱与大力支持,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广西“十佳社会科学期刊”“广西优秀社会科学期刊”...
稿约
摘要:<正>1.本刊不收取版面费或者其他任何费用。欢迎视角新颖、见解独到的高质量学术稿件,尤其欢迎对前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专题化的策划、研究。导向正确、资料详实可靠、前瞻性强的优秀学术论文优稿优酬。文章篇幅12000~20000字为宜。2.本刊严格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及编辑部三审制度,力求审稿专业性和公正性。来稿请另页写明中文标题、英文标题以及作者姓名、单位、职务、职称、...
中国式股东失权机制的立法进步与司法挑战————作者:傅穹;王俊博;
摘要:在我国限期认缴制改革实施背景下,股东失权机制旨在落实公司资本充实到位,有别于解决公司内部团结的股东除名机制。目前,股东除名被吸纳于股东失权条款之中,股东除名机制的独特功能与适用范围有待重新解释。股东失权的理论基础不限于民法的“合同解除理论”“社团惩戒说”,其提供了公司组织法的理论补强。为充分发挥股东失权的惩戒功能,不妨扩张适用于加速到期与抽逃出资等情形。股东失权的董事会决策判断须以公司利益最大化为...
信息传播与政府响应:我国公众国家安全感知的形成机理及提升策略————作者:葛蕾蕾;
摘要:公众国家安全感知是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风向标,是提高公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着力点。作为提高国家安全治理水平、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工作支点,公众国家安全感知这一观察视角尚未得到学术界的充分关注。文章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52个2012—2024年的国家安全典型案例进行整体分析,归纳和总结了公众国家安全感知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在概念构建上,公众国家安全感知包括国家安全认知和...
“反制力”:我国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新诉求————作者:谢贵平;叶玉钢;
摘要: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需要国家安全能力予以保障和支撑。国内外学界多以“硬实力”“软实力”和“巧实力”等概念指称或表征国家安全能力。“反制力”概念是在借鉴“硬实力”“软实力”和“巧实力”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其内涵是以器物层面的“实力”前提、以关系层面的“权力”运作、以各种力量和精神意志综合运用的“能力”保障的复合。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发展中国家,但以斗争精神与和平目的为思想...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水平评价与提升机制研究————作者:王静;
摘要: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正在加速调整,安全稳定已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议题。文章基于开放系统理论,以社会、共生、技术三个层面为出发点,从社会根植性、共生网络性、技术跃迁性三重维度解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理论内涵与逻辑理路,提出“根植逻辑—共进逻辑—跃迁逻辑”的系统性框架;通过引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提出判定和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信度—丰度—力度”三维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
我国数据财政实践的法治问题与完善路径————作者:薛皓天;
摘要:公共数据有偿使用的初衷是弥补数据开放成本,而特许经营模式的实施则为数据财政实践创设了制度空间,当前国有数据资产处置收益与国企数据利润上缴或分成等非税收入为其主要收入形式。依据公共财产法理论,数据财政实践需要满足“取财”规范性与“用财”公平性的法治期待。在“取财”层面,地方将公共数据视为国有资产面临合法性风险,对数据开放的定价亦存在模糊性,而部分数据非税收入征管的财政监督存在缺位;在“用财”层面,数...
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动力机制与实践路径——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作者:汪妍;李凤亮;
摘要:当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作用于文化产品,其创新动能不仅赋能文化产品生产者、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而且也在重塑新型文化生产关系。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规模逐年增长,但仍表现出贸易结构不平衡、显著性空间分异和出海市场固定偏好等特征。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要求文化产品出海生产者更具创意转化能力、生产资料充分体现高新科技含量、生产对象突破数实融合边界、生产关系更凸显具有共同意义的数字算法平台,这些构成了中...
AIGC赋能中国数字文化高质量出海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基于行动者网络视角————作者:祝新乐;解学芳;
摘要:在智能传播时代背景下,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成为极具活力的行动者,为中国数字文化的高质量出海创造了重大机遇。作为技术行动者,AIGC入局中国数字文化出海行动者网络,将文化生产主体从单一的人转译为与技术共生的复合主体,将数字平台从信息的传递者转译为文化的推广者,将海外受众从文化的接收者转译为文化的参与者,赋能中国数字文化通过内容优化、传播增效和体验升维,实现高质量出海。同时,AIGC技术的异化将...
我国公共数据汇聚关联风险的系统解构与治理进路————作者:王铼;
摘要:公共数据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其汇聚是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也是释放数据价值、赋能国家治理的关键。然而,公共数据汇聚在实现价值整合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聚集,公共数据的“规模致敏”和“汇聚致密”效应可能带来风险的叠加与外溢。因此,有必要从国家治理的角度,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方法论考察公共数据汇聚中可能产生的关联风险。公共数据汇聚关联风险主要源于数据、主体、场景、技术、制度五方面,经主体、客体、媒...
面向全民健康的医疗保险费用覆盖:理念框架、结构困境与制度转型————作者:翟绍果;徐咪;
摘要:全民健康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目标,医疗保险承担着费用覆盖的重要角色,应针对新时代价值体系重构与功能结构转型的需求而进行适配性调整。面对社会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医疗保险应构建“人口适配—服务革新—财务韧性”的保障结构,通过参保渗透度、服务承载面和财务保护度三个维度的结构优化,推进费用覆盖实现高效保障。但从实践效应来看,当前我国医疗保险费用覆盖面临多维结构性失衡,其中,参保渗透度对人口结构变迁的适配...
拓展中间品贸易培育外贸新动能的逻辑与路径——基于全球产品内分工的视角————作者:张二震;戴翔;
摘要:在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中间品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主要引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融入全球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以“中低端嵌入”融入全球价值链,“两头在外”“大进大出”,通过大规模中间品进口并完成组装加工后复出口,由此推动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这种贸易模式主要采取制成品(最终产品)出口方式,导致我国中间品出口占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面临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尤其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遏制打压手段日益加剧,我国...
“十五五”时期人工智能何以赋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基于技术—经济—社会范式的分析————作者:宋宪萍;曹宇驰;
摘要:“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阶段,也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工智能技术—经济范式虽摆脱了技术决定论倾向,但这种制度分析局限于生产组织层面,忽略了制度对技术的引导、塑造作用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社会关系变化的重要性。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技术和经济层面的驱动,更取决于社会层面的规制,需将社会范式协同纳入传统技术—经济范式,构建...
数实融合壮大数字产业集群的推进机制和发展策略————作者:李銮淏;夏杰长;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数据要素的海量生成和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迭代普及,全球范围内传统产业从单纯性的地理集聚向线上空间和线下实体共生交互的方向变革,演化为由数字产业化集聚和产业数字化集聚构成的数字产业集群形态。数字产业集群具有数字产业主导性、数据要素驱动性、平台边界模糊性的内容架构特征以及资源配置虚拟化、空间分布灵活化、产业链条一体化、知识创新外溢化的运行功能属性。我国加速壮大数字产业集群,对于推动...
“新型经济全球化”与“慢球化”的理论表征及相容性分析————作者:张月友;
摘要:经济全球化变局是中国调整国际大循环战略的直接原因,其未来走向是世界各国政府和学界高度重视的话题。“新型经济全球化”与“慢球化”作为第三次经济全球化调整期出现的两大理论范式,其相容性机制成为重构全球治理体系的关键命题。文章系统梳理了经济全球化理论的演进脉络,重点分析了“新型经济全球化”与“慢球化”两种经济全球化新走向的理论表征及其协同演进逻辑,揭示两者在主体认知、收益分配与治理变革等维度的辩证统一关...
混合式人工智能反诈预警模式优化:基于认知鸿沟与未来路径选择————作者:谢玲;
摘要:在“数实融合”背景下,语音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衍生数字技术等在预警场景的跨领域应用已成为反诈治理的“利器”。人工智能反诈预警基于“电诈潜在被害人—人工智能机器人—人工预警员”的在线联动机制,能够使预警员“意识链延伸”,有效缩短预警响应时间并提升预警效能。该预警模式下对人工预警的声音和话术应用的模拟成为预警对象感知诈骗风险的关键所在。因此,对现有模式的优化是当务之急。通过对人工智能反诈预警产生...
不变的仁学 多变的礼学——“先王之道”“新王之道”对比研究————作者:吴天明;
摘要: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石器九代多行“先王之道”,铁器后九代多行“新王之道”。两种王道,君子治国富民的仁学思想完全相同,但合理获取私利的礼学思想却大相径庭:在政治体制上,九代实行政教合一,后九代则推行世俗政治;在君子治国的看法上,九代认为君子均可治国,后九代则认为君子如难治国,可以宽恕自己,同理亦可宽恕他人;在君子身份的认定上,九代认为贵族官僚均为君子,后九代则认为真诚利人且合理利己者才是仁德君子,否则...
学术论坛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