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改进U-Net++模型的油菜pol TCMS温敏两系育性等级鉴定及温度育性关系的量化研究————作者:李世鹏;陈才武;张晶;吕恬;傅廷栋;易斌;
摘要: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全球重要的油料作物,其杂种优势的利用在提升产量与环境适应能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温敏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ol TCMS)因其育性受温度影响,具备一系两用的独特优势,已成功应用于两系育种。雄蕊、雌蕊长度是生产实践中进行育性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然而育性等级的主观划分方法易受人为因素干扰,最终影响表型考察及精细定位的结果。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育性等级...
水稻内卷叶突变体acl3的鉴定及调控基因的功能分析————作者:雷松翰;范骏扬;车艳奕;代永东;郑雨萌;田维江;桑贤春;王晓雯;
摘要:适度卷叶有利于异交结实和提高作物群体光合效率,在杂交水稻制种及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我们从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体库中鉴定到1个稳定遗传的内卷叶突变体acl3 (adaxially curled leaf 3),该突变体表现出株高和结实率降低、千粒重显著提高。石蜡切片表明,叶片上表皮维管束间的泡状细胞数量减少和面积变小是导致acl3极度内卷的主要原因。遗传分析表明,acl3的突变性状受1对单隐...
一份玉米小籽粒发育突变体mn-like1的遗传分析与分子鉴定————作者:袁鑫;赵卓凡;赵瑞清;刘孝伟;郑名敏;刘育生;董好胜;邓丽娟;曹墨菊;黄强;
摘要:籽粒是玉米最重要的库器官,其正常发育需要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供应与顺畅的物质运输通道。本研究在选系中获得了1份籽粒发育缺陷突变体small kernel 18 (smk18),经多年多点种植,突变体smk18性状遗传稳定,统计(B73×smk18) F2群体分离比,发现该性状受一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将smk18突变性状回交5代于自交系RP125中构建近等基因系mn-like1 (R...
绿洲灌区玉米籽粒产量及品质对密植及间作豌豆的响应————作者:闫尚龙;王琦明;柴强;殷文;樊志龙;胡发龙;刘志鹏;韦金贵;
摘要:针对绿洲灌区增密导致玉米籽粒品质下降问题,研究间作豌豆对不同密度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构建高产高品质玉米种植模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2020—2021年,设裂区试验,主区为单作玉米(M)、玉米间作豌豆(M||P);副区为玉米种植密度,单作分别为每公顷7.8万株 (M1,低密度)、10.35万株(M2,中密度)、12.9万株(M3,高密度),对应低、中、高间作玉米密度分别为每公顷4.5万株(M1...
基于QTL定位发现的OsWRI3调控水稻种子的落粒性————作者:杨海洋;吴林宣;李博纹;石翰峰;袁禧龙;刘金朝;蔡海荣;陈诗怡;郭涛;王慧;
摘要: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 落粒性与水稻的产量息息相关。培育适合现代机械化收获且落粒性适中的水稻品种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策略。然而水稻的落粒性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且受多方面的影响, 现有理论不能完全解释落粒的现象。因此, 为了挖掘控制水稻落粒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与基因并完善水稻落粒基因的调控网络, 本研究以易落粒的父本YZX和难落粒的母本0...
近二十年国审冬小麦品种的产量与品质性状变化趋势研究————作者:吴柳格;陈坚;张鑫;邓艾兴;宋振伟;郑成岩;张卫建;
摘要:分析近二十年北方冬麦区与南方冬麦区国审冬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变化及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旨在明确品种更替过程中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趋势,为未来高产优质小麦育种和栽培技术创新提供重要参考。收集并整理2000—2024年北方冬麦区与南方冬麦区1187个国审冬小麦品种数据,将其按品质类型分为强筋、中强筋、中筋与弱筋4种类型,并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品质指标等进行了分析。自2017年起,2个麦区国审冬小麦品种数...
花生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基因AhSFH的克隆及其响应黄曲霉菌侵染的表达特征分析————作者:郭腾达;崔梦杰;陈琳杰;韩锁义;郭敬坤;吴晨迪;付留洋;黄冰艳;董文召;张新友;
摘要: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phosphatidylinositol transfer protein, PITP)是真核生物细胞内膜系统间转运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胆碱单体的一类蛋白质,其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信号转导、逆境胁迫响应等多种重要的生命过程。花生中响应黄曲霉侵染的PITP基因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高抗黄曲霉侵染花生种质“J11”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花生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类基因,并通过生...
湖北省一季稻发育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作者:王芬;吴东丽;张全军;
摘要:为了深入研究一季稻发育期及发育期长度(Growth periods lengths,GLs)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1991—2020年湖北省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发育期观测数据和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湖北省一季稻发育期及GLs的变化特征,量化了发育期及GLs变化对日平均气温、日平均地温、气温日较差、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991—2020年湖北省一季稻发育期以推后趋势为主(平均2...
早熟小麦品种扬麦37主要目标性状的遗传构成分析————作者:吕国锋;范金平;吴素兰;张晓;赵仁慧;李曼;王玲;高德荣;别同德;刘健;
摘要:冬春小麦杂交是拓宽小麦品种遗传基础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冬春杂交育成品种扬麦37及其母本春性品种镇麦9号和父本半冬性品种邯6172的生育期、产量相关性状、抗病性和品质等育种目标性状的测定以及64个上述性状相关基因的分子检测,分析扬麦37的遗传构成以及育种目标性状相关基因在育种过程中的选择情况。结果表明,扬麦37比镇麦9号成熟期早4 d。扬麦37与镇麦9号株高相近,每平方米穗数和千粒重介于双亲之间,每穗...
大豆开花时间和成熟期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候选基因预测————作者:王琼;邹丹霞;陈兴运;张威;张红梅;刘晓庆;贾倩茹;魏利斌;崔晓艳;陈新;王学军;陈华涛;
摘要:大豆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对光周期极为敏感,其栽培和产量均受到田间光周期条件的制约。本研究对264份大豆种质资源的开花时间和成熟期性状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开花相关性状与蛋白质含量、含油量、百粒重和株高等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随后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出235个与开花时间和成熟期相关的位点,并预测了14个可能参与调控大豆开花时间和成熟期的候选基因,其中与开花时间相关的候选基因有10个,与成熟期相关的基...
黄土旱塬区秸秆覆盖量对不同降雨年型土壤水温效应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作者:赵刚;张建军;党翼;樊廷录;王磊;周刚;王淑英;李兴茂;倪胜利;米文博;周旭姣;程万莉;李尚中;
摘要:为了明确黄土旱塬区不同降雨年型下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温效应和冬小麦产量影响机理,本研究连续7年研究了秸秆覆盖量在不同降雨年型对土壤水分、温度及冬小麦耗水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显著提升越冬期地温,覆盖量越大,增温效果逐渐减弱。在干旱年和平水年,返青期1500 kg hm-2处理呈增温趋势,而丰水年则表现为降温;不同年型下,覆盖量越大降温效果越显著。秸秆覆盖在冬小麦生育期...
基于转录组和AlphaFold对稻瘟菌经典效应蛋白和水稻受体的快速鉴定————作者:凤舞剑;冼晓青;张新钵;曹丹;强承魁;
摘要:效应蛋白是植物病原菌克服植物免疫的重要武器,病原菌在侵染初期与植物的斗争中会分泌不同类型的效应子。为了鉴定病原菌关键的经典效应蛋白和与植物互作的靶基因,拟通过生物信息学和结构生物学建立经典效应蛋白和靶标蛋白的鉴定方案。以稻瘟病菌和水稻为对象,运用SignalP、TMHMM、PredGPI、WoLF PSORT和EffectorP在稻瘟病菌中共鉴定到535个效应蛋白,主要分为5类。利用稻瘟病菌-水稻...
自然条件下气温升高3至4℃对地膜玉米根-冠衰老和产量的影响————作者:张世博;李宏岩;李培富;任瑞华;路海东;
摘要:随着近年来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及骤旱频发,地膜春玉米早衰现象愈加严重,严重抑制了玉米产量的形成。目前,关于覆膜玉米早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分逆境胁迫与叶片关系方面,而覆膜增温对春玉米根-冠衰老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因此,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西北半湿润易旱区的长武(年平均气温>9℃)和杨凌(年平均气温>12℃)进行了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以裸地为对照(CK),从不改变地膜保水效应的角度...
基于6个表型性状的青稞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作者:旺姆;卓嘎;扎桑;西若曲宗;达瓦顿珠;郭刚刚;张京;卓嘎;伦珠朗杰;
摘要:通过青稞种质遗传多样性评估,能够深入了解资源的优势变异,为青稞育种中优异互补亲本的选择提供便利,有效提高优异基因的交流聚合和新品种选育的效率。本研究选用了来自青稞种植区域的不同生态类型的1112份农家品种,通过6个表型性状的综合鉴定,评估遗传多样性和鉴定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1) 青稞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丰富,分蘖数、株高、穗长、茎粗、主穗粒数和主穗粒重均表现了丰富的变异;从农家品种到人工杂交...
离子锌和纳米锌对马铃薯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作者:李秋云;李世贵;范军亮;刘昊天;赵晓斌;吕硕;王艳浩;岳云;张宁;司怀军;
摘要:为探究不同种类锌肥及施用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马铃薯“陇薯14号”为供试品种,于2023和2024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CK (不施锌肥)、T1 (ZnSO4·7H2O基施,30 kg hm-2)、T2(0.3% ZnSO4·7H2O+0.05%尿素混合溶液喷施)、T3 ...
小麦小旗叶突变性状基因定位与遗传分析————作者:杨思杰;杜启迪;柴守玺;熊宏春;谢永盾;赵林姝;古佳玉;郭会君;刘录祥;
摘要:叶片形态作为株型结构的核心特征,对光合作用效率、作物产量及胁迫响应等具有重要影响。旗叶是小麦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功能器官,其光合效率直接影响小麦产量,深入挖掘旗叶发育调控基因有助于培育高产小麦品种。本研究以小麦品种京411为野生型,经诱变获得了表型稳定的小旗叶突变体je0261。该突变体表现旗叶变窄变短,旗叶叶长减小38.9%,叶宽减少29.3%,叶面积减小56.7%。根据突变体与野生型的F 基于近红外快速检测技术的谷子淀粉多样性分析及模型构建————作者:王若楠;张颖星;于筱菡;刘少雄;王跃;薛亚鹏;辛旭霞;张莉;刘敏轩; 摘要:建立谷子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快速、高效检测对挖掘具有优异品质性状的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来自于国内外不同生态区谷子种质资源657份,采用双波长法测定种子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在此基础上选择550份种质用Unscrambler X 10.4化学计量软件构建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的近红外模型,利用标准正常化结合散射处理(SNV and Detrend)和一阶求导导数处理参数对原始光... 《作物学报》简介 摘要:<正>《作物学报》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学术期刊。前身可追溯到1919年1月创办的《中华农学会丛刊》, 1962年更为现名。主要刊登农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生态、种质资源、谷物化学、贮藏加工以及与农作物有关的生物技术、生物数学、生物物理、农业气象等领域以第一手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以及专题综述、评述... 《作物学报》征稿简则 摘要:<正>1.文稿:来稿要求内容充实且具有创新性,数据可靠,条理清楚,论述有据,文字精练,图表简明。涉及产量性状或受环境影响大的试验,要求有2年以上或多个环境的重复,并须对数据作统计分析。综述性文章应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撰写,其内容能对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为加强国际交流,可用英文写稿,附中文摘要。“研究论文”一般包括摘要、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7个... 花生荚果力学特性评鉴及早熟种质筛选————作者:迟晓元;毕竞男;赵健鑫;陈娜;潘丽娟;姜骁;殷祥贞;赵旭红;马俊卿;许静; 摘要:花生荚果的力学特性是花生机械化收获的重要参考指标,早熟品种的筛选是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以499份来自世界各地的花生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果柄强度、荚果破壳力和成熟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果柄强度测定结果显示, 499份种质材料之间变异广泛(3.55~15.54 N), 265份种质的成熟荚果果柄强度(7.13 N)大于未成熟荚果果柄强度(6.99N),38份种质材料的果柄... 作物学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投稿三天后被拒,审稿速度很快,可惜我的文章不适合这个学报,虽然退稿了,但是给了很多审稿意见,编辑很友好,好评
zhaoh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