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争鸣最新期刊目录
AI写作、语言变革与新美学形态————作者:曾攀;
摘要:<正>一毫无疑问,人类又一次面临大变革时刻。近二三百年来,人类革命性的历史不断被重写,对于此前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剧变而言,一般集中于生产方式层面的裂变、劳动力价值的衍化,以及社会结构与文化的转型。相较而言,这个过程多为替换性而非取代性以至颠覆性的;及至人工智能的出现和深化,触及人类文明存在性的根本问题:知识生产的革命、认知体系的重建、生命伦理的再估、存在形态的变换,等等,以及最重要的——人的命运的控...
人工智能与数智人文的发展————作者:陆正兰;赵毅衡;
摘要:<正>人工智能不是魔瓶中放出来的不可控制的神灵,不是一个不可直视的神秘存在,也没有给人类带来终极审判,人工智能是人类自己造就的力量。从文化符号学视角审视,它是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极其高效的意义活动:它解释疑惑,回答问题,提出方案,准备条件,将在各种场景中广泛应用。只要人类不把最终权力交给它(诸如行动权、开火权、指挥权等),它会继续作为一个超级工具,加速推进人类文明的进展
邱华栋长篇历史小说《空城纪》读书分享会————作者:邱华栋;孙甘露;方岩;
摘要:<正>方岩: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的主角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邱华栋先生。我们今天还邀请了一位重量级的嘉宾,著名作家、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孙甘露老师。我今天主持这场活动还是蛮紧张的,我是读着孙老师的书长大的,他现在成了我的直接领导。邱老师是中国文坛的执牛耳者。这两位老师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真的是很紧张,但是我后来一想,这其实两位都是讲故事的高手,我只要把场开好了后面没有我什么事了
“反特”叙事如何进入日常生活——关于小说《山间铃响马帮来》的一种细读————作者:战玉冰;
摘要:<正>白桦的中篇小说《山间铃响马帮来》创作于1952年;1953年发表于《人民文学》第三期;1954年改编为同名电影,由白桦亲自担任编剧;2009年又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播出。仅就白桦的小说原作和电影改编来说,其已然成为20世纪50—70年代反特题材小说与电影,以及少数民族题材小说与电影的双重典范性作品。而也正是因为这两种题材的相互叠加,使小说和同名电影中出现了以往单纯的革命叙事或少数民族叙事所不能...
家国·乡土·人性——文学视域下陈涌泉剧作的叙事立场————作者:徐芳芳;
摘要:<正>20世纪三四十年代,经过“近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的大力改革,豫剧摘掉粗俗鄙俚的帽子;逮至五六十年代,编剧与导演兼备的杨兰春担当起豫剧现代戏开拓者的重任,在全国掀起豫剧《朝阳沟》的热浪。到了90年代,豫剧由于种种原因再次陷入困境。在戏曲低谷中,陈涌泉像樊粹庭一样,大学本科毕业后义无反顾地投身剧团,在困顿窘迫的现实处境与对豫剧的热爱之中艰难地求索
现代主义诗歌中的北欧因子——以奥登和麦克迪尔米德的诗歌创作为例————作者:张冲;高玉秋;
摘要:<正>现代主义诗歌通过形式技巧上的创新和意识形态的转变,对传统文学形式提出了重大挑战。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1903—1969)的观点展示了这种“转变”发生的背景:“理性蜕变成工具理性,技术上升为统治原则,文化工业加剧了精神生活的萎缩;它窒息天才,压抑反叛,迫使语言庸俗化,文艺向商品衰变。”(1)阿多诺的上述观点是针对当时现实主义对于现...
东北黑土地音乐流派构建的个案研究——以朱广庆的民族管弦乐《风雪爬犁》《驷马铜铃》为例————作者:匡君;邓清扬;
摘要:<正>朱广庆作为中国老一辈作曲家,其创作的音乐作品不仅体现了时代的创作风格,而且为后世研究中国交响音乐的民族特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2年,他出生于辽宁大连金县,自幼对音乐怀有浓厚兴趣,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对民间音乐产生了极大的热情。14岁时,他加入了金县文工团,担任指挥和作曲家的角色。在旅大歌舞团工作期间,朱广庆深入农村,学习并研究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了众多音乐作品
朱熹音乐思想中“理”与“气”的辩证关系————作者:王雪珂;杨和平;
摘要:<正>朱熹,作为南宋时期理学的杰出代表,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涵盖了哲学、伦理、教育、艺术等领域。在音乐方面,朱熹不仅是一位深谙音律的学者,更是一位将音乐视为教化工具的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儒家的音乐观,将“理”与“气”的哲学概念引入音乐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思想。理气论体现了朱熹对世界本体的根本看法,是其庞大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理为宇宙万物形成之规律,气为构成万物之材料,这一体系的核心概念即“...
琵琶古曲《阳春白雪》的道家音乐美学思想探究————作者:类维顺;高馨吉;
摘要:<正>引言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其中尤以儒、道两家在音乐美学思想领域中的影响最为深远。在道家音乐美学之中,《老子》《庄子》中的相关叙述成为经典,其中所推崇的自然美学思想意趣,以及以“大音希声”为代表的抽象音乐美学观点,通过丰富引申发展出了系统性的艺术理论,形成影响后世的如《淮南子》《乐论》《声无哀乐论》等相关音乐美学著述,成为文人艺术美学所追求的情趣。由此,在道家音乐美学思想广泛影响之下,中国传统...
中国歌剧的音乐创作何以取得瞩目成绩?——鉴于《白毛女》到《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创作经验————作者:牛怡然;
摘要:<正>中国歌剧艺术的形成,是在汲取民间音乐精粹的基础上,融合西方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法,逐步发展并成熟起来的。审视当前中国歌剧作品,可以发现多数作品在旋律构建上采用了民歌的音调元素,部分作品更是融入了传统戏曲的音乐特色,通过借鉴戏曲的板式结构,以更深入地展现角色的内心情感。中国歌剧在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法国艺术歌曲演唱意蕴与诗乐融合——以福雷、迪帕克、德彪西、拉威尔为例————作者:朱春妮;
摘要:<正>19世纪法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是与诗歌密切相连的。从第一位称呼其作品为Mélodie的柏辽兹伊始,歌曲的风格随着诗歌的选择开始产生微妙的变化。福雷的出现,成为Mélodie史上第一个辉煌的高峰。紧随其后的迪帕克以其仅有的14首歌曲令世界乐坛为之惊叹。十余年后德彪西以他敏锐的文学才情和空灵梦幻的审美乐感横空出世,以其独树一帜的新颖的和声配置开启了印象派音乐的帷幕。而之后部分继承了德彪西印象主义乐风...
学术史背景下的中国古代唱论研究————作者:郝亮亮;
摘要:<正>中国古代唱论作为中国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几千年的声乐艺术智慧与审美意趣,在音乐学术的广袤天地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先秦时期的《尚书》《诗经》《周礼》《左传》《论语》《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至汉代的《淮南子》《汉书》《礼记·乐记》《史记》《说苑》《白虎通论》《论衡》,再到唐代的《教坊记》《乐府杂录》《旧唐书》,以及宋元时期《乐书》《律吕新书》《词源》《梦...
高海平作品————作者:高海平;
摘要:<正>~
赵轩作品————作者:赵轩;
摘要:<正>~
丰子恺漫画作品————作者:丰子恺;
摘要:<正>~
华语文学的南方变构————作者:何言宏;
摘要:<正>一、“华语文学”的还原与超克目前我们关于“新南方写作”的讨论成了一个热点话题,但还有一些认识上的模糊,迫切需要进一步的辩证、总结与澄清。我们的辩证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厘清“新南方写作”的基本前提——语言问题。杨庆祥在谈到其引发“新南方”讨论一文的写作缘起时,曾经指出:“大约是在2018年前后,我开始思考‘新南方写作’这个概念
晚年张爱玲:“才尽”、语言与修辞————作者:张曦;
摘要:<正>一、1949年以后的张爱玲迄今为止,张爱玲研究主要集中于她在大陆特别是沦陷时期创作的作品,的确,这是她创作力最丰富、真正以作品奠定文坛地位的时期。但身处20世纪下半叶复杂的国际局势,为张爱玲的“后期”却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视角和内容,也是她跻身最受欢迎的中国现代女作家之首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将1949年后的张爱玲称为后期张爱玲,她在长达46年的复杂经历中,有很多“文学之外”的内容溢出,亦可看出文学...
为什么人文学依然重要?——“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及其不满————作者:王贺;
摘要:<正>自Open AI公司开发的ChatGPT正式上线以来,以其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AI、GenAI)迅速在各个领域引起持续而有力的回响,文学领域也不例外。举凡文学创作、研究乃至教育教学,因此均需回应一个之前并不觉得十分严峻的问题:这场新的技术革命,给文学领域,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冲击和影响、改变和挑战?我们又该如何因应,...
中国现代诗学中“格律”的名实之辨————作者:周书阳;李章斌;
摘要:<正>从胡适以“不拘格律”为新诗开辟道路始,围绕格律或“反格律”展开的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贯穿了20世纪中国现代诗学的发展历程。然而,我们注意到,不同的诗人和诗论家言及格律概念,往往莫衷一是、和而不同。所谓“和”,盖因论者在阐述这一核心观念时,能够根据现代汉语诗歌的语言特点,分享某些共识;而“不同”则是由于论者所持理论资源及观念的不均衡性,造成他们所论之物虽据“格律”之名,但依据的前提、侧重的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环境观及其文学启示————作者:赵炎秋;
摘要:<正>人在环境中生存,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存在于世的人类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历代哲学家、思想家思考的首要问题之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人与环境的关系做过深入的思考,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思想。但这一思想并没有在某一文献中集中论述出来,而是散见于马恩的各种著述之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学习、阐述马恩的人与环境观时,往往未能运用全面、系统和联系的观点与方法,难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文艺争鸣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Yangming_ak
投过几次,先是显示未审核,然后三四个月后被直接退稿。退稿慢,耽误时间。听说是到点直接批量退稿,不知真假,感觉一般人不是很好发这个刊物。
2024-11-28 09:11 -
zhaohhhh
基本是大佬的文章,1月投稿,3个月后仍然无反应,打电话也没人接。
2024-07-21 10:29 -
Yangming_ak
中国官僚学术的代表,我对在此期刊发表的所有论文表示不屑
2024-04-22 13:17 -
带头大哥666
1月22日投稿,直到3月10日稿件状态“未审核”3月11日收到拒稿通知,没有说明理由。
2024-03-14 08:25 -
带头大哥666
6月份投稿,审稿非常慢,三个月后才显示编辑初审,也没有通知,又一个月才在回信中看到退稿消息,起码的流程也不尊重~
2023-11-09 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