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机械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石油机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JSTWJCI

China Petroleum Machinery

期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湖北省荆州市
复合影响因子:1.900
综合影响因子:1.621
邮发:38-80
官网:http://www.syjxzz.com.cn/
主编:刘寿军
平均出版时滞:154.5043

  石油机械最新期刊目录

聚簇孔深穿透微钻头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作者:高凯;易先中;秦赛博;高彦哲;徐永和;范晓梅;高成元;

摘要:随着油田开采逐渐进入中后期,钻头对致密油气地层的快速破岩是提高油气产量的关键。针对致密油气藏开采的实际需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预置管液力涡轮驱动开窗深穿透的新型聚簇孔微钻头,并针对微钻头工作特性,开展了理论计算、钻进仿真分析和开窗破岩室内实物测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聚簇孔微钻头在钻削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能够更好地避免钻头偏移问题;在破套管钻进仿真过程中,微孔应力主要集中在距孔轴...

FAST多相流产剖成像技术在页岩水平井产出剖面的应用————作者:梁旭升;杨冬;曾翀;

摘要:页岩储层产出主要呈现为气-液两相特征,为有效提升页岩单井产量与实现高质量效益开发,开发井以高水平段长气井为主。水平井与储层平行结构导致流体重力分异显著,形成底部液相、顶部气相层状流型,但传统生产测井存在仪器通过率低、流型识别精度不足等技术瓶颈,难以精准描述井筒内的分异流体分布及流动特征。针对页岩气水平井开发中气-液两相流动态监测难题,本研究提出基于FAST多相流产剖成像仪的创新测井方法及评价方法。...

钻台机械手立根精准排放技术研究与应用————作者:赵亮亮;叶强;王耀华;白丙建;侯文辉;姜震;栾鲁豫;

摘要:立根的精准排放成为制约钻台机械手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此,结合机械手结构特点和油田现场使用情况,重点开展立根精准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分析得出,影响立根精准排放的因素包括立根的非线性变形量、扶持钳的高度变化、扶持钳抓手开度与立根直径的匹配性等。在此基础上,开展机械臂优化设计与数学建模,并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立根排放规律研究、自适应弹性夹紧扶持钳技术研究,开发了用于钻台机械手的一键自动排管程序。现场应用结果...

铰链式可变径可溶桥塞密封与锚定性能研究————作者:李文哲;王维旭;祝效华;杨建;李明;石昌帅;陈智;

摘要:为解决传统压缩锚定式桥塞在大变径井中容易发生锚定失效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可变径可溶桥塞结构。基于镁铝合金材料的材料力学性能试验和溶解试验,获得了其溶解特性曲线和材料本构参数;并建立了考虑结构非线性、载荷非线性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开展了密封胶筒和铰链式卡瓦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密封胶筒的密封性能、接触面积分别与边胶筒端面角γ呈负相关和正相关,边胶筒端面角γ以55°~60°较为适宜;为避免中胶...

邻井LF-DAS光纤应变率信号响应正演模型————作者:郝亚龙;陈勉;韦世明;王琪琪;隋微波;张宇;

摘要:水力压裂作为油气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水力裂缝形态监测对油气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目前LF-DAS光纤应变率信号响应模式多样,解释难度大,对传统PKN模型进行扩展,并结合固体弹性变形理论,建立了基于半解析-有限元方法的光纤应变率信号正演模型。基于该模型模拟了单簇裂缝扩展过程中水平邻井及垂直邻井光纤应变率信号响应,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光纤数据基本一致;研究了监测距离及监测井井斜角对光纤应变率信号的影...

《石油机械》投稿须知

摘要:<正>《石油机械》主要报道油气装备与工程技术最新科技成果和进展,设有钻井技术与装备、海洋石油装备、油气田开发工程、石油管工程、新能源技术与装备和油气人工智能等栏目,欢迎作者就油气钻探与开发、新能源领域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等撰写论文,并注意下述写作要点。正文内容:1.文章必须是从未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过的,不得一稿多投,也不允许对旧作稍加改动重新投稿。2.文章必须有新意,...

连续管钻井定向器肋力矢量控制不确定性分析方法————作者:王维;卓然;苗强;吴建军;李世超;陈刚;李猛;

摘要:连续管定向钻井过程中井下参数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为了更为精确地控制井眼轨迹沿设计轨道钻进,提出了一定置信水平下定向器肋力矢量控制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基于纵横弯曲梁理论,构建了连续管钻井底部钻具组合三维受力模型,结合定向器肋力矢量方向与工具面角的空间几何关系,确定了定向器肋导向合力矢量表达式,并根据最小能量原则,建立了各肋力矢量的控制方案及变化规律。应用概率统计方法对试验参数的随机性分布状态和敏感性程...

海上调剖调驱橇装设备紧凑化设计与智能控制优化————作者:庞振力;吴颖;季鹏;杜卫刚;曹智;高新宇;邱守美;

摘要:针对海上油田设备空间受限与注驱精度不足的难题,提出一种紧凑化调剖调驱橇装设备研制方案,通过三维拓扑优化与模块化集成,设备占地面积缩减至11 m2(相比常规设备减少78%的空间占用),质量降低至9.8 t(相比常规设备减少47%质量);针对该设备调剖调驱控制要求,创新设计了双模模糊PID控制器,抑制液压系统迟滞-蠕变效应。多工况仿真结果表明:50 m/s风载下橇体结构的最大等效...

不同曲率半径弯管的缺陷检测研究及周向损伤定位————作者:唐东林;梁君吉;游东潘;覃超;饶胜;

摘要:为了完善对多种管道结构的缺陷检测方法,针对不同曲率半径下的弯管缺陷检测展开研究。从超声导波在空管中的传播理论出发,绘制了0~100 kHz范围内的频散曲线,分析了L(0,2)模态导波在弯头处的模态转换情况,得出损伤回波中包含F(1,1)模态和L(0,2)模态,并根据两者在传播速度上的区别对L(0,2)模态回波进行了提取。建立了仿真模型,研究不同曲率半径的弯管上不同位置的缺陷检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突缩突扩孔道内离散气泡变形特性影响————作者:邢雷;董晗黎;蒋明虎;赵立新;明亮;綦航;

摘要:管路突变截面部分的能量损失限制了气液两相流的高效传输,致使油气输运效率降低。采用数值模拟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不同变径比及入口流量条件下的突缩突扩孔道内流场特性与离散气泡变形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当管内入口流量一定时,离散气泡在入口端大管径内运动时变形量随变径比增大而减小,在气泡进入细管段时变形量达到最大,变径比E=3.5时,管内离散气泡最大变形量为D=0.58;当气泡运动至突扩部分时,不同入...

内凹型单牙轮-PDC复合钻头井底流场与冲蚀特性分析————作者:邹蚁麒;陈绪跃;高德利;

摘要:新型内凹型单牙轮-PDC复合钻头结合了PDC钻头和单牙轮钻头的优势,有效提升了深井、超深井钻探中的破岩效率。然而,内凹结构及多喷嘴布局使井底流场更为复杂,冲蚀磨损现象显著。为揭示其冲蚀磨损机理,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与离散相模型(DPM)耦合方法,首次建立了内凹型单牙轮-PDC复合钻头井底流场数值模型,并深入研究了钻井液排量、岩屑尺寸及岩屑质量流量对冲蚀磨损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不同因素对冲蚀...

基于综合频率分析法的高温高压可回收封隔器卡瓦优化研究————作者:向少华;

摘要:随着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勘探开发的深入,深层、超深层高温高压储层对可回收封隔器的锚定、解封性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此,针对塔里木盆地“深地一号”勘探开发过程中可回收封隔器解封困难的问题,根据现有分瓣式卡瓦结构,利用有限元法、综合频率分析法、室内评价及现场应用评价,开展了高温高压可回收封隔器卡瓦优化研究,优化结果表明:卡瓦最优结构参数,即牙倾角α为30°、牙顶角β为95°、牙齿间宽度...

大口径管道裂纹缺陷漏磁数据生成与评估方法————作者:陈溪铭;李坤;付孟楷;朱建军;刘啸奔;

摘要:为解决大口径管道裂纹缺陷漏磁检测数据样本量不足、难以支撑量化识别需求的问题,提出融合漏磁场数值仿真与扩散算法的数据库生成方法,并结合全尺寸牵拉试验与三维漏磁仿真建模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裂纹缺陷尺寸对漏磁信号的影响规律明确,轴向分量峰值与缺陷深度正相关,波谷间距与缺陷长度正相关;径向分量呈反对称分布,峰值绝对值与缺陷深度正相关,正负峰间距与缺陷长度正相关。(2)所建三维漏磁仿真模型精度达工...

基于近钻头测量数据的钻柱涡动特性分析————作者:张涛;杨振鹏;李军;王苗瑞;王梦凡;郭子娴;

摘要:钻井过程中钻柱振动的位移信号较难获取且相关研究较少。为进一步认识钻井过程中井下发生涡动时钻柱的振动特性,利用近钻头测量工具采集某深井旋转钻进过程中的振动加速度,结合误差控制算法在频域上对振动加速度信号进行二次积分,得到振动的位移信号;通过分析钻柱涡动时的振动位移特征,并结合钻柱自转、公转的耦合作用和钻柱相对于井筒的位置,以实测到的“半频涡动”现象为例,解释了钻柱正向涡动和反向涡动时的振动规律。研究...

基于CFD-DEM的循环阀清洁器携屑特性研究————作者:胡伟;关宁;张燕萍;徐丙贵;张金亚;朱宏武;

摘要:在钻井过程中,低效的钻屑输运会导致环空岩屑体积分数升高、等效循环密度(ECD)增大,从而引起工具磨损和井漏等问题。为此,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井眼环空循环阀清洁器。基于H-B非牛顿流体模型,采用耦合的CFD-DEM计算方法,建立了多级井眼环空中循环阀清洁器的携屑特性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循环阀清洁器水眼数量、水眼直径、水眼角度以及钻杆转速对携屑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水眼直径和数量,提高钻杆转速,均...

基于AMESim和ADAMS钻井管柱液压举升装置联合仿真研究————作者:宋炳豪;王旱祥;张衡;刘延鑫;蔡文军;陈志礼;

摘要:随着钻井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钻具输送效率以及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但在输送过程中钻具存在不可预知的滚动,故无法有效控制其运动轨迹,同时负载实时变化也无法保证液压缸的同步性,且单一仿真软件无法真实反映实际工况。为此,研发了一款新型夹持式的钻井管柱液压举升装置,可防止管柱在输送过程中的滚动。基于阀前补偿的负载敏感液压系统保证了各机构液压缸的同步性,实现了流量与负载压力大小无关的无级控制;基于AME...

旋转冲击钻井多斧形齿破岩效果数值模拟研究————作者:冷有恒;王立新;陈鹏羽;刘荣和;席岩;

摘要:冲击工具、PDC钻头钻齿类型以及硬岩地层的配伍性是延长冲击工具和钻头使用寿命、获得最佳破岩效果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相关研究较少。针对此,考虑旋转冲击钻井过程中轴向静载与冲击载荷、钻齿以及地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常规钻井和旋转冲击钻井条件下单、双斧形齿三维破岩数值模型,对比了不同钻井方式下多齿破岩效果的差异性,分析了冲击载荷作用下单、双齿条件下岩石内部拉应力、压应力与剪应力的分布,揭示了冲击载荷作...

特高压井口节流阀节流性能及结构分析————作者:周天明;何强;王俊玉;戴启平;韩传军;

摘要:针对特高压井口设备中节流阀易产生冲蚀失效的问题,提出了双楔形节流阀阀芯和防冲刺保护套的设计方案,并对所设计的9种双楔形阀芯分别在不同开度下的流场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楔形节流阀阀芯的抗冲蚀性能优于单楔形节流阀阀芯;随着阀芯行程的增加,钻井液通过阀芯楔形面处的速度呈增加趋势,钻井液对阀芯及阀芯下方的壁面产生较强的冲蚀;9种双楔形阀芯中,凸面对称阀芯节流和抗冲蚀性能最好,其压降曲线的线性回归...

可控式水力振荡器结构设计与性能参数研究————作者:何鑫;柳贡慧;陈添;李军;汪伟;

摘要:水力振荡器广泛应用于水平井和大位移井钻井过程中,可有效解决管柱的托压问题,提高钻井效率。常规水力振荡器下井循环后即开始工作,存在工作状态不可控制、有效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为此,设计了一种可控式水力振荡器,该工具具有“休眠”“振动”2种工作状态,通过控制盘阀转动实现工具工作状态的切换,可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钻井需求。分析了盘阀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建立了盘阀的运动数学模型。基于工具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分析,结...

深水定向井压回法压井气液两相逆向流动试验研究————作者:任美鹏;张伟;殷志明;丁天宝;孙宝江;王志远;尹邦堂;

摘要:目前对于在倾斜井筒中高黏度液相下的气液两相逆向流动规律的研究较少。为此,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基于定向井压回法压井气液两相逆向流动特征的可视化模拟试验装置,进行了不同表观气液速度、不同液相黏度及不同井筒倾角下的气泡运移及流型转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井筒向水平倾斜,小气泡运移速度逐渐减小,Taylor泡运移速度逐渐增大,逆流液速及液相黏度对气泡运移有抑制作用;表观液速不变,随着表观气速增大,流型由泡状...

  石油机械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zhaohhhh

    近四十天退稿,没有任何理由

    2024-10-29 08:58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期刊的整个投稿到收稿过程比较顺畅,编辑部和财务部的老师沟通也很愉快,并且负责。如果在投稿过程中遇到问题,编辑会及时帮助解决。不过,有时候审稿时间较长、需要多次修改等。如果不算自己改稿时间的话,审稿时间大概为两个月。

    2024-05-23 09:47
  • zhaohhhh

    从投稿到第一次编辑回复是12天,是返修后考虑录用,半个月后我提交了修改稿,9天后发了录用通知,室友和我同一天投的,也是同一天回复的,他被直接拒稿了

    2023-09-21 01:19
  • 带头大哥666

    投稿了,审了一个月,没有过,没给啥理由,心态崩了!

    2022-08-25 21:19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石油机械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湖北省荆州市地区核心期刊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