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鄱阳湖流域地下水潜力分区研究————作者:杨美;李云良;邢子康;储小东;陈静;
摘要:地下水是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的重要隐藏水源和水资源储备,近年来鄱阳湖流域极端干旱事件频发,为了从空间上探明鄱阳湖流域地下水潜力,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层次分析法,识别和绘制鄱阳湖流域地下水潜力区域。选取含水层岩性、地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覆盖、河网密度、曲率、粗糙度、地形湿度指数、地形位置指数、年降水量、坡度共计11个影响因素作为衡量地下水潜力的指标。结果表明:含水层岩性、地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覆...
渭河干流陕西段沿岸碳汇生态服务供需格局时空差异————作者:白皓冉;李怀恩;成波;成文娟;段清之;闫丹丹;
摘要:基于InVEST模型中的碳储量模块以及ArcGIS等软件工具,针对渭河干流陕西段沿岸的22个区(县),利用2010、2015、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地区碳库数据以及碳排放数据,以区(县)为最小单元,分析了研究区内生态系统服务碳汇项在地区间的供需匹配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碳汇服务供给总量由2010年的2 466.14万t减少至2020年的2 380.44万t,需求总量由2010年的1...
竖缝式鱼道主流蜿蜒度对草鱼上溯行为的影响研究————作者:石凯;孙双科;柳松涛;李广宁;郑铁刚;柳海涛;
摘要:竖缝式鱼道是一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鱼道类型,其高效运行依赖于良好的池室水力特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依据池室主流居中及回流区对称分布的原则,选择了3种不同主流蜿蜒度的竖缝式鱼道池室布置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物理模型;以草鱼作为试验对象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了它们在3种方案中的上溯表现;结合水力学指标与草鱼上溯数据,提出了推荐的竖缝式鱼道池室主流蜿蜒度。结果表明:随着主流蜿蜒度的增大,主流覆盖范围扩大,...
保定市湿地退化空间分布特征及预测分析————作者:鲁春辉;荣树杰;杨杰;谢一凡;叶逾;沈城吉;徐腾;南统超;
摘要: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大面积超采,导致该地区发生湿地退化的生态环境地质灾害。以保定市为研究区,基于2000、2005、2010、2015、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技术对研究区的湿地分布与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明研究区部分区域存在湿地退化现象,进一步采用Python语言构建马尔科夫模型,分别模拟自然演化情景、超采加剧情景、自然补给情景下2025年研究区湿地的演变趋势,并根据演变趋势进行相应预测分...
MSWEP降水产品对中国大陆沿海区域极端降水模拟的评估及校正————作者:李江夏;任宁丹;邓志远;
摘要:基于1979—2020年中国大陆沿海区域96个气象站点降水观测资料,详细评估了MSWEP高分辨率网格化降水产品在中国大陆沿海区域对极端降水的模拟精度。采用Cressman逐步订正法校正MSWEP,分析搜索半径R对校正结果的敏感性,并评估校正后的MSWEP对实际降水的模拟能力。研究表明:MSWEP降水产品对中国大陆沿海区域的日降水量整体上存在低估现象,北方省份精度略优于南方省份,在极端降水时期存在显...
水利现代化背景下准噶尔内流区人水关系时空演变研究————作者:苏绕绕;潘威;
摘要:基于多源数据与方法,研究了1900s—2010s准噶尔盆地内流区的人水关系。结果表明:聚落密度和水系密度高值区共同向北扩展,空间格局表现出阶段性的集聚减弱-增强-减弱的波动过程;各流域水系和聚落密度在时空分布上的演变普遍存在显著差异;受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影响,水系与聚落密度之间的相关性在1960s显著增强,并且削弱了聚落与水系各自在自然驱动过程中的时序关联性,同期水系与聚落的关系在空间维度上表现为集...
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河北省微咸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作者:杨飒;刘宏权;魏丽贤;明宇;潘增辉;
摘要:微咸水作为一种非常规水资源,其有效利用可以显著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探究微咸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将微咸水在农业、工业和生活中的用水量以及微咸水单方水成本作为投入指标,微咸水替代淡水的占比、微咸水灌溉作物产量变化、农业灌溉面积增加值以及微咸水工业增加值作为产出指标,通过静态和动态两个...
1956—2022年东江源区降雨变化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分析————作者:曾金凤;胡冬贵;刘祖文;谢水石;徐晓娟;张军;刘星根;
摘要:东江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的关键部分,研究其源头区域降雨的变化及未来趋势对有效开发和利用东江水资源至关重要。基于1956—2022年间24个气象站的数据,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和小波分析探讨了降雨变化特性,并结合Hurst系数预测了未来降雨趋势。结果表明:降雨的枯汛比例约为3∶7,集中度介于0.12~0.60之间,且5月为降雨高峰期;1956—2022年,降雨的年内分布趋于分散;寻...
强潮急流跨海桥梁基础局部冲刷研究————作者:李有为;肖苡辀;
摘要:跨海桥梁基础冲刷问题极为复杂,探究各个建设阶段中的床面冲刷情况,对于预防桥梁由于冲刷造成的损坏至关重要。以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在建)南航道桥主墩基础为例,针对桩基施工与承台施工的不同阶段,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及现场原位测量3种手段进行桥梁基础局部冲刷的研究,分析了各阶段的冲刷特性和水力特性。结果表明: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测测量数据基本吻合;桩基施工阶段期间,粉砂层已被冲刷掉,当前...
深孔近壁紊流发展对闸孔过流能力的影响————作者:阮艳平;邱勇;马德坡;季伦永;孔德鑫;
摘要:高水头水利枢纽中深式泄水孔的泄流能力对工程安全性具有直接影响。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模拟了深孔弧形闸门全开(1.20 m)状态下闸前水流的紊动特性。结果表明:随着作用水头的增加,近壁区域水流速度梯度增大,近壁紊流层厚度相应增加,紊流时均切应力也随之增大,导致水流紊乱程度加剧和能量耗散显著增加。具体而言,当作用水头从12.5 m增加到52.5 m时,闸前近壁紊流层的最大厚度增加了67%,最大切应...
基于XCT图像的铁尾矿混凝土孔结构特征与强度量化模型————作者:李薇;范明辉;李润阳;刘政浩;任文渊;罗滔;
摘要: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混凝土用量逐年递增,而混凝土的孔结构对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基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从孔隙率、孔隙位置分布和尺寸分布等多角度分析了铁尾矿掺量对混凝土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规律。通过灰色关联分析与回归分析,将孔隙划分为多害孔和少害孔,建立了铁尾矿混凝土强度与多害孔隙率、少害孔隙率间的线性量化模型。结果表明:随着铁尾矿掺量的增大,混凝土三维孔隙率与平均孔径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在...
基于格子Boltzmann法的柱群布置对污染物分布影响研究————作者:夏鹏飞;杜海川;杜璇;曹德生;
摘要:在河流、渠道和湖泊等浅水流环境中,污染物的输运现象广泛存在。为了保护水生态环境,研究污染物在这些环境中的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D2Q16模型的格子Boltzmann方法(LBM)模拟浅水流动,并利用D2Q5模型对污染物扩散过程进行模拟,探讨了圆柱群不同间距比、不同布置形式以及水流流速对柱后污染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圆柱间距比对于柱后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影响较大,当进口流速一定时,随着圆柱间距...
平面闸门动水闭门的数值模拟研究————作者:赵伟;蔡伟;易伟;
摘要:为了深入研究潜孔式平面闸门在流固耦合作用下的动水闭门过程,选取了某水电站进水口平面闸门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详细的流体区域和闸门模型。通过使用ANSYS Fluent中的RNG k-ε湍流模型、VOF(流体体积)模型及动网格技术,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将模拟结果与物理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以分析平面闸门的受力及变形情况。结果表明:通过与物理模型试验中的测点压强和流场分布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技术的准确性...
地震作用下土石坝单元失效概率研究————作者:李泽;陆志明;张小艳;彭普;郭兴;
摘要:土石坝的失稳与众多随机参数相关,传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通常忽略了库水位、土体抗剪强度和地震的随机性对土石坝的影响。为了全面分析土石坝的失效概率和破坏模式,以某抽水蓄能电站土石坝为对象,结合拟静力法、塑性极限分析法、有限元离散思想、随机规划理论和蒙特卡洛模拟法,提出了一种考虑土体抗剪强度参数变异性的土石坝可靠度分析新算法。基于单元失效概率理论,计算了坝体不同部位的失效概率,从而全面评估土石坝的可靠度。...
新疆某高水头抽蓄电站地应力综合测量及应力场反演分析————作者:蒋健;董志宏;周春华;罗笙;王斌;
摘要:精确的地应力实测数据以及精细化的数值反演分析对高水头抽水蓄能电站安全施工和高效运行至关重要。以新疆某处于复杂地质条件背景下的高水头抽蓄电站为依托,通过多种地应力测量方法(常规水压致裂法、三维水压致裂法及孔径变形法)进行综合测量,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实现地应力场的反演重构,分析了该电站输水隧洞沿线关键部位围岩应力分布特征及抗劈裂能力。研究表明:3种地应力测量方法在三钻孔交汇处所测应力量值及方位大体...
不积雨条件下黄土水分入渗特征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作者:雷磊;王晓东;魏小龙;刘子瑞;陈青云;白旭龙;田堪良;
摘要:降雨入渗是诱发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模拟降雨引发的不积雨入渗对于理解边坡失稳及滑坡等地质灾害至关重要。基于室内黄土土柱水分入渗试验,利用HYDRUS-1D软件模拟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并结合FLAC3D软件分析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YDRUS-1D模型在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率模拟值与实测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评价指标RMSE值的范围为0.023~0.039 cm3/...
节水灌溉条件下微生物菌肥对盐碱地土壤健康及向日葵生长的影响————作者:轩晓博;乔明叶;石畅;鲍珊珊;封硕;赵文靖;
摘要:为了探究节水灌溉条件下微生物菌肥改良盐碱地的效果,选取向日葵作为典型作物,在河套灌区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设置了灌溉梯度(节水0、10%、20%)和ETS微生物菌肥(托马斯菌群和巴斯德菌群)施用梯度(0、3 000、4 500 kg/hm2),研究了不同节水灌溉条件下微生物菌肥配比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向日葵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微生物菌肥(固体4 500 kg...
淮北平原复合农业干旱和高温事件的特征变化——以蚌埠站为例————作者:黄禹鑫;朱永华;王启猛;吕海深;陆玟;王怡宁;朱嘉琪;孙千桢;
摘要:为了更精准地进行水资源调配并制定应对复合农业干旱和高温事件(CADHEs)风险的田间管理对策,需要明晰淮北平原冬小麦在抽穗-灌浆期、灌浆-成熟期以及夏玉米全生育期内CADHEs的特征趋势及潜在驱动因素。基于五道沟水文试验站从1986—2021年的日均温度和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数据,使用标准化温度和土壤湿度指数来识别CADHEs,研究对比了气温突变年(1994年)前后CADHEs的发生频率...
气候变化下宁夏中南部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干旱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作者:叶平;梁生蕃;朱永宁;李福生;葛静;冯东溥;
摘要:干旱是影响宁夏中南部马铃薯种植业的关键气象灾害。然而,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各生育期干旱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仍未明确。基于1991—2020年间宁夏中南部8个气象站的数据,使用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作为指标,通过Mann-Kendall检验探讨了不同生育期内气象因素和干旱强度的时间变化趋势,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了干旱等级和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采用通径分析识别干旱的主要驱动因素...
基于多头LSTM模型的南疆枣树土壤墒情预测————作者:杨轶航;吕德生;刘宁宁;王振华;李淼;张金珠;王东旺;
摘要:在南疆枣业生产中,准确预测土壤墒情对于优化作物种植质量和制定灌溉计划至关重要。通过建立高精度的土壤墒情预测模型,为南疆枣树的灌溉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基于2021和2022年的全生育期枣树在20、40、60、80 cm土层的土壤墒情数据、气象数据以及灌溉水量等小时级数据集,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对各土层土壤墒情进行多步预测。引入了由4个单一LSTM模型组成的多头LSTM模型,旨在扩大...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带头大哥666
初审2个月被退稿,创新性不足。
2024-02-07 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