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最新期刊目录
身心一统: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根基及实施策略探究————作者:方国清;
摘要:聚焦“身心一统”这一德育根基性理念,剖析当下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中身心分离、体知与思知失衡、身体与德性断联等堵点。针对高校体育思政育人理念不清晰、武术学科育人特质界定模糊等现状,通过全面阐释武术技艺中蕴含的源道德经验,以及武术技艺传习进程中道德培育依循的特定进阶路径,揭示武术课程思政所特有的身体范式。基于此,最后提出“以身立德”的高校武术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与策略,即通过知行合一着重培育学生“重身重行”的...
南岭民族走廊体育非遗活态传承与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作者:杨蕊;蔡艺;余莉萍;边柯;
摘要:南岭民族走廊体育非遗与旅游融合是实现体育非遗在旅游领域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研究依据新古典“结构-功能”理论,对南岭民族走廊体育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模式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南岭民族走廊体育非遗与旅游融合模式分为物质性结构融合模式,延伸两者物质空间,形成民族特色体育小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体育文化园等场所,具有创新融合场域的功能;习俗性结构融合模式,生产体育非遗旅游赛事、表演等产品,具有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体育赛事与国家认同建构——基于岭南文化的集体记忆————作者:高鸿辉;陈灿;王美霞;
摘要:从集体记忆视角切入,通过分析岭南文化中集体记忆重构路径及国家认同的转化过程,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体育赛事中强化岭南文化中的集体记忆与国家认同的关系,探究岭南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承和创新传播岭南文化有益于增强国家认同。研究认为:在城市体育赛事中岭南文化构建集体记忆的过程会发生时空重构,且在其文化认同进程中内在身份意识可由“我”向“我们”转化和“族群认同”向“国家认同”转化。建议搭建现代...
高质量教育导向下我国学校体育课后服务的供需逻辑与实践探索————作者:全海英;杨宁;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梳理高质量教育导向下学校体育课后服务的供需逻辑,以供需理论为基础审视我国学校体育课后服务的发展现状,分析学校体育课后服务供需矛盾的具体表现及存在原因,提出应对策略。研究认为,在供需理论下学校体育课后服务依旧存在质量需求高期望与供给偏低的矛盾、内容需求多元与供给单一的矛盾和现实需求激增与供给滞后的矛盾。学校体育课后服务要想寻求高质量发展,要从供给侧、需求侧、供需侧出发,做到...
中国武术的艺术化发展探析————作者:阴文彦;阴文慧;杨建营;
摘要:为揭示武术艺术本质,全面深入推进中国武术艺术化进程,以中国武术的艺术化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武术艺术的形成、武术艺术的本质、武术艺术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体系的构建等进行全方位探析。研究发现:武术艺术是一种以技击性为独特内核的“空间-时间性”人体运动艺术,其本质是技击语言对人类生存情感的承载和表达。然而,在当代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击”的支撑和“艺”的引导,逐渐呈现出...
关键意见领袖特征对女性消费者体育用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基于社会影响理论的链式中介模型————作者:张乐俏;王兆红;
摘要:在“她经济”不断崛起的背景下,女性消费者逐步成为新时代体育用品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为进一步探究关键意见领袖特征对女性消费者体育用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基于社会影响理论,构建以品牌认同和模仿欲望为中介变量的链式中介模型,探究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以同质性、视觉性、时效性、产品涉入和互动性为核心特征的关键意见领袖对女性消费者体育用品购买意愿产生正向影响;(2)品牌认同和模仿欲望均在关键意见领袖...
扎根理论在国内体育学研究中的应用误区与纠偏————作者:陈辉映;蒋佩佩;
摘要:扎根理论在体育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科学性和规范性仍存在诸多争议。研究系统梳理国内体育学领域应用扎根理论的相关文献,探讨扎根理论在当前体育学研究中的应用误区及提出纠偏建议。研究发现,扎根理论在体育学的应用中存在差异关系认识不足、抽样方法选择随意、编码程序方法误用以及研究目的追求偏差4个误区的问题。研究从扎根理论并非迭代发展、扎根理论是独立的方法论、扎根理论的研究问题是研究对象关心的问题、扎根...
我国体育人类学民族志中主客位关系的表述危机及消解————作者:张越;林志义;杨海晨;
摘要: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两股社会思潮推动我国体育人类学民族志研究的发生与发展,以“研究者自我主体意识保留空间大小”划分出“科学民族志、解释人类学、实验民族志”3种民族志表述类型,并辅以具体的体育人类学案例批判,说明研究者在不同阶段可能存有的身份困境。研究认为在既往人类中心主义取向的民族志人文研究中,主体与客体始终需要相互对立的前提。后现代体育民族志的反身性镜像思维无疑加剧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二元割裂,遂...
少数民族体育助力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样态、作用机制与提升路径————作者:李雪伟;王晓晨;
摘要:推进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对地方性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少数民族体育作为独特的文化资源具有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价值。基于典型实践的梳理和社会资本理论的挖掘,研究发现少数民族体育可以通过展演活动、赛事活动、健身活动、教育传承活动等形式培育不同类别的社会资本,并通过社会资本的网络、信任、规范等核心要素实现对民族地区基层社会公共精神的塑造、社会矛盾的化解、治理资源的整合以及共建共...
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的实践样态、过程效益与创新路径————作者:冯晓露;樊正洋;李林澄;
摘要: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不仅是提升场馆自身效能的关键手段,也是城市落实新基建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极和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战略的重要路径。基于杭州亚运会契机下城市体育场馆规模化智慧化转型的实践,通过田野调查和案例研究,归纳出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过程中的3类实践样态:本土在地性改造、永续功能性新建和存量普惠性转化。这一转型的全过程效益表现为:重构体育建筑的发展空间、提升体育赛事的参与效益、构建体育发展的新型载体以...
2008—2023年中国城市体育全球化水平评估与测度————作者:陈昆仑;汪发权;王旭;
摘要:以中国省会城市及深圳、大连、青岛、苏州、东莞、佛山等人口在500万以上的3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体育全球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结构熵权法和均方差决策法进行定量测评。通过加权计算,得到2008—2023年城市体育全球化水平综合得分,评测与总结各城市体育全球化的发展水平及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时间演化上,我国城市体育全球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水平从第6等级提升至第3等级,北京、上海...
受教育者视角下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左逸帆;方千华;王戬勋;郝文鑫;
摘要: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是推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后备人才,探究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与影响因素,对优化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31名体育学博士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从受教育者视角探究体育学博士研究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实现自我认同,着眼卓越目标”“更高社会贡献,符合多方需要”“优质教育资源,拥有全球视野”“评价制度科学,培养机制完善”等要求成为推动体育学博...
智慧化体育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要素、困境与策略————作者:单凤霞;祝良;胡曦;
摘要:智慧化体育教育生态系统建设是体育教育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新契机。运用逻辑分析法从生态场域理论视角对智慧化体育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要素、困境与策略进行深入剖析,旨在推动体育教育生态重塑的同时向教育现代化迈进。智慧化体育教育生态系统是开放、协同、交互、有机的复杂系统,由场景、平台和行动者3个关键要素构成,其构建过程中面临主体角色分工依然模糊、主体协同共识难以凝聚、内在驱动效能明显不足、基础支撑条件较为缺乏...
逻辑·架构·路径:区块链赋能青少年体质健康治理可能性探索————作者:张佳佳;张宗豪;黄美蓉;
摘要:区块链技术已成为国家战略技术,其快速发展与应用为破解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治理遇到的瓶颈问题提供新思路。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归纳等方法,深入探讨区块链赋能青少年体质健康治理的内在逻辑、平台架构以及实现路径。研究认为,区块链赋能青少年体质健康治理的逻辑在于“治理理念的嵌入—治理工具的创新—治理结构的变革”,立足此逻辑,可构建“技术层+数据层+功能层”的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治理平台,该平台力求打造一种技术与制度...
有形有感有效: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3个着力点————作者:白晋湘;王继帅;郑健;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的三维实践路径,为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创新性思路与实践范式。研究融合体育学、历史学与民族学的跨学科视角,构建“载体构建—维度深化—实践创新”的递进式分析框架,系统探究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通过文化记忆唤醒、文化形象塑造与文化标识重构三维路径,可以夯实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载...
传统体育赋能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者:叶欣;陈偲锦;陈莉;
摘要:以嵌入性理论、共同体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为框架,探讨传统体育赋能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学机制。通过“主体-空间-行动”的分析维度,揭示传统体育如何通过关系互嵌、认知互嵌、文化互嵌与结构互嵌,积极推动多民族社区从“物理共存”向“情感共生”的跃迁。研究发现,传统体育的实践形成“身体规训—符号共享—惯习调适”的动态循环:在主体层面,通过代际传承与跨族群协作重构文化资本;在空间层面,以物...
中国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机理与推进路径————作者:凌雅燕;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记忆-情感-认知”视角出发,对中国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机理展开分析。研究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表现为一种群体认同意识,包含身份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三重递进维度。中国传统体育通过仪式性活动唤醒集体记忆,巩固共同体成员的身份认同;通过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构筑情感纽带,增强共同体成员的民族认同;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形塑认知,培育共同体成员的国家认...
契机与挑战: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审思————作者:莫冰莉;杨斌;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交织交融、同步激荡。研究从价值理路、作用机制两个方面阐析民族传统体育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显著的正向价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研究认为:当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拥有国家战略引领共同行动、文化繁荣注入发展活力、健康需求拓宽现实场域、数字技术赋能共享形象等有利条件,但面临文化多样性与差异性的挑战、现代化...
强国建设背景下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及发展路径————作者:许弘;马丽;彭国强;
摘要: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对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时代要求,新时代赋予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三大属性。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应体现理念体系的高定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高水准,体教融合的实突破,监测评价的高赋能,条件保障的高标准。具体实现路径上要实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学校体育评价...
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困境纾解:基于痛点-堵点-难点的解析————作者:邵伟德;朱丹阳;李启迪;
摘要:“高质量发展”是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最初属于我国经济领域。而“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则是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延伸至学校体育领域的创新概念。研究认为,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既要契合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又要体现体育学科特有的育人规律,更要立足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核心诉求。自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在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变...
体育学刊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Yangming_ak
9月19号投稿,10月14号退稿,收稿和评审流程都挺快的,就是不知道外审专家找的谁,我不认为我的文章有他说的这么差,但是也没给修改的机会
2024-11-24 23:01 -
奔跑的辣椒酱
体育学刊在单位认定为权威B类期刊(权威A类是体育科学),认可度很高。文章是快放暑假的时候投的,处理很快,没几天就送外审了。外审专家很给力,很快审完并返回给编辑部了,外审专家给出了文章有创意性的积极意见,同时还给出了几条非常专业的修改意见,经历了2次修改后就收到录用通知的邮件。从投稿到录用只用了3个多月,与编辑部老师交流也非常愉快。在当前很多C刊动不动就半年一年的还在外审中,而且很多期刊还大量约稿,可以说体育学刊对我们这种小青椒非常友好了。
2024-11-21 13:32 -
Yangming_ak
慎投,主编最后一轮无理由退稿,浪费前期很多时间精力和努力。
2024-11-12 19:30 -
zhaohhhh
从收稿到退稿用的时间较短,感觉这个期刊还是比较看选题,如果选题好的话能送外审,那是退稿理由没有,可能就是期刊不想要。整体速度还是挺快的,对文章的要求就高。各位加油!!
2024-07-07 18:19 -
带头大哥666
非常棒的一本南大加北大体育类期刊,但是对作者要求略高,审稿速度很快,一审完了很快进入二审,但是不幸拒稿,没有写原因,稿件质量个人觉得还是没有问题的,应该是没有挂国家基金项目。
2024-01-07 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