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行政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学理化阐释的若干基本问题————作者:袁吉富;
摘要:在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学理化阐释过程中,有三项工作是基础性的。一是关于文化的涵义和本质问题,这关系到如何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起点,也关系到如何理解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重大判断。二是关于“两个结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魂脉与根脉之间的关系,这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是推进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两大基本关系。三是推进对于文明的认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进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推进全球文明...
基于社会历史转型的国家功能及其治理现代化演变————作者:杨述明;
摘要:作为最为重要的政治组织,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制度形态随着社会转型而演变。国家自产生之时起,它的内在职能就为社会需求所决定,从而体现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马克思称之为“国家职能二重性”。政治职能是根本属性,社会职能为基本属性,国家治理实践就依此逻辑而展开。国家治理功能内嵌于社会运行过程,随着社会历史形态转型而演变,国家治理现代化趋势亦是现时代社会转型之必然。当人类处于农业社会背...
区域整体性治理:一种城市更新有效践行的新路径——以W市“物业城市”建设为例————作者:李志杰;
摘要:从全生命周期视角着眼,城市更新是城市化的必要组成部分。从W市“物业城市”建设的现实案例来看,“区域整体性治理”是推动城市更新的有效路径,该治理方式通过有机整合碎片化的存量地理空间,集中连片推进城市更新,显著降低城市更新的成本收益比,实质性提升城市更新的质量与效率。从社会实在的建构视角来看,城市更新中的区域整体性治理遵循如下运行机理:赋予长效性的现实功能、制定可行的构成性规则和强化集体意向的一致性,...
有增长的停滞:农地低租金流转的实践机制与社会基础————作者:王子阳;
摘要:在农业现代化转型背景下,农地流转租金是兼顾小农户增收和农地利用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然而,相关研究对农地流转租金的调整维系却较少讨论。在鲁西南军乡,面对小农户上涨租金的诉求,村委会采用以拖代解、资源俘获与转进为守等策略,使低租金的农地流转得以长期维系,催生了“有增长的停滞”这一反常现象。而小农户集体行动的高成本、村委会协商议价的弱驱动和基层政府政治监督的软约束,共同构成了组织庇护有效实践和再生产的基...
作为“方法论”的文化何以推进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作者:孟娴;魏崇辉;
摘要: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呼唤“方法论”意义上的文化出场。这既是对传统治理方式局限性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新的历史时期开辟基层善治道路的有效探索。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政治文件表明,文化的“方法论”价值集中体现为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方向指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内容滋养,将“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支撑。示范、认同、规约、整合四种文...
作为社区工作法的“家”:实践形式与效能机制————作者:夏可恒;
摘要:在我国基层社区治理实践中,“家”具有独特的制度与文化意涵。社区工作者在具体的治理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家庭情感的技术化运用、激活家庭世代发展内蕴的组织动力、发掘拓展家文化意涵,促进了社区柔性治理开展、组织动员优化和公共价值体系构建,从而创造了独特的“家”的社区工作方法。正是基于“家”的工作法的实践展开,社区实现了“家—社”互动制度化组织架构的塑造、社区日常生活与公共治理的衔接、社区治理在地合法性基础的...
“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中“数法协同”的内在张力及其风险治理————作者:魏小雨;
摘要:“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旨在通过技术赋能和流程再造,实现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反映了行政权“限缩—简化”的双重面向。技术赋能与法治约束在行政权运行中的内在张力,可提炼为“数字治理型”与“控权监督型”两种制度建构的理想类型。两者的价值冲突也即数字化与法治化在协同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引发改革中权力失范、权利侵蚀及制度滞后等多维风险。对此,可建构制度弹性化的动态平衡治理范式,构建技术应用的权力行使合法性审查...
压力—叠变:积分制的数字化转型机理研究——以粤西D村为案例————作者:汪榆淇;吕鹏;张金庆;
摘要:运用“压力—叠变”框架分析乡村治理场域中积分制的“制度悬浮”困境及其数字化转型。粤西D村的案例分析表明,传统积分制转型受到功能性压力、政治性压力与社会性压力的催动,数字化转型则以工具叠变、关系叠变、价值叠变的“制度叠变”机制回应三重压力。数字积分制的应用带来多重效应,一方面促进了积分制制度延续与治理效能扩展,另一方面则引发排斥边缘群体、言论监管困难、运维持续风险、弱化乡土互动等“制度异化”现象,可...
统合调适:工作专班自主性适应能力提升机制研究——以湖北省Y区L镇Q村的调研为例————作者:金江峰;向恩利;
摘要:随着治理环境、任务要求和职能角色的变化,政府越来越倾向于打破常规治理体系,通过组织再造建立各种工作专班,提升适应能力。工作专班适应能力由“先赋性适应”和“自主性适应”共同构成。常规科层组织能给予工作专班“先赋性适应”能力,但工作专班建立后还面临对常规科层体制、变化社会环境、变动政策目标和复杂治理任务等适应性问题。工作专班会根据具体环境与政策情境,运用各种机制提升其“自主性适应”能力。湖北省Q村“共...
顶层设计、政策反馈与分层对接:复杂治理情境下的政策变迁——基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的案例研究————作者:武晗;王尚瑞;刘兆鑫;
摘要:面对国家治理过程中日益复杂的知识和信息难题,“顶层设计—分层对接”模式旨在通过出台统筹性的战略规划与个性化的政策细则,推动中国整体的制度变革。有关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的案例研究发现,“顶层设计—分层对接”是一个从元政策、基本政策再到具体政策的层级衍生过程。它以自上而下的“顶层推动”控制改革的方向与路径,借助政策设计的“层级反馈”激发子系统内部的执行创新,从而弥合复杂情境下权力集中与有效治理间的张...
绿色新型举国体制:环境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经验————作者:杨旭;赵远跃;
摘要: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党和政府提出实施“绿色新型举国体制”的宏大设想。“绿色新型举国体制”是对环境治理国家主义的形象描述,强调地方政府在环保工作中主要承接并传导来自不同方面的环保压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绿色新型举国体制”巧妙借助“群众路线”“中央环保督察”与“达标锦标赛”,以其“润物无声”的感染性和“雁过留痕”的深刻性彰显了集体主义的强大合力。伴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压力叠...
农民组织化的治理逻辑与当代价值————作者:杜姣;
摘要:组织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事业以及进行国家建设的重要工作经验。在乡村社会,组织群众主要指组织农民。新时代背景下,立足乡村治理视角对农民组织化问题展开整体与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村庄共域是农民组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场景,村庄共域的公共性、地方性以及实践性等特征与农民组织化的治理方式具有高度契合性。当前中国村庄社会仍具备对农民进行组织化动员的利益基础、社会基础以及制度基础。农民组...
统分结合:多中心工作格局下的村庄治理逻辑——基于山东省H村的调查研究————作者:杨海峰;方璐;
摘要:基层工作“多中心化”、治理有效性难以发挥,是当前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山东省H村的案例中,上级政府通过责任细化、指标考核、督查考查和综合排名的方式对村级组织进行责任控制,形塑了村庄治理中的多中心工作格局。而村级组织则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把工作分为底线工作、硬性工作、软性工作、务虚工作和形式工作五种类型,并进行分类治理,由此形成“责任控制—分类治理”的结构。而此结构所内含的“统分结合...
职责“边界”为何突破?——基层政府“非常规职责”的生成机理分析————作者:许飞;曹思远;
摘要:现代政府追求清晰明确的职责体系,但实践中常出现超脱既有职责边界范围的履职行为,从而产生非正式职责或超额定职责,简称“非常规职责”。在“委托—代理”理论视域下考察职责跨界、职责扩容、职责共担三种“非常规职责”样态,可以发现基层政府“非常规职责”履职行为差异的原因是委托方与代理方“控制权”分包情况不同。进一步分析“非常规职责”的生成原因,发现基层政府事权、职责和任务存在理想和现实层面的差异,理想事权层...
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制度、机制与能力————作者:邓大才;王国峰;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实现人民福祉的基础,也体现着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基层治理的现实情境与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差距,推进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需要从制度、机制和能力三个维度加以考量。制度是现代国家运行和发展的规则和秩序基础,推进中国式基层治理制度现代化需要完善基础型制度、拓展框架型制度和强化规则型制度。制度的有效运转...
社区自我解压的策略与空间——以浙北D社区为例————作者:陈国强;
摘要:在我国全面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更多事务向社区下沉的现象。这使得原来社区“负担”过重的问题进一步凸显。相较于多年来主张为社区减负而不得的状况,社区却在这种局面下依然维持着有序运行。针对这一“反常”现象,有必要对“社区压力过大”这一问题进行重新审视。从对浙北D社区的案例分析中发现,社区掌握着一套诸如“统筹开展”“压力转移”“罚不责众”等策略,使其较好化解了任务压力;但同时,这些...
条块下沉与基层自主行动:社区居委会行政化结构的生成和再生产——以江西Y城Z社区居委会为例————作者:易航宇;
摘要:随着国家治理重心下移,社区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社区治理始终存在居委会行政化的争论。来自江西Z社区的案例表明,居委会与政府之间存在必要的行政联系,居委会行政化不能被简单描述为组织属性的异化,其更深层次的机理在于基层治理结构和基层自主行动的互构。一方面,上级政府的条线规范和块级压力下沉在基层生成了“前台—后台”的流程结构和“委托—代理”的责任结构。另一方面,居委会利用前台的信息优势和代理方的...
迈向信息维度的国家能力建构:因由寻绎、路径选择与原则遵循————作者:刘仕金;张爱军;
摘要:国家治理现代化远景目标的实现要求现代国家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信息能力,迈向信息维度的国家能力建构因之成为必要,这不仅是信息之于国家能力的意义吁求,也是古今国家信息能力的实践启示,更是现代社会国家治理的因应需要。而现代国家要想建构一个强大的信息能力,既需要沿着特定的“后勤”路径出发,不断夯实国家信息能力的物质根基;也需要回到国家官僚体系内部,破解其因“委托—代理”关系和分职制而产生的种种纵向和横向信...
从“摆平”到“规则之治”:社会矛盾纠纷治理的制度化转向与嵌入性审视————作者:庞尚尚;
摘要:制度化本质上是规则之治,实现制度化治理是当下我国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对于社会矛盾纠纷治理的制度化转向,现有研究尚侧重于整体、宏观向的考察,既缺少对制度化转向具体表现形态的梳理,也忽视了制度化转向在宏观制度环境中的嵌入性问题。X市A区矛调中心的治理实践在“结构—机制—行动”三个维度呈现了社会矛盾纠纷治理的制度化转向,具体表现为治理结构的一体化、治理机制的程序化与治理行动的规范化。从制度嵌入...
论行政处罚裁量自动化中逸脱机制的适用————作者:王春业;张天姿;
摘要:自动化行政处罚背景下的裁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行政处罚裁量自动化的应用提升了处罚的效率和客观性,但其“一刀切”的裁量模式导致了行政裁量僵化的现象,这违背了行政裁量的初衷。逸脱机制在破解裁量僵化的问题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在自动化裁量中探寻逸脱机制适用的路径提供了可能。构建逸脱机制需要在制度规则层面制定逸脱规范、划定逸脱范围、明确逸脱规则、公开逸脱规范,在实践运行层面规范启动主体和适用条件,在事后层面落...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审稿速度很快,一周之内迅速拒稿
2024-11-18 11:04 -
带头大哥666
第三次投稿该期刊终于被录用,论文投稿主题为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主要是结合了党的二十大相关内容,所以审稿流程比较快。 5.15系统投稿,5.23通过初审送外审,6.12专家审回,6.21编辑老师打电话让整体打磨一下,主要是修改格式和错别字,让尽快返回邮箱 看能不能组稿到最近一期,最后安排到了最近的刊期,从投稿到见刊刚好两个月,但还没有上传知网。之前两次拒稿也很快,一次一周拒稿,另一次一天就拒稿了。整体来说,无版面费,据说有部分稿酬,对于在读硕士来说投稿体验十分好,是期刊界的一股清流。
2023-07-27 12:05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文章主题是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类的,该刊设立了这个子栏目。在6月13号投稿,26号系统显示拒稿,无审稿意见,总体来说审稿较快。
2023-07-14 11:01 -
zhaohhhh
投稿过程较快,不到一个月退稿,可惜的是没有退稿的意见。
2022-02-09 23:32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强烈推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理由如下: (1)审稿快,我的文章从投稿到确定用稿也就10多天,效率真是太高了。做研究的都知道,投稿后的等待是挺折磨和煎熬的,在天津行政学院学报投了几次了,每次不管是用稿与否都回复的很快; (2)态度好,之前遇到过其他刊物的一些编辑,态度恶劣,被“训斥”的懵了都,但《天津行政学院学报》的编辑老师态度超好,能让人感觉到对科研人员的尊重和对文章的重视,而且对文章的校对非常认真。 (3)不收费,《天津行政学院学报》不收版面费审稿费等任何费用,还会发点稿费好像,良心期刊! 个人经验,感觉这个刊物偏好ZF治理、社会治理、机构改革、公共政策,这方面的文章比较好中。
2021-11-18 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