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新质生产力驱动作用:基于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的评价研究————作者:宋旭光;王梦婷;
摘要: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要素的产业载体,也是新质生产力驱动作用的具象表征。本文将现代化产业体系细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化产业5个部分,利用投入产出表模型从产业规模、产业关联力、产业辐射力、产业开放性、产业就业贡献力5个角度构建多指标评价体系,最后基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研究结果揭示新质生产力驱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处于较高水平,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
绿色低碳转型能否改善要素收入分配?——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经验证据————作者:韩晶;李婷婷;张文卿;
摘要: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要素收入分配公平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我国持续推进多年的绿色低碳转型能否改善要素收入分配,本文构建要素收入分配理论框架,揭示绿色低碳转型影响要素收入分配的作用机理;进而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对理论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通过提高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劳资价格加成比显著提高整体劳动收入份额,进而缓解要...
基于共识网络的异质性子群评价机制设计与应用————作者:苏为华;张娜;张栋才;曾守桢;
摘要:随着群组评价逐渐复杂化,子群间的异质性问题不可避免地使得评价结果可比性降低。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共识网络的异质性子群评价机制。首先,本文从评价序的一致性视角出发,基于历史评价信息挖掘专家直接与间接的共识联系,构建专家的综合共识矩阵,提出专家共识网络博弈权,该权重既尊重专家个体意见,又兼顾与其他专家共识水平。其次,从评价值差异视角出发,构建专家综合差异矩阵,结合网络博弈权重对本次评价进行子群间调...
金融科技何以成为货币政策的稳定器?——基于银行风险承担的视角————作者:赵江山;佟孟华;
摘要:货币政策会通过风险承担渠道传导导致金融体系内的风险积累,需要构建有助于稳定货币预期的内在稳定器。金融科技的兴起既为银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力,也对传统银行经营模式形成巨大冲击。本文将金融科技纳入银行道德风险(DLM)理论模型,考察金融科技影响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微观机理,并利用2011—2022年我国商业银行数据对理论结果进行验证。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缓解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造成的波...
会计信息的“紧箍咒”效应——来自银行风险承担的证据————作者:梁燚焱;张勇;陈宓舟;宋欣洋;
摘要:银行业风险防范的底线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本文基于我国上市银行的会计信息可比性角度探究市场监督在银行风险防范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提高能够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即“紧箍咒”效应。具体而言,会计信息可比性提高能够降低银行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且主要通过减少道德风险问题、弱化管理者自由裁量权以及增强内部风险控制三种渠道。会计信息对银行风险承担的“紧箍咒”效应在银行规模、系统重要性等...
2025年国民账户体系的主要变化及影响分析————作者:Research Group on“Revision of 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2025”;
摘要:自2008年国民账户体系发布以来,全球经济社会呈现出新变化新特点,全球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国民经济核算带来新挑战。为推动国民账户体系(SNA)不断改进完善,适应新的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联合国于2020年启动2008年国民账户体系的修订工作。经过5年的努力,2025年3月,第56届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2025年国民账户体系。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新旧两个版本的国民账户...
中国省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测算与分析————作者:邓慧慧;徐昊;王强;刘芳毅;
摘要:本文借助国内生产总值(GDP)生产法核算思路,依据《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的统计标准、口径和范围,首次设计并应用五步法测算2007—2022年我国30个样本省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的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利用核密度估计与Dagum基尼系数考察区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的演进趋势与差异来源,为各地区贯彻落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一新经济目标提供量化支撑。研究发现,...
创造性破坏的经济增长效应漏测研究——以计算机行业为例————作者:雷泽坤;郑正喜;
摘要: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促进产品更新替代及生产效率提升,通过创造性破坏促进经济增长。本文立足国民经济核算框架,探究创造性破坏引致经济漏测的内在机理,构建价格指数中质量变化和固定篮子偏差的估算模型以及经济增速偏差的敏感性分析框架,并利用京东消费大数据测算我国计算机行业经济增长偏差。结果显示,2017—2022年我国计算机行业同比价格指数年均被高估5.38个百分点,据此估算得到这一时期全行业经济增...
数字贸易便利化政策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基于“单一窗口”的跨国面板数据检验————作者:彭羽;郑枫;
摘要:我国正全面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谈判,协定明确提出设立安全互连的“单一窗口”,以促进跨境贸易管理有关的数据交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政策作为数字贸易便利化领域的重大举措,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其实施效应的实证研究甚为缺乏。本文基于1995—2019年全球225个国家或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分析“单一窗口”政策对国家或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单一窗口”政策能显著促进一国...
双重差分模型下有效协变量平衡估计————作者:唐盛芳;马佳羽;蒋青嬗;蒋崇辉;
摘要:本文在双重差分模型下提出一种新的协变量平衡法估计倾向得分,进而估计受处理者的平均处理效应(The Average Treatment Effect on the Treated,ATT),该方法使控制组协变量逼近基的加权样本均值等于总体协变量逼近基的样本均值。相比于传统估计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有如下优势,一是,能够有效减少极端估计权重的出现,进而提升目标参数估计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二是,无需对倾向...
ICT贸易依赖网络结构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何佳佳;李庭辉;
摘要: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但近年来全球ICT产业发展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严重影响。本文构建了1996—2022年间全球126个经济体的ICT贸易依赖网络,探讨其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其中包括两次关于贸易保护主义冲击的关键事件,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研究发现:ICT贸易依赖网络呈现“核心–外围”结构和“小世界”特性,中国和美国是关键枢纽,中美之...
发挥残障统计价值,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第九届残疾人数据科学研讨会暨2024中国统计学会残障统计分会年会、2024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年会会议综述————作者:刘晓婷;刘嘉欣;
摘要:<正>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发挥残障统计价值,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24年11月24日,第九届残疾人数据科学研讨会暨2024中国统计学会残障统计分会年会、2024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年会于浙江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残障统计与残疾人社会保障”这一主题,为更好地发挥残障统计价值、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
产学研合作为何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以上市公司与高校合作专利为对象————作者:周开国;卢允之;周彤;
摘要:本文利用我国重要学术科研机构以及上市公司的专利数据,实证检验产学研合作对于企业自身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若企业在过去5年内产学研合作专利申请数量提高100%,则其在未来5年独立申请的专利数量增加56%~79%。产学研合作通过知识学习、人才吸纳、缓解技术外溢三条渠道促进企业自身创新质量提升,企业专利原创性和深研性得到显著增强。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重视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及市场...
链长制提升产业链韧性的机理与成效研究——以人工智能产业链为例————作者:李红锦;戎芳毅;李胜会;
摘要:链长制政策为产业链治理提供新路径。本文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人工智能产业链复杂网络模型,在刻画其合作创新网络演化特征的基础上,将链长制这一政策因素纳入博弈模型,并采用实证手段验证政策有效性。研究发现:人工智能产业链跨领域合作渠道较为畅通,但相较于技术层和应用层,基础层还未形成创新主体集聚、技术集中涌现的态势。产业链韧性提升的重要环节是基础层以及基础层–技术层关联环节,且高密度合作或将引致冲击产...
第十届残疾人数据科学研讨会征文通知
摘要:<正>为推动残疾统计进展和残疾数据科学研究,残疾人数据科学研讨会已成功举办九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在国家统计局大力支持下,第十届残疾人数据科学研讨会暨2025中国统计学会残障统计分会年会拟定于2025年11月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本届研讨会将继续以残疾人数据科学研究为主线,探讨残障统计中的热点问题及相关应用,搭建政府、学界、企业等多方参与的交流与合作平台。诚...
第二十三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征文通知
摘要:<正>由中国统计学会主办,浙江工商大学承办的第二十三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拟于年内在浙江杭州召开。其体会议时间、地点另行通知。一、会议主题与议题本次会议主题为“人工智能+中国特色统计学科建设”。现面向社会各界征集论文,欢迎统计系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司企业提交参会论文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统计测度、区域差异分解与来源————作者:陈钰芬;邓怡;胡思慧;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合理评估各省域现代化进程并识别其发展症结有助于精准施策。本文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明确统计含义,构建由经济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生态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4个维度组成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开展统计监测。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民生保障和生态保护程度持续加深...
绿色技术创新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基于联合减排与环境改善的视角————作者:陶长琪;谢涛;徐晔;
摘要:绿色技术创新在绿色低碳发展中应充分发挥关键支撑作用。本文将多污染物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共同纳入“能源–环境–经济”(3E)系统,结合环境技术前沿与Luenberger指标准确测算减污降碳绩效(RPI),并在此基础上考察绿色技术创新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显著促进减污降碳绩效提升,对投入产出层面各项子绩效的影响效应按照产出增长、要素节约、联合减排的顺序依次提高,其中环境...
多尺度系统性风险与宏观经济的溢出效应研究————作者:张敏;王一丁;刘凤根;
摘要: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背景下,全面探究系统性风险与宏观经济的溢出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测度系统性风险指数基础上,采用集成经验模态分解将系统性风险分解为高、中、低频三种频域成分,通过测度LSTVAR-DY溢出指数构建包含高、中、低频率系统性风险与宏观经济变量的两区制非线性溢出网络,从频域视角研究系统性风险与宏观经济间的非线性溢出效应明确溢出效应的来源和方向,并采用非线性格兰杰因果检验进一步确认...
城市群协同创新中心化格局与经济韧性————作者:王文静;刘一伟;
摘要:城市群积蓄着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潜能,而保持和提升经济韧性是现代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地理信息匹配后的专利与城市数据,考察城市群协同创新格局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群协同创新格局在网络化发展的同时趋于中心化,且表现出城市群间集聚水平的差异。同时,城市群协同创新中心化格局与城市经济韧性呈现非线性关系,随着协同创新网络中心化水平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经历先减弱后增强的变化。机制...
统计研究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