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最新期刊目录
乡城流动及人口回流过程中的家庭消费分析————作者:任远;张简妮;
摘要:不同迁移流动类型家庭的消费表现出差别性。研究主要发现包括:(1)在消费水平上,乡城流动总体上会增加家庭消费;家庭分离的流动人口家庭消费水平显著低于家庭化迁居的家庭;相较于在外流动着的家庭,返乡回流在总体上并不会提高家庭消费水平;在回流迁移的人口中,返回到流出地农村的返乡人口的消费水平较低,而回流进入小城镇特别是回流到县城和地级城市人口的消费更高。(2)从消费内容看,在乡城流动过程中,家庭分离的流动...
预重整制度的规范化建构研究————作者:巴于茜;
摘要:与纯粹的庭外协商谈判极易迷失方向或者因遭遇“钳制”而陷入僵局相比,预重整模式下庭外重组的各参与方目标明确且方向一致,即朝着启动法庭重整程序的方向谈判。而且唯有通过法庭重整程序,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协议才能获得普遍的、强制的实施力。因而,预重整的制度设计不能磨灭庭外重组和庭内重整的本来底色,在当事人提出法庭重整申请以前,庭外重组程序与庭内重整程序泾渭分明,法院应当保持谦抑与谨慎态度,不过问当事人的庭外谈...
清代康雍之际黄河下游首段堤防体系的构建研究————作者:段伟;陈东川;
摘要:由于今郑州西北邙山、广武山等系列低山的阻拦,今郑州市域北部的黄河下游河段于明清之际达到了南摆的极限,河道逐渐固定。黄河南摆不仅使主泓逐渐摆脱前代堤防的束缚,而且其左岸与沁河交汇的自然河口附近亦有大片滩地出露。康熙六十年(1721)河决武陟钉船帮即发生在这片新滩之上。此次决口阻塞运道,为害甚广,直至雍正二年(1724)黄河下游首段堤防体系落成才得到根本治理。黄河下游首段堤防体系的筹划、修筑与落成历经...
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与创新效率差距:基于城市网络路径研究————作者:韩坚;张斌驰;黄卓;
摘要: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理念指导下,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创新协同发展,加速长三角城市群融入全球科技革命新浪潮。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数字经济和城市创新效率差距的测度指标,利用门限效应模型,从城市网络视角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创新效率差距的影响效应和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具有缓解城市创新效率差距的总效应,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依旧成立。并且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强化城市经济网络效应...
开源的代码与隐匿的边疆: DeepSeek在全球南方舆论场中的数字地缘政治图景————作者:蒋雪颖;刘欣;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发展为影响数字地缘政治格局的显性力量,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因其低成本与开源特征引发了国际舆论场域的多维博弈。本研究聚焦全球南方国家主流媒体报道文本,剖析DeepSeek在其舆论场中的话语生成机制与地缘政治意涵。研究发现,全球南方媒体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地缘政治、国家安全、发展愿景等主题框架展开报道。非洲关注AI技术普惠下的跨越式发展;拉丁美洲力图在技术跳板与制度防火墙...
人文经济视域下城市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实践路径————作者:周锦;
摘要:构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体系,对中国经济发展实践起到了全新的价值指向,也为城市数字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指引。在人文经济视域下,城市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文价值为核心,以经济价值为反哺,实现从“文化+”到“数字文化+”的发展模式转变,凸显人文经济的“文化性”“经济性”“融合性”。在城市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避免文化与科技融合不畅、科技嵌入模式单一以及政策引导不够等问题。在人文经济实践中...
人文经济助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作者:田晓仪;顾江;
摘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着先行探路作用。本文在梳理人文经济助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机理基础上,以41个长三角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长三角人文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指数,实证考察人文经济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显示:人文经济的发展显著促进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可靠。机制检验发现,人文经济改善了区域营商环境,促进了劳...
社会信任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的影响————作者:张鲁秀;刘德胜;
摘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载体。本研究以2012—2021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为样本,探究社会信任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社会信任能促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且尾部企业创新效果更明显,在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社会信任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促进专精特新“...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孵化:实现进路、瓶颈障碍与纾解对策————作者:钟成林;胡雪萍;
摘要:随着低空技术的不断突破,低空产能持续扩张,低空飞行器与低空飞行服务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如何拓展其应用场景正日益成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研究表明:(1)本质而言,低空应用场景孵化就是低空消费市场的创设,通过低空应用场景孵化,低空产品将嵌入特定场域,并催生新的低空消费市场。(2)低空应用场景孵化主体较为多元,低空企业、低空产品用户及专业孵化平台是其三大标杆,且技术、场景以及平台是各主体驱动低空应...
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学术知识生产范式转型——兼论DeepSeek的期刊全流程数智化应用————作者:黄燕;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推动学术知识生产从“人类主导”向“人机协同互生”范式转型。这一转型内蕴着深层矛盾:数智技术的高效性与传统期刊出版流程的迟滞性产生的冲突。以国产大模型DeepSeek为例,系统阐释学术期刊如何通过全流程数智化应用应对挑战。基于创新经济学理论剖析技术颠覆与制度刚性的互动机制,揭示知识生产范式的深层动因以及学术期刊出版在审稿效率、跨学科评审、伦理治理、传播效能四大核心环节的痛点。发现De...
固本强基:从中华文化基因维度坚守文化主体性————作者:方世南;
摘要:高度注重从中华文化基因维度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原创性贡献和基本实践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将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和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作为重大理论基石。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和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以及实践要求的一致性,两者都以对中华文化基因的高度认同和传承创新为前提条件和坚实基础。中华文明既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全球化视域下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建构的三维辩证路径————作者:陈平;
摘要:在全球化境遇中,建构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始终面临着三重考验:差异与同一的张力、自我与他者的对立、传统与现代的鸿沟。应对这三重考验不能依靠孤立实践,而需从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三个哲学维度展开系统性的回应。其一,在本体论维度上,应超越“文化本质主义”与“文化虚无主义”的两极思维,重构文化存在的张力结构,在差异与同一的动态关系中寻找融合之道,进而建构多元共生、互鉴互通的文明格局。其二,在认识论维度上,应...
不具可继承性的数字财产关系处理————作者:唐波涛;
摘要:对于不具可继承性的数字财产关系的处理,学界与司法实践尚未形成相对统一的处理方案。为解决该问题,首先,在区分债之性质的数字财产关系与支配性的数字财产关系后,可通过被继承人的意思、数字给付的不可替代性以及人格权保护的相关规定,确定那些不具可继承性的数字财产关系。其次,对于不可继承的数字财产关系,在被继承人死亡时,其中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状态会形成影响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转化为清算性的法律关系;不可继承的...
从“新派诗”到诗界革命:中日诗学交流与晚清诗歌转型————作者:张惠;
摘要:中国近代诗歌从“新派诗”发展到诗学革命,是一个内外激荡的过程。以黄遵宪、梁启超为代表的近代知识分子,接触到明治时期的多元诗学革新路径,通过对日本诗坛近代化过程的探察,意识到诗歌创作图求新变、走向通俗化,既向域外学习,又延续旧风格的必要性,选择性地吸纳现实题材、民间语言、“和制汉语”等多重诗学资源,形成创作实践,推动了近代诗歌转型,最终实现由“革新”向“革命”的跨越。值得注意的是,在批判传统、积极吸...
“弘正十才子”与明代前期复古运动群体考论————作者:宋子乔;
摘要:现今明代文学史多以“前七子”来指称明代前期复古运动的代表人物,然而明人对此七人尚未形成明显的体派意识,鲜有完整罗列七人的记载。与之相对,明人曾在各类文献中使用“弘正十才子”指称复古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从而使其成为评价复古运动的常识性概念,兼具群体辨析与文学品评的功能。除了为人熟知的复古派人物,殷云霄、郑善夫、孙一元、孟洋、田汝耔、崔铣、顾璘、陈沂、朱应登等人都曾进入到并称之中,由此可见复古运动在北京...
发动群众 武装群众 实行人民战争——日本史料所见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述论————作者:武向平;
摘要: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浴血奋战、共同斗争的结果,是中华民族开始走向民族复兴的时代标志。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倡导并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实现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坚持领导敌后抗战,建立19块抗日根据地,广泛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全面抗日斗争。日本相关史料,再次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展现了日本当局对中国共产党抗战的真实看法,从他者视角...
人文经济学: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内生逻辑————作者:张敏娜;
摘要:“经济学”与“现代化”是同源于工业文明的不同叙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指导下、继承中华传统人文经济思想、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立场原则、正反借鉴西方经济理论而形成的实践成果,其独有的运行机理是形塑了西方现代化样态的西方经济学所无法解释的,迫切需要生成立足中国、揭示规律、指向未来的经济学自主话语。而人文经济学之所以可能的基本逻辑,内生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资源及其实践探索:一...
经济都市的空间扩张与人文纠偏————作者:姚尚建;
摘要:城市是人类社会文化的舞台,国家—经济—文化先后构成城市发展的权力内核,并深刻影响着城市内部的空间分配。在经济冲击城市的国家逻辑之后,维护城市的人文价值成为城市资本化的纠偏目标。近5000年来,中国城市从国家本位、市场本位逐步转向人民本位,然而一些城市经济发展、权力运行仍然逐渐偏离了人文精神。从国家的权力堡垒、全球产业链的节点到历史文化名城,以苏州为代表的人文城市的经济发展纠正了城市发展的路径依赖,...
税务机关的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廓清与实现————作者:李蕊;王园鑫;
摘要:涉税数据作为一种独立的数据类型,是数字经济时代税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对税务机关课以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制衡其凭借数据权力进行的不理性行为,是对其享有的数据资源持有权异化的纠偏。税务机关承担数据安全保护义务面临义务体系构建和义务体系保障两个层面的法律困境。基于此,一方面,应以“最大努力义务”为中心构建义务的判断标准,基于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的双重维度明晰义务的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数据安全保护义务体系...
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数据科学流通的经济法治促进————作者:陈兵;
摘要: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核心是要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创新其配置方式,促进其科学流通,能提升数字化产业创新展业,实现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也是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一环。当前,囿于数据分类分级、数据产权分置、数据交易规则以及数据基础设施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数据流通仍面临意愿弱、效能低、风险高、...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投稿难度较大,本校接受难度也很大。沟通感受较好,但录用门槛挺高的。
2023-07-19 16:57 -
Yangming_ak
文章为实证类论文,审稿速度比较快,与编辑的沟通也比较顺利,态度很好。需要经历,两位以上外审专家的审核,投稿一个月有反馈,但从去年开始,该期刊不接受硕士生署名,一二三作都不行,只能将硕士生名字以脚注感谢的方式。
2023-07-18 09:40 -
奔跑的辣椒酱
投稿难度还是比较大的,退稿主要因为和期刊现有的主题不符合,整体来说还是需要优质的论文选题以及极高的论文质量才有可能进入下一步评审。
2023-04-08 10:47 -
Yangming_ak
18年投过一次一个月无意见退稿,看上面相关栏目文章似乎都是约稿,后来那篇文章发了另一家c并被转载。
2021-08-06 10:51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投稿一个多月接到编辑发来的外审意见,意见比较中肯;与编辑沟通良好,编辑会反复沟通文章细节与版面,好像最后有稿酬。
2021-08-04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