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比较地区主义视角下“全球南方”崛起的实践逻辑————作者:耿协峰;
摘要:近年来,“全球南方”崛起已成为相关媒体报道、政策讨论和学术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在这场“全球南方热”中,我们需要在冷静思考和理性认知“全球南方”概念的基础上,从比较地区主义研究的五个视角出发,深入考察其崛起的内在实践逻辑,才能准确深刻地认识这一现象,并把握其实践发展规律。总体上观察,在“全球南方”崛起实践的背后,蕴含着两种前后相继、相互交融的底层逻辑:一种是正向逻辑即“南方全球化”,另一种是逆向逻辑即...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实施进展、效果评估与前景展望————作者:苏庆义;姜炀;
摘要:《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自2018年签署生效以来,历经八次委员会会议及多次工作组会议,制度趋于成熟。英国近期的成功加入更反映了其在亚太地区之外不断上升的影响力。尽管批准时间、经济发展水平、实施力度各异,CPTPP缔约方之间的总体贸易水平得到快速增长,部分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增长显著,各缔约方经济增速也相对疫情前有所提升。展望前景,数字经济、气候变化将持续成为协定的重点议题...
中国—东盟共建蓝色伙伴关系:内在动力、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作者:崔婷;金永明;
摘要:蓝色伙伴关系是中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也是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方案。其在合作前提、合作主体、合作方式以及合作目标层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严谨的内在逻辑。在实践层面,东盟作为中国推动构建全球蓝色伙伴关系网络的重点区域,双方在共建蓝色伙伴关系中受到海洋发展理念、海洋合作行为偏好和海洋共同利益三重内在动力的驱动,不断推进和发展。但是,中国与东盟在共建蓝色伙伴关系...
特朗普现象是美国总统制的危机吗?————作者:李少文;
摘要:特朗普两度出任美国总统,都引起了全世界对美国政治制度的关注。从政治学角度看,这背后隐藏着总统制可能导致政治衰败的问题。美国总统制是“孟德斯鸠—麦迪逊”分权理论的结果。分权体制设定了总统具有较高权威和较大权力,在防范总统滥用权力时,也要保障总统正当行使其职权。目前看来,美国总统制仍是稳固的,并未突破分权体制,但仍存在着巨大挑战。特朗普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美国近年来面对着一系列政治危机,包括政府虚弱、政...
谋势:美国遏华战略中的少边部署与中国应对————作者:李开盛;李翊馨;
摘要:自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半期以来,美国纠集特定盟伴组建针对中国的少边机制,成为其遏华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美国政府超越党派的重要遏华战略选择,这一努力在拜登政府时期达到高潮,并很可能在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内继续推进。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机制既满足了美国牵制甚至打压中国的战略需求,又能通过盟伴分担政策成本,并降低美国被牵连的风险。因此,在既有同盟体系和多边主义框架难以充分遏制中国的情况下,这种少边...
大国经略边缘地带的战略偏好选择机制——一项中层理论研究议程————作者:秦立志;
摘要:关于国家的主导性战略偏好究竟是维持现状还是修正主义的争论,进攻性现实主义与防御性现实主义都较少关注空间维度划分,片面强调进攻占优或防御占优更加普遍总能找到证实的案例或用反例来证伪,因为国家的战略偏好未必会在所有空间区域呈现均质性特征。虽然一国之边缘利益与核心利益并非与地理空间的远近完全契合,但国家利益的战略布局往往存在着核心与边缘的地缘政治差异性。大国的过度扩张并非总是在核心利益上出现战略迷思,反...
全球发展倡议视阈下的中国—东盟气候适应治理合作研究————作者:李涛;林汉东;
摘要:中国和东盟诸国都是易受气候负面影响的国家,在气候适应领域缺乏治理经验,促使双方共同探索气候适应治理路径。中国作为全球治理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全球发展倡议已成为中国深化与东盟气候适应治理合作的新纽带,二者在寻求“气候适应正义”、强化“适应战略和机制”对接及弥合“适应差距”存在高度契合性。当前中国和东盟的气候适应治理合作融入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系统维度中,又不可避免地面临适应治理层...
加拿大关键矿产的对外策略及内在动因————作者:赵行姝;袁征;
摘要:当前全球正处于绿色转型与数字转型之中,关键矿产的经济与战略意义不断提升。2022年12月,加拿大政府出台了《关键矿产战略》,并大幅调整相关政策。在此背景下,加拿大在关键矿产领域的对外政策实践表现出“西热东冷”的突出特征,即加强与西方盟友全方位、多层次合作的同时对中国设置相关限制。加拿大关键矿产对外策略受到经济发展、同盟利得、治理需求三种内在动机驱动。关键矿产在加拿大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供应链延...
稀有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域外比较与中国路径————作者:陶银球;李杰;
摘要:稀有矿产资源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国家安全保障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全球资源竞争的加剧,稀有矿产资源的战略储备成为国家提升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保障。通过系统梳理域外典型国家或地区的稀有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建构动因与立法形式,重点探讨其储备目的、储备主体、储备程序和储备监管等核心要素,深入剖析域外稀有矿产战略储备制度的主要特点与基本经验,揭示完善我国稀有矿产资源储备...
海上军事控制区的国际法依据与限制:海洋法和军事法的视角————作者:林兆然;
摘要:海上军事控制区是国家为军事安全目的在海上使用的临时空间管控措施,在国际法上脱胎于传统海战措施。现代海上军事控制区按照适用情景可以分为平时和战时两大类,但均可以采取类似的行动,包括对进入区域的船只和飞行器使用武力。目前,海上军事控制区的实践面临海洋法和军事法上的挑战,主要与国际法上缺乏明确的平时/战时区分规则有关。越来越多国家实践对海上军事控制区的平时或战时性质进行模糊,一方面是试图规避《联合国海洋...
“涉外国家安全”的逻辑、框架及其实现————作者:郭永良;
摘要:互联网弥合了国内国外物理疆域,全球化使得各国利益互嵌,二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加剧国家安全风险的内外联动。大国博弈与之叠加共振,我国涉外安全威胁复杂严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首次创新提出“涉外国家安全”的话语范畴,为因应该领域的安全威胁提供了新的话语体系和观察视角。国家安全的涉外范畴兼顾“面向内部的涉外因素”和“面向外部的涉我因素”,其中后者是关键。“涉外国家安全”旨在坚持总体为要的基础上,通过话语重...
“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与世界大变局演进方向————作者:徐秀军;
摘要:“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当前,“全球南方”已步入以群体性话语权提升为标志的全方位崛起新阶段。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实现普遍安全和完善全球治理方面,“全球南方”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展现了更好应对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和治理赤字的时代价值。展望未来,“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不仅是世界大变局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大变局发展演进的重要变量,将深刻影响世界大变局的...
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美国在联合国的对华政策————作者:毛瑞鹏;
摘要:多边机构是美国实施大国战略竞争政策的重要一环。美国在联合国对华实施打压遏制政策,是其大国竞争战略的延伸,也是其奉行“美国例外主义”和将联合国“战场化”的突出体现。美国行政当局、国会及战略界均参与到有关在联合国对华打压遏制政策的设计之中,对中国在联合国影响力的提升作出系统性反应,并重点寻求打击中国的规范倡导、阻遏中国的人才输送、抹黑中国的国家形象、瓦解中国的伙伴关系。美国的大国竞争政策破坏了联合国正...
亚太体系和秩序变革:基于关系网络的分析————作者:陈志瑞;韩志立;
摘要:引领国际体系和秩序变革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重要方面。在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大背景下,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亚太地区也在加快分化组合。对于亚太体系和秩序变革,既有研究侧重崛起国超越霸权国的权力过渡,以及崛起国与霸权国的观念竞争,对体系层面因素考察不足。当前,亚太地区已形成美国盟伴关系网络、中国战略伙伴关系网络、东盟对话伙伴关系网络三个重要关系网络,关系网络成为亚太体系的主要架构...
《太平洋学报》2025年重点选题方向
摘要:<正>作为自然资源部主管的学术刊物,《太平洋学报》将在保持传统的国际问题研究视角基础上,同时聚焦和服务于国家的海洋等自然资源事业发展,欢迎就相关选题赐稿!编辑部总结列出如下选题作为2025年度重点选题方向,以供参考。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及其实践研究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深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研究;金砖国家扩员的影响及发展研究;“全球南方”议题,全球南方国家对外政策与南方国...
“印度制造”计划下印日合作的内容、动因与限度————作者:朱榆雯;
摘要:2014年以来,在“印度制造”计划下,莫迪政府积极与日本开展包括项目投资、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军备制造等内容的全方位合作。其中,印度既有借重日本的资金、技术等资源发展本国制造业的目的,也有利用日本塑造印度在全球供应链上的重要地位的动机,还有以经济合作为抓手强化印日安全与战略合作的考量。在可预期的时间内,印度联合日本推进“印度制造”计划的政策方向将继续保持。不过,莫迪政府在劳工、税制、征地等与日企利...
中国海洋牧场建设:战略意涵、风险挑战、发展路径————作者:王旭;张敏学;
摘要:作为海洋渔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海洋牧场日益成为夯实海洋强国建设的基础,具有发展海洋经济、保障粮食安全、涵养海域生态、宣介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战略价值。中国海洋牧场建设得到各方面重视,已取得若干进展,但当前面临着地缘政治、环保压力、技术瓶颈等诸多挑战,特别是内外联动风险突出。为推动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梳理借鉴国际海洋牧场先进发展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现实国情提出如下建议:发挥中国海域特色区位优势、...
高质量共建廉洁丝绸之路:内涵、创新及实施路径————作者:张华威;
摘要:建设廉洁丝绸之路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中国高度重视“一带一路”的廉洁建设。本文详细梳理了廉洁丝绸之路概念的缘起和演进,系统总结了廉洁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指出廉洁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之一,廉洁丝绸之路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建设原则,建设廉洁丝绸之路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保障,包含四大建设任务。作为中国为全球反腐败治理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建...
“大金砖合作”风险治理的主要特征及其应对————作者:顾嘉伟;
摘要:在顺利推进新一轮大扩员后,金砖国家已经迈入“大金砖合作”时代。“大金砖合作”在风险治理方面呈现出多维性、不确定性与系统性特征。作为一个合作扩散过程,“大金砖合作”的风险治理特征是集体行动逻辑塑造的结果,又被日渐回潮的国际政治权力斗争逻辑所强化,并由非传统安全因素进一步放大。“大金砖合作”风险治理的主要特征呼唤韧性治理超越传统治理模式。实现韧性治理,需要协同推进目标韧性、制度韧性与社会韧性建设,从而...
菲律宾介入台湾问题的表现、限度与未来趋向————作者:张华;
摘要:近年,随着台海局势不断升温,美国鼓噪盟友伙伴介入台湾问题。作为地缘上距离台海最近的国家之一,菲律宾在美国鼓动和台当局拉拢下,妄图利用台湾问题撬动中菲在南海问题上的博弈。为此,小马科斯政府频繁炒作台湾问题,不断提升与我国台湾地区的实质关系,并与美深度合作介入台海变局。但同时,中国大陆仍是菲律宾最大贸易伙伴,美国战略信誉存在较大不可信性,菲律宾与我国台湾地区在贸易、南海等问题上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分歧,都...
太平洋学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