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报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生态学报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CAJSTCSCD

Acta Ecologica Sinica

期刊周期:半月
出版地:北京市
复合影响因子:6.473
综合影响因子:4.412
邮发:82-7
官网:https://www.ecologica.cn/stxb/home
主编:傅伯杰
平均出版时滞:349.1060

  生态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一种基于“频率-幅度-恢复力”框架的土壤侵蚀脆弱性评价方法————作者:马岽玲;彭双云;林之强;朱加应;崔毕婷;金荣;

摘要:土壤侵蚀作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土壤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时空动态演变规律与驱动机制研究对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科学价值。针对传统评估方法在动态变化响应特征捕捉和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估方面的局限性,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幅度-恢复力”的土壤侵蚀脆弱性评价框架。基于1990—2022年多源时空数据,结合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以典型生态脆弱区云南省为研究对象,系统解析了土壤侵蚀演...

热带雨林不同植被恢复年限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积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者:常学仁;王全超;沈成阳;孙凌云;朱鑫浩;张智琦;邓万刚;吴治澎;

摘要:为探究热带雨林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年限土壤微生物残体碳(Microbial Necromass Carbon,MNC)和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的积累贡献以及影响因素,在研究区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选取植被恢复年限为30年(ZH30)、45年(ZH45)、75年(ZH75)天然次生林和原始雨林(YS),采集林下0—20cm,20—40cm,40—100...

基于MOP-PLUS模型的湿地公园生态韧性多情景研究———以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作者:丁治凡;梁昊玥;王博锐;秦嘉瑜;朱颖;汪辉;

摘要:湿地公园兼顾了湿地保护与公众游憩的双重功能,是一种湿地保护的成功模式。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大量的湿地公园建设,但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敏感极易受到干扰,不科学的规划建设会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衰退,因此对于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需要更加的慎重。加强湿地公园生态韧性以提高湿地生态系统抗干扰和恢复的能力,有利于湿地公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生态保护与社会服务双重目标。基于此,以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为例,耦合MO...

水氮添加对毛乌素沙地黑沙蒿群落功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作者:宣瑞智;佘维维;郭焱培;秦欢;乔艳桂;袁新月;秦树高;张宇清;

摘要:水分和氮素有效性是荒漠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然而,其对荒漠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尚不明晰。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典型黑沙蒿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9年的水氮添加野外实验,测定黑沙蒿群落中各物种的株高、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及叶片氮、磷含量,计算群落水平性状及功能多样性指数;基于植物生产力、土壤肥力和土壤胞外酶等指标,采用平均值法计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分析水氮添加对黑沙...

转Cry1Ah基因抗虫玉米HGK60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的影响————作者:陈彦君;张瑜函;杨俊毅;潘丽波;肖能文;关潇;

摘要:转基因作物在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安全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系统研究转基因抗虫作物种植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用16S rDNA扩增子全长测序技术,结合传统土壤理化分析方法,以转Cry1Ah基因抗虫玉米HGK60及其对照常规玉米郑58为研究对象,在严格控制田间试验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了为期3年的连续跟踪研究,全面分析转Cry1Ah基因抗虫玉米HGK60种植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

基于改进的三步移动搜索法城市公园绿地供需水平测度及公平性研究——以成都市主城区为例————作者:鲁滋道;马彩虹;李聪慧;宋婉怡;段睿铭;

摘要:公园绿地对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生态公平的背景下,探究公园绿地供需水平情况及公平性问题意义重大。本研究以成都市主城区为例,采用细粒度网格划分城市空间,基于城市居民出行意愿,结合多源数据、改进的三步移动搜索法、供需水平标准化衡量模型评价地区公园绿地供需水平,利用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剖析公平性情况。研究发现:(1)成都市主城区公园绿地供需水...

生态治理政策对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生态系统变化的影响——以京津冀地区为例————作者:颜建军;熊万灵;刘亦文;李铭轩;

摘要:政策是顶层设计者协调生态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关键手段。通过对2013—2023年京津冀政府政策文件进行政策强度评分与文本分析,并以2013—2023年中国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对京津冀地区碳储量、生境质量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度,采用PLS-SEM结构模型评估政策对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的影响路径和影响效果。研究发现:研究期内京津冀地区政策力度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2021年达到研究期内最大政策强度...

基于生物多样性的低碳街区绿地碳汇效益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化研究————作者:王晶懋;冯洪晶;张涛;高洁;杨阳;王丁冉;张琳娇;

摘要:在气候变暖和城市高密度建设与存量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建设低碳绿色空间成为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增加的关键。旨在探索从宏观-中观-微观尺度共同构建城市绿色空间低碳景观提质增效的多元途径。基于西安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碳储量分布情况,根据景观格局指数从绿地形态上分析了4种城市街区绿地空间格局的固碳能力:多核心辐射型>散点分布型&廊道穿越型>单核心辐射型。在此基础上量化计算4类街区绿...

外来植物入侵能力与河岸带形态及其弯曲度的关联————作者:田佳;李小红;黄金夏;马茂华;张松林;吴胜军;

摘要:河岸带作为生态过渡带,是外来植物入侵的重要生境。不同岸带形态可能通过调节生境条件,导致外来植物入侵的差异性响应。目前,关于植物入侵对岸带形态响应的研究尚显不足,深入探讨该问题将有助于制定有效的岸线管理措施。基于遥感影像和2021—2022年连续两年的野外样方调查,本研究在三峡库区消落带共选取260个样点,系统分析了不同岸带形态(凹型、凸型、波浪型和直线形)及其弯曲度对不同入侵等级(1至4级)外来植...

实心竹构件生物量积累分配及其异速生长的林窗效应————作者:秦明辉;钟子龙;俞文仙;段宜炀;李全;张乐;谭斐;凡莉莉;郭子武;

摘要:实心竹是优良的笋用、观赏竹种,资源丰富,且广泛分布于多种林下。研究林窗面积对实心竹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的影响,为优化林下实心竹林定向培育和林窗干扰提供理论参考。以杉木次生林下自然实心竹林为研究对象,分析3种林窗(大林窗14.74—16.50 m2、中林窗8.18—9.35 m2、小林窗4.14—4.77 m2)对1—3a实心竹生物量积累...

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及周边地区哺乳类和鸟类多样性及区系分析————作者:吴佳忆;路晓平;安峥旭;桑珠扎西;孙谢怿;王熙平;冯春婷;杨俊毅;乔娜;朱印酒;李宁;王进进;孟秀祥;

摘要:长江源唐古拉山以北区域是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其主体部分于2021年纳入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三江源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简称唐北区域)。2024年6月—11月,综合采用样线调查、红外相机调查和访查等方法在唐北区域及周边地区开展野生哺乳类和鸟类资源调查并进行区系分析。调查共选取401个红外相机位点,累计获得21872个有效相机工作日,采集照片13...

毛乌素沙地南缘柠条固沙林演替过程中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作者:何文强;王瑞霞;田英;李云飞;王炳尧;高艳红;刘立超;杨昊天;

摘要:植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特别是在脆弱生态系统中。了解植被演替过程中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与稳定性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其环境驱动因素对于有效的生态系统管理至关重要。以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演替阶段的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固沙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探讨柠条林演替过程中林下草本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动态关系及其环境调控机制。研究...

筇竹潜在适生区预测及生长关系分析研究————作者:桂伟峰;王国华;温庆忠;冉雪;曹顺伟;吴义远;钟欢;浦婵;李鑫;董文渊;

摘要: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属我国狭域特有竹种,其秆形独特,笋味鲜美,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但因人为干扰使其天然资源遭受严重退化。目前,筇竹研究尚存地理适生区分布不清,不同适生条件生长情况不详等问题,这对筇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科学预测其地理适生区分布格局,系统解析不同适生等级与生长指标的响应关系,已成为制定保护策略、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紧迫需求。...

浙江天目山小叶青冈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及对海拔变化的响应————作者:谢佳莹;吴苏美;伊力塔;刘美华;

摘要:土壤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森林群落优势种根际土壤细菌的海拔响应模式的探讨较为缺乏。本研究通过分析海拔梯度上天目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小叶青冈(Quercus myrsinifolia)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组成,探究小叶青冈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对海拔变化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天目山小叶青冈根际土壤含水率、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总磷、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升...

基于多情景模拟的生态系统服务安全格局识别与优化——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作者:黄秋淞;何浩;塞尔江·哈力克;黄啸;张荣志;

摘要:生态安全格局识别与优化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障生态系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生态安全格局研究多集中于现状分析,关于未来发展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潜在影响考量不足。为此,提出一种耦合生态系统服务、生态脆弱性和多情景模拟的生态安全格局识别与优化方法,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评价碳储存、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4种生态系统服务并结合景观连通性识别生态源地,基于“敏感-恢复-压力”模型评价生态脆弱性,运用电路...

祁连山南麓植被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在景观尺度上验证“保险假说”————作者:项清;于欢;

摘要:探究植被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是生态屏障区可持续管理的关键。本研究以祁连山南麓为对象,基于2003—2022年MODIS-EVI时间序列数据,结合STL(Seasonal and Trend decomposition using Lowess)算法、线性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量化生态系统抵抗力、恢复力及变异性,并验证景观尺度下“保险假说”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植被多样性存在显著海拔分...

碳中和导向下湘江流域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测度及情景模拟————作者:赵先超;李艺霖;欧阳晓;

摘要:以碳中和目标为导向测度及模拟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有助于构建区域绿色低碳国土空间格局,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湖南省境内湘江流域为例,基于1990—2020年土地利用分类数据,运用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从土地复杂性、土地脆弱性和土地稳定性三个维度构建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测度模型,在网格尺度上分析流域内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的时空演变特征。借助新兴的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模型(PLUS),并构建碳中和指数,探讨...

基于城市建成环境中动物运动视角的景观阻力研究进展————作者:许晓雪;王峤;李含嫣;

摘要:运动是动物生命过程的基础,但在城市高速扩张、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城市中各类生态问题日益涌现的背景下,动物在建成环境中的生存和运动受到干扰和威胁。基于动物运动视角总结城市建成环境中景观阻力研究进展,旨在推动城市生态空间合理规划,维护建成环境中动物觅食、迁徙、繁殖等基本活动。首先,阐述景观阻力概念,并解析其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以建成环境中动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物种在建成环境中运动的主要方式及特征。其...

亚热带6种造林树种细根单独及混合分解速率研究————作者:李青林;田慧敏;刘彦春;刘世荣;

摘要:细根分解过程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受树种特性和组合类型的综合调节。不同树种混交是提升人工林功能和稳定性的重要措施,然而,不同叶片形态特征及固氮功能的树种混交是否会影响细根的分解过程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我国南亚热带6种常见的具有不同特性的造林树种开展6个单种及8个两两混合的细根分解实验,以揭示固氮树种有无及不同叶片形态树种组合对细根分解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单种细根分解...

高密度城市片区碳中和路径选择研究——以香港明日大屿人工岛为例————作者:吴泽洲;刘星语;张明;关军;陈佛赐;徐可西;赖亚妮;陈湘生;

摘要:高密度城市片区是城市人口最密集、物质空间形态最集中的区域,其碳中和规划对于实现区域低碳发展目标至关重要。选取香港明日大屿人工岛为案例,从“需求侧-供给侧-碳汇”三维协同视角出发,提出了节能绿建、绿色交通、资源节约、生态增汇、转废为能和清洁能源六个减排策略。通过构建四种由易到难、由基础到深化的减排情景,预测不同情景下建筑、交通、居民生活和能源四大部门的碳排放量及植被碳汇吸收量,并分析各部门的减排效果...

  生态学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生态学报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