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研究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2:05:34

世界宗教研究

世界宗教研究

CSSCI北大核心

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

期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复合影响因子:0.460
综合影响因子:0.272
邮发:82-266
主编:郑筱筠

  世界宗教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十二面观音信仰早期的历史生成及消解——以吴越钱俶应现观音像为中心————作者:李永斌;

摘要:以十二面观音信仰与宝志传说结合的前后为界限,可将十二面观音的理论建构、造像形制等划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慧沼《十一面观音神咒经义疏》中提出的十二面观音概念,是早期十二面观音信仰流行的经典依据。钱俶应现观音像的十二面六臂样式属于早期阶段,造像反映了十二面观音的出现不仅是显密融合过程中的产物,也是观音信仰在民间化进程中信俗现实需要和观音职能不断扩充的结果。因本土神异传说对信仰法门更具有力的渲染和推动...

从传教特权到宗教事务治理:中国废除外国教会买地权历程————作者:杨卫华;

摘要:中法《北京条约》中文版赋予外国教会内地买地权,但中法文歧异实际消解了其条约合法性。法国通过1865和1895年协定迫使清政府默认该权,清政府尽管试图限制或取消,但未成功。北洋政府时期第六款真相渐为常识,各省不断倒逼中央要求立法取消或限制教会买地,但外交部受制于法国抗议、1865和1895年协定及历年成案,未强硬交涉。不过司法部出台以永租代买卖的教会产业登记政策,获得北洋政府支持,试图以内部政策消解...

宗教中国化视域下的康熙天主教相关诗文近代流变考述————作者:李强;

摘要:康熙年间天主教在华传行几经波折,反映出中西之间在文化、宗教、政治等诸多层面的冲突和融合,突出表现为“礼仪之争”的爆发。然在此期间,康熙多次赐予传教士、天主堂的匾额、联语、律诗等诗文,作为一种宗教文化符号却也深刻影响了天主教在华传播的境遇,且为近代在华基督宗教不断塑造和运用成为其合法性构建的重要明证。而中国基督徒对康熙天主教诗文的传诵和化用,则显示出本地宗教群体在文化认同构建中的某种文化自主性,这也...

南京教案参与者徐从治及其家族详考————作者:肖清和;

摘要:徐从治(1572-1632)是南京教案的参与者之一,其弟徐昌治(1582-1672)编辑了晚明时期著名的反天主教文献《圣朝破邪集》。吴桥兵变(1631)后,徐从治代余大成(1580-1642)任山东巡抚,因为主剿被天主教徒孙元化(1581-1632)的部下孔有德(1602-1652)围困莱州城长达两个多月,后中西洋火炮而卒。本文根据族谱、地方志、明清人文集等资料,对徐从治、徐昌治及其家族进行详细考...

冀东南道教榔梅仙派的传承与发展————作者:罗丹 ;徐天基;

摘要:明清以降,冀东南地方道教错综发展,表现为道脉的多源与交织互嵌。迄今,该地区有民间道士合计一百多人,主要师承三个道派,分别为武当山榔梅仙派(孙祖派)、全真龙门派(邱祖派)、全真华山派(郝祖派)。榔梅仙派属武当山本山派,长期以来被认为已失传。然而,冀东南地区的武当山榔梅仙派的传承与发展为明清时期榔梅仙派北传提供了新证据。本文通过文献和民族志,挖掘并厘清了榔梅仙派自明代天启年间至今在冀东南地区的传承脉络...

宁全真与南宋政治————作者:吴羽;

摘要:宁全真是南宋道教东华派的宗师,对南宋、元的道教有深远影响,但不是国家法律承认的在籍驻观道士。他深度介入高宗朝和孝宗朝初年的重大政治事件;在高宗犹豫立谁为皇子时,与孝宗的竞争对手恩平郡王站在一起;对金关系上,他与高宗保持高度一致。孝宗即位初,宁全真占卜时说张浚出战不利,与孝宗、张浚力主伐金的立场对立。刘敖为免受牵连,遂伙同孝宗身边的太监对之进行构陷,导致宁全真被贬斥,从此远离南宋宫廷,立誓不传法于“...

康德格言的不相干论题再思————作者:刘金山;

摘要:康德的“‘是’显然不是实在的谓词”格言被人们普遍视为对本体论证明的实质性批判。普兰丁格以康德格言与安瑟尔谟式本体论证明不相干为由提出“不相干论题”,此论题挑战了人们的普遍意见。普兰丁格的“实在谓词”概念偏离了康德的原始理解,这使得其“不相干论题”面临着“反噬自身”的悖谬。通过阐明康德格言在论证的落脚点、性质、目标三个方面对笛卡尔的误解,本文提出“康德格言与笛卡尔式本体论证明不相干”这一更强版本的“...

从阿育王“破僧法敕”中几个重要术语看佛教早期的制度化问题————作者:柯伟业;

摘要:阿育王的“破僧法敕”包含三个平行的碑铭文本,是目前可追溯到的最早关于佛教寺院制度的文献记载,其内容记录了对僧伽内部冲突的禁止。尽管这些材料早期曾在国际学术界引发广泛关注,然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相关的研究成果却未能继续扩充。本文在全面回顾与总结国内外现有相关学术成果的基础上,考察了这些“法敕”中的若干关键术语,旨在更系统地梳理佛教藏经成立之前,关于律典和僧团中佛教制度化的相关信息,深化对早期佛教...

从“大清圣主崇拜”看圣谕宣讲的宗教化————作者:杨春宇;

摘要:清代官方的圣谕宣讲制度演变至清末,在西南地方社会主要由名为“圣谕坛”的民间儒教组织所操持。关注这一现象的学者,多假设其背后的原因是“上行下效”,但圣谕坛本身所创作的经忏和坛训等宗教文献却为我们展现出了地方士绅和民众的主动性。在1840年定远龙女寺“飞鸾救劫”运动的鼓动下,四川泸州聚仙坛推出“儒教经典”《玉历皇经》,通过神化五代先帝,为自身谋求宗教权威。《玉历宝训》记录了圣谕坛在基层将圣谕宣讲改造成...

敦煌藏经洞绢幡佛画

摘要:<正>此组绘画为1907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向看管敦煌莫高窟道士王圆篆购得,今藏于大英博物馆。为一组精彩绝伦的唐代佛教尊像画。从材质、尺寸上看,当为寺院中张挂的佛幡,在敦煌的佛教法事活动中使用

北京白云观历史钩沉

摘要:<正>张兴发著,李信军主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5年1月出版,249千字。北京白云观为道教全真龙门祖庭、中国道教第一丛林。观中收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最著名的有:明版《正统道藏》、唐石雕老子坐像、元大书法家赵孟頫的《松雪道德经》石刻和《阴符经》附刻。本书以建筑、文物、人物、文化等为线索,对北京白云观的历史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

民国时期道教内丹学研究

摘要:<正>丁常春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12月出版,400千字。本书从现存民国道教内丹学文献入手,以陈撄宁、蒋维乔、冉道源等人为例,采用个案研究与宏观阐述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时期道教内丹学的渊源、特点、思想、价值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民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道教自身发展状况对其影响,揭示了民国时期道教内丹学为适应现代社会,用科学知识来诠释丹道,改单传秘授为公开传播,并普及养生法门和...

中国数字人文宗教交叉研究:以互联网佛教舆情为例

摘要:<正>向宁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24年12月出版,238千字。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场域宗教與情关涉当代宗教动态及国内国际新形势,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以中国佛教的互联网舆情治理为研究对象,从宗教学的质性分析范式、经济学计量分析范式、社会学计算机建模范式、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数据驱动范式等多维路径切入,探索宗教学在数字人文方向拓展交叉研究的路径

龙门正宗四修同真教谱

摘要:<正>[民国]王明然督修,汪桂平、李贵海点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12月出版,253千字。本书原著为民国时期王明然督修的铅印本,是在湖北民间发现的一部道教历史谱录类著作,未见其他馆藏或著录,版本珍稀,内容独到,属于孤本类文献。内容包括道教常用经典、训戒类文本,自明代至民国年间当地著名道士的祭文、碑刻、序跋、语录、杂记等著述,历代道门人物传记和世系表。该书记载的数百名道门人物的生平信息,是...

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理论探索与新进展(2000-2024)————作者:李华伟;

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后宗教学的复苏,宗教社会学得到发展,其理论体系、学科架构、学科平台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在理论争鸣与范式更迭中实现了学科人才的培养和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宗教社会学理论探索的历史,既是中国宗教学三大体系构建的历史,又是中外学术交流的历史,更是中国宗教社会学界三代学人薪火相传构建中国宗教学知识体系的历史。学科史与宗教社会学学者的个体生命史、自我精神史融为一体,体现了重要机构...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 构建新时代中国宗教学自主知识体系————作者:郑筱筠;

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重要论述,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学理化体系化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宗教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宗教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的重要时代命题。本文拟围绕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体系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宗教学学...

本土宗教升,外来宗教落是否可能?————作者:李维建;

摘要:宗教格局的演变是常态,时刻在发生。宗教格局变化受宗教内外多重因素的制约。1840年以来,我国宗教格局大致呈“本土宗教落,外来宗教升”的走势,但近年来,我国宗教领域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征兆或苗头。从宗教活动场所参与人数、宗教人口等指标判断,佛教、道教与民间宗教有复苏迹象,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有衰落征兆。基于此,作者提出“本土宗教升,外来宗教落”是否可能的问题

南京栖霞山佛造像

摘要:<正>~

南齐武帝时代“以佛化治国”传统的继承和推演————作者:周胤;

摘要:自佛教传入中土,转轮王观念和以佛化治国的政治理念随即东来。南朝之际,受到宋文帝积极于“释氏之化”的影响,南齐竟陵王萧子良进一步推广这种教化,其积极劝请齐武帝断杀受戒并登佛教转轮王位,推动武帝以佛法化民成俗。这些教化模式对之后梁武帝时代佛教国家化的全面展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南齐对于南朝“以佛化治国”传统的继承和推演,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实践指向、理论贡献和世界意义————作者:蒲长春;

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如何认识宗教、如何处理宗教问题、如何做好宗教工作的系统性规律认识和经验总结,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应对宗教领域新变化、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治理宗教领域乱象等重大问题的根本遵循。这一理论体系在重大政治判断、重大工作方法论、重大工作方略等方面作出了原创性理论贡献;在认识宗教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构建...

  世界宗教研究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zhaohhhh

    审稿周期半年,期间无回复,打电话沟通只是说等到六个月就有结果,最后还是被拒,没有原因,因为是约稿制,所以如果是学界小白比较难!

    2023-01-26 14:35
  • Yangming_ak

    通过邮箱投稿,审稿较慢,对文章要求比较高,现在主要采取约稿模式!

    2021-04-27 15:49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