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科学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0:05:06

体育与科学

体育与科学

CSSCI北大核心

Sports & Science

期刊周期:双月
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
复合影响因子:4.651
综合影响因子:2.407
邮发:28-51
主编:程志理
平均出版时滞:134.6703

  体育与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技术兴趣、实践兴趣与解放兴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与当代审思————作者:柴广新;孙蓉;邱秦;吴天宇;

摘要:为推进新时代学校武术教育高质量发展,采用文献研究法与逻辑分析法,基于哈贝马斯三重认识兴趣理论,系统考察我国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轨迹。研究认为,(1)哈贝马斯三重认识兴趣理论与我国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历史中依次形成的以技能本位、文化本位和体质本位为价值取向的技能理性,追求主体间性、体验性和共识性的实践理性,以及以素养为本的全面发展教育价值取向之间存在良好的契合联系,为探析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取向的...

论体育劳动竞合争议的仲裁解决之道————作者:肖永平;朱康军;

摘要:体育劳动竞合争议在我国二元争议解决模式下面临程序冲突的三维困境。要妥善处理体育劳动竞合争议,需要解决好体育仲裁与劳动仲裁之间的关系。文章从内在合意构造和外在解纷效能来分析体育仲裁与劳动仲裁的强制性与契约性、内部性与外部性、正义性与效率性矛盾。研究发现:利用劳动仲裁解决体育劳动竞合争议缺乏合理性,也不利于发挥体育仲裁的解纷功能,损害中国仲裁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社会的公信力与权威性。以当事人合意为基础,...

寻找丢失的调解:商事调解参照下体育调解机制的争议问题与路径方略————作者:赵毅;储贝贝;

摘要:构建独立的体育调解机制不仅是顺应国际趋势的必然选择,还是推动体育纠纷解决机制发展的应然之策。然而,目前我国尚不具备构建独立体育调解机制的立法环境。为此,可充分借鉴商事调解模式,在《体育仲裁规则》已确立仲裁庭中调解机制的基础上,制定《体育仲裁调解规则》,细化既有程序,满足当下体育纠纷解决需求。随后修订《体育仲裁规则》,为仲裁庭外相对独立的调解提供制度依据,并制定《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调解规则》,初步搭...

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管理权的正当性困境与应对策略——评《管理国际体育:权力、权威与正当性》————作者:郭树理;苏圣翔;

摘要: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如今处在内部腐败和外部责难的双重困境之中,其行使的管理权蒙上了非正当性的阴影。弗里伯恩在《管理国际体育:权力、权威与正当性》中提出的事实权力观点为分析当今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正当性困境提供了有益思路。国际体育领域的私法合同及同意理论不仅遮蔽了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管理权的真相,而且阻碍了权力正当化进程。管理权本质是事实权力,它的背后由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自封的事实权威支撑。肆意的事实权...

体育社会学的型构意蕴与学术期刊使命——与《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前主编Dominic Malcolm教授的学术对话————作者:田恩庆;贺博洋;Nicholas Wise;

摘要:文章与《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前主编(2016—2023)、拉夫堡大学体育社会学教授Dominic Malcolm以学术对话的形式阐释了体育社会学的型构意涵与学术期刊使命。作为体育领域中的“型构社会学家”,他致力于板球、体育中的脑震荡与健康问题研究,拓展了人们对学科范围的既有认知。他对“型构”理论的意涵及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作出解释,并将体育社会学发展进程视为一种“型构”。他指出,体育社会学学术期刊担...

场景、关系:体育形成数据及其权利形态的生成————作者:宋亨国;王淋燕;

摘要:体育形成数据是实现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日益推动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基础性的体育发展范式。体育形成数据不同于体育原始数据和体育数据,其源自体育场域中的各种信息迭代,具有突出的文化泛化属性。体育形成数据本质上体现出的是一种关系结构,“数据产品”是其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权利本位学说和场景完整性理论相互交融,为深入研究体育形成数据权利形态提供了新思路。一方面,体育形成数据权利是一项基于体育场景的完整...

运动员个人数据财产权的赋予及实现路径探讨————作者:姜世波;孙笑非;

摘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运动员个人数据在体育训练、比赛分析、体育类游戏、体育博彩等方面的商业价值日益凸显,已经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个人数据能否被赋予财产权仍存在普遍争论,既然运动员个人数据能够给各方利益相关者带来巨大利益,那么不赋予运动员个人数据,尤其是运动表现数据和生物特征数据以财产权显然不合理。与此同时,个人数据财产权的实现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国际经验,基本形成...

从“碎片化”向“标准化”转变:数据要素赋能乡村体卫融合服务高质量供给的路径分析————作者:崇玉萍;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与快速普及,数据要素在推动体卫融合服务供给转型和升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探究数据要素赋能乡村体卫融合服务高质量供给的内在机理、实际困境与发展路径。研究认为,数据要素通过赋能治理创新、场景创新、技术创新、需求识别,不断推进乡村体卫融合服务的协同化、丰富化、智慧化、精准化。数据要素能促进乡村体卫融合服务高质量供给,但存在基础建设薄弱、治理...

摆脱“项目”束缚:体育社会组织介入社区营造的新解释框架——基于太原市L社区的田野调查————作者:刘映海;李晓楠;

摘要:体育社会组织介入社区营造是社区体育治理创新的重要路径。文章运用田野调查法,以太原市L社区的社区营造过程为案例,从社区体育空间拓展、社区体育活动搭建以及社区体育自组织培育三个参与阶段出发,分析体育社会组织如何在摆脱传统“项目制”模式弊端的情况下更好地介入社区营造,旨在进一步激发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营造的活力,促进社区体育治理工作提质增效。研究指出:在L社区的营造过程中,多家体育社会组织通过明确分工形...

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的差异化执行:实践样态及其启示——基于多案例的实证研究————作者:茹晓阳;胡庆山;曹际玮;贺凤凯;张棋;

摘要:基于4市(区)执行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的差异性案例分析,探索驱使标准执行形成差异化样态的行动逻辑。研究发现,标准执行普遍面临资源有限的限制性条件,但基于垂直性约束与在地化适应维度的组合,不同地区在注意力分配、激励机制、标准细化、纵向争取、横向协同、多元主体参与等执行要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治理型执行、灵活性执行、攻坚式执行及象征性执行等差异化执行样态。为更好推进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的执行与落...

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中身份认同重构何以可能——基于4位优秀中学体育教师成长历程的叙事分析————作者:焦素花;周志勇;焦现伟;陈俊;徐昕柔;

摘要:中学体育教师是引导学生培养体育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主体。相较于其他学科教师,体育教师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当下体育教师身份认同危机是影响其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基于身份认同理论,对4名优秀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程进行叙事分析。研究发现:职业初期的体育教师身份认同建构于教师理想的目标设定、专业发展的角色期望及规范的社会化过程;新时期教育变革使得体育教师专业身份发生了自我重构,可分为开放的体育教学探路者...

从“基本框架”到“更高水平”:我国全民健身政策演进的逻辑机理与调适路径——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中心的考察————作者:耿锐;金涛;

摘要:全民健身是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完善民生保障体系的重要基石,其政策优化对引导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研究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中心,系统梳理了全民健身政策的演化历程、演进逻辑及未来调适路径。研究发现:我国全民健身政策发展经历了政策酝酿期、政策探索期、政策完善期以及政策跃升期四个阶段,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目标—供给—治理”三重演进逻辑,即发展理念引领政策目标突破升级、需求升级驱动全民健身政...

结构形塑与观念演变:近代冰雪运动中的性别观照——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化装滑冰的新闻报道为考察对象————作者:张丽;戴羽;周德巧;崔丽丽;

摘要:近代报刊所载冰雪运动是特定历史语境与意识形态共同作用下的体育娱乐活动,其所引起的性别观照问题至今仍具探讨意义。以近代报刊所载化装滑冰运动为例,运用史学考据、文献资料、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方法,通过详细考证,对其中的女性身体活动与性别观念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赜。研究发现:近代报刊所载化装滑冰运动塑造了“健康时尚”“男女平等”“匹妇有责”的女性形象,为推动性别观念变迁提供了公共舆论场域。一方面,报刊所传递的...

面向教育数字化:元宇宙体育教学的功能场景与发展路向————作者:郭江浩;许晏萌;薛昭铭;高升;

摘要:“教育数字化”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关键议题之一。教育元宇宙并非“乌托邦”,其是驱动教育数字化的关键力量。故而,探索元宇宙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学校体育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基于对元宇宙体育教学概念和特征的剖析,阐释了元宇宙体育教学的功能、场景以及发展路向。研究认为:(1)元宇宙体育教学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种数字技术,融合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新型教学模式,...

体悟:基于运动行为叙事的体育学研究方法论——与程志理的学术对话————作者:杨国珍;段丽梅;

摘要:体育是哲学的本体论,体育学是以身体认知为方法的工具学科,身体具有双重性,既是认知的工具,又是认知的对象,身体感的“体悟”是身体认知的具象化本体实践。身体感不是人们习惯上理解的心理认知,而是具有整体性自组织生命意义的“身体双重性”认知。武术传承尤其倡导“体悟”,其作为身体感方法论的实践意义具体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以师傅为视角的言传身教,是手把手直接经验传授,学徒在虚拟情景还原中快速共情直接获得身体感...

体育人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基于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视域————作者:张震;李胜;张琪;

摘要:体育人文学作为探讨体育价值与意义的元研究和基础反思性学科,其研究方法往往以隐而不显、草蛇灰线的方式呈现,遵循“命题—史实—命题”的方法论路径。文章从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视角出发,系统探讨了体育人文学的主要方法论。研究表明,体育人文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意义存在的体育,其本质是对体育文化、体育史、体育哲学、体育伦理、体育美学等文本的阐释活动。文章重点阐述了四种研究方法论:一是效果历史的诠释学方法,强调通过具...

运动行为志:视障运动员与领跑员的训练学实践叙事——与“残奥女飞人”刘翠青及其领跑员徐冬林的训练学对话————作者:刘素萍;徐冬林;岳游松;

摘要:视障运动员视觉缺失,但其残缺的身体在运动场上却是一个“正常”状态。此次与视障运动员代表刘翠青及其领跑员徐冬林就两人搭档配合进行口述访谈,在运动行为切身感的叙事中,呈现技术表达的真实感。文章的学术点有:(1)视障运动员在视觉缺失的情况下,通过身体的触觉、本体感知等非视觉感官,与领跑员通过引导绳进行感官互动,形成高度协调的运动行为,并且随着环境变化,也会建立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应动态的体育环境;(2)视障...

何以在“村”,缘何成“超”?——“村超”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模式————作者:王智慧;

摘要:“村超”作为现象级赛事,已经超越体育赛事的本身,成为一种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文章通过纵贯沉浸式调查,揭示了“村超”模式的生成、治理效能以及价值趋向。研究发现:一方面,足球文化记忆以及由此形成的象征符号,构成了“村超”在乡土社会空间生成的前提条件,在媒介激活下催生的“超文化”及其外溢效应,与基层治理的政策内容、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实施中的“时机—策略”相互融合,进一步推动了“村超”成为一种社会治理模式的...

“吃新”:论乡村振兴中的“民俗竞技圈”——来自黔东南州巴拉河流域“村BA”的田野考察————作者:王若光;卢妍;逄晓文;盛昊民;

摘要:“村BA”现象系中国体育百年发展之大事件,其昭示着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面向,更关乎乡村振兴的内生逻辑。研究以黔东南州巴拉河流域的乡村篮球赛为田野案例,将莫斯“礼物范式”作为理论框架并采用学术叙事的文本呈现方式对“乡村篮球赛在乡村振兴中的定位”问题进行了微观讨论。认为,“村BA”现象是地方长期以来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结果,它成就了一种“总体性社会事实”理论意义上的“民俗竞技圈”,并在乡村产业、...

由“零散”向“标配”转变: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进路研究————作者:赵富学;

摘要: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由“零散”向“标配”有效过渡,拓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进路,是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零散”现象、“标配”要求等内容进行系统阐释。研究表明: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定位“零散”、策略“零散”、评价“零散”、创新“零散”易于导致教学目标中课程思政“应景化”问题频显、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硬融入”痕迹明显、教学...

  体育与科学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奔跑的辣椒酱

    投稿后赶上系统故障,打电话沟通编辑态度很好,一个月后送审,半个月后返回拒稿,审稿意见是达不到期刊要求。期刊处理速度整体上比较快,但自己的论文质量不够好,希望以后能再投稿

    2024-03-05 09:47
  • 奔跑的辣椒酱

    作为体育学老牌c刊,文章层次和发表要求都比较高,期刊选题有较强的倾向性,加之全年发文量不超过百篇,所以自投稿难度很大,不过外审速度还算比较快,但排期时间不好确定,需要点耐心。

    2023-10-06 18:22
  • 奔跑的辣椒酱

    外审了一个月整,现在正在返修中,有进展会更新~~,专家给的意见很详细,近2000字。

    2023-07-06 12:37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投过几次《体育与科学》这本期刊,一次都没中。除了第一次投稿在投出一个月打电话催之后送了外审(19年到现在,系统里专家审回之后就没有进展也没显示退稿,默认变成了僵尸),之后几次都是两个月左右直接退稿。投稿系统在投稿过程中没有任何多余信息,退稿前一直都是稿件审查中,姑且就认为是初审都没过。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文章才符合它的口味?多次想拉黑它,但是在一些学校该期刊认定的排名又还行。。。

    2023-06-04 17:20
  • 带头大哥666

    收稿之后系统基本不动,一个月没动静可以问问有没有送审,两个月基本会按点拒稿。拒稿看不到意见。

    2023-05-21 13:22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