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素技术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炭素技术

炭素技术

北大核心CAWJCI

Carbon Techniques

期刊周期:双月
出版地:吉林省吉林市
复合影响因子:0.747
综合影响因子:0.423
邮发:12-308
主编:贾文涛
平均出版时滞:302.7078

  炭素技术最新期刊目录

高温纯化装备加热器热流密度对气体流动与传热影响研究————作者:白杨丰;吴忠举;闵宇玉;王冰;薛巍;

摘要:为探究加热器热流密度对装备内部气体流动与传热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结合实验的方法,建立高温纯化装备CFD计算模型。通过设定模拟方法,包括几何模型构建、网格划分、控制方程确定、计算方法及边界条件设定,以及实验方法来进行特定高温纯化装备实验,监测特定位置温度。结果表明,随着加热器热流密度增加,高温纯化装备内气体流动与热交换加速。热流密度为118 kW/m2时,炉内主体...

层次孔结构沥青基活性炭纤维构筑及其乙醇吸附性能研究————作者:温霖洪;石宇;刘涛;黄子豪;魏文杰;杨建校;

摘要:以乙烯焦油为原料,采用原位复合硝酸镍的方式制备了可纺沥青前驱体,并经过熔融纺丝、预氧化、炭化和水蒸气活化制备了沥青基活性炭纤维(ACFs),进而采用硝酸(HNO3)酸洗工艺得到了层次孔结构沥青基活性炭纤维(H-ACFs),并考察了其对乙醇的吸附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氮气吸脱附测试等分析表征显示:HNO3酸洗可...

过硫酸铵氧化改性多壁碳纳米管及对其分散性和导电性的影响————作者:冉青会;杜鹃;罗艳;

摘要:利用温和氧化剂过硫酸铵(APS)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化学修饰,制备表面接枝有活性基团的MWCNTs,以此有效提高MWCNTs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同时探究不同APS浓度、氧化反应时间及温度对MWCNTs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APS氧化改性后MWCNTs表面接枝有大量的活性基团。同时MWCNTs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得到有效改善,而导电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等静压石墨一次焙烧炉型选型研究————作者:杨胜;周小淞;张艳;白胜伍;何川;丁欣;

摘要:等静压石墨的一次焙烧是生产中的关键工序之一,为提高焙烧合格率,选择合理的焙烧炉型至关重要,本文就常用的几种焙烧炉进行分析并结合等静压石墨焙烧的特点,给出合理的选型建议

ZrC-TiC/SiC复合涂层的力学及高温耐烧蚀性能研究————作者:左远名;杨鑫;刘忠国;罗骁;张夏翔;黄启忠;

摘要:通过包埋法和高温等离子喷涂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ZrC-TiC/SiC复合涂层,利用XRD、SEM、EDS及纳米压痕等测试方法,研究ZrC-TiC/SiC复合涂层的力学及高温耐烧蚀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涂层由SiC内层和ZrC-TiC外层组成,整体结构较为致密。纳米压痕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涂层的硬度平均值为7.089 GPa,弹性模量平均值为109.938 GPa。经氧乙炔火焰烧蚀30 s后,其线...

矿热炉用炭素材料标准体系的研究和发展————作者:刘赟;王晓远;刑鹏飞;刘祯;曹培峰;张凯欣;王耀萱;

摘要:为适应矿热炉大型化、自动化、低碳化的发展,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炭素材料分会(SAC/TC183/SC15)开发研究并建立了一套矿热炉用炭素材料产品的行业标准体系,相关标准的实施既体现实用性又规范和提高了炭素材料的质量水平

机械密封炭石墨材料发展现状————作者:罗坤;张武;

摘要:炭石墨材料因自润滑性、化学稳定性和低的热膨胀系数,在机械密封领域应用广泛。本文介绍了炭石墨材料的分类,阐述了合成树脂、熔融金属及合金、无机物浸渍石墨的特性,如合成树脂浸渍石墨耐腐蚀但不耐高温,熔融金属/合金浸渍石墨适用于恶劣环境但成本高,无机物浸渍石墨耐高温氧化和化学腐蚀。还介绍了等静压石墨的优异性能,同时对比了国内外炭石墨密封材料发展状况,得出国外注重优化产品微观结构,国内起步晚但部分产品性能已...

不同沉积模板对化学气相沉积热解石墨泡沫结构性能的影响————作者:冉黔松;徐冬;汪鸿炜;梁国杰;符飞燕;赵奇志;龚乐乐;栗丽;张棽棽;李凯;

摘要:以甲烷为碳源,0.5 kPa、2 200℃下,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分别在超低密度难石墨化树脂基泡沫炭和易石墨化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表面沉积热解石墨,再通过石墨化热退火得到热解石墨泡沫。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2 200℃下甲烷在三维炭结构表面沉积的热解石墨呈现半球状,生长方式为层状包覆式,相较于石墨化水平较高的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模板,树脂基泡沫炭模板骨架表面的热解石墨球囊更小且均匀。热导率...

生物炭改性及修复重金属污染环境的研究进展————作者:马爽;李莎;常思静;吴涵;张晓艳;

摘要: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生物安全。生物炭因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等特点,在修复重金属污染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如何利用改性工艺提高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离子的能力,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概括了生物炭的基本特性,综述了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的作用机理,并总结了用于生物炭改性的最新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及改性生物炭钝化重金属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对改性生物炭在未来实际应用中可能面对的挑战提出了参考建议...

预焙阳极焙烧炉天然气掺氨燃烧及排放特性数值模拟研究————作者:刘立军;王志国;张寅森;刘吉营;毛煜东;杨开敏;

摘要:焙烧工艺是预焙阳极产品生产的关键环节,在焙烧炉中利用掺氨燃烧的方式可以减少天然气的消耗量,能够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其碳氧化物排放。本研究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阳极焙烧炉内燃料在不同质量分数(0、10%、30%、50%)的掺氨比例下的燃烧和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掺氨比例的增加,焙烧炉中高温区域面积不断减小,排烟中CO和CO2含量也不断减少,燃烧过程中的氮氧化物排放呈...

两种焦炭掺杂制备制氟阳极板材料及其性能研究————作者:孟祥宇;戴景富;叶宛丽;李涵;吴明金;

摘要:通过掺杂不同焦炭技术制备炭/炭复合制氟阳极板材料,并表征其物理性能。不同焦炭掺杂方案和粒度配方制备生坯的研究结果表明,沥青焦作为骨料,煅后石油焦作为粉料的掺杂方案能够制备出体积密度高、焙烧适应强的制氟阳极板生坯,并筛选出适合本方案的焙烧曲线。更进一步,不同掺杂方案制备出的成品物理性质表征指出:沥青焦作骨料,煅后石油焦作粉料能够制备出体积密度高、孔隙率低、孔隙分布均匀、结构致密和电阻率低的制氟阳极板...

膨胀石墨基材厚度对复合柔性石墨双极板的成型及性能的影响————作者:王登科;陆维;杨培勇;刘浩;武飞宇;卢华兴;柴茂荣;

摘要:分别以4 mm和6 mm的膨胀石墨基材为原料,制备厚度为1 mm的单面流道石墨双极板,研究膨胀石墨基材厚度对复合柔性石墨双极板的成型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厚度基材模压的极板流道的尺寸基本相同,极板表面的槽和脊均成型良好。但是6 mm的基材模压成型之后,极板表面的槽和脊填充得更饱满,进一步观察其断面发现由于压缩率过大导致石墨层间浸胶不连续,产生断层结构。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相关变化,导致导电性较低...

沥青基掺硫多孔炭的制备与储钠性能研究————作者:王春举;吴昊天;宋歌;冯长福;刘清钰;窦睿智;裴晓姗;王玥;华宇航;史景利;马昌;

摘要:常规热解工艺制备的沥青基炭负极材料具有储钠容量低和倍率性能差等问题。以CaSO4作为硫源和模板剂,并将其与沥青共混后,通过炭化、酸洗工艺制备了沥青基掺硫多孔炭,系统探讨了CaSO4/沥青质量比对所得沥青基掺硫多孔炭微观结构与储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aSO4/沥青质量比为5∶1时,所得沥青基掺硫多孔炭(CaSO4

某高压柱塞泵用石墨密封组件异常掉块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作者:崔斌;侯姗姗;王永强;

摘要:针对某高压柱塞泵外场使用时因石墨密封组件石墨表面出现异常脱落引起的产品漏油问题,对石墨密封组件进行了外观检查、宏观分析、微观分析以及能谱分析等,确定了石墨组件异常掉块原因为石墨内部局部存在着聚集性孔洞缺陷。经分析及验证,应用荧光探伤无损检测的方法,能够有效避免此类故障的再次发生,为工厂解决此类技术问题提供了合理、简便的筛查方法

C8H8/PVP-rGO粉体的制备及在非极性溶剂中的分散性研究————作者:吴景旭;陈国庆;吐尔迪·吾买尔;

摘要:针对氧化石墨烯(GO)在非极性溶剂当中团聚现象严重和分散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水热辅助原位聚合反应成功合成了C8H8/PVP-rGO粉体。通过SEM、XRD、FT-IR和Raman光谱的分析方法,对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GO被成功还原为rGO,并在表面成功负载了C8H8微球。随后,将不同GO∶C

煤基碳量子点缓蚀剂的制备及其防腐性能研究————作者:张翔翔;陈晨;赵天彪;吕荣欢;钱晓明;陈佳乐;严君;朱荣涛;

摘要:碳量子点(CQDS)因其较大的比表面积、高的表面电荷、低廉成本和易改性等优良特性,作为腐蚀抑制剂在腐蚀防护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以太西无烟煤为碳源,以DMF为溶剂利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煤基O、N原子共掺杂石墨烯量子点腐蚀抑制剂(O-N-CGQDs),并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系统地表征,评估了O-N-CGQDs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的腐蚀防护性能。同时,利用量子化学方...

高导热C/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作者:常红;陈超婵;韩刚;何林锋;相利学;代旭明;唐波;吴新锋;

摘要:介绍了3种制备高导热C/C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渗透法、液相浸渍-高温炭化法和液相-气相结合法。概述了各方法的原理、制备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了影响C/C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因素。其中填料的种类和含量、温度、取向度、石墨化程度、纤维的排列和含量、预制体的编织方式、密度、浸渍剂种类等对导热系数有显著影响。希望本文为高导热C/C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参考

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展望————作者:刘辉;王象东;

摘要: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具有超高导热、超高模量、高强度、高导电、抗蠕变、低热膨胀系数、吸波、轻质等诸多优异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的生产工艺、性能和结构特点及国内外研发现状等,并介绍了目前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在卫星、高超声速飞行器和隐身技术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对我国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未来在高端领域的应用做出了展望

前高温热处理对RMI制备C/C-SiC复合材料影响————作者:马飞;孙守业;雷步越;杨晓恬;黄鹏;罗瑞盈;

摘要:通过化学气相渗积法(CVI)制备C/C多孔体,经高温热处理后,利用反应熔渗法(RMI)制得C/C-SiC复合材料。通过设置1 600,1 800,2 200℃3个温度点对C/C多孔体进行高温热处理,研究了中高温区间的变化对C/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C/C多孔体热处理,可以改善基体炭结构,Si晶体的衍射峰偏移可能受到内应力的影响;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C/C多孔体的...

球磨时间对铁炭材料均匀度的影响————作者:张新庄;马天奇;王丹丹;范昊坤;吴春燕;

摘要:将颗粒活性炭(CAG)和金属铁粉(MIP)混合球磨制成铁炭材料(ICM),并分析了球磨时间对ICM的尺寸和组分均匀效果。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原材料和球磨样品的形貌及尺寸变化,并通过空气氧化热失重(TG)曲线、能谱仪(EDS)面扫元素百分比和红外光谱仪(FTIR)吸收峰的变化,衡量原材料和球磨样品的组分均匀性。结果表明,在设定球磨程序下,ICM的尺寸均一性和组分均匀...

  炭素技术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炭素技术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吉林省吉林市地区核心期刊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