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与外语教学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4:05:03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北大核心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期刊周期:双月
出版地:辽宁省大连市
复合影响因子:3.070
综合影响因子:1.523
邮发:8-22

  外语与外语教学最新期刊目录

事件难度和语言水平对英语二语口语句子产出的影响——眼动研究————作者:赵晨;李仁;

摘要:本研究运用眼动技术和图片描述任务,通过句子结构选择、言语潜伏期和眼动注视比例三个指标,考察了事件难度和二语水平对中国学生英语句子产出递增加工的影响。句子结构数据表明其不受事件难度和二语水平影响。言语潜伏期数据表明事件难度越大,被试言语潜伏期越长。眼动注视数据表明,在概念化阶段,高低水平被试均表现出对施事的注视偏好,是层级递增;在言语组织阶段,高水平被试的眼动注视不受事件难度影响,是线性递增;低水平...

当“多情”遇到“多变(遍)”——语境的多维属性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作者:吴诗玉;刘嵩晗;

摘要:在语境变异假说框架下,本研究探讨了语境的多维属性(包括语境的变异性、情感效价、唤醒度和具体性)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252名高中生和大学生参加了实验,在“多篇”(不同材料)和“多遍”(相同材料)两种语境变异条件下阅读了不同情感效价、唤醒度和具体性的语篇,然后参加词形和词义测试。结果显示,词形习得不受语境变异性、语境情感和具体性的显著影响。然而,在词义习得方面,语境的变异性、情感效价、唤醒度和具体性...

大学生在线英语学习投入量表的开发与验证————作者:徐锦芬;邱钰景;

摘要:本研究基于在线英语学习环境的特点,回顾了学习者投入的理论框架与相关文献,聚焦于中国大学生群体,编制了大学生在线英语学习投入量表。基于4,240名大学生的有效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26.0与AMOS 26.0软件进行了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了该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结果表明,该量表包含22个题项,形成了涵盖“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社会投入”及“能动性投入”的...

悬念性·反讽性·阴冷性——评《千万别让我走》的幽默叙事特色————作者:庞好农;

摘要:石黑一雄在《千万别让我走》中巧妙地融合了幽默叙事的悬念性、反讽性与阴冷性,以风趣而诙谐的笔触揭示了科学非理性发展可能引发的人权危机与伦理困境。他运用巧作类比、曲意奉承和避实就虚等叙事策略,将幽默元素与悬念紧密交织,营造出幽默里藏着悬念、悬念中透着幽默的独特意境。同时,罗马式反讽、情境反讽与戏剧反讽共同构建出幽默语境,展现出作家的睿智、自嘲、调侃与风趣,使读者在幽默的文本氛围中获得新的社会认知、哲理...

任务复杂度和二语水平对中国EFL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影响——以赞美回应为例————作者:朱环;李旭奎;杨连瑞;

摘要:本文以赞美回应为例,从资源指引维度设计简单和复杂两种任务,以探究任务复杂度和二语水平对中国EFL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影响。研究采用“前测—即时后测—延时后测”的实验设计,通过“指路”和“提供帮助”两个口语测试任务,从语用策略和语用语言形式的使用两个方面考察学习者接受语用教学后的学习效果。结果发现:(1)简单任务更有利于学习者运用合适的赞美回应策略,复杂任务更能促进学习者语用语言形式的合适性;(2)低水...

课程标准与语言能力标准对接研究的范围综述————作者:邹帅;金艳;

摘要:课程标准和语言能力标准是语言教育体系的主要参照依据,标准之间的对接有助于提升体系的一致性、连贯性和透明度。本研究采用范围综述的方法,对国内外语言教育领域课程标准与能力标准的对接研究进行梳理。基于47篇文献的分析,发现该领域以不同层级和类别的美国标准之间的对接为主,其次是《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的对接研究。研究内容以标准之间的对接关系分析为重点,也包括对接方法和理论问题的探索。对接方法主要包括量化的...

听觉叙事视域下《孩子的愤怒》中的次级受害研究————作者:韩秀;殷朗;

摘要:莫里森最后一部小说《孩子的愤怒》叙述了两名儿童猥亵罪的次级受害者逃离消极音景,走出创伤阴霾的成长之路,折射出美国现代社会包括种族暴力、代际创伤、儿童猥亵在内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小说为刻画次级受害经历所采用的“音景”书写以及为抗衡消极音景所设计的倾听策略展现了作家对非裔“尚声”“重听”传统的延伸与扩容。在《孩子的愤怒》中,莫里森化声音于笔墨,通过刻画多幅消极音景的源发与消散,侧面表现了儿童猥亵罪的伤害...

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学生感知教师支持对外语愉悦的影响研究————作者:胡洁;朱一凡;

摘要:本研究依托自我决定理论,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考察了276名中国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所感知的三类教师支持(即自主感、归属感与胜任感)对其外语愉悦的影响。研究发现:(1)学生感知的自主感、归属感与胜任感支持和其外语愉悦均居于较高水平;(2)学生感知的自主感、归属感与胜任感支持和其外语愉悦均呈高度正相关;(3)学生感知的归属感和胜任感支持显著正向影响其外语愉悦;(4)学生感知的自主感支持对其外语愉悦并无...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动词重叠构式英译的拓扑整合研究————作者:郑慢;胡显耀;

摘要:翻译构式拓扑整合观主张翻译是原文构式与译语构式在拓扑性原理的指导下进行的一种整合过程。本研究以《西游记》汉英平行语料库为例,从“原语独特项”视角考察汉语动词重叠构式英译的特征及规律,在拓扑整合理论框架下探讨其翻译认知机制。研究发现:(1)汉译英时,动词重叠构式不能激活特定的英语构式,其译文呈现九种构式选择,并存在明显的构式选择偏好;(2)译者的构式偏好主要受“聚焦”“完形”和“动态范畴化”三种认知...

19世纪中国古代说唱文学英译副文本的民俗叙事空间建构————作者:刘翔;

摘要:中国古代说唱文学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学样式,记录着原汁原味的中国民俗文化,然而目前学术界对说唱文学英译的关注却十分不足。本文从民俗叙事空间出发,探究了19世纪说唱文学英译肇始阶段中汤姆斯、包令和司登德三位不同身份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民俗叙事空间建构的不同路径,揭示了三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副文本来干预和操控原文民俗叙事空间,使得译文叙事空间不断偏离原文民俗叙事的“轨迹”,最终实现其翻译目的

语料库驱动下汉语外源性类词缀的回译研究——以“××性”为例————作者:郭丽娜;李德俊;

摘要:类词缀在汉语词汇创新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汉语通过与英语的语言接触接收了大量外源性词缀。但对汉语类词缀回译为英语时的翻译路径研究不够具体,译者在翻译实践中缺少相关指导策略。本研究借助PECC英汉双向平行语料库,采用语料库驱动法,聚焦现代汉语典型类词缀“××性”。从翻译方向入手,分析其构词特征,总结出汉语类后缀“××性”作为原语,以及英语作为目的语的四种回译路径。类词缀对译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词性的选择...

语料库文体学视域下乔伊斯《都柏林人》的情感书写特征研究————作者:黄荷;

摘要:情感是理解乔伊斯《都柏林人》的关键,也是学界争议的焦点。本研究采用语料库文体学方法,以自建语料库为基础,借助Wmatrix语义分析工具,从外部偏离和内部偏离两个维度考察该小说集情感书写的前景化特征。研究发现,外部偏离主要体现在《都柏林人》的情感密度整体低于参照语料库,且“高兴”和“喜欢”这两类积极情感类型的频数明显偏高;内部偏离主要体现在小说集中不同短篇小说之间情感密度差异显著,且情感类型在频数和...

英汉翻译能力思维模式量表的开发与验证研究————作者:贾文峰;李德超;

摘要:思维模式作为学习者对能力可塑性的基本信念,对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遵循量表开发与验证的基本步骤,从理论构建、量表设计到实证检验三个阶段,开发并验证了英汉翻译能力思维模式量表。在理论基础上,本研究基于思维模式理论及翻译能力模型,提出英汉翻译能力思维模式包含固定型(认为翻译能力是固定且难以提高的)和成长型(认为翻译能力是可以提高的)两种类型,每种类型又包括母语能力、英语能力和转换能力三个维度。据...

生态视角下高校外语教师在教材编写中的科研与实践融合能动性探究————作者:朱彦;卢军坪;

摘要:本研究从生态视角出发,对一名参与国家级高中英语教材编写的高校教师开展为期三年的叙事案例研究,探究其科研与实践融合能动性在教材编写中的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发现案例教师的科研与实践融合能动性在教材编写项目中进一步发展,体现在高度认同教材编写的科研意义的能动信念、科研与实践相互转化的能动能力以及平和应对科研与实践矛盾冲突的能动禀性;其科研与实践融合能动性的变化发展受到个人经历、所处环境和发展目标三个方...

基于英语教材编写过程的中国文化呈现及体系发展研究————作者:田臻;柯张璇;王蓓蕾;

摘要:本研究基于上外版高中英语教材在不同编写时期形成的三个版本,通过对比各版本文化元素分布和活动类型设计,追溯编写过程中中国文化呈现方式的变化轨迹。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显性与隐性、宏观与微观等方面分析中国文化体系在该教材编写中的动态发展过程,并深入探究中国文化元素的调整如何受到课程标准、教育部门的指导意见、编者团队协作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为教材编写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转变类型vs.背景状态——状态变化的形义特性探究————作者:倪涛;杨朝军;

摘要:根据宏事件的概念结构“,转变类型”和“背景状态”是状态变化的核心要素,与运动的“路径”和“背景”相对应。多语种分析表明,“转变类型”在形式和意义上大都具有隐含性。与之相对,状态变化的“背景状态”不仅在形式上显性存在,还在语义上承载了“转变类型”的相关次类。由此可见,在状态变化的概念结构中,“背景状态”比“转变类型”更为突显。这是因为基于时间的“性状的变化历程”比基于空间的“性状的抽象位移”更贴合状...

语料库调查与教学实验的互证研究方法——以二语词语隐性、显性学习为例————作者:陆军;杨卉卉;

摘要:语料库分析和实验都是语言学习研究的常用方法,分别侧重于结果性和过程性证据。这两种证据对二语学习研究具有互补互证的潜势。本研究以二语词语隐性、显性学习为例,首先提出了基于语料库的词语学习困难评估方案,然后探讨了隐性、显性学习任务的教学实验设计,最后开发了词语知识隐性、显性学习测评方法。这三部分共同构建了二语词语隐性、显性学习研究的语料库调查与教学实验互证方法,能够解决二语知识学习测评中母语干扰等问题...

复杂理论视角下外语教师身份系统研究————作者:朱耀云;王俊菊;

摘要:教师身份是近年教师发展研究领域的持续热点,但外语教师身份系统尚未得到足够关注。本研究基于复杂理论视角,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探究外语教师身份系统的角色类型、主要特征和内外关联。分析发现,该教师拥有14种主要身份角色,归属不同的类型和维度;其理想自我、应该自我、现实自我等身份态势层次各异,嵌套杂糅;教师身份发展动态衍变,呈现出非线性、阶段性等特点;教师身份与教师情感交织融合,涌现效果明显;外语教师身份...

2024年《外语与外语教学》总目录

摘要:<正>~

基线/阐释模型下汉语主题结构的语义构建机制研究————作者:钟书能;黄瑞芳;

摘要:本文基于基线/阐释模型,探讨了汉语事例主题、框架主题和范围主题结构的语义构建机制,旨在揭示“主题”的本质及不同类型主题结构语法功能不一致的认知动因。研究表明:(1)事例主题和框架主题结构既可表征为“基本主题结构”,也可表征为“交互主题结构”,而范围主题结构仅表征为“交互主题结构”。“基本主题结构”主要承担描述客观事实的功能,而“交互主题结构”则侧重话语功能,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断言与评价。这正是不同类...

  外语与外语教学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带头大哥666

    17号投稿,18号拒稿,退稿神速,有退稿意见,投稿体验非常好。感谢编辑老师的宝贵建议,后续好好改改再投。文章质量确实仍需打磨,相信一直写一直写就可以写成C,国内投稿三分靠运气、七分靠实力。

    2024-08-27 18:52
  • 奔跑的辣椒酱

    四个多月了还是最新投稿状态,连个信也没有,感觉编辑看都没看,投稿状态一点也没更新,这期刊太高贵了

    2024-08-07 22:06
  • 奔跑的辣椒酱

    求带第二作者,有报酬

    2023-12-07 16:28
  • 带头大哥666

    过了初审,给了详细意见 但可能修改不好或者无力回天 没有进入下一步 投稿系统显示过程4步左右,战线会拉得很长

    2022-10-13 22:02
  • 奔跑的辣椒酱

    投稿过一次,没过初审。

    2020-08-14 17:42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