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北大核心CAINSPECJST

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

期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复合影响因子:3.837
综合影响因子:2.475
邮发:38-317
官网:http://ch.whu.edu.cn/
主编:李建成
平均出版时滞:201.3509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最新期刊目录

LT-1双站InSAR林下地形测绘方法研究————作者:胡华参;朱建军;付海强;韩启金;王爱春;张明霞;李志伟;

摘要:陆探一号(LuTan-1, LT-1)是全球首个L波段双站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系统,其具备获取高精度地形信息的能力。然而,受森林体散射的干扰,其在森林区获取的数字高程模型包含森林高度信号,不能表征真实的地表高程。因此,对LT-1 InSAR数据在森林区的穿透性能和林下地形测绘潜力进行综合分析,是推动国...

GRACE反演长江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的机器学习降尺度方法研究————作者:李琼;张东;钟波;苏勇;杨翼宇;

摘要:GRACE时变重力场反演陆地水储量变化(TerrestrialWaterStorageAnomaly,TWSA)的空间分辨率有限(300-500km),制约了其在中小尺度区域水循环和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潜力。当前机器学习降尺度方法已有效应用于提高GRACE TWSA的空间分辨率,但合理选取预测因子及其对机器学习模型性能的影响、以及降尺度结果的准确评估等问题仍需深入探讨。为此,以长江流域陆地水储量变...

基于因子图优化的轻量语义地图协同构建方法————作者:李星星;孙朦;周宇轩;

摘要:针对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建图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轻量级视觉语义道路地图协同构建方法。该方法利用车道线语义特征构建稀疏的局部矢量地图,并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栅格化图像匹配方法来进行单用户/多用户子图的鲁棒关联,以实现有效的局部地图匹配。在此基础上,通过因子图优化(Factor Graph Optimization, FGO)框架优化车辆位姿,并利用地图点与位姿的局部关联进行全局校准,实现高效...

无道路环境车辆支承通过性全遥感反演方法————作者:朱春阳;张过;周宁;秦绪文;邹维列;韩仲;徐青;董晓萌;

摘要:面向野外无道路环境下车辆的机动导航需求,实现软地面车辆支承通过性计算,对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针对经典通过性方法依赖原位测量,陌生地域无道路环境大范围车辆支承通过性难以计算的问题,提出车辆支承通过性遥感反演方法,并在漳州和滁州两个试验区进行验证。构建遥感土壤含水量梯度提升树反演模型,经星地同步实验,RMSE为6.3%和4.9%,实现了浅地表土壤含水量高精度反演;构建土壤统一土壤分类...

基于Spearman滤波与HNSW-DBSCAN聚类的滑坡隐患InSAR形变区自动识别————作者:何国庆;李为乐;陆会燕;李雨森;秦佳松;范禄震;

摘要: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是一种常用的滑坡隐患识别方法,然而,SBAS-InSAR结果中包含大量非单调变形像素点,这些像素点可视为噪声,影响滑坡真实形变区的精准提取。提出一种高效的滑坡形变区识别方法,首先,计算Spearman秩相关系数,并设定阈值剔...

黄土高原白草塬引洮工程前后17年InSAR时序形变监测与分析————作者:王倩雯;宋闯;陈博;余琛;申传庆;李振洪;

摘要: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和生态屏障区,但农业活动长期以来受到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的困扰。开展大型水利工程有助于解决灌溉水资源短缺问题,然而同时可能会引发次生灾害(如地面沉降等)。这些灾害极大地威胁农业生产活动,却较少有研究定量评估大型水利工程对黄土高原农业区地面沉降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甘肃省会宁县白草塬这一典型的黄土高原灌溉塬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BAS-InSAR(Small Baseline Su...

基于我国VGOS网的UT1加强观测与评估————作者:郭丽;甘江英;舒逢春;王广利;张志斌;李金岭;宋玥琦;袁淑珍;齐朝祥;

摘要:VLBI是唯一能高精度测定UT1参数的技术,VLBI的每日UT1加强观测解决了因其高时变性引起的长期预报精度差的问题。VGOS系统,凭借其超宽带信号接收技术和快速旋转天线革新,相较传统S/X双频VLBI,成为UT1加强观测的优选方案。我国佘山、南山和天马13米VGOS天线系统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随即开展了面向国内的自主UT1加强观测服务。我们针对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的国内VGOS网的加强...

IGS不同分析中心多频多模产品质量分析和精密单点定位验证————作者:李俊强;徐胜意;郭靖;赵齐乐;

摘要:本文采用多频多模精密单点定位整数解(PPP-AR),评估了国际卫星导航服务组织(IGS)不同分析中心发布的高精度轨道、钟差和观测信号偏差(OSB)产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欧洲航空局(ESA)产品为参考评估轨道与钟差精度,武汉大学(WUM)表现最优。对于GPS和Galileo双频双系统PPP-AR,武汉大学、德国地学研究中心(GFZ)和欧洲定轨中心(CODE)的产品性能相近,各方向收敛时间约为1....

基于机载LiDAR的2·8宜宾筠连山体滑坡几何特征分析————作者:许强;董秀军;赵建军;许英杰;赖琪毅;邓博;

摘要:2025年2月8日,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金坪村发生高位山体滑坡灾害。滑坡体在运动过程中转化为碎屑流,最终形成大面积碎屑堆积体,造成人员伤亡和道路损毁,引起国内社会广泛关注。针对灾后应急响应需求,采用无人机搭载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及倾斜光学相机,获取滑坡后高质量点云和光学影像数据,构建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

融合GNSS与RTS观测值的紧组合变形监测方法研究————作者:姜卫平;谢秉辰;陈渠森;陈华;陈剡;赵小阳;韩荣荣;

摘要:混凝土坝、土石坝等水利工程外观变形监测精度要求较高,通常需要达到1 mm级(≤3 mm)。然而,工程监测的观测环境复杂,导致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测量机器人(robotic total stations,RTS)等当前常用的变形监测技术精度降低,部分情况下甚至无法满足规范的技术要求。为此,提出一种融合GNSS与RTS距...

融合卷积模糊神经网络与SHAP特征优化的地震诱发滑坡易发性评价————作者:丁明涛;江辉;李振洪;申传庆;卢昭龙;

摘要:地震诱发滑坡是一种破坏性极强、危险性极高的地质灾害,其易发性的准确评估对于震后救灾减灾及灾后重建至关重要。针对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在处理地震诱发滑坡样本时,易出现过拟合和多源数据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模糊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fuzzy neural network, CFNN)的地震诱发滑坡易发性方法。同时,...

点云智能理解:从点云中心至语言中心的转变————作者:张云生;王旭颖;陈斯飏;李海峰;

摘要:三维时空信息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国家新型基础设施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机载航空点云数据在大规模三维时空信息获取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围绕点云数据的深度解译与语义信息提取需求,系统梳理了点云理解范式的发展脉络,从前深度学习时代的模型驱动与数据驱动范式、到后深度学习时代的自监督信号驱动范式,再到当前基于预训练基础大模型(Foundation Models, FMs)的大模型驱动范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语...

中国省域综合地图集通用内容结构知识构建方法研究————作者:康力成;姜莉莉;

摘要:地图集作为系统化的科学作品,其内容结构需遵循严谨的逻辑框架与核心主题。内容设计作为地图集编制的核心环节,奠定了整本图集科学性的基础。针对图集内容设计缺乏标准化参考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与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KG)技术的省域综合地图集通用内容结构体系构建方法,旨在推动地图集内容设计的自动化与智能化。通过...

动态观测权调整的GNSS/INS抗差因子图优化算法————作者:马杰;王雯;邓辰龙;唐卫明;邱诗瑾;

摘要: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和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NS)组合导航能够提供连续的定位服务,但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GNSS信号易受多路径效应和非视距信号的干扰,异常观测值频繁发生,显著影响组合导航的定位精度。针对传统因子图优化方法固定权重难以适应GNSS量测噪声协方差动态变化,而...

灾害环境下低成本终端BDS高精度应急定位方法————作者:祝会忠;孙沐凡;李军;

摘要:为了满足灾害环境中低成本终端高精度应急定位的需求,对灾害环境下的格网化增强定位信息的生成和低成本终端高精度增强定位方法进行研究。针对灾害环境应急定位的特点,采用长距离、大范围的参考站生成北斗增强定位信息。同时鉴于参考站网被破坏无法生成误差改正数的情况,利用较远的参考站进行误差改正数的计算,用户端大气延迟误差可以得到较好的消除。兼顾用户端和减小服务端的计算压力,在生成非差误差改正数的基础上,融合虚拟...

联合时序InSAR与光学遥感的广州市建成区提取与风险分析————作者:秦晓琼;胡炎杰;徐彬涛;陈睿豪;谢林甫;刘宇舟;汪驰升;李清泉;

摘要:超大城市承载着千万级人口规模,准确提取超大城市建成区并对其进行高效的沉降监测与风险分析,对于确保城市居民安全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联合Landsat光学遥感影像和Sentinel-1雷达卫星影像,应用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方法和时序InSAR技术准确提取了广州市2017年、2020年和2023年的城市建成区范围及地面沉降监测结果。在此基础上,联合建成区的沉降速率、不均匀沉降率、建筑点密度等风险指标构...

城市内涝空间模态识别及其尺度转换模型————作者:薛丰昌;孙琳丽;李育慧;佟雅慧;

摘要:尺度转换是地理信息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用以实现不同尺度空间数据的整合与客观规律认识。传统地理信息理论中以地理分辨率大小所定义的尺度不具有更加泛化的适用性,面向机理模型生成的对自然现象内在规律、内在机理表达的数据的尺度转换问题缺乏深入研究。以不同参数水平模拟的12场暴雨积涝数据为研究数据,利用矩阵分解识别积涝空间模态,以Frobenius范数作为约束条件,利用相似变换实现积涝模态权重系数矩阵尺...

宏图一号分布式车轮编队InSAR卫星高程反演方法————作者:朱泽尧;赵双明;张文;孟令奎;罗志;李林宜;路聚锋;

摘要:宏图一号(Hongtu-1,HT-1)卫星系统是全球首个采用四星车轮式编队构型的多星分布式干涉雷达卫星系统。与传统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AR,InSAR)系统不同,HT-1具备卫星单航过多基线干涉测量能力,能够同时得到多组不同基线长度的高相干性SAR像对。针对HT-1数据特点,提出一种利用多基线相位解缠的...

城市内涝ChebNet-LSTM积水预测模型————作者:单晶;薛丰昌;程瑶;

摘要:在极端暴雨事件频发以及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城市内涝问题愈发严峻,积水深度预测对于提升城市应对能力十分重要。当前积水预测方法存在诸多局限,基于统计方法的模型难以精准捕捉复杂的时空特征,而机器学习和传统卷积神经网络在提取时空特征时又缺乏有效的关联性。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有效融合时空特征、提升预测精度的方法,以应对城市内涝的严峻挑战。ChebNet利用各监测站间的节点关系矩阵挖掘空间关联,长短期记忆网...

基于非对称广义高斯函数的激光雷达多回波分解算法————作者:魏伊可;毛庆洲;周昊;段志鑫;

摘要:波形分解技术是全波形激光雷达测距的核心技术之一,基于传统数学函数的多回波分解算法在分解多回波脉冲时,存在测距精度低,适用范围窄,实用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对称广义高斯函数(Asymmetric Generalized Gaussian,ASGG)的多回波分解算法,依据激光雷达系统响应特性确定函数的双侧形状系数,进而构建精确刻画回波脉冲上升沿与下降沿形态同时各参数具有高解释性的回...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