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病学最新期刊目录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在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作者:程芃;钟政荣;陈卿奇;冯彩团;伍远超;孟祥军;王东;
摘要:背景:理想的肠道准备是结肠镜诊治成功的前提。肠道气泡的存留可严重影响肠道黏膜清晰度,降低结肠镜检查的阳性率。目的:探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在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并随机分为盐酸达克罗宁胶浆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3 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和3 L PE...
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伴抑郁小鼠粪便样本中肠道菌群的变化————作者:陶理;任永青;张紫阳;王晶;
摘要:背景:肠道菌群失调或紊乱与脑和肝脏疾病之间存在联系,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肠-肝-脑轴影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抑郁的发生和发展。目的:应用16S r 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PBC伴抑郁小鼠的肠道菌群情况。方法:将12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胆汁淤积组、胆汁淤积+抑郁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小鼠给予正常饲料和水喂养;胆汁淤积组小鼠采用含0.1%DDC的饲料连续喂养2周构建胆汁淤积模型;胆汁淤积+抑郁...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消化科诊疗路径————作者:陈白莉;
摘要: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表现为皮肤或黏膜水肿,常累及皮肤、胃肠道和呼吸道黏膜。胃肠道HAE发作主要表现为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常被误诊为急腹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因此,提高消化科医师对HAE的认识至关重要。专家组特编写此诊疗路径,对HAE的病因、临床表现、在消化科的诊疗路径、鉴别诊断、疾病管理等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以期帮助消化科对HAE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
非产肠毒素型脆弱拟杆菌在结肠炎中的研究进展————作者:袁玥;何秋月;缪应雷;
摘要:肠道菌群与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产肠毒素型脆弱拟杆菌分泌肠毒素可刺激机体引发结肠炎,而非产肠毒素型脆弱拟杆菌的Ⅵ型分泌系统和抗菌蛋白参与拟杆菌属间的相互竞争,其细菌产物多糖A、短链脂肪酸和α-半乳糖神经酰胺可介导与宿主间的有益作用。本文就非产肠毒素型脆弱拟杆菌的生物特性及其在结肠炎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其未来作为益生菌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结直肠癌无创筛查方法研究进展————作者:车善栩;吴崇珊;刘畅;阮泓深;程怡;钟彩玲;
摘要:结直肠癌(CRC)是我国高发癌症,早期筛查并治疗是降低CRC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结肠镜是诊断CRC的金标准,但成本较高,且为有创性筛查方式。近年新型CRC无创筛查方法和筛查策略不断涌现,包括基于问卷的筛查、基于粪便的检查、液体活检以及多种无创筛查方法联合。本文就CRC无创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介绍其原理、特点以及临床应用,以期为CRC无创筛查方法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胃癌的研究进展————作者:石千千;王小云;王如怡;
摘要:胃癌为全球第三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胃癌(HPINGC)占所有胃癌的0.42%~5.4%,既往对其研究较少。近年来,由于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普及,HPINGC在胃癌中的比例逐渐升高,对其病理特征和发病机制的探究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HPINGC可分为5种类型,即胃底腺型腺癌、胃小凹型腺癌、肠型腺癌、纯印戒细胞癌和幽门腺型腺癌。本文就不同类型HPINGC的特点...
消化系统肿瘤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作者:杨意蓉;李杨;顾立梅;张晓龙;凌亭生;
摘要: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日益上升,造成了极大的社会经济负担,阐述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并加以干预十分重要。肿瘤内微生物群是构成肿瘤微环境的微生物群体。近期研究发现,肿瘤内微生物群可以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DNA损伤和突变、增殖和转移以及影响肿瘤免疫微环境等方式调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可能是消化系统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之一。本文就消化系统肿瘤内微生物的研...
医患共宣教在围结肠镜期的作用和研究现状————作者:许冰心;陈栩槿;韦冰妮;杨成;
摘要:结肠镜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并切除结直肠病变,是预防结直肠癌的关键手段。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可以提高结肠镜检查的依从性和参与度,改善肠道清洁度。高质量的肠道准备是开展结肠镜检查和提高结直肠病变检出率的重要保障。近年,学界提出宣教对象不应局限于患者,对内镜医师进行宣教在提高结肠镜检查质量中亦具有重要作用。围结肠镜期这一概念体现了“结肠镜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这一连续过程。本文就医患共宣教在围结肠镜期的作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D-二聚体水平在缺血性结肠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作者:卢翀;陈媛;胡敏鹂;魏姣姣;丁进;王群英;
摘要:背景:缺血性结肠炎是一种因肠壁缺血引起的消化道急症,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目前,缺血性结肠炎缺乏可靠的检测方法,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特异性检测手段以提高缺血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率。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缺血性结肠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21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确诊为缺血性结肠炎的4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以51例急性肠炎...
《胃肠病学》征稿、征订启事
摘要:<正>《胃肠病学》创刊于1996年,1999年起正式对国内外公开发行,主管单位为国家教育部,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主办,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编辑出版,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8-7125/CN 31-1797/R,邮发代号:4-624。《胃肠病学》为消化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是为消化病学领域内的研究成果、临床经验、新观点和各种假说的交流与沟通提供园地。特邀一批国内消化...
自身免疫性胃炎合并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作者:金敬争;梁晓;黎钊;宋一鸣;李晓波;
摘要:背景:已有研究报道了萎缩性胃炎与结直肠息肉之间的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胃炎(AIG)导致壁细胞破坏、胃酸分泌减少和胃黏膜萎缩,可能增加结直肠息肉发生风险。然而,目前关于AIG与结直肠息肉的研究尚少。目的:分析AIG合并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2023年7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AIG合并结直肠息肉患者,收集并分析其病历资料,包括诊断年龄、性别、贫血情况...
儿童克罗恩病合并过敏性紫癜3例并文献复习————作者:卞学艳;陈元;郭璐;刘海燕;孙立锋;
摘要:<正>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主要类型之一,其发病与免疫反应受损有关,病变可累及全消化道,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常见症状为腹泻、腹痛、体质量减轻,可伴有肛周病变(肛周脓肿、皮赘等)[1-2]。6岁之前起病的IBD称为极早发型IBD(...
肠道准备末次排便时间对结肠镜检查质量的影响————作者:陈栩槿;周梁云;韦冰妮;许冰心;张小雪;纪璘;杨成;占强;
摘要:<正>背景: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而高质量的肠道准备是结肠镜检查的关键。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患者服完泻药后末次排便至检查开始的时间间隔对肠道准备和结肠镜检查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江苏省5个研究中心2023年6月—2023年12月在门诊接受无痛结肠镜检查且符合标准的患者,根据末次排便至结肠镜检查开始的时间间隔分为A、B、C三组,时间间隔分别为≤2 h、2~5...
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的meta分析————作者:马永芬;赵磊;曹京梅;
摘要: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我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消耗了大量医疗资源。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PECC)是新型内镜下治疗GERD的技术,其疗效和安全性仍在探索中。目的:探讨PECC治疗GER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有关PECC治疗GERD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3年...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9例临床分析————作者:李松霏;丁士刚;
摘要:背景: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C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罕见非遗传性疾病,目前其诊断和治疗仍面临挑战。目的:总结中国人CCS的临床特征、治疗和转归,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2—2022年间收治的CCS病例。结果:研究共纳入9例CCS患者,男女比例为1.25∶1,确诊时平均年龄63.89岁。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胃肠道息肉病、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以及至...
抗抑郁药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者:陆芳;陈永;王震华;潘忠德;
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IBD患者的抑郁症共患病率较一般人群显著增高。予伴有情绪障碍的IBD患者使用抗抑郁药不仅能改善IBD的慢性疼痛、肠道功能障碍等症状,还能减轻IBD的炎症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IBD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本文就抗抑郁药在IBD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抗抑郁药在IBD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肝损伤的管理:实践中的挑战————作者:支阳;董一诺;茅益民;
摘要: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ICIs肝毒性成为临床实践中不可避免的新挑战。尽管近年来国内外均有相关指南对该问题作了专门的阐述,但仍存在诸多难点。在诊断方面,缺少ICIs肝毒性特异的诊断性生物学标志物,以及肿瘤患者肝损伤病因、合并用药和肝毒性临床表型的复杂性等因素,均可造成ICIs肝毒性诊断困难。在管理方面,激素治疗的最佳剂量和疗程、选择何种免疫抑制剂作为挽救治疗方案,以...
《2023国际肝癌协会肝细胞癌风险分层和监测白皮书》摘译————作者:代维;韩国宏;
摘要:多数关于肝癌的研究致力于提高肝细胞癌监测的效力和有效性。与其他癌症一样,肝细胞癌的监测旨在早期诊断并行根治性治疗,从而降低癌症相关病死率。肝细胞癌监测的证据支持源于一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和数项肝硬化患者的队列研究。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监测的有效性受限于各种阻碍,包括风险分层不当、监测实施力度不足、筛查工具准确性欠佳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在此提出以下几个提议:开发新的风险分层算...
基于病理的胃纯印戒细胞癌与胃混合印戒细胞癌肿瘤生物学行为对比分析————作者:陈骄华;苏思标;
摘要:背景:胃纯印戒细胞癌(pGSRC)和胃混合印戒细胞癌(mGSRC)的肿瘤生物学行为未得到深入研究,两者间的差异尚无定论。目的:比较pGSRC与mGSRC的肿瘤生物学行为,为胃癌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2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胃印戒细胞癌(GSRC)患者255例。比较pGSRC、mGSRC的肿瘤生物学行为;以Kaplan-Meie...
胃底腺型肿瘤的内镜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作者:吴姗;钱月琴;夏杰;周隽;宛新建;董志霞;
摘要:背景:胃底腺型肿瘤主要包括胃底腺型胃癌和泌酸腺腺瘤,是一类具有胃底腺分化的罕见胃肿瘤亚型,临床实践中内镜下识别和诊断困难。目的:分析胃底腺型肿瘤的内镜和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和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3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胃底腺型肿瘤患者19例(22个病变),对其诊治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平均年龄54岁,女性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