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丝光沸石负载自支撑氮掺杂多孔碳纳米纤维电容器及高效选择性去除硬度离子————作者:黄鋆;聂鹏飞;鲁勇朝;李佳洋;王怡文;刘建允;
摘要:电容去离子(CDI)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电脱盐技术。通过引入成本低、无毒的电极材料,CDI在水体硬度离子的选择性去除方面呈现显著优势。丝光沸石(MOR)是天然的、环保型离子交换材料。本研究通过静电纺丝法,将MOR有效嵌入纳米纤维,随后进行炭化处理得到丝光沸石负载氮掺杂碳纳米纤维(MOR@N-CNF)。研究证实了MOR在碳纳米纤维基体中均匀分布。MOR@N-CNF表现出增强的亲水性的高的比表面积。而...
调节金助催化剂的■占据轨道增强光催化合成H2O2————作者:黎小芳;王志刚;
摘要:<正>太阳能驱动的氧还原反应(ORR)合成过氧化氢(H2O2)技术因其可持续生产高附加值H2O2而备受关注[1,2]。为了实现高效的H2O2生成,能够有效分离光生电子并提供活性原子以加速ORR动力学的产H2O2助...
三聚氰胺泡沫支撑的S型硫铟锌镉/硫掺杂氮化碳异质结的绿色H2O2合成:协同界面电荷转移调控与局域光热效应————作者:王伟康;吴亚栋;张建军;孟凯;李金河;王乐乐;刘芹芹;
摘要:绿色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H2O2)是替代高能耗蒽醌工艺的理想途径,但其在无牺牲剂体系中受限于快速载流子复合与氧化还原能力不足。本研究报道了一种原位化学浴-水热法制备的三聚氰胺泡沫(MF)负载的硫掺杂氮化碳(SCN)/硫空位修饰硫铟锌镉(CZIS)S型异质结(CZIS/SCN/MF),用于无牺牲剂H2O2光合成。...
二维半金属/硅异质结中肖特基势垒高度的准确高效预测————作者:诸海渝;文卓群;熊稳;魏兴战;王峙;
摘要:肖特基势垒高度(SBH)的准确预测对优化半金属/半导体异质结器件的性能至关重要。目前,二维半金属/半导体异质结构已在实验上得到广泛研究。然而,基于第一性原理的SBH预测通常需要在包含超过103个原子的超胞中求解从头算哈密顿量。计算复杂度的增加不仅导致效率极低,还限制了异质结器件的设计和优化。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核心能级对准方法,将过渡金属二碲化物半金属/硅异质结的超胞尺寸减少了一个数量级,计...
PEG-VN改性PP隔膜用于高稳定性高效率锂硫电池————作者:石英彤;徐国桐;梁贵增;兰笛;张思远;王彦儒;李道浩;吴广磊;
摘要:锂硫(Li-S)电池因其高理论能量密度被视为下一代能源存储系统中最有前景的候选者之一。然而,Li-S电池的实际应用受到锂离子(Li+)传输效率低和由于穿梭效应引起的快速容量衰减的限制。在此,我们报道了一种复合材料,由聚乙二醇(PEG)和氮化钒(VN)纳米片涂覆在商业聚丙烯(PP)隔膜上,称为PEG-VN@PP隔膜。VN纳米片所表现出的超催化效应和吸附特性显著增强了多硫化物的转...
用于金属锂电池的磷腈基阻燃人工界面层————作者:金彩云;吴泽轩;李国鹏;罗战;李念武;
摘要:金属锂负极(LMA)因具有高的比容量(3860 mAh·g-1)和最低的氧化还原电位(-3.04 V vs.标准氢电极),而被认为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可充电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然而,金属锂电池存在着锂负极枝晶不可控生长和容易热失控等难题。为此,本论文通过傅克烷基化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倍半硅氧烷功能化的六苯氧基环三磷腈基多孔聚合物(SHPP)人工界面层用于保护LMA。SHPP...
超高比能电池高锰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面临的挑战与解决策略————作者:宋亮亮;梁颢严;李顺清;邱报;刘兆平;
摘要:得益于过渡金属和晶格氧共同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富锂层状氧化物(LLOs)具有大于250mAh·g-1的比容量,因而成为下一代商用锂离子电池的潜在候选正极材料。为进一步提高理论比容量并减少对环境和健康有害的钴、镍元素依赖,开发高锰富锂层状氧化物(HM-LLOs)成为一种可行的策略。通过引入更多的Li–O–Li构型,可以促进更多晶格氧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提升理论比容量。然而,锰含...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反向偏压下的电学失效及稳定性研究进展————作者:戚洺瑄;金斓煜;姚宏鹤;徐子鹏;成腾;陈棋;朱城;白阳;
摘要:卤化物钙钛矿凭借其优异的光电特性和独特的缺陷容忍特性,在光伏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其单结太阳能电池的认证效率已突破26.95%。然而,钙钛矿材料中的离子键键能较弱,使其在电场作用下易发生离子迁移,导致器件在反向电偏压加载下呈现显著的电学不稳定性,严重阻碍了其商业化进程。特别是在大面积组件应用中,局部遮光效应会使被遮挡的子电池成为电阻,在相邻子电池驱动下被迫承受反向偏压,进而引发材料的结构降解和...
无碳酸乙烯酯电解液定向构筑正极电解质界面相实现高电压钴酸锂的宽温域稳定运行————作者:彭羽;陈嘉威;殷悦;曹永杰;廖莫愁;王丛笑;董晓丽;夏永姚;
摘要:提升钴酸锂(LCO)正极的充电截止电压是提高锂离子电池(LIBs)能量密度的直接策略。然而,高电压下正极-电解质界面相(CEI)的不稳定性严重制约了高能量密度LIBs的发展。因此,本研究利用无碳酸乙烯酯(EC)的电解液设计,通过构建兼具化学稳定性与机械强度的氟/硼复合CEI以提升界面稳定性。采用碳酸丙烯酯(PC)及氟代碳酸乙烯酯(FEC)作为溶剂,增强电解液的抗氧化稳定性,促进CEI中氟化锂(Li...
具有光热效应的多级Ti3C2/Bi12O17Br2肖特基异质结简单合成及其太阳能驱动抗生素光降解的研究————作者:刘超;余欢;李佳明;余茜;郁壮志;宋玉玺;张峰;张勤芳;邹志刚;
摘要:在去除盐酸四环素(TC)方面,光催化技术被认为是一种高效和绿色的方法,可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本研究采用简单的搅拌过程来构建具有多级结构的Ti3C2/Bi12O17Br2 (命名为TBOB)肖特基异质结,其中Bi12O17Br2 非均相催化CO2与烃类协同催化转化的最新进展————作者:张红红;魏振;Derek Hao;敬林;刘雨溪;戴洪兴;魏伟钦;邓积光; 摘要:在当今时代,全球极端天气事件呈现出愈发频繁的态势,过量温室气体排放是极为关键的诱因。二氧化碳(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排放量逐年递增,迫使人们采取行之有效的行动以应对过量CO2排放的影响和威胁。全球各国都在探索脱碳技术以实现净零排放。从能源角度来说,CO2是一种丰富且低成本的碳资源,其可通过与烃类化合物(如烷烃、烯烃、芳香烃... 电容去离子提锂技术中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作者:陈泽秋;蔡黎淼;关杰;李瞻洋;王昊;郭耀广;徐兴涛;潘丽坤; 摘要:随着新能源领域对锂资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开发高效的锂提取技术变得及其重要。然而,由于其高能耗和可能引发的二次污染问题,传统的锂提取和回收技术具有实际应用和发展的局限性。电容去离子(CDI)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锂提取技术,在效率、成本效益和能源消耗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综述从文献计量入手,剖析了CDI提锂的关键研究主题,进而全面总结了在CDI提锂技术中电极材料的最新进展,并探讨了使用这些材料构建的各种... NCQDs修饰FeOOH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脱盐性能————作者:薛夷菡;韩雪;张洁;温晓茹; 摘要:电容去离子(Capacitive deionization,CDI)是一种新型的海水淡化技术,而电极材料是影响脱盐性能的关键因素。采用简单易行的水热法制备了氮掺杂碳量子点修饰的羟基氧化铁(NCQDs/FeOOH)电极材料,并将其作为CDI器件阴极,探究了脱盐特性。微结构测试表明复合材料具有均匀纳米颗粒网络结构、分级孔分布及丰富孔隙率。电化学测试表明复合电极具有突出的电容性能及导电性能。当工作电压为... 具有富电子Ptδ-壳层的空心AgPt@Pt核壳催化剂:提升光催化H2O2生成选择性与活性————作者:王玉;石海洋;陈子涵;陈峰;王苹;王雪飞; 摘要:铂(Pt)作为优异的氧还原助催化剂,在光催化产H2O2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Pt对O2的吸附能力过强,易使O―O键裂解,从而降低2电子氧还原反应(ORR)生成H2O2的选择性。在本研究中,通过调节助剂结构改变Pt的电子结构,从而削弱Pt―O键的强度。本文通过两步光沉积法在BiVO Exploring Zn doped NiBP microspheres as efficient and stable electrocatalyst for industrial-scale water splitting————作者:Sumiya Akter Dristy;Md Ahasan Habib;Shusen Lin;Mehedi Hasan Joni;Rutuja Mandavkar;Young-Uk Chung;Md Najibullah;Jihoon Lee; 摘要:Green hydrogen holds great promise for the future energy ecosystem and designing alternative electrocatalysts is essential for industrial-scale green hydrogen production for high-current water splitti... CdS/DBTSO-BDTO S型异质结光催化制氢及其电荷转移动力学————作者:蔡家杰;程畅;刘博文;张建军;姜传佳;程蓓; 摘要: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单一光催化剂由于光生电子与空穴易复合,导致光催化产氢效率较低,严重制约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构建异质结是克服这些缺点的有效策略,最近S型异质结脱颖而出,显示出了高效的促进电子和空穴分离的能力,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光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其中,基于聚合物的S型光催化剂正在兴起,但无机-有机S型异质结中的载流子动力学仍有待阐明。在本工作中,我们制备了由共轭聚合物双... Co/Mn/Mo掺杂加速NiSe2重构以提高其电催化尿素氧化性能————作者:雷明杰;胡文婷;林可心;孙秀娟;张澔珅;钱烨;康彤玥;吴秀琳;廖海龙;潘园;张玉微;魏笛野;高平; 摘要:尿素氧化反应(UOR)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可再生能源生产技术,为电解水制氢提供了有效的替代方案,因此开发高效稳定的UOR催化剂至关重要。本文通过NaBH4还原和硒化策略合成了富含Co、Mn和Mo的硒化镍催化剂(NiCoMnMoSe),该催化剂具有球形纳米颗粒与纳米片共存结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和原位bode相图表明,Mn和Mo的协同效应调节了Ni/Co的电... 优化氮化碳纳米片/球形共轭聚合物S型异质结界面电场以促进析氢反应————作者:孟凡鹏;赵飞;林靖恺;赵金生;张华阳;王少彬; 摘要:基于氮化碳设计异质结是提升光催化效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简便高效的球磨技术,构建了由氮化碳纳米片(GCNNS)与供体-受体共轭聚合物(聚对氨基亚苄基异苯胺,PASO)组成的全有机S型无金属异质结。该异质结展现出优异的光催化产氢性能,优化后的GCNNS/PASO-10样品的产氢速率达到10.12mmol·g-1·h-1,分别是GCNNS和PASO的5.9... 中空结构光催化剂————作者:刘方璇;刘子妍;周国伟;高婷婷;刘文宇;孙彬; 摘要:利用太阳能驱动的光催化技术,有望成为缓解环境和能源压力的可行策略。因此,光催化性能的优异与否取决于光催化剂的合理设计。通过考虑形貌调控、带隙工程、助催化剂修饰以及异质结构建等因素,可以开发出性能优异的光催化剂。基于中空结构光催化剂独特特性的启发,具有中空结构的光催化剂在光催化剂设计中赋予了诸多优势,包括增强光的多重折射和反射、缩短光生载流子的传输距离以及提供丰富的表面反应位点。在此,我们系统地回顾... 调节NNU-55(Fe)的d带中心以增强CO2吸附和光催化活性————作者:杨雪琦;赵俊涛;叶家伟;周德森;狄廷敏;张军; 摘要:光催化二氧化碳(CO2)还原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技术用于将CO2转化为高价值的化学品。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因其结构可调、比表面积大、催化性能好和光响应性优异等特点而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采用MOF材料NNU-55(Fe)将CO2光催化转化为一氧化碳(CO)。通过改变无机阴离子配体调节金属活性中心(Fe-N4)的电子性质,可以轻松... 物理化学学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