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报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生态学报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CAJSTCSCD

Acta Ecologica Sinica

期刊周期:半月
出版地:北京市
复合影响因子:5.816
综合影响因子:4.065
邮发:82-7
官网:https://www.ecologica.cn/stxb/home
主编:傅伯杰
平均出版时滞:349.1060

  生态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大庆龙凤湿地生物结皮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者:朱恩慈;刘涛;孙新迪;杨佳霓;郑安旺;张爽;晏磊;

摘要:生物结皮能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目前缺乏对内陆盐碱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对其下层土壤作用的探究。本研究对黑龙江省大庆市内龙凤湿地结皮发育前后的土壤以及结皮层的理化性质和酶活性进行了检测与分析,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RDA分析细菌及真菌的丰度、群落结构及环境影响因子,利用PICRUSt、FUNguild探究具有显著丰度物种的功能。结果表明,结皮发育后大庆龙凤湿地下层土壤的...

基于局地气候区的城市碳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作者:孙佳慧;周凯;郑曦;

摘要:在当前全球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提升城市气候适应性和实现碳中和已成为人类应对气候风险的必然选择,优化城市形态和碳汇能力能够实现对局地气候环境的调节,从而强化城市抵御不利气候条件的韧性。因此,应用局地气候区框架(Local Climate Zone, LCZ)对城市区域微气候特征进行精细分类以精确量化城市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以此更...

7年极端干旱对准噶尔荒漠盐生假木贼群落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作者:张雯;臧永新;徐文轩;尹本丰;张静;张署军;彭兰;买买提明·苏来曼;劳系安;张元明;

摘要:近年来,干旱半干旱地区极端干旱事件日益频繁并深刻影响着荒漠生态系统功能。植物叶片中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可反映植物对水分亏缺的响应及适应程度,然而荒漠植物NSC对极端干旱事件的响应敏感性和适应策略仍有待研究。以新疆准噶尔盆地东缘盐生假木贼(Anabasis salsa)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7年减少60%降水量的野外控制实验模拟极端干旱,探讨优势植物叶片NSC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敏感性与适应...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祁连山东部不同林分密度下白桦天然林土壤质量评价————作者:鲁雅雯;石正阳;高佳文;邹星晨;贺康宁;

摘要:白桦作为祁连山东部地区的关键先锋树种,正面临林分植被退化的严峻威胁。准确评估该地区白桦天然林土壤质量对于维持祁连山生态平衡及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以不同林分密度(D1:0—200株/hm2;D2:200—400株/hm2;D3:400—600株/hm2

三峡水库消落带不同水淹强度下微地形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关系————作者:程莅登;袁兴中;杨柳青;黄亚洲;魏丽锦;

摘要:三峡水库消落带具有独特的周期性水淹-干旱胁迫,其地形与植物群落特征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然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少受到关注,因此探索消落带不同水淹强度下微地形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功能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受三峡水库水位变化影响的重庆开州区汉丰湖北岸乌杨坝,沿高程梯度对不同微地形下群落类型及多样性分布格局、地形因子对多样性的相对贡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消落带不同微地形之间的植物群落类型存在显...

水位变动背景下三峡库区库内、库外水体新陈代谢过程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作者:范家贞;张陶;蒲俊兵;

摘要:三峡水库水位的反季节变化使流域水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为探究水位变动背景下的水体新陈代谢过程对水环境变化的响应及相关水体碳吸收与碳排放情况,选取三峡库区干流上,受水库不同蓄水程度影响的两个库内断面(寸滩(受水库高水位影响,处于变动回水区)、晒网坝(常年受库区蓄水影响))及未受蓄水影响的库外断面(朱沱(自然河流))进行对比研究。根据各断面2023年相关水文水化学高频率监测数据,基于单站明渠法计算水体新陈...

凋落物性质和土壤理化过程调控山地森林土壤有机碳的稳定————作者:梁誉正;陶贞;吴迪;钟庆祥;贺一聪;高全洲;林培松;张豫;

摘要: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的稳定对于降低大气CO2浓度和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目前关于SOC稳定和积累机制研究仍存在不确定性。选择位于我国南海之滨的莲花山北段气候、母质相似的不同植物群落表层(0—10 cm)土壤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化学计量学、13C稳定同位素技术和Mantel test相关性分析,探讨湿热季风区山地森林生...

顾及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域空间结构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影响机制研究——以苏州市为例————作者:施荟文;田雅丝;陈家乐;陆雨婷;钱万溪;

摘要:伴随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推进,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域空间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对土地利用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也对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ESs)及其权衡协同关系产生复杂作用。城乡融合及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系统分析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域空间结构动态演变过程,并在此背景下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ESs权衡协同的影响机制进而提出优化策略,对于合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ESs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

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旱獭分布及其鼠疫传播风险的动态影响——基于最大熵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综合预测————作者:刘宣;李璇;郑江华;林峻;刘亮;田瑞康;

摘要:旱獭是中国最主要的疫源动物之一,宿主动物种群的分布变化对于鼠疫的传播和扩散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气候变化对旱獭的空间分布的影响,识别旱獭与人类未来潜在的时空重合区域。本研究采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模型,选择了43个可能影响旱獭空间分布的变量,包括生物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数据,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和刀切法筛选变量,确定了22个变量。在三种共享经济路径下(SSP126、...

冻融胁迫对几种特色林果树种木质部水力性状的影响及其适应策略————作者:倪梓桐;徐贵青;冯宏萌;周显煜;李彦;李金瑶;

摘要:冻融循环事件是温带落叶树种面临的最主要的环境压力,限制了树种的分布、存活和生长。冻融作用引起的栓塞导致水力衰竭是树木维持水力功能的主要风险之一。以南疆4种特色林果树种的8个栽培种(温185、新新2号、红富士、王林1号、吊干杏、小白杏、恐龙蛋、味帝)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冻融期栽培种一年生枝条木质部在水分传输功能、非结构性碳和水分含量的差异和动态变化,探讨了栽培种木质部水力性状、导管结构特征和非...

模拟氮沉降对长白山苔原三种植被型中典型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合成与分解的影响————作者:李宇;白云玉;高翔;靳英华;许嘉巍;张思琪;彭博妍;杨雪婷;雷虹;

摘要:近年来小叶章等草本植物入侵长白山灌木苔原,形成了牛皮杜鹃、牛皮杜鹃-小叶章混生、小叶章三种代表性植被型。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是植物参与碳吸收与碳消耗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植物整体的碳供应状况以及抗逆性质。为了阐明植物的环境适应机制、实证氮沉降在植被变化中的作用,通过三个不同施氮水平的氮沉降模拟实验,比较长白山苔原三种植被型中牛皮杜鹃和小叶章地上部分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合成的差异及其凋落物中非结构性碳水化...

内蒙古森林碳汇价值的时空演变格局、影响因素与空间外溢效应研究————作者:李雪敏;潘越明;李艺格;张耘恺;王菲菲;

摘要:森林碳汇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推动我国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最优价格法、碳税法和造林成本法评估2009—2023年内蒙古12盟市的森林碳汇价值并分析其时空演变格局,从经济、社会、自然、规模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应用空间计量模型揭示森林碳汇价值的影响因素、相关性特征和空间外溢效应。结果表明:(1)时间上,内蒙古森林碳汇价值总体呈增长趋势且以蒙东和蒙中的盟市增速较快,空间上整体呈现“东高西低...

北热带喀斯特4种典型适生树种凋落叶分解及碳、氮释放特征————作者:裴广廷;张雪冰;贺同鑫;巢林;胡宝清;龙继凤;刘晟源;孙建飞;

摘要:土壤养分提升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恢复可持续性至关重要,探究喀斯特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特征可为筛选提升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优良树种提供数据支撑。以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广西棋子豆(Archidendron guangxiensis)、东京桐(Deutzianthus tonkinensis)、蚬木(Excentrodendron tonkinense)和海南椴(Hainania trichosperma)...

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作者:赵旭琴;罗敏;孟凡浩;王云倩;萨楚拉;董金义;

摘要: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开展该区域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时空变化特征及关键驱动因素的研究对区域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气象、植被、土壤和地形等多源遥感及再分析数据集,利用改进的CASA模型、土壤呼吸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2000—2022年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植被NE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主要研究结果表明:(...

水淹胁迫对三峡库区秋华柳和垂柳根系性状和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作者:王喻迪;邓蓓;王晓锋;廖君;

摘要:水淹胁迫是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系统中植物-环境协同演变的关键驱动力。探究秋华柳和垂柳在水淹胁迫下的根系性状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对全面理解柳属植物在水淹胁迫下的适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三峡库区消落带反季节水位波动驱使下柳树根系性状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本研究以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秋华柳和垂柳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土培方法进行水淹(根部以上2cm)和对照(无水淹)处理,揭示水淹胁迫对秋华...

西藏典型高山河流尼洋河水体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作者:母雪艳;李佳蔚;郝兆;王艳红;黄帅帅;德吉;周永洪;

摘要: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探究了尼洋河水体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发现尼洋河上中下游以及支流之间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尼洋河水体细菌群落主要由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藻门、浮霉菌门等类群组成,优势种多为未知种,分别为Sporichthyaceae_sp.、Pseudarcicella_sp.、Limnohabitans_sp.、Flavobacterium_sp.、Candidatus_...

长株潭城市群蓝绿空间碳汇时空演化与组态提升路径————作者:刘亦文;李桢枭;颜建军;

摘要:蓝绿空间作为城市生态空间的基本骨架与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载体,因其显著的碳汇潜力与增汇效能,在城市减排增汇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在积极推进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背景下,揭示蓝绿空间碳汇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机制,构建碳汇提升路径,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命题。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2008—2022年土地利用数据和碳密度系数,系统分析蓝绿空间碳汇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发现:...

呼伦贝尔草原长时序生物量反演及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作者:何永基;赵泉华;贾淑涵;李玉;

摘要: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是衡量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和质量的核心指标。然而,在呼伦贝尔草原长时序、大尺度的AGB反演中,由于部分年份样本点稀少甚至缺失,年际反演模型的精度难以保证,影响了对草原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准确评估。为解决这一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精度分配权重的年际优化反演模型,旨在提高AGB反演精度,并通过模型结果分析呼伦贝尔草地AGB的时空变化特征。...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和机器学习的芦苇地上生物量反演研究————作者:张晓彤;刘明月;郎红梅;张龙丰;尹轩;刘玮佳;张永彬;吴风华;李富平;满卫东;

摘要:植被地上生物量(AGB)是反映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状态与健康水平的重要生态参数,可为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和碳汇能力评估提供关键支撑。以滨海典型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无人机获取的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和113个实测芦苇AGB样本,系统评估不同特征变量组合的建模效果,并利用随机森林(RF)算法的重要性分析对变量进行筛选。随后分别构建了RF、支持向量机(SVM)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三种机器学习算法模...

毛乌素沙地沙柳对水分的再分配过程与机制研究————作者:赵明;王文科;赵永华;王周锋;王一;刘家琪;马文静;

摘要: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匮乏且时空分布不均,限制了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植物对水分的再分配起到重要调节作用,影响着大气-植物-土壤系统中的水循环过程。以毛乌素沙地典型沙生植物沙柳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监测、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综合手段,系统研究沙柳冠层及根系吸水影响下的水分再分配过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降水特征和植被特征是冠层穿透雨率(Rcp)的主要影响因素。Rcp<...

  生态学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生态学报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